第71章 隋唐大戰(一)

漢中的戰事結束,意味着隋唐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時值四月,風和日麗,天氣舒適,正是最合適發動戰爭的最佳時節。

這天上午,在晉陽宮紫微閣半圓堂,三十幾名大隋高官聚集一堂,商議兩年來最重大的決策,隋唐大戰的開啓。

半圓堂內瀰漫着一種緊張而又興奮的氣氛,這一天是所有大臣們都期盼已久,南方已經統一,佔領漢中截斷了唐軍撤退巴蜀的後路,現在唐軍只剩下關中一地,形成了困獸格局。

在半圓堂前方,擺放着一座木架,木架上掛着一幅巨大的地圖,是關中和關內的地圖,楊元慶站在地圖旁,給衆多高官解釋着眼前的局勢。

“現在隋軍在關內北道一帶有十二萬兵力,主要分佈在東面的延安郡、上郡和西面的會寧郡,這次隋唐大戰,我將再調動二十萬大軍,再加上漢中的四萬隋軍,實際上我們的兵力將達三十六萬之衆,再反觀唐軍。”

楊元慶將木杆移動向關中,繼續道:“目前唐軍在關中共有兵力約十三萬人,分佈得非常不均勻,在關西扶風郡有八萬精銳,這是李世民的主力,而長安城有四萬守軍,但在關東地區卻只有一萬餘人,鎮守潼關和蒲津關,關東兵力空虛,但聽說李世民已接管兵權,所以我估計唐軍會向關東調兵三萬,更重要是唐軍多年來不斷在關中地區徵兵,已使這一地區兵源枯竭,無兵可徵,頂天了也只能徵到兩萬軍隊,這樣一來,唐軍最多也只有十五萬軍隊,此戰我們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不求速戰速決,只要穩紮穩打。最多兩個月內,便可拿下長安,統一天下。”

楊元慶的兵力分析引起半圓堂內一片竊竊私語聲,大臣們都興奮異常,三十六萬對十五萬,這是絕對的兵力優勢,只要不出意外,拿下關中指日可待。但衆人也清楚,困獸猶鬥,這最後一戰不是那麼容易,尤其隋軍出動三十餘萬大軍,所耗用的糧食物資將十分巨大。

其實這也是楊元慶召開這次戰前軍議的原因,發動這次隋唐大戰需要巨大的後勤支持。包括糧草、民夫以及各種軍用物資,這些僅靠軍隊解決不了,必須靠朝廷以及沿途地方官府的支持,可以說,這次隋唐戰役是舉傾國之力而戰,僅備戰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這時,杜如晦走上前臺,向楊元慶點點頭,對衆人笑道:“這一戰。又要掏光我們的庫房了。”

他的愁眉苦臉引來一片會意的笑聲,杜如晦這才緩緩道:“目前太原的存糧還有二十萬石,黎陽倉那邊的存糧還有二十五石,加上各地官府糧倉也大約有十萬石左右,加起來就有五十五萬石,考慮到現在正是青黃不接之時,需要拿出十五萬石糧食賑濟去年的受災農民,再留下十萬石平抑糧價,那麼拿出三十萬石軍糧沒有問題。另外還有剩下的三百萬只羊。也可以一併充作軍糧。”

旁邊楊元慶笑道:“現在已經四月了,再過兩個月。夏糧大豐收,糧食就充足了,你不要吝嗇,儘管放心大膽地拿出來,你的老底我還是知道的。”

半圓堂內又響起一片笑聲,杜如晦又苦笑一聲,道:“其實糧食物資倒無妨,關鍵是人力,我估計能調動三十萬民力,時間是一個月,殿下看夠不夠?”

楊元慶沉思一下道:“動員五十萬民夫,半個月,只是備戰需要民力,後面的戰爭只要十萬民夫便可,這樣有問題嗎?”

杜如晦向幾名相國望去,衆人都一了點頭,表示可行,杜如晦便答應了,“好吧!就這樣,一言爲定。”

。。。。。。。。

四月的天氣也是多變時節,就在朝廷做出了動員民夫的備戰決定後,整個河東、河北和中原地區,又進入一片連綿不絕的春雨時節,但隋軍的戰備並沒有受影響,仍舊按照計劃發動了。

在西河郡寬闊的、滿是泥漿的官道上,遮着油布的糧車、裝有麥杆和乾草的大車、輜重車,還有巨大的平底船,沿着汾水搖搖擺擺地、吱吱嘎嘎地向前移動。

天空中細雨飄飛,正是中原的多雨季節,墾過的田畦和路邊的水溝都積滿了雨水。遠方的密林顯出模糊的輪廓。

隋軍踏着泥濘、冒着細雨,伴着吆喝和詛咒,雜着皮鞭的劈啪聲和車軸的吱嘎向南下挺進,聲勢浩大,有如海潮。

不時可以看到官道兩旁,躺着奄奄一息的牲口或牲口屍體,還偶爾有一輛輪子朝天的大車。有時一隊騎兵衝入這股人流於是士兵們就不斷地叫喊、詛咒,馬也立起身子不停地嘶叫,一輛滿載糧草的大車,就會滾下斜坡,車上的人也跟着滾下去。

前面,車輛的洪流中間,士兵排成長長的隊列,踩着粘滑的泥濘艱難地行進。

人流中夾雜着運載刀槍、弓弩等輕武器的馬車,押運兵就趴在車蓬,不斷地有人跑出隊伍,鑽進田野,蹲下去。

再前面是高級軍官的隊伍,大隊親兵擁自己的將軍,不時還可以看見幾十輛醫護馬車緩緩北上,裡面躺着患上急病的士兵。

幾萬大軍列隊向南疾行,一會走過一片密林,因爭奪休息地方而騷亂起來,一會兒又展開隊列,跨過小河,接着便有新的馬車滿載糧食和乾草從兩邊涌入,偶然還有一小隊斥候騎兵搶到這支隊列的最前面。

再往前面是一座已經廢棄的鎮子,在去年冬天,這座鎮子被肆虐河東的突厥人洗劫,全鎮四百餘人被殺,至今沒有恢復,倖存的人都已轉移到兩裡外的村莊。

小鎮依然呈現出一幅慘遭兵災後的景象,瓦礫和燒焦的木頭堆中一堵殘破的山牆搖搖欲墜;破碎的油燈,變形的窗戶上扯着一張破油布在風中撲騰,還有幾個戀家回來探望故土的老人,並排坐在一輛癱倒的大車上,眼神陰鬱而憂傷地望着從鎮子裡經過的軍隊。

與官道平行的二里外便是運河,數千民夫正艱難地拉着一隊大船,發出低沉地、有節奏地、震人心魄的號子。

大船上裝載着各種重型攻城器和兵甲,尚未組裝雲梯、巢車、樓車,船舷兩邊還擺着一排巨大的地聽,船上還有糧食、草料,以及一桶桶的火油,都被重兵護衛着。

這支隊伍是遠道而去河東新兵,約有八萬餘人,主將便是剛從草原返回不久的李靖和傷勢剛剛痊癒的裴行儼,他們的目的地是南方四百里外的河東郡蒲津渡口,行軍異常緩慢,隊伍已走了整整四天。

這時,一支數百人的騎兵隊從隊伍旁飛馳而過,馬蹄踏過泥潭,濺起大片的污水,幾名士兵躲避不及,身上臉上都濺滿了污泥。

“我操你娘!”

一名士兵罵聲未落,‘啪!’地一聲脆響,滿是污泥的臉上又多了一條血紅的鞭痕。

幾十匹馬從他身邊疾駛而過,帶起一片風聲。

“楚王殿下!”有人認出了騎兵隊中的金盔大將,驚恐地叫出聲來。

這隊飛馳而過的騎兵隊正是楊元慶,不過楊元慶並不是去河東郡,而是前往絳郡聞喜縣,楊元慶得到消息,裴矩病危,他趕去見最後一面,然後掉頭去關內道。

隊伍又向前奔行了數裡,前面一片樹林內搭起一座臨時大帳,大帳四周站滿了巡哨的士兵。

騎兵隊飛馳而至,一名軍官看到了金邊赤鷹大旗,嚇得轉身向大帳奔去,片刻,東路軍主帥李靖和副帥裴行儼以及數十名文武將領迎了出來。

楊元慶翻身下馬笑道:“還以爲和你們錯過了,這隊伍居然長達五十里。”

“主要是輜重太多,拉長了隊伍。”

李靖上前施一禮,笑問道:“殿下不是去關內道嗎?怎麼又南下了?”

“先去看看裴相國,他好像不行了。”

旁邊裴行儼一驚,家主不行了嗎?他居然一無所知,楊元慶看了他一眼,“等會兒裴將軍隨我一同前去吧!不妨礙行軍南下。”

裴行儼卻搖了搖頭,“大戰當前,卑職不能擅離職守,路過聞喜縣時,卑職再順道去探望家主。”

軍紀嚴明,楊元慶也明白裴行儼的難處,便不再勉強,跟他們進了大帳,大帳正中放着一張沙盤臺,剛纔衆人正在商議軍情。

“有什麼困難嗎?”楊元慶走到沙盤前笑問道。

衆人對望一眼,裴行儼撓撓頭,“就是行軍速度太慢了,到河東城至少還有三天。”

李靖又接口道:“殿下,我們剛纔正說,這次沒有船運物資,動用了大量人力畜力,行軍有點不方便。”

楊元慶無奈地苦笑一下,對衆人解釋道:“其實太原也有三千多艘平底船,一艘船可以運送二十石糧食,那一次也只能運送六萬石糧食,來回至少要三趟,耗費一個多月時間,原本是夠了,但我和朝廷達成共識,只備戰一個月,那麼時間上就有點緊張了,所以動員民夫用畜力運輸一部分,這樣只要跑兩趟便可,我希望在夏收之前,結束關中戰役。”

。。。。。。。。。

第35章 隔牆有耳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章 齊郡大戰第49章 引發上怒第11章 霹靂出擊第6章 牽制荊襄第27章 奪取河陽第58章 穩住李唐第6章 抽中死籤第10章 善度聖意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0章 毒心李淵第30章 禍福相倚第85章 最大讓步第45章 唐相之危第3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一記反抽第23章 斷絕利益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章 江南隱憂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9章 帝心生嫌第41章 不惹小人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章 返回太原第51章 玄感之死第45章 不爲我用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0章 王妃請客第6章 抽中死籤第16章 危機前夜第56章 雙相辭呈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9章 底線突破第55章 借風夜襲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8章 欲速不達第46章 激戰碼頭第42章 長安科舉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4章 小男養家第59章 兄弟分權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1章 兄弟爭功第29章 請君入套第2章 家法伺候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0章 月夜之戰第26章 大魚落網第62章 雞肋之城第77章 楊氏希望第52章 請君入甕第33章 猛將須陀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章 中元新夜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6章 內部決裂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9章 尋找軍資第9章 兵臨洛陽第15章 少年雙猛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0章 倉曹參軍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2章 帝王心思第8章 天下十猛第14章 三個女人第4章 利益之誘第1章 出征突厥第73章 銀錢危機第2章 酒棚小遇第36章 形勢嚴峻第17章 收網抓魚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65章 緊急情報第69章 殺機四伏第24章 聞喜裴氏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2章 請君入甕第34章 泊舟九江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4章 意外之箭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7章 拜訪沈家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3章 智取霍邑
第35章 隔牆有耳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章 齊郡大戰第49章 引發上怒第11章 霹靂出擊第6章 牽制荊襄第27章 奪取河陽第58章 穩住李唐第6章 抽中死籤第10章 善度聖意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0章 毒心李淵第30章 禍福相倚第85章 最大讓步第45章 唐相之危第3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一記反抽第23章 斷絕利益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章 江南隱憂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9章 帝心生嫌第41章 不惹小人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章 返回太原第51章 玄感之死第45章 不爲我用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0章 王妃請客第6章 抽中死籤第16章 危機前夜第56章 雙相辭呈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9章 底線突破第55章 借風夜襲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8章 欲速不達第46章 激戰碼頭第42章 長安科舉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4章 小男養家第59章 兄弟分權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1章 兄弟爭功第29章 請君入套第2章 家法伺候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0章 月夜之戰第26章 大魚落網第62章 雞肋之城第77章 楊氏希望第52章 請君入甕第33章 猛將須陀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章 中元新夜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6章 內部決裂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9章 尋找軍資第9章 兵臨洛陽第15章 少年雙猛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0章 倉曹參軍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2章 帝王心思第8章 天下十猛第14章 三個女人第4章 利益之誘第1章 出征突厥第73章 銀錢危機第2章 酒棚小遇第36章 形勢嚴峻第17章 收網抓魚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65章 緊急情報第69章 殺機四伏第24章 聞喜裴氏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2章 請君入甕第34章 泊舟九江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4章 意外之箭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7章 拜訪沈家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3章 智取霍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