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銀錢危機

長安明德門,一名黑衣騎士飛馳而至,眼看到城門口,卻沒有半點減速的意思,騎士猛抽一鞭戰馬,反而加速了,這種情況只有八百里加急快報纔有,但那種送信人有專門的醒目服飾,還會大喊,‘八百里加急軍情!’

而眼前這名騎士卻明顯不是,守城士兵大怒,爲首校尉帶着十幾名士兵執矛衝了上去,“停下!”校尉大聲怒吼。

騎士稍稍減速,從懷中摸去一塊令牌,對校尉一晃,冷哼一聲,“嚇了你的狗眼!”

校尉嚇得一激靈,慌忙閃開,又對城門處喊道:“閃開,讓他過去!”

士兵們紛紛閃開,騎士再次加快馬速,風馳電掣般衝進了城內,消失不見了,望着騎士消失的背影,一名士兵低聲問校尉道:“頭兒,這是哪家皇親,這麼囂張?”

“哼!皇親我倒不怕了。”

校尉冷笑一聲,可一想那面銅牌,他又沒了底氣,心有餘悸道:“是唐風!”

“唐風?”

旁邊士兵嚇得一咋舌,那可是唐朝最狠的情報堂,權力無邊,說你是隋朝探子,一把便抓進去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惹不起啊!

唐風騎士衝進明德門,在朱雀大街上縱馬疾奔,向秦王府方向疾奔而去……秦王府,李世民正和謀主房玄齡以及長史長孫順德商議擴大唐風之事,這幾月。唐朝在各地募兵了十餘萬人,使唐朝兵力又恢復到三十萬,李世民募到了八萬兵,交給段弘志、殷開山、劉弘基等人訓練,已經訓練了兩三個月。

雖然兵力增加,但李世民這兩個月的心情並不好,原因是父皇最終否決了他進攻蕭銑的建議。由於李密派單雄信率十萬大軍西擊蕭銑,而蕭銑卻聯合杜伏威在九江郡抗擊魏軍。

這個時候,蕭銑後背空虛。完全可以趁機奪取豫章郡和鄱陽郡,李世民極力勸說父皇出兵,但太子建成卻說今年是災年。應考慮民力負擔,蕭銑只是甕中鱉,遲早是盤中之物,勸說父皇不要出兵,謹防隋軍南下。

最後李密軍不熟悉水戰,被蕭杜聯軍殺敗,死傷數萬人,退回了江都,而蕭銑又回過頭屯兵鄱陽郡和豫章郡,使這個機會白白失去了。而這時候他們纔得到情報,原來楊元慶進攻青州是假,他親自率軍去攻打高麗,掠奪糧食物資。

這個消息令李世民極爲憤恨,卻又無可奈何。憤恨也沒有用了,不料太子建成卻又趁機告唐風一狀,說他們沒有及時探知楊元慶親征高麗的情報,誤了軍機大事,使李世民被父皇狠狠一頓責罵。

房玄齡捋須道:“其實我以爲唐風在太原確實有些不力,主要是沒有收買到核心官員。一些重要的情報得不到,我覺得唐風並不一定要擴大,而是應該換一個更得力的人前去太原主持,李守重的能力還是差了一點。”

長孫無忌是唐風主管,他對唐風的情況最爲熟悉,他也點點頭道:“先生說得有道理,李守重能力是弱了一點,確實沒有能夠收買到重要的官員,這次楊元慶清洗河北官場的機會,他竟然白白放過了,我也很惱火,我同意換人。”

李世民沉思良久道:“楊元慶清洗河北官場,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應該還有機會,李守重在太原以久,比較熟悉情況,如果現在換人,等新人熟悉情況後,機會恐怕就沒了,我們可以督促李守重不惜血本,拉攏比較有實力的隋官,掌握隋朝的內部消息,我覺得應該再給他一個機會。”

“殿下說得也對,再給他一個機會也無妨,只是希望李守重不要辜負了殿下的期望。”

正商量着,門外忽然傳來一名侍衛:“啓稟秦王殿下,太原唐風有緊急情報!”

正說到唐風,唐風便到了,李世民點點頭,“命來人進來!”

侍衛帶着黑衣騎士快步走進了大堂,黑衣騎士單膝跪下,向李世民抱拳行禮,“卑職耿縱,奉李堂主之令,給殿下送信!”

侍衛用紅漆托盤將一封信和一個紅布口袋呈上,李世民瞥了一眼紅布口袋,卻先拾起信,他從信封裡抽出信,抖開來匆匆看了一遍。

信中說隋王朝推出一種新銀錢,在市場極爲火爆,人人都在搶這種銀錢收藏起來,市場上根本沒有流通起來,李守重推斷這只是隋廷的試探,會馬上大規模推出銀錢。

在信的最後又補充了一個情報,不久前,一支百餘艘拖船組成的船隊抵達太原,船隊上滿載着銀錠,一塊銀錠重三十餘斤。

這個情報令李世民到吸一口冷氣,隋朝竟要大規模推出銀錢,他將隨手將信遞給房玄齡,“先生看一看吧!恐有不妙。”

房玄齡接過信,匆匆看了一遍,眉頭皺了起來,這時,李世民的目光又落在盤子紅袋上,他拾起紅袋,從裡面抖出一疊銀錢,足足有二十枚,大小和隋新錢一樣,但更厚,這就是隋朝最火爆的新銀錢嗎?

李世民拾起一枚銀錢,用食指和拇指小心捏住邊緣,高高舉起,對着光線,眯着眼打量這枚銀錢,做工精湛細膩,中間有方孔用於穿線,上面用陽文刻着‘元和通寶’四個字,背面是一個‘銀’字,和隋朝的銅錢一樣,隋朝銅錢從第二批開始,統一改成了‘元和通寶’,不再叫五銖錢。

房玄齡看完信,又將信遞給了長孫無忌,肅然對李世民道:“殿下,此事非同小可,如果隋朝擁有大量金銀,又開始用銀來作爲貨幣,這必將掠奪天下財富,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只要兩三年,必將是隋強唐弱,大唐危矣!”

長孫無忌也看完了信,眉頭一皺道:“我們可以嚴禁這種銀錢在大唐使用,也可以斷絕和隋朝貿易,或許能避免這種危機。”

“沒有用的!”

房玄齡搖了搖頭,他將一枚銀錢遞給長孫無忌。“這種銀錢一看便是上好之物,含銀量至少九成以上,就算我們禁止銀錢流通。但商人完全可以熔化取銀,甚至隋朝根本不用銀錢,直接使用銀餅。我們最多隻能禁止關中物資外流,卻禁不住巴蜀荊襄物資流出,還有江南的茶米綢布,肯定會大量流向隋朝,長孫長史,你應該明白這一點,這種銀錢會讓大唐物價暴漲,民怨沸騰,就像年初那次物價大漲一樣。”

其實不需要房玄齡分析,李世民也明白這種銀錢將給大唐帶來的危機。他心中憂慮之極,忍不住恨聲道:“這就是會寧失守造成的惡果,現在出來了,若再不制止,大唐就將毀在這枚小小的銀錢上。”

房玄齡又緩緩道:“殿下。微臣有三策,或許可以避開此次危機。”

李世民大喜,連忙道:“先生請說!”

“殿下,首先是‘破’計,破壞隋朝的銀錢,我們不妨用白銅製成和隋朝一樣的銀錢。大量投入隋朝,魚目混珠,使隋人不敢再相信銀錢,不敢再用銀錢。”

這是一招毒計,但上不了檯面,且不能持久,只能維持一時的效果,李世民沉吟一下,又問道:“第二策呢?”

“第二策是‘增’策,其實也就是我們也使用白銀做貨幣,對抗隋朝的銀錢,當然這需要大量的白銀,這也是我們的難處所在。”

李世民苦笑一聲,如果能得到白銀,早就動手了,會寧銀礦被奪走後,他們也一直在尋找銀礦,也只找到幾個小礦,沒有什麼收穫,他嘆口氣道:“先生再說第三策!”

房玄齡的目光變得陰冷起來,淡淡道:“第三策是‘絕’策,如果第一策和第二策都行不通,那只有一個辦法了,殿下應該知道我的意思吧!”

李世民緩緩點頭,“我明白了,我這就進宮去面見父皇,此事事關重大,一刻也不能耽誤……太極宮武德殿內,大唐皇帝李淵正在接見來自突厥的使者,這次突厥派出兩路使者,一路去太原,一路來長安,頡利可汗極有手腕,他要充分利用隋唐之爭,爲突厥謀取最大利益。

來長安的使者叫做默延卓,是突厥次相,他奉頡利可汗之命來長安,希望做成三件事,一是結盟,二是貿易,三是聯姻。

武德殿偏殿內,李淵高高地坐在龍榻上,滿臉笑容,而使者默延卓坐在下首,一臉的恭敬,太子李建成和五個相國皆坐在對面。

結盟對於唐朝來說,是突厥的讓步,在最初唐朝和突厥的最初聯繫中,是唐朝臣服於突厥,而結盟就意味着取消了這種臣服,而成爲平等地位。

頡利可汗是個極爲務實之人,他不需要這種沒有意義的臣服,他要的是切實的利益,要唐朝賣生鐵給他。

聯姻則是錦上添花,是在達成結盟和貿易後,融洽兩者關係的新舉措,只是頡利可汗已經娶黠嘎斯公主爲可敦,所以他只能娶唐朝宗室之女爲側妃,而不能娶公主。

但對大唐而言,結盟就極爲重要,這就是使大唐擺脫初期向突厥臣服的惡劣影響,這件事早已傳遍天下,一直被很多人詬病,這對於急於維護正統形象的大唐至關重要。

“朕很高興和突厥結成聯盟,也願意將宗室之女許給突厥可汗爲妃,至於貿易,請容我和大臣商議,再給貴使答覆。”

默延卓雖然一臉恭敬,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但他的語氣卻十分堅決,“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代表可汗萬分感激皇帝陛下的誠意,但我需要友善地提醒陛下,貿易是結盟和聯姻的前提,希望陛下能更加重視對雙方都有利可圖的貿易……()

第38章 吳興沈氏第6章 玄感起事第37章 疑兵之計第20章 以命威脅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5章 意外來客第16章 月夜雙殺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37章 欲加之罪第36章 太原之變第15章 少女遇窘第3章 透露底線第12章 最後抉擇第7章 智取伊吾第37章 秦王求援第49章 西陘關前第99章 意外收穫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6章 欲蓋彌彰第23章 遠方來人第30章 三個條件第44章 拖延三天第20章 以詐對詐第21章 初次談判第6章 王府夜話第23章 世充求救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38章 兵分兩路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6章 駕臨江夏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59章 獨孤之憂第63章 北地迎歸第2章 敵蹤初現第9章 舌燦蓮花第25章 搶人事件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2章 烽火狼煙第78章 攻而不克第7章 秋風至楊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5章 野心泄露第8章 一點眉目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63章 擺酒請客第4章 佳夕如夢第40章 兄弟暗鬥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4章 入伍斥候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57章 藥到病除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5章 史蜀之毒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1章 仇恨深化第21章 京城來人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0章 善度聖意第1章 漳南小村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2章 致命疏忽第3章 黑臉魏刀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章 計取飛狐第11章 宇文新計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43章 關鍵人物第20章 月夜之戰第35章 隔牆有耳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1章 家廟夜審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4章 突破之口第39章 承天廣場第2章 敵蹤初現
第38章 吳興沈氏第6章 玄感起事第37章 疑兵之計第20章 以命威脅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5章 意外來客第16章 月夜雙殺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37章 欲加之罪第36章 太原之變第15章 少女遇窘第3章 透露底線第12章 最後抉擇第7章 智取伊吾第37章 秦王求援第49章 西陘關前第99章 意外收穫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6章 欲蓋彌彰第23章 遠方來人第30章 三個條件第44章 拖延三天第20章 以詐對詐第21章 初次談判第6章 王府夜話第23章 世充求救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38章 兵分兩路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6章 駕臨江夏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59章 獨孤之憂第63章 北地迎歸第2章 敵蹤初現第9章 舌燦蓮花第25章 搶人事件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2章 烽火狼煙第78章 攻而不克第7章 秋風至楊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5章 野心泄露第8章 一點眉目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63章 擺酒請客第4章 佳夕如夢第40章 兄弟暗鬥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4章 入伍斥候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57章 藥到病除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5章 史蜀之毒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1章 仇恨深化第21章 京城來人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0章 善度聖意第1章 漳南小村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2章 致命疏忽第3章 黑臉魏刀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章 計取飛狐第11章 宇文新計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43章 關鍵人物第20章 月夜之戰第35章 隔牆有耳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1章 家廟夜審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4章 突破之口第39章 承天廣場第2章 敵蹤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