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長安科舉

就在士子們舉行遊行請願的同一時刻,在太原城西一處稍微偏僻的村莊裡,一隻蒼鷹騰空而去,在天空盤旋幾圈,振翅向西南方向冉冉而去。

長安太極宮兩儀殿內,一場關於科舉的朝議正在進行,李淵原本考慮平定天下後再舉行科舉考試,收攏天下之才,但太原聲勢浩大的科舉深深刺痛了他,李淵只覺天下之才都被楊元慶收攏而去,他有些沉不住氣了。

“各位愛卿,朕一直在考慮,爲什麼北隋能在剛立國之際便舉行科舉攬士,我們大唐卻遲遲沒有動靜,朕考慮我們也應該舉行科舉,誠招天下之士,讓天下英才爲我大唐所用。”

李淵還有更深的一層想法,三子李元吉的潼關事件雖然已經漸漸平息,但那件事卻給他的威信造成了沉重地打擊,他急於挽回自己的信譽和形象,科舉便是一個最好的途徑,籠絡士子,收買人心。

這時,裴寂出列啓奏,“陛下,現在已是十月下旬,寒冬將至,此時舉行科舉恐怕很多士子都不會出行,臣建議明年春天舉行科舉,既然北隋叫秋試,那我們可以叫春試,臣以爲,同樣可以吸引天下士子來長安應舉。”

裴寂話音剛落,劉文靜便站出列道:“陛下,臣也想說兩句。”

李淵對裴、劉兩人的內鬥已見怪不怪,作爲一個帝王,兩個重要大臣之間的矛盾,他是樂於見到的,而且裴寂和次子世民走得很近,而劉文靜則是太子建成的喉舌,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也隱隱暗喻了建成和世民之間的矛盾。

自從弘農之敗後,長子建成和次子世民之間的矛盾已漸漸公開,當然這種矛盾並不是奪嫡之爭,而只是一種政見不同,對於他們兄弟之間的矛盾,李淵也沒有過多幹涉。他是帝王,自有帝王的考慮,矛盾本身並不可怕,只要不危害到社稷,那麼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存在,反而有利於他對帝位的控制。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李淵是希望他的朝廷中出現派系之爭,劉文靜和裴寂之間的矛盾。正從個人恩怨向派系鬥爭方向演變。李淵也是靜觀其變。

李淵點點頭笑道:“劉愛卿請說!”

劉文靜上前一步,提高了聲音,同時也是對其他大臣道:“臣以爲科舉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雖然隋朝舉辦過幾次,但事實上它受到了門閥世家的強烈牴觸,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臣認爲不能等到春天再考慮此事,聖上如果有心舉行科舉,那現在就應該着手準備,只有準備充分,讓科舉深入人心,纔會有千千萬萬士子響應,陛下,不可聽裴相國誤國之言。”

裴寂大怒,他怒視劉文靜道:“劉相國。我說過現在不準備嗎?我只是說春天再舉行科舉,並沒有說現在不聞不問,當然要及早準備。”

劉文靜瞥了他一眼,冷笑道:“聽伱的意思,分明就是科舉是很簡單之事,一拍腦袋就可以舉行,殊不知科舉之事處理不好。輕則激起衆怒,重則亡國,不是簡單之事,裴相國,伱還不懂。”

李淵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劉文靜雖然是在譏諷裴寂,但李淵心中卻感覺他在譏諷自己。因爲是他急於舉行科舉,這分明就是在譏諷他一拍腦袋就想實施科舉。

就在這時,殿中少監宇文歆走進大殿,躬身施禮道:“陛下,太原有緊急情報送至。”

李淵不滿地瞥了一眼劉文靜,強壓住心中的怒火道:“呈上來!”

一名宦官將一份來自太原的情報放上了李淵的御案,李淵展開看了一遍,眉頭微微一皺,太原居然出現了大規模的士子游行,他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太子李建成,他很懷疑太原的士子游行是有人暗中挑起,那會不會是自己人,他把這份情報交給宦官,“給太子看看!”

兩儀殿內十分安靜,十幾名重要都心中疑惑地看着李淵手上的一份情報,不知道太原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李建成主管大唐情報,他接過紙條看了一遍,立刻明白了父皇的意思,連忙道:“啓稟父皇,這件事兒臣也不知曉,應該和我們無關,或許是河北竇建德所爲。”

河北那麼多名門世家皆派人去太原參加科舉,竇建德心中豈能善罷甘休,或許是他所爲,李淵點點頭,對李建成道:“把紙條傳給各位大臣看一遍吧!”

紙條上消息很短,一目可以看完,十幾名重臣迅速傳看了一遍,每個人的眼中都露出震驚之色,數萬士子大遊行,這似乎聞所未聞,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念頭,這件事難道真是竇建德在背後主使?

這時,劉文靜又再次出列道:“陛下,這件事印證了臣的擔憂,科舉不是一件事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北隋顯然是沒有處理好各種利益糾葛,才導致了數萬士子游行請願,陛下,這是我們的鏡子,必須要小心謹慎處理科舉之事。”

儘管劉文靜的話讓李淵心中極爲不舒服,但現在他無心發作,這份意外送來的太原情報讓他心中很亂,他也意識到了倉促科舉會帶來的麻煩,李淵擺了擺手,“各位愛卿,科舉之事暫且放一放,稍候再議,現在退朝。”

李淵回到自己御書房,揹着手站在窗前,努力平息心中的紛亂,自從弘農之敗後,他的心情就一直很壓抑,罪己詔就像一個巨大的陰影投射在他心中,令他沮喪、頹廢,讓他感到大唐在走下坡路,沒有了剛建國時的那種振奮,他現在太需要一場大捷來提振大唐低迷的時局,但對薛舉的戰役始終處於一種僵局之中。

李淵也明白李世民的難處,潼關事件和弘農郡的慘敗使唐軍士氣低迷,如果這時候貿然發動對薛舉的戰役,一旦再失敗,將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整個唐軍或許就會因此崩潰,而且薛舉內部已經出現了兩個兒子的內訌,這個時候最好等待薛舉內部的自我潰敗。

李淵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議,可是,長安這種無能爲力的朝局頹勢也讓李淵快要瘋狂了。

好容易想到可以用科舉來扭轉劣勢,但太原的士子大遊行又給他迎面潑了一盆冷水,李淵望着天空悠悠白雲,他忍不住長長嘆了口氣。

“陛下,太子殿下求見!”門口傳來一名宦官的稟報。

“宣他進來!”

李淵緩緩回到自己御榻坐下,這時,李建成匆匆走了進來,他深施一禮,“兒臣參見父皇!”

“就是關於科舉之事,兒臣有一點想法。”

“伱說吧!”

李建成沉吟一下道:“父皇,兒臣認爲科舉的風險確實很大,它必然會觸動到關隴貴族的切身利益,父親難道沒有發現,今天朝會很多重臣都保持了沉默了嗎?”

李建成指的是獨孤氏和竇氏等人的沉默,這在李淵的意料之中,這個問題李淵也考慮過,不僅是山東士族對科舉抱有牴觸,關隴貴族同樣也是一樣,科舉的根本目的是選官,這恰恰是最根本的利益所在,他知道科舉必然會引起關隴貴族的牴觸,所以他最初考慮在統一天下之前,暫不實施科舉,以保證關隴貴族的利益,獲取他們的全力支持,但楊元慶在太原舉行大規模的科舉又給了李淵巨大的壓力,使他不得不專門開朝會試探此事,但結果令人沮喪。

“朕知道有人不喜歡科舉,但形勢也擺在這裡,若朕不舉行科舉,天下英才遲早都流去太原,朕也沒有辦法。”李淵嘆了口氣。

李建成見父皇已經被說動,又小心翼翼道:“父皇,兒臣也仔細考慮過此事,楊元慶之所以敢舉行科舉,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已經給了河東士族巨大的利益,而且他舉行科舉的目的,並不是真的爲招天下之才,很顯然,他是爲了拉攏河北士族,同時也做出公平公正的姿態,這就可以理解爲何二萬士子大遊行了,就是因爲他並非真正的公平,所以引發衆怒,這件事給了兒臣很大啓發,其實我們也可以效仿北隋科舉。”

李淵已經被兒子說動了,建成說得很有見地,找到問題的根源,這使李淵心中有點豁然開朗之感,他讚許地點點頭,又問:“我們怎麼效仿北隋?”

“兒臣的意思是,父皇在舉行科舉之前,最好能充分和關隴貴族及關隴士族溝通協商,只要保證他們的利益,兒臣以爲科舉也完全可以舉行。”

李淵嘆了口氣,“就怕他們胃口太大,朕滿足不了他們的索求。”

李建成連忙笑道:“所以要充分溝通,兒臣想,爲了奪取天下,他們應該能理解父皇的苦衷,也會給父皇一個面子。”

“好吧!這件事朕再好好考慮一下。”

李建成解開了李淵一個心結,令他的心情開朗起來,他笑道:“皇兒的建議很好,以後要多給爲父這樣有益的建議。”

李建成今天是有兩件大事來找父親,科舉只是第一件事,他見父皇接受了他的建議,心中也大爲快慰,又笑道:“父皇,兒臣還有第二個重大建議。”

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43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再戰大利第7章 賀若之怒第7章 士信發威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0章 敏秋賑災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5章 公主承諾第28章 初遇建德第42章 是功是過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5章 黑夜突破第7章 不徇私情第20章 絕戶之計第30章 蛇蠍毒心第38章 觸犯利益第17章 京城遊俠第9章 恆山之亂第48章 欲迎還拒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章 營州之變第7章 兵壓關內第72章 請功負罪第29章 引蛇出洞第8章 弔孝風波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3章 豐州東擴第5章 略助風勢第10章 將帥交心第4章 江淮伏威第17章 被迫決戰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6章 少郎何人第10章 誰是刺客?第40章 孤膽英雄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章 落魄高才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3章 引導消費第3章 神秘使臣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6章 欲蓋彌彰第32章 狼水伏擊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41章 想走不易第13章 河底練刀第13章 深巷小宅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3章 河底練刀第23章 斷絕利益第57章 藥到病除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45章 唐相之危第9章 一名小兵第17章 雄信之災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7章 發現契苾第1章 戍堡聞警第17章 收網之時第7章 金剛引狼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37章 士子云集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7章 兩強對陣第9章 臨危下船第53章 七星寶刀第33章 第一回合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56章 漁翁李密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57章 藥到病除第5章 可汗金箭第34章 微服私訪第36章 屈突良言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7章 大舉東進第33章 攜子視察第2章 誰是兇手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7章 尋找線索第34章 泊舟九江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1章 錢貨漏洞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0章 君廓獻計
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43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再戰大利第7章 賀若之怒第7章 士信發威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0章 敏秋賑災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5章 公主承諾第28章 初遇建德第42章 是功是過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5章 黑夜突破第7章 不徇私情第20章 絕戶之計第30章 蛇蠍毒心第38章 觸犯利益第17章 京城遊俠第9章 恆山之亂第48章 欲迎還拒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章 營州之變第7章 兵壓關內第72章 請功負罪第29章 引蛇出洞第8章 弔孝風波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3章 豐州東擴第5章 略助風勢第10章 將帥交心第4章 江淮伏威第17章 被迫決戰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6章 少郎何人第10章 誰是刺客?第40章 孤膽英雄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章 落魄高才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3章 引導消費第3章 神秘使臣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6章 欲蓋彌彰第32章 狼水伏擊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41章 想走不易第13章 河底練刀第13章 深巷小宅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3章 河底練刀第23章 斷絕利益第57章 藥到病除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45章 唐相之危第9章 一名小兵第17章 雄信之災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7章 發現契苾第1章 戍堡聞警第17章 收網之時第7章 金剛引狼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37章 士子云集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7章 兩強對陣第9章 臨危下船第53章 七星寶刀第33章 第一回合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56章 漁翁李密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57章 藥到病除第5章 可汗金箭第34章 微服私訪第36章 屈突良言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7章 大舉東進第33章 攜子視察第2章 誰是兇手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7章 尋找線索第34章 泊舟九江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1章 錢貨漏洞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0章 君廓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