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密室收穫

誰也想不到虞則慶的書房內還會有密室,當年虞則慶是被他內弟所告發,因而被楊堅處斬,別宅這間密室,他的內弟也瞭如指掌,裡面珍藏的名貴兵器也一併被抄出,成爲虞則慶謀反的證據。

楊元慶以前就聽祖父楊素說過,虞則慶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集各種名貴兵器,僅他收集的馬槊便有時十根之多,因愛好而被殺,也是他氣數使然。

虞則慶死後,這座宅子賞給了晉王楊廣,楊廣又給了長子楊昭,最後楊昭把它送給楊元慶,已經空關了八年。

楊元慶和妞妞跟着老管家走進了外書房,外書房內很明亮,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灰塵,正前方是一隻一丈餘高的書櫥。

“我也有三年沒有來了,上次工匠翻修宅子,我把門窗關閉,不准他們進來,就怕他們發現這間密室。”

“密室就在書櫥後面嗎?”楊元慶指了指書櫥問道。

老管家點點頭:“這書櫥其實就是密室門,我雖做了幾十年管家,也知道抄家時,我才知道後面還有密室。”

一般人家書房都會有一間內室,存放一些名貴物品,有的人家修得隱秘一點,就用書櫥之類的傢俱擋住,大戶人家都有這樣的結構,但楊元慶卻發現了這間密室的特點,書櫥後面應該就緊靠後面的假山,那所謂的密室其實就是修在假山內,並不是把假山挖空,而是先修一間石屋,然後用假山覆蓋,這其實也是很常見的辦法。

“我來!”

妞妞心中好奇,上前一步奮力推動書櫥,不料書櫥竟紋絲不動,她大丟面子,不由恨得一跺腳道:“這是什麼破櫥櫃,我這一推至少也有二三百斤力量,它居然紋絲不動,欺負我嗎?”

老管家呵呵笑道:“這隻書櫥是鐵木做成,重愈千斤,以前老主人也推不動。”

妞妞撓撓頭,看了一眼楊元慶,“元慶哥哥,要不你來試試看!”

楊元慶卻明白過來了,他微微一笑,上前拉開櫥櫃門,在內壁上尋找片刻,‘譁!’一聲,內壁向左滑去,露出一個門洞。

老管家捋須笑了起來,“還是公子聰明,居然想到了,”

妞妞的臉驀地紅了,她恨得直咬牙,伸手在元慶的手臂上掐了一下,這個傢伙應該比自己笨纔對,他怎麼會想到?

讓空氣流通片刻,明亮的光線灑進密室,楊元慶見房間內還算乾淨,便拉着妞妞的手,走了密室內。

密室不大,方圓約一丈,牆壁刷得雪白,沒有窗戶,空氣十分乾燥,裡面也一樣地空空蕩蕩,只有靠牆處放着一口大木箱子,上面貼着大理寺的封條,封條上蓋着紅紅的官印,看箱子的長度,楊元慶便知道,裡面應該沒有什麼長兵器。

“我估計是抄家人故意留下來,想悄悄佔爲己有,但不知什麼緣故,抄家的人最後卻沒有來,就一直丟在這裡了。”

老管家拍了拍箱子,“如果公子喜歡,可以打開它,已經過去八年了,應該不會有事。”

楊元慶瞥他一眼笑道:“裡面是什麼,老管家看過嗎?”

老管家搖搖頭,“主人的東西,我從來不會碰。”

“元慶哥哥,我們打開看看吧!”妞妞有些迫不及待了,目光明亮,臉上充滿期盼之色,如果是上好兵器,她有沒有一份?

楊元慶點點頭,從靴筒裡拔出匕首,輕輕挑開封條,時間過去八年,封條已乾透,輕輕一挑就掉了。

吱吱嘎嘎聲中,楊元慶打開了箱蓋,他首先便看到十幾把橫刀,都用上好的毛紙包裹,毛紙已經發黃,他將橫刀一把把取出,一共是十二把,楊元慶隨手拔刀出鞘,只覺寒氣森森,刀刃鋒利異常,和他平時看到的刀不一樣,刀呈暗黑色,刀面上竟然有細細的明亮的條紋,十分瑰麗,楊元慶一下子反應過來了,他聽康巴斯說過,這是用天竺烏茲鋼打造的橫刀,和大馬士革刀一樣的材質。

楊元慶拔出自己刀,他的刀也是用鑌鐵打製,也很鋒利,他對比了一下,感覺自己的刀還是略略遜了一籌。

楊元慶大概有點明白了,自己刀應該是普通的坩堝鋼,而些刀纔是真正的大馬士革鋼打製,和天竺出的烏茲鋼又略有不同。

“元慶哥哥,這裡面還有一把劍。”

妞妞從木箱內取出一把劍,她抽出劍,劍身細長,同樣是大馬士革鋼打製,寒光閃閃,鋒利無比,妞妞歡喜無限,挽出兩個劍花,滿屋劍光閃耀,她頓時喜笑顏開,將劍入鞘,抱在懷中,“這把劍歸我了。”

“喜歡就拿着吧!

楊元慶笑了笑,這時他發現裡面竟然還有一把大弓,他慢慢取出這把長約六尺的大弓,憑他的直覺,這也是一把三石弓,弓身沉重,造型古樸,弓背上鑲嵌着細細的暗金色金屬絲,手握的部位略略有些磨損,顯示着這把弓曾被人用過。

站在一旁的老管家一眼認出了這把弓,“公子,這就是老主人用的弓,我記得叫做風雷,老主人說過,射之有風雷之聲。”

楊元慶在空中滿拉一弦,‘綳!’一聲悶響,房間內隨即迴盪着嗡嗡的震耳聲,果然有一種風雷之響,勁力十分強大,比他原來那把弓威力更大,而且十分順手,楊元慶一下子便愛上了這把弓。

他見弓背內壁上刻着一個‘虞’字,他笑了起來,“明天,我要再刻一個‘楊’字。”

“元慶哥哥,這十二把刀送給秦大哥他們吧!”妞妞是用劍,不用刀,這十二把刀她用不着,便想拿去做人情。

楊元慶搖了搖頭,“這十二把刀,我會刻上我的名字,將來賞給有功之將。”

..........

三天武舉考試已經結束了,按照流程,兵部將彙總成績,初步確定錄取名單,然後報給皇帝楊廣批准,次日正式發榜,錄取者便可以直接到兵部報道。

這只是公開的流程,而私下的流程,卻是各個主要考官各抄一份,先給各處的人情打好招呼,然後進行一些協調和調整,最後才報給皇帝批准,後面還要附上錄取者的成績。

作爲皇帝,他只能看到一個個成績高分,而究竟真才實學怎麼樣,他卻不知道,也無從調查,這就是和文考最大的區別,文考有卷子,可以調閱審覈,很難瞞過,可這種武考,完全是由考官的一支筆來決定,皇帝也不可能一個個重驗一遍,所以裡面有很大的漏洞,這些考官和幕後操縱者纔會這麼肆無忌憚。

宇文述的書房內,賀慬將一份錄取名單恭恭敬敬遞給了宇文述。

“大將軍,這是最後的錄取名單!”

宇文述打開摺好的冊子,將它放在桌上展開,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五百個錄取者,前面是考號,後面是姓名,他不關心甲榜,甲榜他沒有參與,每家兩個子弟,基本都被錄取,他關心的是乙榜,一共錄取了兩百人,他一路望了下來,不由點了點頭,他所安排的人基本上都被錄取了。

“做得不錯!”他讚許地對賀慬笑了笑。

“大將軍,這次人情太多,最後只剩下九個名額給外地考生,會不會有什麼不妥?”

賀慬也有一點擔憂地問道,他也沒有料到這次人情會這麼多,不僅是宇文述,元家、獨孤家、張瑾都有人情,還有考官也有各自的親朋關係,最後只剩下九個名額讓一千六七百去爭,他自己都覺得過份。

宇文述臉一沉,有些不悅道:“賀郎中,你要弄清楚一件事,這不是什麼科舉選官,這是在選禁軍侍衛,你去各個朝房問問,有幾人關注這件事?這不過是兵部的小選,去年怎麼選的,不都是各家推薦嗎?又有什麼區別。”

“可是今年是對天下州縣公開招考。”

“那只是聖上擺出的一個姿態罷了,你還當真嗎?什麼時候會讓寒門子弟進入禁中做侍衛,招收這麼多來歷不明的人,聖上的安全怎麼保證?這件事我會勸聖上,再挑選一些武藝不錯的,放到地方州縣軍中去,武舉就算結束了。”

宇文述有些不耐煩了,擺擺手,“就這樣吧!直接報給聖上。”

這時站在旁邊的宇文智及低聲問:“父親,那個秦瓊錄取了嗎?”

宇文述一下子被提醒,那個秦瓊居然不肯做他假子,讓他丟了面子,絕不能便宜了此人,他在錄取名單上找到了秦瓊,居然排在第一位,他立刻提筆將秦瓊劃去,遞給賀慬,“此人不準錄取!”

賀慬有些爲難,“可是此人武功確實高強,楊太僕很讚賞他。”

“光武功高不行,還要有德,此人德行太差,將來對聖上安全不利,你在他考牒後再補一句話,醉酒調戲民女。”

賀慬無奈,只得答應,“那好吧!我另換一人,那卑職告辭。”

宇文述忽然又想起一事,問道:“那個...叫什麼,對了,叫隋光陽,此人錄取了嗎?”

賀慬點點頭,“錄取了,按照大將軍的吩咐,排在第八名,前十名可以授軍中官職。”

宇文述一愣,他怒容滿面地向兒子一瞪眼,“我是怎麼交代你的?”

宇文智及心虛地低下頭,一聲不敢吭,賀慬對此人極爲頭大,還從來沒有見過此人,居然錄取當官,最好把他也劃去,他連忙問宇文述,“大將軍,此人是不是不需要錄取?”

宇文述狠狠又瞪了兒子一眼,雖然兒子擅自做主,不過既然已經錄取爲官,看在三百兩黃金的份上,這次就算了。

“沒什麼,我就是擔心你不錄取,就這樣吧!把那個秦瓊去掉,換一個人就可以報給聖上了。”

..........

這張老高寫得有點走題了,給大家說聲抱歉,因爲以前看到一份資料上說,虞慶則有一把寶弓,有風雷之聲,威力強大,老高一直念念不忘,今天就寫了

今天又是五更,月票就是最大的動力,把老高的潛力逼出來了,大家有月票投出來吧!

……

| |

第22章 戰略撤退第4章 突厥異變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2章 井陘遇警第20章 聲先奪勢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8章 追根究底第34章 裴矩之策第34章 枕戈以待第75章 謀主之策第17章 接受密旨第25章 燕城大戰第8章 分配不公第21章 長孫又至第40章 三管齊下第54章 兵臨城下第9章 利益之爭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1章 新官上任第4章 以小欺老第8章 違規賣酒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8章 百戰之功第6章 秘密武器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5章 十猛之計第5章 重返大利第23章 夜襲飛狐第9章 舌燦蓮花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30章 飲恨弘農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42章 踏平瓦崗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4章 長孫求救第3章 唐魏結盟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5章 軟硬兼施第51章 致命一擊第40章 意外之禮第37章 疑兵之計第52章 南遷定襄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章 初入楊府第2章 宇文義子第14章 死地後生第36章 三策選一第88章 爭鋒相對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9章 壯士秦瓊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46章 攻克平壤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1章 局面被動第4章 入伍斥候第50章 鴻門酒宴第10章 將帥交心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8章 親情如水第3章 黑臉魏刀第46章 王庭之變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4章 內部奸細第77章 楊氏希望第42章 人棄我用第7章 楊廣之憂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6章 討要說法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77章 截殺突使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6章 一條記錄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0章 備戰高麗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7章 李淵失言第8章 合縱抗隋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章 江淮伏威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1章 月圓之夜第8章 太原募兵第30章 蛇打三寸第41章 屈突中計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5章 秦王心計
第22章 戰略撤退第4章 突厥異變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2章 井陘遇警第20章 聲先奪勢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8章 追根究底第34章 裴矩之策第34章 枕戈以待第75章 謀主之策第17章 接受密旨第25章 燕城大戰第8章 分配不公第21章 長孫又至第40章 三管齊下第54章 兵臨城下第9章 利益之爭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1章 新官上任第4章 以小欺老第8章 違規賣酒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8章 百戰之功第6章 秘密武器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5章 十猛之計第5章 重返大利第23章 夜襲飛狐第9章 舌燦蓮花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30章 飲恨弘農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42章 踏平瓦崗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4章 長孫求救第3章 唐魏結盟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5章 軟硬兼施第51章 致命一擊第40章 意外之禮第37章 疑兵之計第52章 南遷定襄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章 初入楊府第2章 宇文義子第14章 死地後生第36章 三策選一第88章 爭鋒相對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9章 壯士秦瓊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46章 攻克平壤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1章 局面被動第4章 入伍斥候第50章 鴻門酒宴第10章 將帥交心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8章 親情如水第3章 黑臉魏刀第46章 王庭之變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4章 內部奸細第77章 楊氏希望第42章 人棄我用第7章 楊廣之憂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6章 討要說法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77章 截殺突使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6章 一條記錄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0章 備戰高麗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7章 李淵失言第8章 合縱抗隋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章 江淮伏威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1章 月圓之夜第8章 太原募兵第30章 蛇打三寸第41章 屈突中計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5章 秦王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