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馳援代州

深夜,京城的天空也下起濛濛細雨,楊素的馬車也在向皇宮方向疾駛,他備戰已近一個月,從隴右、關中、漢中各地調集的二十萬大軍已陸續在同州馮翊縣集結,明天楊素就將趕赴馮翊縣,正式率大軍征討漢王楊諒。

在他出徵前夜,楊廣又命人召他進宮商談軍務,楊素不得不佩服楊廣勤政,白天處理繁重的朝務,晚上又要思慮平息漢王之『亂』,通宵達旦,每天休息不到兩個時辰,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月,這讓楊素不得不佩服楊素充沛的精力。

或許是夜空的霏霏細雨,使楊素的心境也添了幾分蒼涼,他靠在馬車的軟榻上,默默地考慮他家族的未來。

他已到花甲之年,對家族已經護佑不了幾年,尤其他的一些積年老病,這兩年有加重惡化的跡象,使他心中充滿擔憂,他知道自己活不幾年了,對家族的擔憂使他有一種深深的緊迫感,他必須要在自己離世前,把家族後事都一一安排好。

幾十年的宦官生涯和對千年歷史興衰的洞察,使他有一種常人難及的遠見和睿智,他很清楚自己的家族隱藏着一個很深的危機,這個危機就是他楊素本身,不僅是他功高震主,而且他介入皇室內鬥太深,文帝楊堅的五個兒,已經被他幹掉了兩個,前太楊勇和蜀王楊秀,現在又輪到第三個,漢王楊諒。

楊素隱隱有一種察覺,楊廣命他爲征討楊諒的主帥,背後隱藏着一種讓他惡人做到底的意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楊素已經感覺到了他的命運,漢王楊諒就是最後一隻狡兔。

其實楊素並不擔心自己,他已經垂老,在世間不長,他擔心的是自己的家族後代。他的兄弟侄都位居高位,這其實都是仰仗他的羽翼,一旦他逝去,護佑不再,他們也將被打回平庸的原型。可以說楊家敗落,是遲早之事。

敗落沒有關係,關鍵是要後繼有人,這是楊家百年不倒的根本,好在老天恩澤,給他賜了一個孫楊元慶,這便讓楊素看到了家族重興的希望。

現在楊素所思所想,都是在考慮如果保護孫楊元慶。他現在對楊元慶更多的是憂慮,而不是驕傲,楊元慶太過於耀眼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還太年輕,根基不牢,很容易受到傷害。他決不能讓自己唯一的希望夭折。

楊素覺得自己必須要打壓孫楊元慶的風頭,用沙層層將他的光芒掩蓋,把這顆明珠深藏,將這棵小樹隔離,當他長得根深蒂固後,他會最終變成楊家的頂樑之柱,這一刻。楊素下定了決心。

馬車進了朱雀門,不久便停在承天門前,早有宦官在這裡等候,領着楊素向太掖殿的御書房而去。

御書房內,楊廣正坐在地圖前思考平叛之策。一個多月廢寢忘食的帝王生涯,使他已經瘦了一大圈,他本來有很多計劃要實施,但突如其來的漢王謀反使他很多計劃都擱淺了,這讓他心急如焚。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漢王造反竟使他找到一個絕佳的遷都藉口——北齊舊地不穩,京城鞭長莫及。

但無論如何,平定漢王之造反,是他的當務之急。

作爲一個帝王,楊廣不會考慮如何去打仗,這不是他的事情,他需要從更高層面上考慮這場戰爭,他在考慮有沒有必要將這場戰爭擴大,以舉國之兵將楊諒迅速剿滅。

楊廣有點拿不定主意,在等待楊素前來商量。

“陛下,楊太僕來了。”一名宦官在門口稟報。

“宣他進來。”

楊廣坐回自己的龍榻,片刻,楊素被宦官領了進來,楊素深施一禮,“老臣楊素參見陛下!”

“楊愛卿明早就出徵了,朕今晚還把楊愛卿叫來,真的很抱歉。”

“爲陛下分憂,是臣份內之事。”

楊廣點了點頭,“朕把楊愛卿請來,是朕有個想法,想聽聽愛卿的意見,朕想調舉國之兵,迅速撲滅幷州叛逆,愛卿以爲如何?”

朝夕相處一個多月,楊素已經發現了這個新帝王和先帝的一些不同之處,先帝生『性』節儉,辦事能省則省,而新帝王則很有魄力,出手闊綽,做事喜歡大手筆,開皇十九年,自己率軍北征突厥,大獲全勝,最後先帝只賞了自己三百段絹,而這次平漢王之『亂』,還沒有動身,楊廣便已經先後賞了自己五次,上萬段絹。

這樣的出手闊綽,說得好聽點,是做事大手筆,有魄力,可放在普通人家裡,這就是一個敗家。

今天也是一樣,一個小小的親王叛『亂』,居然想動舉國之兵,難道他不知道,動用舉國之兵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但楊廣肯定知道,當年打陳朝時,就是他爲主帥,他怎麼能不知,只能說明,這是楊廣的『性』格,做事有點好大喜功。

楊素暗暗嘆息一聲,便不慌不忙道:“陛下,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楊諒謀逆,失信天下,治下五十二州,卻只有十九州跟他造反,由此可見他不得人心,不得人心也就不得軍心,不須動舉國之兵,臣有把握,就憑臣手上的十萬大軍,半個月之內剿滅楊諒之『亂』。”

楊廣知道楊素用兵從不輕敵,既然他能這樣說,那就沒有問題,他心下稍安,便罷了動舉國之兵的念頭。

這時楊廣又想起一事,連忙笑道:“朕剛剛接到幽州消息,元慶已經將竇抗抓捕,李雄收編了幽州軍,朕已下令,三萬幽州軍出井陘進攻幷州,牽制住叛軍,這次元慶不負朕望,朕要好好封賞他。”

楊素嚇了一跳,他慌忙道:“陛下,元慶只是小功,不用封賞。只傳令嘉獎便可。”

楊廣心中有些不快,便拉長聲音道:“楊愛卿,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上次元慶擊殺西突厥達頭,爲我大隋立下大功,你說元慶年少,不可嬌慣,我也就聽你的。不問此事,你也知道在仁壽宮,他救了朕一命,朕也沒有封賞,讓朕愧疚很久。那可是救駕之功,而這次,他抓捕竇抗,力保幽州不失,這可不是小功,你又要朕不封賞,若事情傳出去,你讓朕怎麼面對天下人?讓朕在三軍面前失信嗎?”

楊廣說到後面。語氣已經十分嚴厲,楊素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惶恐解釋道:“他畢竟資歷不足,若封他官職太高,對他沒有好處,他是臣的孫,臣當然希望他能一步登天,可那樣會真驕縱了他。使他最後無法成材,就像臣的其他兒孫,臣就希望他能多一些磨練,讓他明白升官不易,能更加努力爲陛下盡忠效力,當年先帝也是這個意思。”

這句話使楊廣臉『色』稍霽,這還有點道理。讓元慶明白升官不易。

“楊愛卿,先帝在元慶這個年紀,已經是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這其實不是年紀的問題,正如你所言。要讓他明白升職不易,元慶封賞之事你就別過問了,朕心裡有數,朕會看他此回功勞。”

“是,老臣不提。”

其實楊素也知道,上次達頭之事,楊元慶就有點不滿了,若這次再不給他封賞,他非跳起來不可,當然不能不封賞,楊素也只能希望聖上適可而止,不要封賞得太厚,但楊廣準備如何封賞,楊素一點底都沒有,關鍵是看楊元氣這次平『亂』中有多大的功勞。

“如果沒有別的事,老臣不打擾陛下休息。”

楊廣點點頭,“明天愛卿要出征,朕就等着愛卿的捷報。”

。。。。。。。。。

這是一支由五千輕騎兵組成的精銳之軍,從五天前開始,他們便馬不停蹄地在星夜中疾馳飛奔,黑咕隆咚的世界從他們身邊飛掠而過,風聲呼呼在耳畔轟響,在他們頭頂是轉動的漫天星光,右邊天際映襯下是蠕動的太行山莽影。

山路艱難,騎兵們便放慢了速度,又走了一個時辰,當晨曦初『露』,楊元慶看到了第一抹淡淡金光時,他率領的五千騎兵已經抵達了飛狐道的西面出口,離靈丘縣還有二十里。

五天前,楊元慶接到了代州刺史李景的緊急求援,楊諒軍大將喬鍾葵率三萬精兵進攻代州城,而鎮守代州城的李景只有五千守軍,城池破舊,情況岌岌可危。

在和李雄商量後。他們決定分兵而行,由李雄率主力從井陘進攻太原,而楊元慶則率五千騎兵走飛狐陘援馳代州。

楊元慶停住戰馬,霞光照在他身上,彷彿整個身體都在火焰中燃燒,他打手簾向前方望去,前方一里外便是高家莊,一座只有五十戶人家的小村莊,但村莊北面卻有一條小河流過,小河兩邊平地開闊,正好給他的軍隊休息。

楊元慶立刻下令道:“大軍在小河邊休息。”

五千騎兵加快速度,片刻,隊伍來到小河邊,已經有先頭斥候在四周探查過,休息之地『插』有紅旗,大軍紛紛下馬,牽馬來河邊飲水,小河邊頓時熱鬧起來。

這時,先到的斥候領兩名村裡的年輕男上前,對楊元慶道:“將軍,這兩人剛從代州雁門縣歸來。

雁門縣就是楊元慶要趕去的代州城,楊元慶精神一振,連忙問道:“那邊情況如何?”

兩名年輕男行一禮,年長者對楊元慶道:“回將軍話,我們是昨天上午逃離雁門縣,圍城戰已經打了五天,非常慘烈,城牆已經崩塌幾次,李刺史率領軍民一邊修城一邊防守,我們也參加防守,城內城外到處都是屍體,城牆都被血染紅了。”

“那你們怎麼逃回來了?”楊元慶有些不悅問。

兩人對望一眼,年長者又道:“實在是因爲城內糧倉被燒燬,糧食不足,李刺史無奈,只得趁敵軍稍退的機會,在夜裡派一批人出城找糧,我們也跟着出城了。”

就在這時,一陣喧譁聲傳來,楊元慶見十幾名士兵押着一名黑衣人走上前。

“將軍,我們抓到了一名叛軍斥候。”

。。。。。。。。。

| |

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0章 夜入武房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8章 投票表決第55章 談婚論嫁第48章 攻破大營第24章 李淵之憂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3章 世充評榜第2章 聖旨東至第5章 略助風勢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3章 棒打長孫第9章 一名小兵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9章 兵臨洛陽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26章 初戰王薄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5章 宇文父子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6章 少女憫秋第23章 殺機暗伏第71章 北市試錢第6章 一劍之情第10章 反間之計第5章 公主承諾第8章 元慶抉擇第42章 不臣之心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6章 斷臂之仇第39章 重要情報第2章 家法伺候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7章 秋風至楊第16章 內部決裂第36章 形勢嚴峻第3章 唐魏結盟第12章 撲朔迷離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6章 說服李靖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53章 四子巧郎第7章 世情冷暖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4章 再讓一城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9章 我想學武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32章 有喜有憂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7章 各有心思第9章 挖掘線索第4章 苛刻條件第1章 中元新夜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5章 十猛之計第9章 攻心爲上第6章 王府夜話第4章 反客爲主第48章 兩路奇兵第34章 緊急應對第50章 潼關內訌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3章 切斷退路第57章 藥到病除第79章 退讓一步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1章 危機重重第6章 牽制荊襄第6章 戰前會議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3章 萬春茶莊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6章 以毒攻毒第23章 斷絕利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37章 凌晨偷襲第4章 露出破綻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20章 夜入武房第19章 關隴雙貴第6章 西秦霸王第25章 野心泄露第51章 范陽盧氏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2章 極度被動第8章 分配不公
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0章 夜入武房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8章 投票表決第55章 談婚論嫁第48章 攻破大營第24章 李淵之憂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3章 世充評榜第2章 聖旨東至第5章 略助風勢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3章 棒打長孫第9章 一名小兵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9章 兵臨洛陽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26章 初戰王薄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5章 宇文父子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6章 少女憫秋第23章 殺機暗伏第71章 北市試錢第6章 一劍之情第10章 反間之計第5章 公主承諾第8章 元慶抉擇第42章 不臣之心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6章 斷臂之仇第39章 重要情報第2章 家法伺候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7章 秋風至楊第16章 內部決裂第36章 形勢嚴峻第3章 唐魏結盟第12章 撲朔迷離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6章 說服李靖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53章 四子巧郎第7章 世情冷暖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4章 再讓一城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9章 我想學武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32章 有喜有憂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7章 各有心思第9章 挖掘線索第4章 苛刻條件第1章 中元新夜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5章 十猛之計第9章 攻心爲上第6章 王府夜話第4章 反客爲主第48章 兩路奇兵第34章 緊急應對第50章 潼關內訌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3章 切斷退路第57章 藥到病除第79章 退讓一步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1章 危機重重第6章 牽制荊襄第6章 戰前會議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3章 萬春茶莊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6章 以毒攻毒第23章 斷絕利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37章 凌晨偷襲第4章 露出破綻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20章 夜入武房第19章 關隴雙貴第6章 西秦霸王第25章 野心泄露第51章 范陽盧氏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2章 極度被動第8章 分配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