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邙山遇故

知道雲定興這條線索,楊元慶倒不着急了,紅鏽茶莊出事,齊王對死士必有調整,最好等這件事穩定下來再去調查,方可萬無一失。

從宇文府出來,時間還是上午,今天是祭掃祖父的日子,楊元慶便回客棧去找了他的隨從,衆人一同出城向邙山而去。

邙山位於洛陽以北的黃河南岸,屬於崤山支脈,延綿三百餘里,是洛陽的北方屏障,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同時這裡也是道教聖地,相傳老子曾在邙山煉丹,山上建有上清觀以奉祀老子,每逢重陽佳節,上邙山遊覽者絡繹不絕,後來詩人張籍曾詩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

由於邙山風水極佳,自古便有‘生在蘇杭,死葬邙山’之說,加之它靠近古都洛陽,因此邙山又是帝王理想中的埋骨處所,‘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雲漢世主’。

這裡林木森森,蒼翠如雲,登阜遠望,伊洛二川之勝,盡收眼底,傍晚時分,萬家燈火,如同天上繁星,顧‘邙山晚眺’又成爲洛陽八景之一。

楊素的墓地早在他修建洛陽新都時便選定了,依山傍水,位於一處風水極佳的山彎內,一條小河從山彎內潺潺流過。

原來這裡叫做龍吸水,這裡一座低矮的山脊極像一條龍的脊背,探頭在河中吸水,楊素的墓地就在龍頸的位置,但楊素怕犯忌,便利用職權將這裡改名爲錦鯉灣,但鯉有魚龍之變,因此楊素雖然謹慎,還是讓楊廣心中不舒服,不過他沒有說什麼,勉強默許了楊素之墓葬在這裡。

大半個時辰後,楊元慶帶着手下來到了錦鯉灣,此時已過了中元,但天氣還是很悶熱,秋老虎發威,中午時分酷熱難當,好在這裡樹蔭濃密,在山間行走,偶然有一陣涼風吹來,令大家精神爲之一振。

“大郎,墓地還有多遠?”楊元慶見手下都有點無精打采,便回頭笑問道。

楊大郎在九名鐵影衛中年紀最大,年約三十歲,做事十分穩重,這塊墓地就是他陪同老主人楊素前來選定,對這一帶十分熟悉。

他一指前方開闊的林蔭道,“順着這條道一直向前,大約還有十里就到了。”

楊元慶見路旁有一座酒棚,位子頗多,有遊人在裡面休息吃飯,他便對衆人道:“大家先休息一下,喝水吃飯,等會兒再走。”

衆人早已飢渴難耐,楊元慶下了令,衆人紛紛下馬,牽馬向酒棚走去,現在天氣尚熱,還不到遊玩的時候,酒棚的生意並不太好,掌櫃見來了這麼多人,連忙親自帶着夥計出來招呼。

“掌櫃,把你吃的東西全部搬出來,我們都包了。”

掌櫃連忙命夥計去準備,楊元慶見一名夥計去搬酒罈子,連忙道:“酒就不要了,給大家上冰水。”

“公子是來掃墓的吧!”掌櫃見楊元慶不要酒,便猜到了他的來意。

楊元慶點點頭又問他:“最近掃墓人多嗎?”

“前兩天是中元節,掃墓的人很多,不過今天一下子人就少了,早上就過去一批人,是給楊司徒掃墓,好像都是楊家族人。”

“你確定是楊家族人?”楊元慶有點奇怪,聽楊巍說,楊府中人昨天就來祭過墓了,怎麼今天又來?

“應該是,不過聽口音不是京城人,或許是從老家趕來,大約有二十幾人。”

楊元慶不想在墓地碰見楊府中人,不過弘農楊氏問題不大,彼此都不認識。

夥計端來了冰井水和一盤盤的胡餅,井水冰冷徹骨,喝得衆人大呼過癮,十幾名手下風捲殘雲般地大吃起來。

這時,林蔭道上來了一輛馬車,左右跟着幾名騎馬隨從,他們在酒棚邊停下,隨從看了一眼酒棚,便向車內稟報道:“老爺,還有空位。”

車簾挑開一條縫,露出一名老者的臉龐,他看了一眼酒棚,便搖搖頭道:“人太多了,咱們再向前走走。”

楊元慶愣住了,那老者的眼睛和聲音都異常熟悉,當馬車剛啓動,楊元慶忽然想起來了,連忙大聲喊道:“高相國,是你嗎?”

馬車停下,車簾拉開,露出一張神采奕奕的臉龐,果然是高熲,高熲也認出了楊元慶,不由呵呵笑了起來,“原來是小楊將軍,當真是有緣,我們又見面了。”

一名隨從連忙將高熲從馬車裡扶下來,高熲當年從賀若弼口中察覺到了一場政變要發生,他連夜逃回渤海原籍,也因此撇清了和仁壽宮事變的關係,去年楊廣正式即位後,又重新將高熲召回朝中爲官,官拜太常寺卿,負責天下禮樂,以高熲治國之大才,卻負責禮樂,滿朝文武都爲之抱不平,認爲是大才小用,高熲卻不以爲然,仍舊低調做官。

今天他也是來給楊素祭墓,正好遇見了楊元慶,令高熲心情非常高興,楊素死後,高熲對楊家已經不太關心了,他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楊元慶這個從小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小神童,幾個月前他去拜訪裴矩,提到楊元慶,裴矩也是讚不絕口。

高熲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但精神依然很好,保養得也不錯,步履矯健,頭髮也只有幾根白絲,黑鬚飄飄,就像一個五十餘歲的人,楊元慶還記得自己五歲時見到他,就像就是這個樣子,已是十幾年過去,他居然未顯老相。

兩人相對而坐,掌櫃給他們上了一壺茶,高熲感慨道:“元慶,上一次見你,好像是開皇十九年,我們已近七年未見了,元慶,你馬上要十八歲了吧!”

楊元慶點點頭,端起茶壺給他杯子倒滿,笑道:“高相,聽說你又入仕了?”

高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苦笑道:“我本想平平靜靜終老,可他又想起我,我又能怎麼樣呢?不來嗎?恐怕會連累我的子女,只能再做幾年,我已六十有五,準備在七十歲時正式退仕。”

楊元慶笑了笑,“這主要是高相德高望重,門生遍佈天下,天下各州各郡的太守縣令,稱高相爲師者儼如過江之鯽,連我祖父也說,若沒有高相當年舉薦,他也不可能得高位,聖上要穩定朝綱,安撫天下郡縣州官,當然需要把高相請出來。”

楊元慶對高熲的評價並不爲過,歷史上稱高熲爲六賢相之一,周之興也得太公,齊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強也得商鞅,後周有蘇綽,隋氏有高熲,得此六賢者,上以成王業,興霸圖,次以富國強兵,立事可法。

楊廣殺高熲是他平生所犯下的最大一樁錯誤,以至於天下喊冤,盡失士人之心,高熲之死,儼如隋之鼎國棟樑轟然倒塌。

高熲搖搖頭,嘆息一聲道:“雖蒙聖上重新啓用,但纔出仕兩年,我便把聖上得罪了。”

“怎麼會呢?”楊元慶驚訝地問。

高熲嘆口氣道:“聖上喜歡音樂文學,便下旨將從前的周、齊、陳、樑的樂家子弟都遷入京城,編爲樂戶,專門從事散樂器樂,以增加京城的繁華,我就勸諫聖上,大隋建朝已二十幾年,從前的音樂早已廢棄,這些樂人子弟都已各自有營生,現在一紙詔書,忽地命他們重拾舊業,又有幾人能懷真本事,不過濫竽充數罷了,耗費國力、擾亂民生不說,還不倫不類,遺笑後人,結果聖上極爲不悅,狠狠訓斥了我一頓,說我再敢妄言,就定我重罪。”

楊元慶知道高熲是治國大匠,隋王朝的繁盛,一半都可以說是他的功勞,但高熲在權力鬥爭方面卻並不擅長,如果他擅長,楊勇也不會那樣慘敗,高熲顯然沒有發現自己的危險,他沒有看透楊廣召他重新入仕的真正目的。

但有些話楊元慶不能明說,他只能含蓄地提醒高熲,“高相既已年邁,不如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不要再留在朝中了。”

高熲是個極聰明之人,他一下聽出楊元慶話中有話,便連忙問道:“你聽到什麼消息了嗎?”

楊元慶見周圍無人,便低聲道:“自古伴君如伴虎,虎有噬人心,三年方下手,我只勸高相一件事,如果長寧王有難,高相要立刻辭職,否則高相之命難保。”

長寧王就是前太子楊勇的長子楊儼,當年楊廣殺了兄長楊勇和三個兒子,卻留下了其他八個兒子,現在都已經漸漸長大,楊元慶估計楊廣隱忍了近三年,皇位已坐穩,動手的時機就快到了,同時所有的太子舊人都會被誅殺,楊元慶對高熲頗爲敬重,他不忍高熲也遭此不幸。

楊廣手下人才濟濟,何需一個高熲,把他召進京爲官,無非就是不想放過他,伺機除之。

高熲捋須沉吟道:“我看聖上也是雄才大略之人,雖然剛愎自用,不聽諫言,但也不至於如此狠毒吧!”

楊元慶也不想多說什麼了,到時候高熲自然會明白,他便拱拱手笑道:“先不說此事,我要去祭掃祖父,高相一同去嗎?”

高熲點點頭,“我正是去拜祭你祖父,時辰已不早,我們走吧!”

衆人紛紛收拾東西,翻身上馬,陪同着高熲的馬車,一同向楊素之墓而去。

.......

楊元慶將三炷香供奉在祖父墓前,他跪倒在地,眼含熱淚,向祖父之墓重重磕了三個頭,哀思難抑,祖父臨終時他未能守在身邊,成了他終身之遺憾.

.......

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5章 江陵變天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5章 反奪虎牢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7章 勇闖縣獄第57章 藥到病除第9章 朝局悄變第37章 內衛情報第98章 兩線危機第68章 羅藝之慮第9章 應對危機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3章 拜彌勒教第44章 江陵蕭氏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2章 狼水伏擊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1章 生俘雄信第48章 集中民力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47章 意外潰營第9章 兵臨洛陽第60章 大戰悄至第3章 意外相遇第25章 關鍵人物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章 返回太原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章 神秘使臣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7章 參軍之謎第5章 深藏不露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4章 目光深遠第3章 兩猛相鬥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6章 三股勢力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8章 拋出誘餌第33章 官場暗鬥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0章 世充密使第7章 生死之約第17章 收網抓魚第49章 敦煌風動第29章 危機漸至第23章 殺機暗伏第72章 闊綽請客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3章 南華梟雄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1章 北原謀生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8章 弔孝風波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1章 野心漸露第4章 反客爲主第33章 大軍壓境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7章 會寧換帥第33章 洛陽兵變第62章 雞肋之城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8章 假途滅虢第72章 請功負罪第87章 建成態度第13章 齊王軍師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章 假手於賀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1章 風險悄至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39章 意外來客第9章 一名小兵第37章 密室收穫第10章 遷都角力第7章 世情冷暖第16章 宇文告密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7章 士子云集第7章 楊廣之憂第34章 推波助瀾第74章 難得一致第35章 軟硬兼施
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5章 江陵變天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5章 反奪虎牢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7章 勇闖縣獄第57章 藥到病除第9章 朝局悄變第37章 內衛情報第98章 兩線危機第68章 羅藝之慮第9章 應對危機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3章 拜彌勒教第44章 江陵蕭氏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2章 狼水伏擊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1章 生俘雄信第48章 集中民力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47章 意外潰營第9章 兵臨洛陽第60章 大戰悄至第3章 意外相遇第25章 關鍵人物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章 返回太原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章 神秘使臣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7章 參軍之謎第5章 深藏不露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4章 目光深遠第3章 兩猛相鬥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6章 三股勢力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8章 拋出誘餌第33章 官場暗鬥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0章 世充密使第7章 生死之約第17章 收網抓魚第49章 敦煌風動第29章 危機漸至第23章 殺機暗伏第72章 闊綽請客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3章 南華梟雄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1章 北原謀生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8章 弔孝風波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1章 野心漸露第4章 反客爲主第33章 大軍壓境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7章 會寧換帥第33章 洛陽兵變第62章 雞肋之城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8章 假途滅虢第72章 請功負罪第87章 建成態度第13章 齊王軍師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章 假手於賀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1章 風險悄至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39章 意外來客第9章 一名小兵第37章 密室收穫第10章 遷都角力第7章 世情冷暖第16章 宇文告密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7章 士子云集第7章 楊廣之憂第34章 推波助瀾第74章 難得一致第35章 軟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