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南郡出事

幾乎就在楊元慶置酒宴請江夏城望族名流的同一時刻,襄陽城白雲酒樓內,李孝恭也同樣舉行了盛大的酒宴,邀請襄陽名流作陪,爲柴紹和楊恭仁的到來接風洗塵。

從長安經漢中過來的七萬援軍抵達了襄陽,駐紮在襄陽城外,使襄陽的兵力從五萬一下子增加到了十二萬。

酒宴後,李孝恭將柴紹和楊恭仁請進了議事堂,給他們介紹目前的荊襄局勢。

這次李淵吸取了兩次中原戰役失敗的教訓,不再實行雙主帥制,朝廷也不再幹涉,由李孝恭全權負責,柴紹爲左副將,楊恭仁爲由右副將,高士廉爲行軍司馬,整個荊襄戰役就由他們四人指揮。

“從我們現在掌握的情報,永安郡由杜伏威率領的五萬人馬,江夏郡有謝映登率領的六萬大軍,還有楊元慶可能會帶來一兩萬軍隊,還有南陽郡徐世績的四萬隋軍,如果再考慮夷陵郡的一萬隋軍,那麼隋軍的總兵力在十七萬左右,而我們總兵力是十五萬,雙方可謂勢均力敵。”

援軍的到來使李孝恭信心劇增,說話的聲音也響亮很多,他看了一眼柴紹笑道:“我想聽一聽大將軍的意見。”

柴紹爲人圓滑,一向人緣極好,爭權奪利之心也不是那麼熾盛,更重要是,他也明白唐朝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際,能不能打贏荊襄這一戰,關係到大唐王朝的前途命運,在臨走前,皇帝李淵也特地和他深談過,讓他全力支持李孝恭打贏此戰。

柴紹知道李孝恭其實已經有了方案,只是對自己客氣一點罷了,他便笑眯眯道:“俗話說強龍不敵地頭蛇,更何況我對荊襄局勢一無所知。哪裡能談什麼意見,殿下儘管安排,我遵命就是了。”

李孝恭又看了一眼楊恭仁,他知道楊恭仁文武雙全,不容小覷,不敢輕視他,李孝恭見楊恭仁正注視着沙盤沉思,又笑問道:“楊尚書有什麼想法?”

楊恭仁拾起木杆指向沙盤上的宜昌縣。“殿下。我有點不太明白,隋軍已經佔領了夷陵道,扼斷通往巴蜀之路,後果相當嚴重,爲什麼不派兵把宜昌縣奪回來?”

李孝恭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並非我不想去攻打,實在是太不便利。且有很大的苦衷。”

李孝恭接過木杆,指向定蜀城道:“原本這裡有一座鐵索橋,連通長江南北。但現在鐵索橋已經被隋軍斷了,我們過不了江,而北岸通往姊歸的棧道被毀。需要耗用大量人力,至少半年以上才能修好,時間上來不及。”

李孝恭又將木杆指向江陵,繼續道:“雖然從江陵可以乘船過江,但要攻下夷陵縣和宜昌縣。沒有五六萬的軍隊是辦不到,現在荊襄局勢危急,我怎麼可能把兵力耗在夷陵郡,只能等荊襄戰役結束後,再考慮奪回夷陵。”

楊恭仁點點頭,歉然道:“是我不瞭解情況,殿下,很抱歉!”

“這沒有什麼,不知者不怪嘛!”

李孝恭笑了笑,便把思路轉回了正題上,又對衆人緩緩道:“我考慮了很久,我們的優勢在哪裡?隋軍的劣勢在哪裡?我覺得隋軍不利之處就在他們兵力分散,他們兵力雖衆,卻分散在四個地方,而且很難匯聚,所以我考慮,我們應該集中優勢兵力,將隋軍各個擊破。”

楊恭仁沉吟一下道:“從大方案說,各個擊破確實不錯,不過殿下準備先從誰着手?”

李孝恭的方案得到了楊恭仁的支持,他精神一振,拾起木杆指向江夏郡道:“從兵力上的強弱來看,應該是原來的蕭樑軍戰鬥力最弱,但蕭樑軍在江夏,距離稍遠,而且兵力在江南,我們渡江不便,所以對付蕭樑軍不太現實,而杜伏威軍在永安郡,和我們還隔着安陸郡和竟陵郡,距離足有五百餘里,長途跋涉,我擔心後勤補給不上。”

說到這,李孝恭的木杆向北一揮,指到了南陽郡,“相反,徐世績的軍隊離我們只有數十里,他的四萬軍隊就如襄陽脖子上的一把刀,以至於隋軍從東面兩路進攻荊襄,我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佔領永安郡和江夏郡而不敢支援,所以,我認爲應該集中兵力,進攻南陽隋軍。”

楊恭仁笑了笑,“殿下,我倒覺得應該先擊弱,攻打杜伏威的軍隊,然後南下打蕭樑軍,只要我們堅守襄陽城,徐世績的軍隊就進不了荊襄,殿下,先破東面兩路軍,南方的大局便成,這個時候,徐世績的軍隊也就不戰而退了。”

李孝恭沉吟片刻,他也承認楊恭仁說得有道理,不過杜伏威也不是木頭,不可能呆立在那裡等自己打。

“不知楊尚書想過沒有,如果我們大軍向永安郡進兵,杜伏威軍隊極可能會南下,或者江夏隋軍北上,不是那麼容易,相反,徐世績的四萬軍孤立無援,正好圍而殲之,只要我們出其不意,雷霆出兵,徐世績就來不及撤退。”

李孝恭話音剛落,便有士兵奔上堂稟報:“啓稟殿下,新野斥候最新情報,新野四萬隋軍開始向北撤退了。”

李孝恭等人面面相覷,難道隋軍有千里耳嗎……南郡江陵城曾經是樑朝國都,是荊襄地區除了襄陽城以外的第二大城,城池周長近四十里,三萬八千戶人家,二十餘萬人口。

江陵城同時也是第二駐兵重地,有兩萬唐軍駐紮,江陵城位於長江北岸,在唐朝攻打荊襄時,在江陵俘獲了三百餘艘蕭樑戰船,便使得江陵也成爲唐軍的水軍基地。

江陵城的守將名叫盧祖尚,是一名只有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將領,使一支方天畫戟,重一百三十斤,武藝超羣。

他原是洛陽隋將,王世充篡權時,他逃出洛陽,投奔了唐朝,跟隨李孝恭駐守荊襄。

李孝恭極爲欣賞這位年輕勇猛的將領,封他爲南郡將軍,率兩萬軍駐防江陵,加上盧祖尚水性不錯,率領過水軍作戰,李孝恭索性又將三百艘戰船交給他。

盧祖尚這段時間心情也不好,他剛投靠了唐朝不到一年,便發現唐朝大勢岌岌可危,前景黯淡,而且他的家鄉弋陽郡成爲了隋朝疆域,這讓盧祖尚不免有些懊悔,他年輕衝動,一時沒有考慮清楚,便將自己的前途斷送了。

本來他也想過,做個無名之將,無聲無息離開唐朝,去投靠羅士信或者徐世績等名將,以他的武藝謀一個前途不成問題,只是李孝恭對他極爲恩重,倒令他不忍背叛唐朝了。

夜晚,盧祖尚執戟站在城頭,遠遠凝視着遠方黑黝黝的江面,江面上波光粼粼,夜色太濃,看不見任何船隻。

盧祖尚的目光又回頭向西望去,忍不住嘆息一聲,隋軍竟然已經佔領了夷陵縣和宜昌縣,斷絕了荊襄和巴蜀的聯繫。

他心中多少有點愧疚,說起來他有責任,隋軍是從他的軍轄地過境,而且在紫陵縣被發現,他通報了荊王,但還是晚了一步。

其實按理說,應該是他率軍前去追擊隋軍,或者他率軍去攻打夷陵,他也做好了出征準備,不料荊王卻不批准他離境。

理由雖然沒有說,但盧尚祖心裡也明白,憑他手中的兩萬軍,就算能攻下夷陵縣,也攻不下宜昌縣,只能白白去損兵折將。

盧祖尚心情很沉重,荊襄大戰在即,不知道這一次將鹿死誰手,唐朝能不能扳回這關鍵的一局。

就在這時,一名報信騎兵從遠處疾奔而至,奔至城門前大喊:“盧將軍可在?”

盧祖尚手執火把,探頭問道:“發生什麼事?”

“啓稟將軍,公安縣李校尉送來緊急情報,江面上發現了一支可疑船隊,足有百餘艘之多。”

這個消息令盧祖尚吃了一驚,居然有一百多艘船隻,這是什麼,商船隊嗎?還是隋朝的水軍。

他連忙又問道:“是什麼船隊?”

“李校尉說船體頗大,不像是商船隊,也不像運兵船,李校尉怕打草驚蛇,不敢靠近檢查。”

盧祖尚心念一轉,他忽然明白了,這一定是去夷陵郡的隋軍補給船隊,他們是想趁夜偷偷過境,卻被公安縣的水面巡哨發現了。

他心中興奮異常,當即喝令道:“全軍出動,去江面攔截船隊……在離江陵縣十幾裡外,一直由百餘艘大船組成的船隊,沿着南岸無聲無息地向西行駛,這隻船隊正是謝映登派去夷陵的補給船隊,從江夏出發,一路平安行駛了七八天,抵達了最危險的江陵城一帶。

其實長江上像這樣的大型商船隊也有好幾支,但一般都在江夏以東行駛,荊襄一帶並不多。

領船隊的船老大也清楚危險在哪裡,船老大姓陶,在長江上行船三十年,經驗極爲豐富,也知道該怎麼躲避危險,一路上都沒有什麼威脅,只有江陵郡有唐朝水軍,想躲開水軍,只有利用夜色掩護,在晚上過境。

江陵城一帶江面寬闊,寬達十幾裡,船隊沿着南岸行駛,在夜幕的掩護下,江陵城根本就看不見,船老大逃稅躲避檢查,已經是輕車熟路了。

船隊緩緩在江面上行駛,黑沉沉的江面上看不見任何危險,一般這個時候唐軍巡哨都不會出船了。

就在這時,忽然有船員指着前方大喊:“陶爺,有船來了!”

只見前方江面上忽然出現了數百艘戰船,黑影曈曈,如一座座小山一般攔截在江面之上……()

第38章 東路使者第8章 天下十猛第49章 重甲破術第30章 宮中毒蛇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2章 庶叔積善第9章 底線突破第44章 再讓一城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章 江南隱憂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54章 彭城兵變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4章 李淵之憂第43章 西秦內訌第6章 養虎生患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章 神秘使臣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80章 長孫之策第28章 捉姦在牀第40章 南方來人第20章 以命威脅第12章 仁基北歸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27章 李淵抉擇第39章 發現機會第65章 蕭後心機第29章 金刀贖奴第9章 一名小兵第24章 河邊誤認第7章 羅藝告密第10章 君廓獻計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6章 一戰成名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58章 李淵出事第7章 楊府貴客第41章 弟高一籌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0章 誰是刺客?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章 烽燧血戰第2章 一戰成名第5章 突厥野心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3章 御房進諫第60章 大戰悄至第9章 恆山之亂第35章 亡國之恨第79章 南郡兩事第7章 楊府貴客第76章 魏鄭和談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8章 緊急情報第37章 南市酒樓第68章 突襲漳南第62章 激戰七裡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9章 心理之戰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3章 猛將須陀第4章 等待消息第8章 突發事件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18章 玄感野望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20章 奇恥大辱第53章 暗通消息第53章 臣的要求第8章 元慶抉擇第27章 線娘夜奔第4章 苛刻條件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3章 李密特使第38章 兵分兩路第16章 月夜雙殺第9章 我想學武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章 落魄高才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4章 不露聲色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29章 漫天開價
第38章 東路使者第8章 天下十猛第49章 重甲破術第30章 宮中毒蛇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2章 庶叔積善第9章 底線突破第44章 再讓一城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章 江南隱憂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54章 彭城兵變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4章 李淵之憂第43章 西秦內訌第6章 養虎生患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章 神秘使臣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80章 長孫之策第28章 捉姦在牀第40章 南方來人第20章 以命威脅第12章 仁基北歸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27章 李淵抉擇第39章 發現機會第65章 蕭後心機第29章 金刀贖奴第9章 一名小兵第24章 河邊誤認第7章 羅藝告密第10章 君廓獻計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6章 一戰成名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58章 李淵出事第7章 楊府貴客第41章 弟高一籌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0章 誰是刺客?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章 烽燧血戰第2章 一戰成名第5章 突厥野心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3章 御房進諫第60章 大戰悄至第9章 恆山之亂第35章 亡國之恨第79章 南郡兩事第7章 楊府貴客第76章 魏鄭和談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8章 緊急情報第37章 南市酒樓第68章 突襲漳南第62章 激戰七裡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9章 心理之戰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3章 猛將須陀第4章 等待消息第8章 突發事件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18章 玄感野望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20章 奇恥大辱第53章 暗通消息第53章 臣的要求第8章 元慶抉擇第27章 線娘夜奔第4章 苛刻條件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3章 李密特使第38章 兵分兩路第16章 月夜雙殺第9章 我想學武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章 落魄高才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4章 不露聲色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29章 漫天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