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條件苛刻

太原,隋王朝也迎來了突厥的另一路使者,使者是突厥宰相默顏賀達幹,是頡利可汗座下第一權臣,而去長安的是突厥次相,地位相應較低,這也體現出了突厥對隋唐兩朝的重視程度不同,隋朝更加關係到突厥的利益。

紫薇閣半圓堂內,楊元慶接見了這位代表可汗前來加強隋突兩國親密聯繫的使者,默顏賀達幹年約五十歲,身材中等,肩膀長得極爲寬闊,寬闊的臉上留着一蓬濃密的大鬍子。

“尊敬的楚王殿下,我們確實見過,在哈里湖畔,那時我還有勇力,可以射下翱翔在草原上的大雕,想和殿下一較箭術,可現在我老了,只能坐在羊皮毯上喝一碗噴香的熱奶茶。”

默顏賀達幹說話輕言細語,非常和藹,但和藹的笑容裡總藏着那麼一絲難以捉摸的冷意,就像一朵美麗的花下,藏着一顆小小的尖刺一樣。

對方說得是突厥語,但楊元慶卻用漢語笑道:“宰相依然有勇力,只是你的勇力不在戰場上,而在談判桌前,你的一句話可以抵上十萬大軍。”

“殿下太高擡我了。”默顏賀達幹依然是用突厥語。

“呵呵!我哪裡擡舉宰相,事實如此嘛!”楊元慶用漢語笑道。

這是一種無聲的鬥爭,默顏賀達幹精通漢語,但他用突厥語,楊元慶精通突厥語,但他卻用漢語,一種語言的選擇,就是主動權的爭奪。

接下來雙方沉默了,楊元慶含笑喝着茶,默顏賀達幹也端起茶杯,這裡沒有噴香的熱奶茶,只有剛煎好的綠茶,清淡悠長而沒有草原茶的濃冽。

沉默良久。默顏賀達幹終於選擇了漢語,他微微欠身道:“這次我代表可汗前來,一來是表達突厥對大隋的敬意,二來是想通報大隋,頡利可汗已經登位,很期待隋使前去祝賀,以維護我們兩國恆久的友誼。”

楊元慶卻淡淡道:“當年啓民可汗登基,是親自來大隋接受大隋皇帝陛下冊封。始畢可汗登基。也是親自來大隋,接受大隋皇帝冊封,處羅可汗是因爲兩國相爭,但去年兩國已和解,突厥承認我們是前隋的繼承,那麼爲什麼頡利可汗卻不想前隋一樣。來大隋接受冊封?”

楊元慶的語氣雖然平淡,但話語卻十分銳利,一句話刺中本質。爲什麼頡利可汗不接受隋朝冊封?

這個問題十分尖銳,令默顏賀達幹表情有些尷尬,半晌。他乾笑兩聲方道:“我們突厥有句諺語,奴隸有一天種會弒主,只有兄弟才能情誼永恆,我們願和大隋結爲兄弟,永不侵犯。”

楊元慶呵呵笑了起來。“草原的兄弟也未必可靠啊!當年處羅可汗殺死始畢可汗,烏木扎毒死烏圖,我可沒有體會到草原兄弟的情誼在哪裡?”

說完,楊元慶哈哈大笑,站起身向大堂外走去,他只是來寒暄,具體談判是由崔君素負責,默顏賀達幹臉一陣紅一陣白,像座石雕一樣僵坐在座位上……楊元慶回到自己官房,他並不是無禮,而是他對突厥使者施的下馬威,在他桌上擺放着一封剛從長安送來的緊急情報,情報上說突厥使者和唐廷進行了會談。

雖然不知道會談的內容是什麼,但結果是唐朝用隆重的禮節送突厥使者離開長安,這說明唐朝和突厥的會談成功了,極可能是唐朝答應了突厥的條件。

由此可以看出突厥的首鼠兩端,一方面和唐朝相好,另一方面又和隋朝談判,利用隋唐之爭撈取最大的利益,或許它和唐朝能達成什麼協議,畢竟唐朝和突厥無仇,也沒有領土相鄰,沒有利益矛盾。

但隋朝可以嗎?就算隋朝答應突厥的一切條件,突厥就不會入侵隋朝嗎?答案顯然是不。

楊元慶和突厥交往多年,對突厥瞭解實在是透徹,這是一個很務實的民族,只認利益,而且極爲記仇,豐州之戰的數十萬冤魂,突厥人絕不會忘記。

羊羣和狼談判,無論送給狼多少羊羔,羊羣最終也逃不掉被狼獵殺的命運,無論隋朝送給突厥多少利益,也阻攔不了突厥南下掠奪的事實,對付突厥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徹底消滅它。

在現階段,隋朝還一時沒有這種實力,只能想辦法牽制住突厥,而牽制住突厥的最好辦法就是利用它的另一個敵人,以前是烏圖部,現在是西突厥。

楊元慶坐在官房裡靜靜地沉思着,這時,外面傳來腳步聲,“殿下,是我!”這是魏徵的聲音,他是崔君素的談判副手。

“進來吧!”楊元慶知道他是來給自己傳遞消息。

魏徵匆匆走進,他臉色凝重,看得出談判並不順利,“說吧!突厥開出了什麼條件?”楊元慶冷冷道。

“回稟殿下,突厥開出了三個條件,第一是確立雙方不再是附庸從屬關係,是平等兩國,第二是全面放開貿易限制,不再限制貨物類別,也不再限制民間貿易。”

“那第三呢?”前兩個條件都在楊元慶的意料之中,他想知道第三個條件是什麼?

“第三個條件便是要求我們把烏圖餘部交給突厥。”

“好大的口氣!”

楊元慶忍不住怒極而笑,“那他能答應隋朝什麼?突厥能給我們什麼好處?”

“他們答應兩年之內,絕不南下侵隋!”

房門口傳來崔君素的聲音,他走了進來,向楊元慶施一禮,“雙方實在難以談下去,所以暫時休會。”

楊元慶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是大隋之主,是最高決策者,他如果不冷靜,就會做出錯誤的戰略決策。

楊元慶揹着手走到窗前,這是他的一個習慣,當他心情煩躁時,他就會來到窗前,看一看遠處的田野,看一看天空中的藍天和白雲,他的心就會漸漸平靜下來。

“還有什麼?”楊元慶的聲音變得平靜了。

魏徵和崔君素對望一眼,他們都感受到了楊元慶的平靜,這是他們希望看到情形,只有楊元慶冷靜,他纔會做出有利於大隋的正確決策。

崔君素連忙躬身施禮,“他說如果雙方都能友好的達成共識,他們的可汗願意迎娶隋朝貴族之女爲突厥第一側妃。”

“第一側妃!”

楊元慶有些奇怪地問道:“爲何不是可敦?”

“回稟殿下,微臣在迎接他來太原的路上已經問過這個問題,是因爲他們的可汗已經決定迎娶黠嘎斯的公主爲可敦,這是黠嘎斯支持突厥的條件。”

楊元慶沉默不語,他聽阿思朵說過,當初烏圖部有兩大外援,一個是黠嘎斯部,一個是都波部,烏圖死後,這兩大部落都不承認烏木扎,才使烏木扎舉兵無援,迅速被突厥滅亡。

頡利可汗要娶黠嘎斯公主爲可敦,顯然是要拉攏這個西北方的第一大部落,這時,楊元慶忽然有一種隱約的記憶,好像和這個黠嘎斯公主有關,他似乎聽誰提到過這個公主,但楊元慶卻一時想不到在哪裡聽過。

不過眼前的事情需要先解決,楊元慶便緩緩對崔君素道:“先不急答覆突厥使者,我需要考慮後再答覆他……半個時辰後,楊元慶來到了裴府,馬車走得很慢,裴青松快馬疾奔,先趕去裴府報信了,當楊元慶的馬車抵達裴府時,一名重要的裴家子弟裴曜已經等候在門口了。

裴曜是裴蘊的長孫,他的父親裴論現任東郡長史,裴曜本人曾經在前隋擔任過縣令,但此時並沒有出仕,負責掌管裴府中的大小事務。

當楊元慶的馬車緩緩停下,他連忙迎了上來,躬身施禮,“參見楚王殿下!”

楊元慶微微一笑,“家主可在?”

裴曜恭敬地答道:“家主在書房等候殿下,請殿下隨我來。”

楊元慶點點頭,跟着裴曜進府去了。

這幾天,一股寒流悄然而至,使天氣驟然變冷,風也很大,所以裴矩也不再釣魚,而是呆在書房裡看書。

就在剛纔,裴青松趕回來急報,楚王殿下前來拜見,從裴青松口中,裴矩知道今天隋突談判,他便立刻知道楊元慶是爲了什麼事來找自己了,估計隋朝和突厥之間有了什麼麻煩。

這時,外面傳來腳步聲,緊接着是侄孫裴曜的稟報:“祖父,楚王殿下來了。”

“請進!”

門開了,楊元慶快步走了進來,在大隋一朝,前後擔任突厥使的大臣有兩人,一個是長孫晟,另一人便是裴矩。

雖然楊元慶本人也和突厥打交道很多,但他卻更相信裴矩的眼光,裴矩老謀深算,看問題極爲透徹,他很想聽聽裴矩的意見。

楊元慶快步走上前,躬身施一禮,“孫婿元慶,參見祖父!”

裴矩笑眯眯捋須道:“到我府上就不用這麼客氣了,請坐吧!”

楊元慶笑着坐下,一名侍女上了茶,楊元慶接過茶杯欠身道:“上次高麗之事,多謝祖父的建議,才使我收穫頗豐,解除了糧食危機,元慶萬分感激祖父。”

“呵呵!應該是我佩服你,我只是提個建議,想不到你竟然真的做了,遠征高麗,很有魄力啊!元慶,你從來沒有讓我失望……()

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60章 趙郡太守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0章 羅高離心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3章 關鍵人物第8章 欲速不達第70章 北方消息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6章 考場意外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0章 窮途出路第38章 楊廣之怒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92章 李靖初戰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8章 初遇建德第1章 初入楊府第11章 河北梟雄第21章 雙猛大戰第6章 梳理上谷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1章 合縱遇挫第46章 激戰碼頭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2章 被迫西撤第41章 意外情況第63章 擺酒請客第18章 契苾助力第7章 幽州之憂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章 南華之會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章 重返京城第74章 意外發生第1章 漳南小村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章 意外收穫第4章 突厥異變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5章 掌握主動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8章 觸犯利益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2章 收穫不菲第64章 趁火打劫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9章 尋找軍資第35章 真相揭開第27章 接風酒宴第39章 李靖奇謀第6章 玄感起事第51章 一葉知秋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2章 練武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8章 時機成熟第34章 夜攻太原第46章 斷臂之仇第38章 東路使者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4章 枕戈以待第6章 西秦霸王第17章 爭奪鐵礦第27章 義成公主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42章 局勢混亂第25章 不速之客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9章 引蛇出洞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9章 我想學武第79章 南郡兩事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8章 緊急情報第5章 元家造反第10章 將帥交心第10章 除夕意外第44章 拖延三天第9章 臨危下船第36章 走出迷惘第5章 動之以情第7章 古怪心思
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60章 趙郡太守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0章 羅高離心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3章 關鍵人物第8章 欲速不達第70章 北方消息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6章 考場意外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0章 窮途出路第38章 楊廣之怒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92章 李靖初戰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8章 初遇建德第1章 初入楊府第11章 河北梟雄第21章 雙猛大戰第6章 梳理上谷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1章 合縱遇挫第46章 激戰碼頭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2章 被迫西撤第41章 意外情況第63章 擺酒請客第18章 契苾助力第7章 幽州之憂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章 南華之會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章 重返京城第74章 意外發生第1章 漳南小村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章 意外收穫第4章 突厥異變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5章 掌握主動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8章 觸犯利益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2章 收穫不菲第64章 趁火打劫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9章 尋找軍資第35章 真相揭開第27章 接風酒宴第39章 李靖奇謀第6章 玄感起事第51章 一葉知秋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2章 練武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8章 時機成熟第34章 夜攻太原第46章 斷臂之仇第38章 東路使者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4章 枕戈以待第6章 西秦霸王第17章 爭奪鐵礦第27章 義成公主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42章 局勢混亂第25章 不速之客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9章 引蛇出洞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9章 我想學武第79章 南郡兩事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8章 緊急情報第5章 元家造反第10章 將帥交心第10章 除夕意外第44章 拖延三天第9章 臨危下船第36章 走出迷惘第5章 動之以情第7章 古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