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齊王之危

就在這時,身後中軍大營處傳來一個嘶啞的喊聲,“殿下,你不能這樣荒淫,這會毀了你啊!”

常何一回頭,他聽出這是齊王府長史宇文歆的聲音,終於有人出面勸說李元吉了,常何不敢惹事上身,連忙回了自己大帳。

在齊王李元吉的寢帳外,幾名親兵攔住了長史宇文歆,不准他靠近寢帳,宇文歆跪在地上,他已氣得渾身發抖。

宇文歆在李元吉鎮守太原時便是他手下的錄事參軍,後被隋軍俘虜,因隋唐簽署和解協議而被放回長安,李淵感他忠誠,又封他爲齊王府長史,請他繼續教導三子齊王。

宇文歆年約五十出頭,但須發皆白,看起來很蒼老,就彷彿年近花甲,他剛剛聽說齊王從鎮上抓了四個女子來淫樂,令他大驚失色,急忙奔來制止。

宇文歆聽見了女子的啼哭聲,而自己這樣叫喊,齊王竟然置若罔聞,他心中恨極,忍不住拿出了殺手鐗,厲聲叫喊道,“齊王,你再敢荒淫,老臣要稟報聖上!”

這句話有效果了,片刻,帳簾一掀,滿身酒氣,赤着上身的齊王李元吉從大帳內疾步走出,手執寶劍,他聽到宇文歆竟要告之父皇,不由勃然大怒,長劍一揮,指着宇文歆,“老賊,你敢威脅我!”

宇文歆簡直要氣瘋了,李元吉竟然叫他老賊,他直着脖子吼道:“你把我一劍殺了吧!我寧可死,也不要伺候你這個荒淫之徒。”

李元吉眼中殺機迸出,揮劍向宇文歆的脖子劈去,宇文歆見他真的要殺自己,心中不由長嘆一聲,閉目等死,眼看長劍要砍上宇文歆的脖子,幾名親兵嚇得跪下,拉住了李元吉的胳膊,“殿下。不能殺長史啊!殺了他,殿下無法向聖上交代。”

李元吉稍稍冷靜,收回了劍,一聲怒斥,“滾!我再也不想見到你。”

一個‘滾’字使宇文歆的心如墜寒窟,他慢慢站起身,顫抖着聲音道:“好!我走,殿下保重。”

他蹣跚着向營門方向走去。走出十幾步。忽然回頭指着李元吉大喊:“你儘管去荒淫吧!你的死活與我何干。”

他轉身走了,李元吉眼睛冷冷盯着他的背影,等他稍微走遠。立刻命令幾名親兵:“跟出營去,給我在營外殺了他,若敢放過他。你們提頭來見。”

。。。。。。。

唐軍大營五里外,兩萬餘隋軍繞過稠桑鎮,已經漸漸靠近了目標,他們藏身在一片樹林內,沒有繼續向前走,前面有唐軍巡哨,兩隊百人斥候已摸上前去,準備幹掉巡哨隊,給隋軍開路。

楊元慶目光冷厲地注視着遠方大營。相隔五里外,月光皎潔,他依稀可以看見遠處黝黑的營盤,唐軍竟然把大營駐紮了平坦的曠野裡,這着實出乎楊元慶的意料,這不是明白着購給他的騎兵衝殺嗎?

這時,羅士信也看出對方紮營的不合理。便湊上前低聲道:“總管,唐軍駐紮在曠野裡,會不會是誘兵之計?”

楊元慶緩緩搖頭,“一個連戰爭期間都離不開女人的親王,還能指望他會佈下什麼計策?”

羅士信又回頭凝視着唐軍大營。他的聲音漸漸低沉起來,“師兄知道常何此人嗎?”

楊元慶一怔。怎麼叫自己師兄了,心念一轉,他便明白過來,點了點頭,“此人我知道,曾是李密大將,大海寺一戰中有他的身影。”

初聞師父戰死的消息時,楊元慶也一樣對李密恨之入骨,發誓要將他挫骨揚灰,但歲月如水,漸漸沖淡了他心中的仇恨。

畢竟師父是戰死,在英雄遍地走、豪傑多如狗的隋末,能戰死沙場,流芳百世,何嘗不是一種榮耀?

正如普淨和尚對關羽的勸告,‘汝要報仇,那顏良、文丑之流又該找何人報仇去?’

一個把仇恨時時放在心中的人,內心必然是狹隘的,如此狹隘的內心,又怎麼放得進整個天下。

他楊元慶若是牢記師父之仇,又怎麼能和李密籤盟約,若不和李密簽下盟約,李密又怎麼可能把中原拱手讓給他,否則李密定會在潁川之戰中助唐軍一臂之力,鹿死誰手,還未爲可知。

羅士信感受到了楊元慶語氣中的平靜,他也不再多說了,他知道師兄是心懷天下,不會太較真師父之死。

但他不會忘,師父被圍困時他沒有能及時趕回,等他拼命殺回來時,師父的人頭已被常何取走,此人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不殺常何,他羅士信誓不爲人!

就在這時,唐軍大營忽然傳來了急促的警報聲,‘當!當!當!’唐營雖在五里外,但夜晚寂靜,他們依然聽得清清楚楚,楊元慶一怔,怎麼被發現了?

一隊斥候奔了回來,他們馬上帶着一名文官,渾身是血,已處於半昏迷狀態,爲首斥候校尉滿臉羞愧,上前向楊元慶拱手稟報,“啓稟總管,我們發現有十幾名唐軍士兵在追殺此人,我們見一行人正向這邊奔來,便出手攔截,不料十幾唐軍士兵武藝高強,被我們殺死十三人,還是逃走兩人,唐軍已報警,是卑職無能,請總管處罰!”

楊元慶認出了渾身是血的文官,竟然是齊王長史宇文歆,他曾在太原之戰中被俘,始終不肯投降,他怎麼會被追殺?

宇文歆此時並沒有完全昏迷,他心中大概明白一點,低聲道:“多謝楚王殿下。。。相救,是齊王。。。孽障要殺我。”

楊元慶見他渾身是血,虛弱之極,連忙令道:“速帶他下去讓軍醫調治。”

士兵將宇文歆帶了下去,這時,羅士信、程咬金和謝映登等幾名大將紛紛圍上前請戰,“總管,末將願領兵突營!”

楊元慶本打算偷襲唐營,卻被對方發現,看來偷襲不成了,他沉吟一下,當即令道:“命陌刀軍上,開闢出一條道路來!”

在兩萬騎兵中。楊元慶同時帶了一千陌刀重甲步兵,他們配雙馬,一匹馬自騎,另一匹馬託運重甲陌刀,身形已暴露,隋軍也不再隱藏,奔出樹林向唐軍大營衝去。

在距離唐營還有一里停下了隊伍,這時一千陌刀步兵立刻下馬披上重甲。手執陌刀。整兵列隊。

今晚這一戰和去年在河東絳郡夜襲李叔良部之戰極爲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去年唐軍主將是宗室李叔良。今晚唐軍主將是齊王李元吉。

去年隋唐兵力對比是三萬對兩萬,而今晚隋唐兵力對比是兩萬對三萬;去年唐軍是兩萬精銳,而今晚的唐軍是三萬新兵。去年秋天纔剛剛招募,從未經歷過戰爭。

唐軍哨兵發現了月光下的黑壓壓騎兵,他們再一次敲響了警鐘,‘當!當!當!’刺耳的警鐘響徹大營。

此時唐軍大營內已亂作一團,士兵們紛紛從夢中驚醒,倉促披掛戰甲,戴上頭盔,拿着兵器向帳外奔去。

唐軍早已經開始訓練夜戰,這支軍隊都是新兵。也進行過大量夜戰訓練。

唐軍的新兵標準就是曾否從軍,若是從前的隋朝府兵,就立刻編制到正規軍隊中,若從未當過兵,那就是新兵,需要訓練一年。

這三萬新兵儘管經過一年的訓練,無論駐兵還是行軍都已經像模像樣。但畢竟沒有實戰經驗,他們的第一場戰役竟然是在夜間發生,而且對方是兩萬隋軍騎兵,心中的恐懼使他們亂作一團。

李元吉心中也同樣緊張,隋軍的夜襲使他有些亂了手腳。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四個女人一刀一個殺掉,現在是需要士兵們爲他賣命之時。他不想讓四個女人削弱士兵們的效忠之心。

李元吉頭戴金盔,身披銀甲,上馬提槊,向大營東面奔去,隋軍是從東面殺來,東營前已站滿八千唐軍弓弩手。

副將常何正縱馬來回奔跑,喝令着弓弩兵整頓隊列,他出身瓦崗,身經百戰,倒也能鎮住士兵。

李元吉在數百親衛的簇擁下,來到了大營邊上,大營邊隔着密集的矛刺和大車,這時他們唯一的防禦工事,並不堅固,很容易被敵軍突破。

李元吉凝視着遠處的隋軍騎兵,心中開始怦怦跳了起來,他們外營防禦能頂得住隋軍的攻擊嗎?

這時,常何催馬來到他身邊,壓低聲音道:“殿下,今晚隋軍的主將,可能就是楊元慶。”

李元吉大吃一驚,“你怎麼知道?”

“我們有哨兵發現隋軍大旗是帶有金邊,這是隋軍御駕親征的標識,那隻能是楊元慶在隊伍中。”

“如果對方打出的是假旗呢?”李元吉緊張問道。

“不可能!”

常何搖了搖頭,“隋軍軍紀極嚴,這種犯上之事不會做,再說楊元慶本來就在宜陽縣大營,他親自領兵來追擊我們,也完全有可能。”

李元吉心中生出了怯意,如果楊元慶親自領兵,這一戰自己就凶多吉少了,他不能留下來被隋軍抓住。

在太原,李元吉便逃過一次,他絕不會讓自己陷入危險中,那一次太原逃跑父皇並沒有責罰他,使他有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底氣。

而且一旦他被抓住,就會給父皇、給大唐造成極大被動,他是嫡親王,保住他的性命對大唐而言纔是最爲重要。

想到這,他從懷中取出主帥金牌遞給常何,“從現在開始,三萬軍由你全權指揮。”

。。。。。。。。。。

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2章 狼水伏擊第9章 綠茶疑蹤第9章 攻心爲上第1章 返回太原第17章 爭奪鐵礦第3章 烽燧血戰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1章 長孫又至第47章 獨孤家將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6章 養虎生患第95章 隱患爆發第8章 突發事件第6章 養虎生患第35章 真相揭開第23章 都市賣豹第98章 兩線危機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41章 意外情況第39章 西路使者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章 盜馬風波第27章 逼出水面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5章 初到幽州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0章 反間之計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章 冤家路窄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6章 三千奇兵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7章 智取伊吾第51章 一葉知秋第3章 南華之會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1章 戍堡聞警第8章 違規賣酒第3章 兵臨城下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5章 少年雙猛第14章 武周示弱第5章 可汗金箭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7章 獨孤家將第5章 可汗金箭第24章 遼東反擊第52章 軒然大波第40章 釜底抽薪第6章 陰山可汗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9章 壯士秦瓊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4章 啓用暗線第14章 臨榆關下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7章 西征情報第14章 戰爭索賠第50章 心結難解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8章 俏語解憂第2章 敵蹤初現第20章 王妃請客第9章 敵後戰線第17章 東山再起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章 重返京城第6章 夜襲柔遠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3章 切斷退路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章 灞橋秋色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0章 緊急受命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9章 平陽郡主第27章 金口已開
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2章 狼水伏擊第9章 綠茶疑蹤第9章 攻心爲上第1章 返回太原第17章 爭奪鐵礦第3章 烽燧血戰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1章 長孫又至第47章 獨孤家將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6章 養虎生患第95章 隱患爆發第8章 突發事件第6章 養虎生患第35章 真相揭開第23章 都市賣豹第98章 兩線危機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41章 意外情況第39章 西路使者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章 盜馬風波第27章 逼出水面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5章 初到幽州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0章 反間之計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章 冤家路窄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6章 三千奇兵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7章 智取伊吾第51章 一葉知秋第3章 南華之會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1章 戍堡聞警第8章 違規賣酒第3章 兵臨城下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5章 少年雙猛第14章 武周示弱第5章 可汗金箭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7章 獨孤家將第5章 可汗金箭第24章 遼東反擊第52章 軒然大波第40章 釜底抽薪第6章 陰山可汗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9章 壯士秦瓊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4章 啓用暗線第14章 臨榆關下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7章 西征情報第14章 戰爭索賠第50章 心結難解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8章 俏語解憂第2章 敵蹤初現第20章 王妃請客第9章 敵後戰線第17章 東山再起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章 重返京城第6章 夜襲柔遠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3章 切斷退路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章 灞橋秋色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0章 緊急受命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9章 平陽郡主第27章 金口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