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戰成名

隨着外城被攻破,大利城內的民衆開始驚慌起來,城內聚集了方圓百里內的三千戶居民,還有四千隋軍士兵以及數千工匠,一共近三萬人,近萬名婦孺和老人開始有計劃地向巖壁上的山洞撤退,儘管巖壁上山洞還沒有完工,但勉強能容納近萬人。

楊元慶騎馬來到了劉簡的家,他家離楊思恩家不遠,是一棟佔地一畝地的小宅,劉簡沒有孩子,父母也早亡,家裡只有兩名年輕的突厥女人,和他生活五年,算是他的妻子。

院子裡,兩名突厥女人聽說丈夫已經陣亡,正抱頭痛哭,旁邊楊思恩的妻子方夫人正在低聲安慰她們,楊元慶嘆了口氣,他不知該說什他吩咐身邊的一名士兵,“把她們送去巖洞,再告訴她們,她們以後的生活不用擔憂,我會提她們安排好。”

他又對方夫人道:“大嫂,你也去巖洞吧!那邊安全一點。”

方夫人默默點了點頭,“謝謝將軍!”

楊元慶一調馬頭,正好遇到他的小丫鬟綠茶跑來,綠茶看見他,不由又驚又喜,跑上大喊:“公子,我該怎麼辦?”

“你跟着方夫人,一起去巖洞!”

他縱馬向城牆奔去,老遠他大聲笑道:“不用擔心,他們攻不進城來。”

吊橋轟然落下,薛延陀士兵推動鉸盤,將厚重的外城門吱吱嘎嘎地打開了,城外的數萬大軍洶涌而出,他們將面臨內城的進攻。

這就是大利城最堅固、最難以攻克之處,內外兩道城牆…互不相連,內城只比外城略低一點點,城門更加堅固,內外城牆之間相距百步,這也是針對防禦草原人的刻意設計,草原上的弓箭大多隻有五六十步的射距,而隋軍弩箭的殺傷距離卻有百步。

此時,在長四里…寬九十步的兩城間空地上擠滿了上萬名薛延陀士兵,他們高舉盾牌,密集的箭雨射向內城城頭,使隋軍不敢露頭。

但三千隋軍卻離開城垛,半蹲在城牆上,用弩箭向對面城牆射擊,對面城牆上的敵軍被射得死傷累累,紛紛撤下這座沒有任何作用的外城楊元慶站在一座眺望塔上…冷冷地注視着下方的萬餘名薛延陀軍隊,這些草原上的強盜,不知自己的死期已到眼前了嗎?

他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薛延陀軍自絕後路。

“將軍,烽火點燃了!”一名士兵指着後山驚喜地喊道。

楊元慶回頭看了一眼,一柱烽煙在後山燃起…這是魚俱羅大軍距離大利城已經不到二十里了,他的目光又轉回,注視着外城門處。

片刻,楊思恩奔了上來,大喊:“將軍,後山烽火已燃起,是不是可以動手了?”

“再等一等!”

щщщ¸ тт kдn¸ C〇

楊元慶還是耐心地等待着,還沒有到最佳時刻。

當沙祿獵親眼看見裡面還有一座和外城牆一般高的內城時,他感到絕望了…可汗親口告訴他…內城並沒有修好,這也是他們決定攻打大利城的一個原因。

“怎麼辦?還打不打?”一名萬夫長在旁邊低聲問道。

“打!”

沙祿獵回頭看了一眼,正隆隆推上來的攻城車,這一座龐大的傢伙…木架高約兩丈,長四丈,其中撞木長三丈,用數十根皮索吊在木架上,撞頭前端裝有生鐵,一撞有萬斤之力,由八百名薛延陀士兵推動它緩緩前進。

“命令士兵用弓箭壓制住隋軍!”

沙祿獵縱馬向城內奔去。

內城上的隋軍完全被薛延陀軍用弓箭壓制住了,箭矢漫天如飛雨,一萬多敵軍的弓箭足以使隋軍沒有任何機會。

沙祿獵凝視着內城門,儘管很堅固,當它未必擋得住自己的生鐵。

攻城槌轟隆隆的使進外城門,龐大的身軀佔據了大半個城門,就在這時,一名薛延陀巡哨飛奔來報,“稟報葉護,十五里外發現隋軍騎兵,有二萬餘人,正向我們殺來!”

沙祿獵大吃一驚,隋軍的援軍到來,他調轉馬頭向外奔去,忽然,他身後的手下傳來一片大喊,沙祿獵一回頭,只見內城頭,漫天的火箭飛射而下,地上已經起火了。

空地上的薛延陀士兵一片混亂,你推我攘,爭先奔逃,拼命向城外逃去,但堵在外城門的攻城槌卻使逃跑變得異常艱難。

在敵軍腳下,火越燒越大,蔓延迅速,一桶桶火油不斷從城上拋下,加大了火勢,頃刻之間,四里長百步寬的空地上變成了一片火海,到處是火人在奔逃,摔倒的人在火中掙扎,淒厲的慘叫聲響徹整個大利城,大利外城變成了人間煉獄,很多隋軍士兵都不忍再看,紛紛扭過頭去。

這時,嘹亮的號角聲在城外吹響,兩萬五千隋軍騎兵殺來了,戰刀鋒利,駿馬如龍,鋪天蓋地,萬馬奔騰,滔天的殺氣橫掃一起,殺戮一切,瞬間便將數千迎戰的薛延陀軍擊潰。

三天的攻城戰已使薛延陀軍筋疲力盡,地獄烈火更是將他們的士氣燒光,他們膽寒心裂,望風而逃,沙祿獵已被燒死在城內,沒有人再來約束他們,薛延陀的軍隊在哀號,恐懼籠罩着他們。

在茫茫的雪地上,數萬薛延陀軍四散奔逃,向黃河北岸逃去,要逃回自己的家,可誰也想不到,因爲他們可汗的愚蠢,他們的家也同樣在遭受着慘烈的浩劫。

契的八萬騎兵殺進駐營在一片森林邊的薛延陀核心部落,這裡是薛延陀可汗所在之地,上萬頂穹帳延綿十幾裡,青壯男子幾乎都去大利城打仗了,營地裡只剩下十幾萬婦孺和老人,另外還有數千可汗衛兵。

當八萬鐵騎使大地震動…鋪天蓋地的騎兵出現在數裡外時,薛延陀大營內一片驚恐萬分,女人們的尖叫聲、孩子們的哭喊聲響徹營地,勇敢一點的女人顧不上家產,抱起兒女騎馬奔逃,而軟弱的女人則抱着兒女躲在帳中哭泣,無力奔逃的老人則仰天慟哭,跪在雪地裡等待死亡的來臨。

在一個沒有強壯男人支撐的草原部落裡…就意味着被屠殺和搶掠,這是草原自古不變的狼法則。

契騎兵如狂風般衝進了薛延陀的營地,揮刀殺戮老人,搶掠女人和孩子,搶奪牛羊和家產,契烈揮動長矛厲聲大喝,“不用管財產,先去殺死薛延陀的可汗!”

契烈率領兩萬騎兵…向數裡外的薛延陀王帳殺去,他的目光盯住了飄揚在王帳上空的金狼頭大旗。

王帳內,乙失鉢正在被悔恨折磨,他剛剛接到獵鷹傳來的消息,大利城堅固異常,他們的軍隊久攻不下…死傷慘重,這個戰報令乙失鉢十分震驚。

他是一個極爲偏執的人,如果沒有遇到重大挫折,他是不會回頭,他原以爲付出一兩千人的代價夷平大利城,可以振奮他軍隊的士氣,打敗隋朝軍隊,可以增加他在草原的威望,使其他鐵勒人向他臣服…可他沒有想到…事情並不是他想的那樣簡單。

當他聽說攻城戰已經戰妃兩萬人,乙失鉢終於開始後悔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大錯,戰死兩萬人還沒有拿下大利城…那他要死多少人才能拿下這座邊陲小城?

這樣打下去,他還有軍隊和實力強大的契對抗嗎?他又想起了長子夷男對他說的話,悔恨開始痛噬的心,他現在騎虎難下,要麼增兵,可東部那邊的薛延陀部族被他長子夷男控制,他未必肯增兵,要麼就撤回軍隊,可他又不甘心,戰死了兩萬餘人,他無論如何難以接受。

就在這時,大帳忽然劇烈地震動起來,遠處傳來悶雷般的聲音,乙失鉢一下子反應過來,這時大隊騎兵殺來了,他頓時驚慌失措,是誰殺來了,是隋軍嗎?

一名千夫長衝進大帳,滿頭大汗叫喊:“可汗,快走!契騎兵殺來了,有幾萬人。”

“啊!”

乙失鉢驚呆了,他忽然頓足捶胸,放聲大哭:“薛延陀完了,我犯下大錯,我不該去報仇,我不該啊!”

他的數千衛隊已經衝上去和契騎兵迎戰,十幾名侍衛架着他便向外奔跑,忽然一片黑雲將他的王帳籠罩,耳邊風聲呼嘯,驚雷般的馬蹄聲將他的心都要擊碎,這是數萬騎兵從他王帳旁邊席捲而過。

旗杆被劈斷,金狼頭大旗被奪走,乙失鉢癱倒在雪地上,他一擡頭,一個威風凜凜的大漢出現在他眼前,手執長矛,目光冷酷。

‘契烈!,他認出了眼前的大漢,契烈殘酷一笑,揮矛猛刺,乙失鉢一聲慘叫,長矛毫不留情地刺穿了他的胸膛。

契烈砍下他的人頭,高高舉起,放聲大喊:“薛延陀可汗的人頭在我手中!”

契士兵一片歡呼,他們分頭奔向四面八方,開始大肆搶掠這支再沒有絲毫抵擋能力的部落。

一場改變草原格局的大利城攻守戰以薛延陀大軍的慘敗而結束,這場戰役,薛延陀軍陣亡六萬餘人,近九千人被燒死,連主將沙祿獵也慘死在火中。

隋軍也同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八千守城隋軍傷亡過半,一萬餘築城工匠組成的臨時軍隊也死傷近六千人。

但隋軍卻取得了大利城包圍戰的輝煌勝利,這一戰使大利城年輕的守將楊元慶名震天下。

和薛延陀付出的代價相比,隋軍的死傷還是微不足道,薛延陀一半的部落被消滅,連可汗乙失鉢也死在契人刀下。

而陰山以東的薛延陀部十幾萬人在乙失鉢之子夷男的率領下被迫向東遷移,向東方突厥啓民可汗臣服,一直到十年後,他們才重新遷回了金山以北自己的家鄉,但昔日強大的薛延陀部已不復存在。

契在這一戰中由於得到隋軍的幫助,戰勝了宿敵,成爲西域鐵勒各部首領,與西突厥和吐谷渾抗衡。

出於對隋軍的感激,同時也是爲了繼續得到大隋支持,契可汗在裴矩的陪同下,親自進京向隋王朝表示臣服,願意接受隋王朝冊封,隋帝楊廣遂冊封契可汗歌楞爲莫何可汗。

爲表彰大利城守將楊元慶在大利城之戰中的卓越表現,以及聯絡契的功績,大業元年四月,豐州總管魚俱羅調升工部侍郎,楊廣遂任命楊元慶爲豐州總管兼豐州刺史,封開府儀同三司,升爵大利縣伯爵,同時賞賜大利城軍隊絹三十萬匹,錢一千萬,大利城上下滿城歡慶。

第31章 軍機決策第7章 羽翼已成第37章 一記反抽第56章 雙相辭呈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95章 隱患爆發第50章 平定幽州第15章 強攻榆關第8章 斬斷後路第30章 蛇打三寸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7章 東山再起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67章 兵壓漢中第4章 威逼利誘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25章 秦王心計第2章 齊王供奉第22章 一生一死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5章 黑夜突破第8章 合縱抗隋第68章 突襲漳南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章 欺人太甚第40章 釜底抽薪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5章 狡雄世充第21章 內部生變第4章 緊鑼部署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3章 奸佞之計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6章 一條記錄第36章 三策選一第71章 血色之夜第23章 世充求救第56章 遲到樑使第38章 上元燈會第2章 齊王供奉第25章 初查齊郡第48章 集中民力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5章 分憂之臣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1章 新的靠山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2章 南壓李淵第34章 微服私訪第8章 違規賣酒第31章 楊素教孫第2章 敵蹤初現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章 狡雄尋窟第14章 得罪小人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7章 士信發威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3章 官場暗鬥第5章 突厥野心第1章 江南隱憂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7章 拜訪沈家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2章 仁基北歸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4章 三面受敵第8章 夜襲敵哨第78章 攻而不克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6章 褚氏父子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5章 重返大利第36章 返回太原第33章 跨境剿匪第3章 風雨前夜第4章 天下大變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章 誰是兇手第17章 西征情報第89章 胡馬煙塵第9章 我想學武
第31章 軍機決策第7章 羽翼已成第37章 一記反抽第56章 雙相辭呈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95章 隱患爆發第50章 平定幽州第15章 強攻榆關第8章 斬斷後路第30章 蛇打三寸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7章 東山再起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67章 兵壓漢中第4章 威逼利誘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25章 秦王心計第2章 齊王供奉第22章 一生一死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5章 黑夜突破第8章 合縱抗隋第68章 突襲漳南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章 欺人太甚第40章 釜底抽薪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5章 狡雄世充第21章 內部生變第4章 緊鑼部署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3章 奸佞之計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6章 一條記錄第36章 三策選一第71章 血色之夜第23章 世充求救第56章 遲到樑使第38章 上元燈會第2章 齊王供奉第25章 初查齊郡第48章 集中民力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5章 分憂之臣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1章 新的靠山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2章 南壓李淵第34章 微服私訪第8章 違規賣酒第31章 楊素教孫第2章 敵蹤初現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章 狡雄尋窟第14章 得罪小人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7章 士信發威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3章 官場暗鬥第5章 突厥野心第1章 江南隱憂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7章 拜訪沈家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2章 仁基北歸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4章 三面受敵第8章 夜襲敵哨第78章 攻而不克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6章 褚氏父子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5章 重返大利第36章 返回太原第33章 跨境剿匪第3章 風雨前夜第4章 天下大變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章 誰是兇手第17章 西征情報第89章 胡馬煙塵第9章 我想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