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少年雙猛

次日一早,三十萬禁軍護衛着大隋皇帝楊廣以及上千文武百官離開臨朔宮,浩浩蕩蕩開往遼東。

幽州總管楊元慶和暫代太守李淵一直將楊廣送過了鮑水,這才返回幽州城。

“李使君,大軍這一離開,涿郡終於安靜下來,你說說我們下一步該做什麼?”

在回城路上,楊元慶騎馬和李淵慢慢地走着,商議着下一步的安排。

李淵望着一望無際被擱荒的田地,苦笑着搖搖頭道:“現在本應是農忙時節,可你看看這些土地,幾百裡的土地都荒蕪了,到夏天怎麼辦?依我看,還是想辦法發動農民種點什麼吧!否則涿郡夏天鬧饑荒,民心不穩,影響到遼東戰役大局啊!”

“其實從前年就開始擱荒了,很多軍隊和民夫都駐紮一年多,涿郡當地農民大都集中到了永濟河以西,這片幾百裡的土地已經被朝廷徵用,現在歸官府所有,我建議李使君可以把流民集中起來耕種土地,官府免收他們租子,既可以使土地復墾,又能將流民集中起來,以免他們鬧事,李使君以爲如何?”

李淵點點頭,“這倒是可行的辦法,只是我手上缺人。”

楊元慶呵呵一笑,“要人還不簡單嗎?明天我調五百士兵給李使君,聽李使君吩咐。”

李淵大喜,“那就多謝楊總管了。”

“使君不用客氣,穩定住涿郡局勢,不僅是李使君一人之人,我也有責任。”

兩人談得頗爲投緣,對過去的事情,兩人卻絲毫不提,這時,李淵又關心地問:“楊總管,上次刺殺的事情後來有什麼說法嗎?”

“不了了之,當時崔太守專門寫了奏疏向聖上稟報了這件事,就石沉大海了,就像什麼事沒有發生一樣。”

“這件事我倒知道一點。”

李淵沉思一下道:“當時聖上讓內閣七相討論這件事,聽說最後的結果是內閣七相否決了崔太守的奏疏,他們認爲指控元家證據不足。”

“其實那次刺殺案我也知道和元家無關,元家若要刺殺我,刺客身上就不會有什麼元家令牌,而且元敏也不會拋頭露面,肯定不是元家所爲。”

“那會不會是王拔鬚和盧明月這些亂匪所爲?”李淵又問道。

楊元慶笑了笑,“也有可能,說到亂匪,我倒是要考慮趁聖上北伐遼東的機會,剷平這兩支匪衆,決不能讓他們在幽州坐大”

兩人正在說話時,前方疾奔來兩名騎士,馬速極快,楊元慶看得清楚,是兩名少年小將,後面還有一名年輕將領,老遠便聽他們大喊:“爹爹!”

李淵捋須笑了起來,“這是我的兩個犬子元吉和玄霸來了。”

楊元慶精神一振,李元吉和李玄霸來了嗎?他知道歷史上李淵有個病兒子叫玄霸,十六七歲便死了,就是眼前這個少年嗎?

兩名少年將軍飛馳而至,兩人一高一矮,年紀才十二三歲,前面一人身高近六尺,長一對豹眼,皮膚黝黑,頭戴金冠,身披細銀甲,手執一柄方天畫戟,此人正是李淵的三子李元吉,今年十三歲,師從長孫晟,弓馬嫺熟,武藝高強。

楊元慶聽說過他,在京城很有名,有個綽號叫‘小呂布’,雖然《三國演義》是後來才成書,但關於呂布的民間傳說在隋唐便已流傳。

後面一人比李元吉矮半個頭,長得尖嘴猴腮,面色發黃,一臉病容,他長得有點畸形,頭很小,肩膀卻極寬,雙臂粗壯,顯得力大無窮,他便是李淵的四子李玄霸,今年只有十二歲,天生蠻力,也有個綽號,叫‘病雷公’,他的一對兵器便是雷公錘,因爲年少的關係,他的兩隻雷公錘只重百斤。

李玄霸是胎裡病,先天不足,得名醫孫思邈醫治,病是治好了,但因先天不足留下的後遺症卻治不好,使他身材畸形,頭腦有些愚鈍,不過他卻有練武天賦,被於仲文看中,五歲時收他爲弟子,學了一身高強的武藝。

李淵的五個兒子各有特色,長子建成學文,次子世民文武雙全,三子元吉和四子玄霸練武,五子智雲也是學文,這個五個兒子一直是李淵的驕傲。

“參見父親大人!”

李元吉英姿勃勃,意氣風揚,李玄霸卻有點木訥,呆頭呆腦跟兄長學禮,甕聲道:“參見父親大人!”

李淵最器重建成、最喜歡世民,最心疼玄霸,對元吉卻一般,他覺得元吉有點狡詐,整天帶着玄霸出去惹禍,最後卻把責任推給玄霸,令李淵很惱火,便不準玄霸再跟他,而是把玄霸交給女婿柴紹,後面的年輕將領就是他的女婿柴紹,任鷹擊郎將,也被調到涿郡,李淵走了兵部人情,柴紹便被留下守衛涿郡糧倉。

“你們給楊總管見禮沒有?”李淵臉一沉道。

李元吉連忙給楊元慶施禮,“參見楊總管!”

李玄霸也笨拙地跟在後面,甕聲甕氣道:“參見楊總管!”

楊元慶呵呵笑了起來,“兩位賢弟免禮!”

他伸手進馬袋裡摸了一下,摸出一把橫刀,笑道:“這是用極北草原上得到的星鐵打造,頗爲鋒利,這把刀就送給最小之人吧!”

他將刀遞給了李玄霸,李玄霸大喜,接過刀抽出半截,只見刀鋒森森,鋒利異常,他頓時愛不釋手,拔出刀便奔出去喝喊劈砍起來,卻忘記了給楊元慶說聲謝。

李淵歉然道:“這孩子比較愚鈍,楊總管莫怪。”

楊元慶微微一笑,“玄霸渾樸自然,我倒挺喜歡他。”

楊元慶見元吉的眼中閃過一絲嫉妒之色,便拱手笑道:“今天很抱歉,身邊只有一把刀,下次再給你。”

李元吉扭過頭,傲然道:“我自己有刀,不勞楊總管再送!”

李淵大怒,劈頭便是一鞭抽去,指着元吉大罵:“不懂禮的逆子,還不快給楊總管道歉!”

李元吉緊咬嘴脣,卻不肯道歉,李淵面子上掛不住,愈加忿怒,又是一鞭抽去,楊元慶卻攔住了李淵的胳膊,笑道:“李使君,一點小事,何必動怒。”

柴紹連忙上前,低聲說了李元吉幾句,李元吉這才上前施禮,“元吉有無禮之處,請楊總管多多諒解。”

李淵見兒子道了歉,這才怒氣稍斂,狠狠瞪了他一眼,不料李元吉卻又道:“久聞楊總管箭術高明,元吉想請教一二。”

楊元慶啞然失笑,這個李元吉倒挺有意思,和自己年少時頗像,更多了幾分氣盛,李淵正要斥罵,楊元慶卻攔住了他,笑眯眯道:“我軍中箭術高明者頗多,若元吉有興趣,不妨來明日來我軍營,和我的兒郎們較量一番。”

李元吉沒有聽懂楊元慶的言外之意,他少年心性,立刻答應了,“好!明天一定來,如果楊總管手下都不行,我願向楊總管請教!”

“沒有問題。”

楊元慶又回頭對李淵笑道:“令郎着實有趣,我挺喜歡。”

李淵苦笑一下,無言以對,楊元慶呵呵一笑,催馬便向幽州城而去。

........

上谷郡五回山,這是一座延綿百里的大山,呈南北走向,山高林密,氣勢雄渾,在五回山北面的飛狐嶺上,分佈着幾座山寨,這裡便是亂匪頭子漫天王王拔鬚的老巢,王拔鬚是上谷縣豪強,武藝高強,頗有野心,楊廣發動高麗戰爭後,天下大亂,無數從河南、山東來的送糧民夫因無法交差而在涿郡逃亡。

王拔鬚覺得時機來臨,便招募了幾百鄉中子弟,佔山爲王,逃亡民夫紛紛投奔他,僅僅數月功夫便招募近萬人,他自號漫天王,開始過一把自立爲王的天王癮。

王拔鬚畢竟是本地人,還不敢太過於騷擾鄉里,便將目標轉到飛狐道,攔截過往客商,強收買路錢,同時也在山腳下開墾土地,自給自足。

他從大業七年初自立爲王,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年,因爲他家資雄厚,剛開始還感覺不到壓力,隨着手下達萬餘人,他漸漸吃不消了,但由於百萬大軍駐紮在涿郡,他不敢輕舉妄動,但隨着大軍出發前往遼東,王拔鬚的心也漸漸活絡起來,開始考慮謀生之路,和所有的土匪一樣,他最垂涎的,便是涿郡規模巨大的兵庫及糧倉。

這幾天他一直在考慮如果動手,上午,王拔鬚和二當家,也是他的軍師宋金剛在商議計策。

王拔鬚和宋金剛是同鄉,王拔鬚三十出頭,宋金剛略小一兩歲,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頗有計謀,兩人正商量時,一名士兵奔進議事堂稟報:“稟報天王,山寨外盧明月求見。”

王拔鬚一愣,盧明月怎麼來了?宋金剛心念一轉便笑道:“盧明月親自前來,必有大事,如果我沒有猜錯,他也是爲涿郡的官倉而來。”

王拔鬚呵呵大笑,“來得正好!”

他連忙出去迎接盧明月,寨門前,身着一襲黑衣的盧明月帶了十幾名弟兄在等候,盧明月也是涿郡有名的豪強,刀法精奇,號稱幽州百勝刀,仁壽四年,他被人引薦給齊王楊暕,因爲他是范陽盧氏的族人,楊暕便任命他爲自己的四大侍衛之一。

齊王被廢后,盧明月返回了家鄉,盧氏家族因他爲齊王效勞而深惡於他,盧明月索性和家族決裂,伺機造反,去年幾乎是王拔鬚同一時刻,他在燕山舉旗造反,也一樣募集了近萬手下,自稱‘時天王’。

盧明月今年三十五六歲,膀大腰圓,長一張方臉,目光凌厲,尤其他的一對招風耳,令人過目不忘。

今天他來找王拔鬚,也同樣是因爲他面臨生存危機,而隋軍留下的鉅萬物資使他再也坐不住。

........

第17章 君心難測第7章 賀若之怒第39章 承天廣場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28章 局勢複雜第31章 船中飛箭第2章 誰是兇手第9章 臨危下船第5章 意外來客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1章 霹靂出擊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5章 安撫江都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6章 少郎何人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6章 嚴厲警告第48章 攻破大營第38章 東路使者第37章 內衛情報第4章 緊鑼部署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7章 李思楊慮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30章 太子殺招第15章 楊家喜憂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6章 宿將抉擇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1章 被迫受命第47章 關隴暗箭第48章 集中民力第7章 士信發威第48章 集中民力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8章 追根究底第6章 發現端倪第11章 秘密協議第17章 東山再起第44章 公主阿蠻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68章 羅藝之慮第63章 北地迎歸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53章 臣的要求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8章 緊急情報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4章 臨榆關下第32章 致命疏忽第8章 弔孝風波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章 微妙來訪第7章 金剛引狼第45章 唐相之危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章 微妙來訪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8章 二次談判第42章 暗流洶涌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6章 返回太原第22章 心理毒箭第34章 枕戈以待第8章 欲速不達第44章 被迫抉擇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4章 小男養家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4章 內部奸細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4章 龍鳳美玉第6章 西秦霸王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5章 十猛之計第55章 江陵變天第25章 初查齊郡第22章 庶叔積善第2章 聖旨東至第43章 無妄之災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92章 李靖初戰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19章 勢力擴張第71章 血色之夜
第17章 君心難測第7章 賀若之怒第39章 承天廣場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28章 局勢複雜第31章 船中飛箭第2章 誰是兇手第9章 臨危下船第5章 意外來客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1章 霹靂出擊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5章 安撫江都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6章 少郎何人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6章 嚴厲警告第48章 攻破大營第38章 東路使者第37章 內衛情報第4章 緊鑼部署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7章 李思楊慮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30章 太子殺招第15章 楊家喜憂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6章 宿將抉擇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1章 被迫受命第47章 關隴暗箭第48章 集中民力第7章 士信發威第48章 集中民力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8章 追根究底第6章 發現端倪第11章 秘密協議第17章 東山再起第44章 公主阿蠻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68章 羅藝之慮第63章 北地迎歸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53章 臣的要求第27章 回府風波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8章 緊急情報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4章 臨榆關下第32章 致命疏忽第8章 弔孝風波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章 微妙來訪第7章 金剛引狼第45章 唐相之危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章 微妙來訪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8章 二次談判第42章 暗流洶涌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6章 返回太原第22章 心理毒箭第34章 枕戈以待第8章 欲速不達第44章 被迫抉擇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4章 小男養家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4章 內部奸細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4章 龍鳳美玉第6章 西秦霸王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5章 十猛之計第55章 江陵變天第25章 初查齊郡第22章 庶叔積善第2章 聖旨東至第43章 無妄之災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92章 李靖初戰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19章 勢力擴張第71章 血色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