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禍水東引

楊廣剛端起酒杯,蕭皇后的疑問使他沉‘吟’一下,放下酒杯嘆息道:“朕也不知道。”

“陛下,讖語本身就是一種很虛渺的東西,說是姓李,那天下李姓之人沒有百萬也有十萬,而且也未必是官員,造反的‘亂’賊中也有姓李之人,比如關中李弘芝,江淮李子通,或許就是他們,再比如軍中一些李姓小兵,今天是大隋之兵,說不定明年就扯旗造反了,還有一些人,他本身不姓李,但說不定他曾經姓李,臣妾的意思是,陛下這樣過於猜忌,讓大臣們人心惶惶,反而會使他們爲自己考慮後路,李渾和李敏被殺已經震動朝野,滿朝文武人人自危,陛下這個時候就應該是撫慰他們,去除大臣們的恐懼之心。”

獨孤震之所以不惜一切代價打通蕭後的關係,就是因爲只有蕭後才能勸說楊廣,楊廣雖然不喜歡聽勸諫,但也不是絕對,他有時會聽一聽妻子蕭後的意見。

楊廣沉‘吟’不語,蕭後又勸他,“臣妾雖然久居宮中,但也知道天下並不平靜,外患南平,這時候更應該維持君臣團結,陛下若爲一個沒有由來的讖語就妄殺大臣,造成君臣離心,臣妾以爲,這比外患還要更嚴重,內憂外患,陛下,這是不祥之兆啊!”

楊廣沉默不語,蕭後也不再多勸,一家人就這樣沉默無語地用完了午膳。

楊廣回到御書房,負手來回踱步,妻子蕭後的勸說觸動了他,聽到讖語,他本能想法便是往關隴貴族身上套,這是因爲他骨子裡已認定,關隴貴族纔是他最大的威脅,殺李渾、李敏,雖然和讖語有關,但同時也是他想借機再清洗關隴貴族。

但凡事有弊有利,他這樣殺人確實容易引起大臣們的自危,殺還是要殺,但不能這樣急,得慢慢來,等大臣們淡忘讖語案後,再找別的藉口殺,只要把殺人的節奏拉長拉緩,就不會引起大臣們的自危。

這時,一名宦官在‘門’口稟報,“陛下,太原留守李淵求見!”

聽到李淵這個名字,楊廣的嘴角不自覺地‘抽’搐一下,這也是他要殺的目標之一,他本來想在這次巡視太原時找藉口殺掉他,但此時蕭後之勸使楊廣改變主意了,可以先利用李淵來安撫羣臣的自危,以後再找藉口殺李淵。

“宣他覲見!”

片刻,李淵快步走進御書房,雙膝跪下,恭恭敬敬地給楊廣磕了一個頭,“臣李淵叩見吾皇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廣可以體會到李淵此時內心的恐懼,他笑了笑,“愛卿不必行大禮,平身吧!”

“謝陛下!”

李淵站起身又道:“臣幾天前才接到朝廷牒文,陛下巡視太原,臣來不及準備,請陛下寬恕臣接待不周。”

“朕沒有感到什麼不周,你不必自責。”

楊廣沒有再說什麼,李淵也一時不知該彙報什麼,房間裡出現了短暫的沉默,儘管只有短短的片刻時間,但仍讓李淵度時如年,後背已經溼透了,楊廣這才淡淡問道:“河東境內可有‘亂’匪?”

“回稟陛下,河東地界造反‘亂’匪也有數十支,但大多力量較弱,勢力稍大的造反‘亂’匪有三支,一是離石郡的劉苗王,其次是靈丘翟松柏,還有就是絳郡敬盤陀和柴保昌,其中以敬盤陀的勢力最大,有十幾萬人。”

“太原郡有嗎?”

“太原郡原本也有三四支,人數不過千人,都被臣剿滅了,現在太原境內一支造反‘亂’匪都沒有。”

楊廣瞥了他一眼,又冷冷道:“離石郡就在太原之側,絳郡也在太原南面,你既爲太原留守,爲何不去剿匪?”

“沒有陛下的旨意,臣不敢擅爲。”

“擅自跨境剿匪是不行,但你可以向兵部申請,得到兵部批准,你便可以去離石郡和絳郡剿匪,你爲何不申請?”

李淵低下頭,半晌才低聲道:“臣不敢!”

楊廣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他知道李淵爲什麼不敢,跨境剿匪已經成了楊玄感、元弘嗣和楊元慶等人的常用藉口,所以他不敢,這確實是一個膽小謹慎之人。

楊廣想殺李淵,是因爲他姓李,抱着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想法,但李淵本身又是一個膽小懦弱之人,楊廣對他沒有太多的戒心,正好可以利用李淵來安撫一下大臣們的自危之心。

“河東匪患雖不烈,但不可等閒視之,朕特准你跨境剿匪,封你爲河東路討捕大使,給你一年時間,給朕徹底平息河東匪患,一年後,若河東再有一個‘亂’匪,那就休怪朕翻臉無情!”

雖然楊廣沒有明說,但李淵還是聽出來了,楊廣將殺他的時間定在明年,理由就是剿匪不利,他心中一陣膽寒,但臉上卻是充滿了感動和忠誠,“臣一定不負聖望,早日剿滅河東‘亂’匪。”

李淵慢慢退了下去,楊廣望着李淵的背影,殺機閃爍,但慢慢又平息下來,殺此人須再等一等。

........

三日後,楊廣的巡視隊伍繼續北上,在汾陽宮休息幾日後,於七月中旬,十萬巡視大軍抵達了紫河南岸,這裡依然是馬邑郡境內,北方數十里外便是巍巍長城,那是大業三年修建,從紫河延綿到榆林,長兩百餘里,沿着長城向西走,兩天後便能抵達榆林郡。

但此時,楊廣並不急着去榆林郡,或者說他不敢貿然前去榆林郡,儘管他口口聲聲說視察榆林郡,但榆林郡已是楊元慶的勢力範圍,他不得不三思而行。

次日,榆林郡太守王弘芝趕到了楊廣駐地,被領到六合城上,王弘芝出身太原王氏,任榆林郡太守已經六年,本來過得平平淡淡,但楊元慶勢力東擴後,便將他推到了風頭‘浪’尖上。

他心中十分緊張,前年他簽署了關北六郡共同防禦協議,被朝廷警告,但沒有被處置,而去年豐州東擴,將整個河套平原納入囊中,他卻無力阻止,他簡直不知怎麼向聖上解釋,但他又不得不來。

“臣榆林郡太守王弘芝參見陛下!”

王弘芝低着頭,不敢看楊廣的臉‘色’,戰戰兢兢地等待楊廣的震怒,但出乎意料的是,楊廣並沒有震怒,而是一種和緩的語氣,“王愛卿免禮平身。”

王弘芝羞愧萬分,他撲通跪倒,泣道:“臣懦弱無能,沒有能爲陛下保住榆林郡,臣有罪!”

楊廣心中恨不得將王弘芝推出去斬了,只是他現在還需要用王弘芝,才忍住一口怒氣,但王弘芝的跪地認罪倒出乎他的意料。

“王愛卿請起,朕現在想了解榆林郡的情況,聽說楊元慶在黃河沿岸修了五座新城,是嗎?”

王弘芝站起身道:“確實如此,從去年年初開始,他便在黃河北岸修築了五座新城,速度很快,延續漢名,叫做西安陽縣、成宜縣、宜樑縣、臨沃縣和河陽縣,他自己任命了縣令,並在城中駐軍,每座城池至少駐軍三千人,並儲存了大量物資糧食軍資,他說是用來防禦突厥。”

“防禦突厥?”

楊廣冷笑一聲,“那是他東擴的藉口。”

“是!臣心裡也是這樣認爲。”

楊廣狠狠瞪了他一眼,但他還是強忍住了心中怒火,又問:“那他現在何處?在榆林縣嗎?”

“回稟陛下,他現在不在榆林縣,應該回豐州了。”

楊元慶不在榆林郡,使楊廣一顆心稍稍放下,他又接着問:“榆林縣有多少駐軍,還有多少郡兵由你指揮?”

王弘芝羞愧地低下頭,“臣手中已無一兵一卒,榆林郡的軍隊都被他控制,目前榆林郡有駐軍三千人。”

“那朕讓你做太守又有何用?”

楊廣終於忍不住暴怒起來,一拍桌子,“來人,將此無用之人拖出去斬了!”

數十名‘侍’衛衝進來,拖拽着王弘芝向外走,王弘芝嚇得魂飛魄散,大聲哀求,“陛下饒命!饒命啊!”

“斬!”楊廣毫不留情,他的滿腔怒火都發泄在這個無用的太守身上。

片刻,隨着一聲慘叫聲傳來,‘侍’衛進來稟報,“陛下,人已斬首。”

楊廣鐵青着臉,餘怒未消,他隨即喝令道:“傳朕的旨意,大軍向榆林郡進發!”

........

就在十萬巡視大軍沿着長城浩浩‘蕩’‘蕩’向榆林郡方向進發時,一隻草原獵鷹飛越隋朝大軍上空,翻越長城,繼續向北飛翔三百餘里,在大隋最北部邊境的伏乞泊北岸,卻是一望無際的突厥大營,延綿百里,突厥始畢可汗已經率領四十萬大軍殺到了隋突邊境。

獵鷹飛過一座座大營,最後在鷹笛的引導下,飛向一座佔地數畝的龐大帳篷,這是突厥的王帳,王帳前站在一名年輕的男子,金盔金甲,目光冷酷如鷹,他正是突厥始畢可汗。

始畢可汗伸長手臂,獵鷹一聲鳴叫,收翅落在他的手臂上,始畢可汗取下綁縛在鷹‘腿’上的一卷羊皮。

羊皮上寫滿了情報,他看了一遍,眼睛裡充滿了得意地笑容,大隋皇帝楊廣竟然出現在塞北,這就儼如‘肥’嫩的羣鹿跑到獵人面前。

“傳我的命令,大軍準備出發!”

........

第12章 練武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6章 三千奇兵第81章 老孃不幹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0章 絕戶之計第8章 太原募兵第23章 楊家禍根第98章 兩線危機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1章 仇恨深化第8章 欲速不達第14章 內部奸細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5章 兵壓江陵第34章 枕戈以待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55章 兩座崔府第9章 兵臨洛陽第31章 以刀代令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0章 以詐對詐第7章 楊府貴客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1章 霹靂出擊第43章 關鍵人物第13章 李密特使第60章 趙郡太守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6章 離間之計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1章 爭鋒相對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4章 遼東反擊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29章 風過雁門第46章 漸束袋口第24章 安撫江南第23章 殺機暗伏第2章 齊王供奉第16章 識破敵計第7章 大利望族第33章 跨境剿匪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章 戍堡聞警第7章 秋風至楊第42章 局勢複雜第39章 齊府隱憂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3章 夜襲飛狐第56章 雙相辭呈第7章 世情冷暖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0章 貨幣之源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2章 獨孤暗線第2章 家法伺候第26章 說服李靖第1章 齊郡大戰第77章 截殺突使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5章 史蜀之毒第46章 落井下石第4章 佳夕如夢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1章 淵突之盟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75章 條件苛刻第32章 龍有逆鱗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章 突厥野心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6章 夜探胡營第56章 士信之擇第32章 秀才造反第39章 雙女初見第39章 父子攤牌第26章 另有深意第30章 酒樓遇故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3章 走私線索
第12章 練武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6章 三千奇兵第81章 老孃不幹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0章 絕戶之計第8章 太原募兵第23章 楊家禍根第98章 兩線危機第32章 壯士斷腕第11章 仇恨深化第8章 欲速不達第14章 內部奸細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5章 兵壓江陵第34章 枕戈以待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55章 兩座崔府第9章 兵臨洛陽第31章 以刀代令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0章 以詐對詐第7章 楊府貴客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1章 霹靂出擊第43章 關鍵人物第13章 李密特使第60章 趙郡太守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6章 離間之計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1章 爭鋒相對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4章 遼東反擊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29章 風過雁門第46章 漸束袋口第24章 安撫江南第23章 殺機暗伏第2章 齊王供奉第16章 識破敵計第7章 大利望族第33章 跨境剿匪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章 戍堡聞警第7章 秋風至楊第42章 局勢複雜第39章 齊府隱憂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3章 夜襲飛狐第56章 雙相辭呈第7章 世情冷暖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0章 貨幣之源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2章 獨孤暗線第2章 家法伺候第26章 說服李靖第1章 齊郡大戰第77章 截殺突使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5章 史蜀之毒第46章 落井下石第4章 佳夕如夢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1章 淵突之盟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75章 條件苛刻第32章 龍有逆鱗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章 突厥野心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6章 夜探胡營第56章 士信之擇第32章 秀才造反第39章 雙女初見第39章 父子攤牌第26章 另有深意第30章 酒樓遇故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3章 走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