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揚帆出海

四月的北平郡正是仲春時節,鶯飛草長,綠意盎然,一片片茂密的森林覆蓋在這片遼闊而又肥沃的原野上,森林邊,濡水如一條寬闊的玉帶,蜿蜒盤轉,流向遠方大海。

在濡水兩岸,一座座廢棄的村莊裡又漸漸出現了生機,炊煙裊裊,被廢棄的耕地隱約可見忙碌的農人。

在濡水旁的官道上,一隊數百人騎兵疾奔而至,激烈的馬蹄聲驚破了寧靜的清晨,遠處農人紛紛放下鋤頭,好奇地望着這隊疾奔的騎兵。

經過數天的日夜兼程,楊元慶又再次來到了這片人口稀少的土地,他位於騎兵隊的最前方,在五百騎兵隊的護衛下疾速向南奔馳。

次日中午,騎兵漸漸抵達了造船所地處的濡水河口,和上一次看到的荒涼相比,這一次造船所四周明顯有了生機。

不少南遷的農民特地將家園安在造船所附近,原野裡出現了三四個村莊,人口聚集成一片,漸漸形成了一個市鎮,叫做濡口鎮,周圍有大片的農田。

儘管市鎮還是比較簡陋,但幾家商鋪已經出現了,賣一些日常用品,造船所的重新開工,給不少人帶來了商機。

離市鎮約兩裡,是長長的圍牆,大門已重新修繕,原來的鐵門不見了,變成了一座城樓似的大門,上面有士兵巡邏,門口也站着幾名士兵守衛,不準異常人進入。

在大門兩邊則擺滿了賣菜的農民,各種蔬菜、新鮮的禽蛋以及雞鴨、還有早晨從濡水中捕來的魚。以及各種獵物,百餘名主婦和老人正拎着籃子買菜,大門口熙熙攘攘,格外熱鬧。

幾名士兵發現了遠方有大隊騎兵到來,連忙將賣菜的農民驅趕到一邊,讓出一條道,片刻騎兵隊飛馳而至。

由於大門口有不少孩童奔跑。楊元慶放慢了馬速,他望着兩邊熱鬧的自發市場,眼中並沒有什麼惱火之色。相反,這種熱鬧和生機讓人心中生出對未來的希望。

駐防造船所的軍隊約一千人左右,將領是一名鷹揚郎將。姓虞,他聽士兵稟報,楚王殿下到了,嚇得他連忙飛奔出來,單膝跪下行一軍禮,“卑職虞振伍,參見總管!”

“虞將軍免禮!”

虞振伍站起身,他見兩邊賣菜的人着實有點過多,將道路堵成狹窄一條,他心中有些忐忑。連忙道:“卑職立刻把他們趕走。”

楊元慶擺擺手,“這倒不用,你們可以在外面搭建一些大棚,讓他們在大棚內賣菜,這樣既維持了秩序。也方便了造船工匠,而不應粗暴地將他們趕走。”

“卑職明白了,立刻安排士兵搭建棚子。”

楊元慶翻身下馬,走進了造船所,負責造船所的署丞趙廣才也迎了上來,躬身施禮。“參見楚王殿下!”

趙廣才約三十餘歲,豐州科舉出身,原是羅士信軍隊中的倉曹參軍事,被羅士信推薦爲造船所署丞,全面負責造船所的各種事務。

楊元慶笑着點點頭,“趙署丞免禮,我接到了你寫來的報告,所以趕來巡視船隻建造進度。”

趙廣纔是十天前寫的報告,沒想到才僅僅十天時間,楚王便趕來了,這讓他心中有些緊張,他由此也知道了楚王對造船所的重視。

“卑職願爲楚王殿下詳細彙報。”

楊元慶點點頭,走進了造船所,遠遠便看見河口和海岸水面上停泊着的數百艘海船,和上次相比,很多大船都已修復完成,一根根大桅杆豎了起來,上面掛滿了船帆。

楊元慶後來才知道,濡河口的船場一共停泊有四百餘艘戰船,其中一半是未完工船隻,而另一半則是參加過高麗之戰的船隻,有部分破損,便停泊在濡河口船場修理,這部分船隻只要稍微修理便可使用,這就是不到兩個月,便有大量船隻修復好的原因。

遠處靠河邊一片曠野裡修建起了一排排房屋,河邊擠滿了洗衣服的女人,一羣羣孩子在河邊奔跑嬉戲,再遠處幾艘大船上,有船匠的身影在忙碌。

“現在有多少船匠?”楊元慶問。

趙廣才連忙回答:“回稟總管,一共有一千九百戶船匠,工匠二千多人,連同婦孺老人,近六千人,基本上都是來自東萊、北海和高密三郡。”

“有六千人。”

楊元慶眉頭微微一皺,他也沒有想到會來這麼多人,“這樣就需要派官吏了。”

“是需要派官吏,卑職建議築城建縣,有造船所爲依託,縣城很快就會繁榮起來。”

楊元慶沉思片刻,這個確實有必要,他會考慮,這時,張龍和張虎兄弟二人聽說楚王到了,立刻飛奔而至,跪下磕頭,“小民張龍、張虎參見楚王殿下!”

張龍、張虎兄弟因招募船匠得了巨賞,他們二人人緣極好,頗有管理能力,目前兩千船戶就由他們兄弟統管。

楊元慶微微一笑,“兩位免禮,趙署丞的報告中對兩位的配合讚譽有加,辛苦你們了。”

“這是小民應該做的事情。”

兄弟二人對趙廣才又是感激又是慚愧,其實他們也並不是配合得很好,剛開始時還因居住矛盾和趙廣才大吵一場,後來才慢慢配合默契。

一行人向河口走去,趙廣纔在一旁低聲道:“啓稟楚王殿下,現在已經完工船隻一百一十四艘,不知幾時能成立水軍?”

成立水軍一直是楊元慶在考慮之事,只是現在沒有合適的將領,隋朝最好的水軍大將來護兒現在蕭銑處,而且已年邁,但他的幾個兒子倒繼承了父業,頗能率領水軍,他已經派人去接觸了,應該很快有結果。

楊元慶沉吟一下道:“水軍暫時不用急,你們這裡可有善於駕船之人。”

“有不少人,張氏兄弟就是駕船的高手,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楊元慶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張氏兄弟,笑道:“等會兒,我想乘船出海,還要煩請你們兄弟二人駕船。”

“願爲殿下駕船!”

衆人上了一艘最大的戰船,這是一艘體型巨大的運輸船,高四丈,長十五丈,可運送士兵八百人,這艘戰船也是當年來護兒進攻高麗的旗艦,現已經修繕完畢。

大船上還有幾名船匠在忙碌地給船隻塗上桐油,船上有三層樓,底艙還可以運載糧食和牲畜,船帆、纜繩、鐵錨都已裝備完畢,隨時可以出海,楊元慶走出船舷邊,海風拂面而來,一羣羣海鷗在水面上鳴叫,令人心曠神怡。

“總管,要不要出海去走一圈?”鷹揚郎將虞振伍在一旁笑着建議道。

楊元慶望着遠處無邊無際的海洋,心中也勇氣一種破風迎浪的衝動。

“好吧!出海走一圈!”

大船上下立刻忙碌起來,趙廣纔去船匠中找了一百餘名優秀的水手,虞振伍率領一百餘名水性高強的士兵上船,張龍親自掌舵,船帆掛上,纜繩解開。

隨着一聲高喊:“起航!”

大船搖搖晃晃離開了岸邊,不多時便駛出了河口,駛進了蔚藍色的大海,海面上微微有些風浪,大船起伏,在海面上劈波斬浪,一羣羣海鷗在船尾盤旋。

虞振伍在一旁介紹道:“總管,這裡是渤海,向南直走,大約四天後能抵達東萊郡,西面是河間郡,東面數百里外是一座大半島,最南端是畢奢城。”

楊元慶點點頭,畢奢城就是後來的大連,現在整個遼水以東都是高句麗的土地,他回頭向北邊望去,北面便是遼東灣。

“從這裡到平壤還有多遠?”楊元慶沉吟一下問道。

“大約要走十幾天,向東穿過渤海口,再行駛七八天便可抵達平壤河口。”

虞振伍心中有些激動,難道總管重啓造船所是爲了攻打高麗嗎?但他卻不敢問,楊元慶揹着手凝視着東方,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

。。。。。。。。

燕郡懷遠鎮,這裡曾是楊廣東征高麗的後勤重地,建造了數百座倉庫,儲存着大量的糧食軍械,隨着時間流逝,這些巨大的倉庫早已被廢棄,倉庫內空空蕩蕩,雜草叢生。

而熱鬧一時懷遠鎮也變得冷清下來,最繁盛時,這一帶曾集中的上百萬民夫和軍隊,而現在只有百餘戶人家,靠種地和往來的商人謀生。

這幾天懷遠鎮再次熱鬧起來,一支千餘人的軍隊開到懷遠鎮旁,這是高開道的軍隊,高開道親自率領一千親衛來到懷遠鎮,和高麗的使者會談。

由於隋軍在河北大勝,使割據遼東的高開道深爲恐懼,他知道下一個就輪到自己,爲了自保,高開道最終選擇投降了高麗。

大營內,高開道憂心忡忡,他得到快報,隋軍大將羅士信率軍五萬屯在臨榆關外,很顯然,他們即將對遼東發動進攻。

雖然高麗已經答應支持他,但這只是口頭上的支持,這遠遠不夠,他要的是高麗國對自己實質上的支持,要出兵來幫助自己。

但高開道也知道,高麗人是狼,一旦他們的軍隊進入遼東,就不會再離開,高開道有些遲疑不定,但隨着局勢越來越緊張,他毅然決定,引高麗軍入遼東,幫助他對抗隋軍。

。。。。。。。。。。

第14章 暗流涌動第5章 上兵伐謀第35章 亡國之恨第6章 瓦崗分家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章 元慶回京第22章 娶得佳妻第8章 黑夜黑人第19章 夜攻河內第13章 棒打長孫第89章 胡馬煙塵第17章 收網之時第31章 船中飛箭第5章 敦煌布棋第3章 盜馬風波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7章 奪取河陽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6章 楚王親書第48章 攻破大營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8章 微服私訪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1章 北原謀生第19章 去功贖罪第32章 壯士斷腕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26章 另有深意第6章 發現端倪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5章 四面皆敵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3章 神秘使臣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章 宇文義子第13章 逃兵危機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36章 各有選擇第41章 弟高一籌第24章 酒樓告別第33章 金精賭彩第9章 朝局悄變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0章 三管齊下第31章 意外挾迫第53章 建德求和第7章 羽翼已成第1章 初入楊府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2章 庶叔積善第4章 以小欺老第6章 出乎意料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54章 把水攪渾第3章 蘇威密謀第25章 初有收穫第54章 西域戰略第26章 嚴厲警告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7章 關隴暗箭第3章 微妙來訪第9章 生死之鬥第6章 王府夜話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7章 勇闖縣獄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6章 各有選擇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章 上洛隱梟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0章 裴矩辭相第5章 初到幽州第12章 練武第56章 遲到樑使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39章 重要情報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章 突厥異變第6章 牽制荊襄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章 江南隱憂第8章 突發事件
第14章 暗流涌動第5章 上兵伐謀第35章 亡國之恨第6章 瓦崗分家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章 元慶回京第22章 娶得佳妻第8章 黑夜黑人第19章 夜攻河內第13章 棒打長孫第89章 胡馬煙塵第17章 收網之時第31章 船中飛箭第5章 敦煌布棋第3章 盜馬風波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7章 奪取河陽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6章 楚王親書第48章 攻破大營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8章 微服私訪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1章 北原謀生第19章 去功贖罪第32章 壯士斷腕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26章 另有深意第6章 發現端倪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5章 四面皆敵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3章 神秘使臣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章 宇文義子第13章 逃兵危機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36章 各有選擇第41章 弟高一籌第24章 酒樓告別第33章 金精賭彩第9章 朝局悄變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0章 三管齊下第31章 意外挾迫第53章 建德求和第7章 羽翼已成第1章 初入楊府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2章 庶叔積善第4章 以小欺老第6章 出乎意料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54章 把水攪渾第3章 蘇威密謀第25章 初有收穫第54章 西域戰略第26章 嚴厲警告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7章 關隴暗箭第3章 微妙來訪第9章 生死之鬥第6章 王府夜話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7章 勇闖縣獄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6章 各有選擇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章 上洛隱梟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0章 裴矩辭相第5章 初到幽州第12章 練武第56章 遲到樑使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39章 重要情報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章 突厥異變第6章 牽制荊襄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章 江南隱憂第8章 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