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發現敵蹤

一場夏日雨後,天氣很快變得悶熱起來,樹葉上還掛着未乾透的雨珠,在陽光的直射下格外刺眼,夏蟬受到雨露的滋潤,叫聲更加響亮,大地上熱氣蒸騰,窒悶得令人難以忍受。

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熱,老人說這是打仗死太多人的緣故,怨氣揮散不去。

潁川郡最北面的尉氏縣,這裡也是大平原地帶,只是在平原上偶然會突起一兩座山崗,給單調的平原風光增添幾分景緻。

在尉氏縣城以西約十幾處,矗立着一座方圓三裡的山崗,叫鶴鳴崗,傳說有仙人之鶴在山崗上起舞鳴叫而得名。

山丘高百尺,中間是一條長長的溝壑,其內林木幽深,山泉潺潺,一棵高達十丈的千年老樹沖天而起,樹身筆直,樹冠如蓋,格外引人矚目。

此時在溝壑內,一羣戰馬正靜靜地站在小溪邊飲水吃草,小溪不遠處的樹下則橫七豎八地躺着十幾名疲憊的隋軍士兵,大部分士兵的頭盔罩在臉上,已酣然入睡。

這是一支由二十人組成的隋軍斥候,他們的任務是探查尉氏縣唐軍情報,唐軍八萬主力已經推進到潁川郡北部,唐軍的斥候已經進入滎陽郡境內。

目前的局勢是唐軍控制了潁川郡,而隋軍控制了滎陽郡,雙方勢力在兩郡邊境上犬牙交錯,形成對峙狀態,而探查到對方的兵力部署,這便成了兩軍斥候們的主要任務。

這支隋軍斥候已經在尉氏縣尋找了三天,種種跡象表明。尉氏縣應該有一支敵軍隊伍,現在斥候們懷疑,這支唐軍隊伍就在縣城內。

由於天氣炎熱異常,隋軍斥候們都是晝伏夜行,白天休息保存體力,晚上出來巡視。

斥候首領是一名姓趙的旅帥,由於肩負重任。他不能像士兵們那樣休息入睡,他背靠一棵大樹,在補畫這兩天探查的結果。

忽然。他手中炭筆停住了,他發現他們的探查漏了一個地方,那就是西北面的陳家村。三條山崗呈三角形排列,將陳家村包在其中,方圓約十里。

趙旅帥眉頭微微一皺,他在回想爲什麼放棄對陳家村的探查,半晌他纔想起來,是因爲當時發現了一支唐軍巡哨,他們爲了防止被巡哨發現才臨時撤離。

既然那邊有唐軍巡哨,那麼陳家村很有可能也軍隊駐紮。

就在這時,大樹上有哨兵叫喊:“旅帥,三郎他們回來了!”

很快。兩名商人模樣的年輕人走進了溝壑,他們也是隋軍斥候,奉命扮作商人去縣城內探查情況,趙旅帥站起身,迎了出去。“縣城裡情況如何?”

一名斥候道:“沒有什麼唐軍主力,只有幾百駐軍。”

趙旅帥眉頭緊鎖,如果縣城沒有駐軍,那麼唐軍極可能在陳家村,他已經等不到晚上,立刻下令道:“大家都起來。立刻出發!”

一刻鐘後,二十名隋軍斥候騎馬衝出了溝壑,向西北方向疾奔而去……陳家村所在的地方叫三龍崗,三條山崗呈一種不規則的三角形排列,西北方向有一處很大的開闊口,中間是一片佔地數千畝的平原,平原邊緣的山腳下有一座村莊。

這座村莊叫做陳家村,原本有兩百餘戶人家,但在大業八年先後被兩支亂匪搶掠殆盡,成爲一座荒村。

這兩年,隨着各地勢力不再像從前那樣搶掠殺戮,開始懂得放水養魚,一些逃到異鄉的村民陸續返回,山村又漸漸有了一點生機,目前已經恢復到五十戶人家。

但這幾天,村子旁卻駐紮了一支唐軍,巨大的營盤使小小的村莊相形見拙,這座營盤裡駐紮有一萬唐軍,由李孝恭手下大將毛文利率領。

隋軍斥候已經摸到了一座山崗上,他們居高臨下,可以清晰地窺視到唐軍大營,趙旅帥在細細清點帳篷,估算營盤面積,從這些細節上,就能大致推斷出這支唐軍的規模。

夜幕降臨,二十名隋軍斥候藉着夜色的掩護,迅速離開山崗,他們分兵兩路,幾名斥候回去稟報,而趙旅帥繼續率其餘弟兄監視住這支唐軍的動向……隋軍的主力大營位於管城縣以南約八十里處,就在兩天前,大將牛進達奉秦瓊之命率一萬軍從東郡趕來和李靖軍匯合,加上管城縣有數千降軍,使李靖手下總兵力達到四萬五千餘人。

不過又分去三千軍鎮守虎牢關,以及部分軍隊防禦管城、滎陽等縣,目前隋軍大營內的兵力有四萬人。

李靖全權負責東線作戰,他將東線戰役分爲兩步走,第一步是奪取並鞏固虎牢關,穩住後防。

一直到楊元慶率隋軍主力渡河,將李世民逼離洛陽,李靖才率軍南下,開始他的第二步戰略。

中軍大帳內,李靖正和羅士信、王君廓、牛進達、程咬金等諸將商議軍情,大帳內擺放着一架沙盤。

李靖用木杆指着尉遲縣西北角,對衆將道:“剛剛接到斥候稟報,在這座叫三龍崗的盆地內,發現了一支萬餘唐軍的大營,這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支唐軍,相距不足五十里,各位有什麼看法?”

衆人沉默片刻,王君廓道:“長史,末將以爲這支唐軍隱藏很深,或許它是要抄我們後路,攻打管城縣,截斷我們的糧草供應。”

李靖見羅士信欲言又止,便笑問道:“羅將軍有什麼想法?”

羅士信笑了笑道:“可能是我想得有點陰暗了,我覺得這是唐軍的分兵之計。”

“羅將軍請繼續說下去!”

羅士信接過木杆,指向許昌縣,“唐軍主力位於許昌縣,距我們約六十里,他們沒有必要再分兵一萬去尉氏縣,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力只有他們一半,如果我們再分兵一萬去對付尉氏縣唐軍,那麼我們主營兵力只有三萬,那對方主營兵力就是七萬,優勢更加明顯,所以我認爲這是唐軍是分兵之計。”

李靖點點頭,又問牛進達和程咬金,“兩位將軍的想法呢?”

牛進達爲人比較沉默,並且很有主見,雖然羅士信說得很有道理,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

“末將認爲唐軍在尉氏縣駐兵一萬,是爲了牽制我們南下,一旦我們主力南下許昌和唐軍主力對峙,這一萬尉氏縣唐軍就會繞到我們身後,不僅截斷糧道,還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我們就很被動了。”

牛進達話剛說完,程咬金便扯開嗓門嚷道:“商量半天也沒有行動,聚在這裡淨放屁,既然發現了,那就去打唄!四萬對一萬,打它孃的屁滾尿流!”

程咬金雖然話糙,但理不糙,不過他破鑼般的嗓子和尖刻的話語激起了衆人的惱怒,一起向他怒目而視。

李靖只覺一陣頭大,他這才明白爲什麼每次商議軍務,總管都把這傢伙打發出去,他那張臭嘴實在是在惹人恨了。

“這個....程將軍,話不能這樣說,如果我們不能看透敵軍的用意,貿然去打,那大營怎麼辦?敵軍主力離我們並不遠,這很可能是他們調虎離山之計,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程咬金呵呵一笑,“我只是提建議,長史覺得不妥,不採納就是了。”

這時,王君廓沉聲道:“長史不必煩惱,卑職只要三千騎兵,便可擊潰尉氏縣唐軍,若無法取勝,卑職提頭來見!”

羅士信也傲然請令,“長史,我也只要三千騎兵,願立下軍令狀。”

李靖看了一眼兩人,笑道:“羅將軍虎牢關已立下功勞,這一戰就交給王將軍吧!”

他又對王君廓道:“就依將軍之言,我給你三千精銳騎兵,若戰勝不了尉氏縣唐軍,我也不要你人頭,我記你大敗一次。”

王君廓抱拳道:“末將遵令!”

半個時辰後,王君廓點齊三千精銳隋軍騎兵,如狂風般衝出營門,向尉氏縣方向疾奔而去……唐軍主力大營位於許昌縣北,距離隋軍大營約六十里,李孝恭率八萬襄陽唐軍出兵已近二十天。

對於李孝恭而言,他的這次北上中原也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鞏固淮安和汝南二郡,將兩郡官吏換成唐官,確保唐朝對兩郡的控制。

第二步纔是北上潁川郡,力爭佔領潁川郡,這也是朝廷交給他的底線,兵進中原,佔領潁川郡以南。

經過近半個月的努力,他的軍隊已經佔領了大半潁川郡,正穩步向北推進,如果能擊敗隋軍,他們還可以佔領滎陽郡,兵抵黃河南岸。

當然,李孝恭也知道他將遭遇隋軍的強硬反擊,如果他稍稍大意,他連潁川郡都不保。

下午,李孝恭正在自己的大帳中給聖上寫一份軍情奏疏,這也是聖上交給他的任務,每三天就要寫一份,李孝恭只有作戰部署權,而沒有戰略決策權。

包括李世民也沒有戰略決策權,重大戰略決策都必須向皇帝李淵彙報,像李世民停止攻打洛陽,西撤弘農郡的決策,就必須得到李淵的同意才能實行。

在這一點上,隋軍就明顯佔有優勢,楊元慶親自指揮整場戰役,他就能根據形勢變化迅速作出一些戰略決定。

李孝恭正是執筆沉思之時,帳外有親兵稟報:“啓稟王爺,屈突老將軍有要事求見……()

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4章 新的兵器第23章 殺機暗伏第48章 獨孤家主第41章 屈突中計第57章 東宮震怒第20章 以詐對詐第6章 小事化大第7章 兵壓關內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7章 戰略對抗第39章 意外來客第9章 應對危機第19章 誘敵之計第57章 高調姿態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0章 兄弟和解第8章 太原募兵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1章 匪夷所思第9章 我想學武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章 先攻內部第27章 拜訪沈家第8章 突發事件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4章 意外之箭第2章 欺人太甚第35章 佳人同舟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9章 意外來客第66章 尋找時機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9章 平陽郡主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7章 元家之慾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6章 牽制荊襄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9章 泄露天機第6章 抽中死籤第50章 縣衙對質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1章 草原異變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2章 銀甲小將第8章 天下十猛第37章 南郡出事第40章 軒然大波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9章 首鼠兩端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1章 蠅頭小利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0章 善度聖意第4章 苛刻條件第5章 元慶回京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2章 娶得佳妻第41章 楊家之請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1章 合縱遇挫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1章 雙猛大戰第33章 御房進諫第48章 獨孤家主第22章 鄭家春水第29章 豐都事件第39章 父子攤牌第23章 夜襲飛狐第17章 東山再起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8章 觸犯利益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章 意外收穫第33章 金精賭彩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3章 京城讖語
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4章 新的兵器第23章 殺機暗伏第48章 獨孤家主第41章 屈突中計第57章 東宮震怒第20章 以詐對詐第6章 小事化大第7章 兵壓關內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7章 戰略對抗第39章 意外來客第9章 應對危機第19章 誘敵之計第57章 高調姿態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0章 兄弟和解第8章 太原募兵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1章 匪夷所思第9章 我想學武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章 先攻內部第27章 拜訪沈家第8章 突發事件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4章 意外之箭第2章 欺人太甚第35章 佳人同舟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9章 意外來客第66章 尋找時機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9章 平陽郡主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7章 元家之慾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6章 牽制荊襄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9章 泄露天機第6章 抽中死籤第50章 縣衙對質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1章 草原異變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2章 銀甲小將第8章 天下十猛第37章 南郡出事第40章 軒然大波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9章 首鼠兩端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1章 蠅頭小利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0章 善度聖意第4章 苛刻條件第5章 元慶回京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2章 娶得佳妻第41章 楊家之請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1章 合縱遇挫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1章 雙猛大戰第33章 御房進諫第48章 獨孤家主第22章 鄭家春水第29章 豐都事件第39章 父子攤牌第23章 夜襲飛狐第17章 東山再起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8章 觸犯利益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章 意外收穫第33章 金精賭彩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3章 京城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