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漫天開價

會寧郡談判已經進行了兩天,卻陷入了僵局之中,雙方的討價還價怎麼也談不攏,隋朝要價太高,要一百萬石糧食和五十萬貫錢作爲軍費補償,這種天價讓唐朝無法接受,甚至想都不敢想。

唐朝的底線是不談錢糧,可以談土地,承認把河西、會寧郡和洛陽正式劃給隋朝,以正式簽署文書的方式,隋朝卻不願意談土地,雙方的立場相距太遠。

在帥帳旁的副帳內,一張桌子的兩旁,謝思禮和陳叔達相對而坐,旁邊坐着幾名隋軍文職軍官,陳叔達的兩名副手也坐在身旁。

雙方的副手都是負責記錄,但事實上,他們已經沉默了半個時辰,桌上的記錄紙上依然是一片空白。

大帳內的氣氛十分壓抑,這時,陳叔達嘆了口氣,“錢糧大唐肯定是沒有,總不能讓每家每戶砸鍋賣鐵來賠償你們吧!我覺得既然談判,就應該現實一點,談一談能達到的條件,首先是我們有誠意,願意結束戰爭,讓兩國民衆不再受戰爭之苦,其次我們願意拿出土地來和貴朝談判,縱觀歷朝歷代,有誰願意把土地拿出來?這是大唐的屈辱啊!難道隋朝真的缺這點錢糧嗎?”

謝思禮淡淡笑道:“且不說錢糧的問題,就說土地,我把話講清楚,河西已經被我們佔領,你們現在所屬的會寧郡也是一樣,洛陽是上次攻破長安時,我們退兵的條件。當時就答應,和現在談判無關,事實你們是在拿隋朝的土地來和隋朝談判,我真不明白,你們的誠意在哪裡?”

陳叔達剛要開口,謝思禮一擺手止住他,“陳相國聽我把話說完!”

陳叔達只把話憋迴心中。謝思禮又道:“還有不要和我們提爲天下黎民着想之事,這句話聽了讓人難受,我們在抗擊突厥入侵之時。你們在做什麼?趁機落井下石,搶佔隋朝的土地,這是爲天下黎民着想嗎?現在你們打不下去了。就說爲民罷戰,那當初怎麼不說?陳相國,最好不要用道義做籌碼,你們站不住腳。”

陳叔達被駁得啞口無言,本來他想說,隋軍佔領的土地,和唐朝正式承認的土地不是一回事,但這句話他說不出口,他很清楚,在敵對國之間。只有武力的高低,沒有法理的強弱。

最終,陳叔達嘆了口氣,“那好吧!你們想要什麼,可以談談嗎?”

謝思禮笑了起來。“我覺得,我們可以各自回去稟報,聽聽上面的意見,然後我們再坐下繼續談,陳相國以爲呢?”

陳叔達點點頭,“既然如此。我們先約定下次會談的時間。”

。。。。。。。

帥帳內,楊元慶揹着手站在地圖旁,全神貫注地聽謝思禮的彙報。

“殿下,已經兩天了,他們始終不肯在錢糧上讓步,不肯賠償錢糧,甚至我提出減半,他們也不能接受,卑職認爲他們確實在錢糧上出現了危機,甚至是入不敷出,拿不出錢糧,所以最後只能在土地上讓步,卑職已經明確告訴他們,洛陽、河西、會寧郡,這些地方都免談,下一步就看他們的誠意。”

其實楊元慶也知道,上次爲了救柴紹等人,唐朝已經拿出數十萬石糧食,至於錢,唐朝剛剛推行新鑄幣,哪裡可能有五十萬貫,不過他們庫房的金銀拿出來,倒也可以,但現在楊元慶並不稀罕錢,他甚至什麼都不稀罕,他只需要休整幾個月,然後再次發動戰役。

“我告訴你幾個底線,然後你繼續和他們談,多得是你的功勞,保住底線,也算圓滿完成談判,但不能突破我的底線,寧可談判破裂。”

“卑職明白,請殿下告之!”

“第一個底線是我要石堡城以西的全部土地,雙方可以以赤嶺至連雲山爲界,赤嶺以西,包括河源郡和西海郡歸我大隋,以東歸唐朝。”

謝思禮明白楊元慶這個底線,其實就是把河湟地區的畜牧區全部奪走,農業區留給唐朝,徹底斷絕他們的戰馬來源。

“卑職明白殿下的用意。”

楊元慶見他明白,便又笑道:“第二個底線在中原,原本劃爲中立區的南陽郡和淅陽郡歸大隋,以襄陽郡爲界,襄陽郡以南歸唐朝,以北歸大隋,你明白我的用意嗎?”

謝思禮略一思索,便道:“殿下可是想斷絕關中和荊襄的直接聯繫?”

楊元慶點點頭,“正是如此,還有我的第三個底線,首先是放開隋唐間的貿易,其實是嚴禁唐朝鑄造假銀錢,一旦被我抓住證據,那就意味着戰爭開始,最後是不準限制雙方民衆移民,無論是隋朝民衆遷去關中,還是關中移民遷去河東,都應該允許,不準官府和軍隊阻止。”

謝思禮沉思了片刻,他覺得河湟底線和荊襄底線唐朝可能會接受,但後面三個條件中的貿易和移民,可能唐朝會爲難,尤其是移民,這個是一國之大忌,他們怎麼可能答應?

“殿下,卑職估計移民這一條,可能會有問題,他們不會答應。”

楊元慶微微笑了起來,“其實第三條,他們答不答應都沒有關係,關鍵是荊襄和河湟,用第三條來逼迫他們答應前面兩條。”

謝思禮這才恍然大悟,讚道:“殿下果然高名,那卑職再想問,條約期限呢?”

“期限可以答應他們,他們要三年給三年,要一年給一年,這個你決定。”

“卑職明白了。”

謝思禮暗暗忖道:‘倒不能讓他們看出破綻,自己若答應得太爽快的話。’

。。。。。。。。

就在楊元慶給謝思禮交代三個底線的同時,李建成也在向陳叔達面授機宜。

“楊元慶的錢糧估計也是個幌子。他最後還是要和我們談土地,我估計他心裡已經想到了,晚上且聽聽他們主動提出什麼條件,這一次是他們主動,我們考慮能不能接受。”

陳叔達猶豫一下道:“其實微臣覺得錢糧不是不可以,因爲謝思禮已經鬆口,可以減半。那就是五十萬石糧食和二十五萬貫錢,我們也不用一次付給對方,分三年付。這樣不光是我們負擔小,而且可以拖延和平時間,爲我們養精蓄銳做準備。殿下以爲呢?”

李建成搖了搖頭,“這個我和父皇談過,我們都認爲分期付錢糧,對方肯定不會答應,而且他們已經減半,怎麼可能再答應三年,除非是不減半,可是不減半,一年三十萬石糧食我們也拿不出,還是聽聽他們的方案。”

“那微臣能不能試一試。減半加三年。”

李建成想了想,“可以一試。”

。。。。。。。。

談判在晚上繼續進行,果然不出李建成的意料,當陳叔達提出錢糧減半,然後再分三年支付的條件時。謝思禮當場拒絕,毫不猶豫,非常明確地拒絕了他的提案。

“我們就是考慮到唐朝一次拿不出百萬石糧食和五十萬貫錢,所以才同意減半支付,減半的前提就是一次性支付,在雙方簽約協議一個月內。必須全部支付完畢,如果一定要分三年支付,也可以,那就是最初的條件,百萬石糧食和五十萬貫錢,這是我們最大的讓步。”

陳叔達心中苦笑不已,楊元慶果然毫不含糊,將唐朝的老底摸得清清楚楚,無奈之下,他只得道:“那就說土地吧!能否請你們提出條件來,我來考慮考慮。”

謝思禮這纔不慌不忙道:“我們的條件有三條,第一是河湟谷地全部隋朝,也就是以黃河爲界,黃河以西。。。。。。”

謝思禮繼續大開口,將楊元慶提出了赤嶺、連雲山一線,向東推移上千裡,將金城以西的土地全部囊括了。

這三個條件聽得陳叔達目瞪口呆。

。。。。。。。

“不行!”

李建成斷然拒絕了隋朝的條件,怎麼可能,把河湟谷地全部給隋朝,當初他們滅掉西秦國時,是多麼艱難,死了多少將士,現在可好,全部統統拱手送給隋朝嗎?他怎麼向父皇交代,怎麼向國人交代?

還是後面三條,停止鑄造假銀錢他可以答應,全面開放隋唐之間貿易,他也可以答應,因爲貿易肯定禁不住。

李建成明知開放貿易會導致大量銀錢涌入,但他也沒有辦法,只有隋朝有白銀,白銀就有辦法流入。

關鍵是放開移民,這個他決不能答應,因爲隋朝推行均田制,而唐朝沒有推行,這必然會導致大量關中佃農和農奴逃往中原,去接受百頃授田,稅賦還不比唐朝重,這會釀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最後一條,關於移民,我決不能答應,另外河湟需要再談一談,這太過份了,我回去沒辦法交代,讓請他們也讓步,其餘都可以答應。”

。。。。。。。。

隋唐間的談判足足談了三天,最終雙方達成了妥協,承認目前各自的實際控制範圍,赤嶺及連雲山以西的河源郡和西海郡劃給隋朝;東面以襄陽郡爲界,唐軍完全從中原退出;全面放開兩國貿易,唐朝不得破壞隋朝發行銀錢等等。

在最後的合約期限上,唐朝堅持和解三年,隋朝只答應一年,最後雙方各自讓一步,雙方停戰兩年。

楊元慶和李建成分別在新的停戰協議上籤署了名字,並蓋下了大印,次日一早,楊元慶率領大軍返回太原,終於結束了兩個月來的戰鬥。

。。。。。。。。。

【因爲今晚要指導女兒學習,準確說是幫她做作業,當爸爸可憐啊!所以這一章寫到2點10分,老高終於精疲力盡了,兄弟們,月票犒勞犒勞啊!】

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7章 一記反抽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8章 垂死掙扎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7章 逼出水面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5章 兵壓江陵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2章 先攻內部第23章 切斷退路第37章 致命一箭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51章 致命一擊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3章 猛將須陀第41章 意外情況第4章 入伍斥候第11章 月圓之夜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9章 東巡長城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3章 楊家禍根第7章 賀若之怒第24章 遼東反擊第1章 營州之變第93章 待君入甕第5章 兩個使者第96章 舉國兵策第3章 兵臨城下第49章 趙郡小村第12章 兵部調令第9章 利益之爭第38章 風雨欲來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9章 風過雁門第33章 京城讖語第90章 大戰悄至第51章 八百壯士第40章 先禮後兵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9章 誘敵之計第47章 雁門初戰第31章 夜授密旨第6章 北地天鵝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7章 一記反抽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6章 梳理上谷第32章 有喜有憂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7章 東山再起第1章 營州之變第33章 御房進諫第6章 戰前會議第6章 西秦霸王第11章 霹靂出擊第30章 娶妻當慎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2章 先鋒玄霸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0章 三管齊下第50章 白衣渡江第64章 趁火打劫第57章 共飲合巹第7章 楊廣之憂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7章 生死之約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5章 佳人同舟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4章 太守師道第2章 一戰成名第2章 帝王失信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0章 倒齊暗流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7章 疑兵之計第16章 三股勢力第9章 仁壽宮變(一)
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7章 一記反抽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8章 垂死掙扎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7章 逼出水面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5章 兵壓江陵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2章 先攻內部第23章 切斷退路第37章 致命一箭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51章 致命一擊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3章 猛將須陀第41章 意外情況第4章 入伍斥候第11章 月圓之夜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9章 東巡長城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3章 楊家禍根第7章 賀若之怒第24章 遼東反擊第1章 營州之變第93章 待君入甕第5章 兩個使者第96章 舉國兵策第3章 兵臨城下第49章 趙郡小村第12章 兵部調令第9章 利益之爭第38章 風雨欲來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9章 風過雁門第33章 京城讖語第90章 大戰悄至第51章 八百壯士第40章 先禮後兵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9章 誘敵之計第47章 雁門初戰第31章 夜授密旨第6章 北地天鵝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7章 一記反抽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6章 梳理上谷第32章 有喜有憂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7章 東山再起第1章 營州之變第33章 御房進諫第6章 戰前會議第6章 西秦霸王第11章 霹靂出擊第30章 娶妻當慎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2章 先鋒玄霸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0章 三管齊下第50章 白衣渡江第64章 趁火打劫第57章 共飲合巹第7章 楊廣之憂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7章 生死之約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5章 佳人同舟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4章 太守師道第2章 一戰成名第2章 帝王失信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0章 倒齊暗流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7章 疑兵之計第16章 三股勢力第9章 仁壽宮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