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死之約

楊元慶一路跋涉,他身體已經疲憊不堪,回京的第一晚,他睡得格外香甜,竟一覺睡到天亮。

天剛亮,楊元慶便被一陣敲門聲驚醒,他從牀榻上一躍而起,快步向院子走去,“是誰?”

“元慶,是我!”是大管家楊玄挺的聲音。

在楊元慶所有的叔父和祖父中,只有這個楊玄挺和二叔楊玄獎對他一直不錯,其他叔父兄弟都對他並不太友好,包括他父親楊玄感,他兩次回京到現在,他都還沒有見過父親,當然,第一次是因爲楊堅駕崩,而這一次他夜裡回府,沒有驚動任何人,父親不知道他回來,也是在清理之中。

楊元慶開了門,笑着打個招呼,“六叔早!”

楊玄挺笑得有點勉強,“我是聽門房說起,才知道你昨晚回來。”

楊玄挺應該心情很好,他剛剛因爲叔父功績而得到冊封勳官,但此時他臉上的表情卻實在和高興搭不上邊,一臉的無可奈何,楊元慶也察覺到了,便問:“六叔,出什麼事了嗎?”

“賀若弼來了,就在府門口,他不肯進門,指明瞭要找你。”

停一下,楊玄挺又苦笑一下,“建議你帶上兵器和戰馬。”

楊元慶不由冷笑一聲,賀若弼好快的消息,是誰給他通風報信,連楊府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已回來,他卻已知道了,來找自己報仇,來得好,他正等着呢!

楊元慶轉身回屋,穿上了他的邊塞軍服。內披細甲,頭戴鐵盔,腰挎橫刀,提着破天槊快步向馬房走去......

楊府門前小廣場上已聚集了人山人海,幾乎一個坊的人都跑來看熱鬧,一個令人震驚且極爲趣味性的消息在迅速向附近街坊傳播,宋國公賀若弼率領三百家丁來楊素府上挑釁了。

這種事情只有在十七八年前平陳之戰後發生過,當時賀韓爭功。賀若弼帶領數百家將到韓擒虎府門前挑釁,鬧得滿城風雨,而今天.恰好又是當年爭功案的主角賀若弼。

此時,楊素府上的數百家丁也全部出動,將大門嚴嚴實實護衛住。兩排列戟也搬回府門內,正好楊素之弟楊約前天剛從太原宣旨回來,今天在府內休息,他聞訊而出,正在勸說賀若弼回去。

賀若弼全身鎧甲,手提八十斤重的板門大刀,騎在一匹高大的戰馬之上,他眼睛裡悲憤萬分。他最心愛的次子賀若錦在一個月前因傷口不慎感染而病死了,他和楊元慶的仇恨只能用死來了結,要麼他死,要麼楊元慶死,沒有第二條路。

楊約因成功奪取京城軍權立下大功,而被封爲內史令,位高權重,但他的勸說也沒有使賀若弼動心。

賀若弼冷冷道:“楊內史請回府。這件事是我和楊元慶的私仇,和楊府無關,殺死楊元慶,我賀若弼願任由楊太僕處置,是殺是剮,悉聽尊便,但今天楊元慶非死不可。”

楊約也有點惱火了。這賀若弼好歹也是六十歲的人了,爵封國公,怎麼做事像個不懂事的毛頭小子,來楊府面前撒野,這算什麼。還口口聲聲說和楊府無關,這叫無關嗎?

“賀若國公,你對我楊家有什麼不滿,可以去找聖上告狀,我楊家該承擔什麼責任,由聖上來裁決,我楊家無話可說,但你是堂堂國公,卻來楊家府門前挑釁,我決不能接受,我最後警告你,回去!否則,我到聖上面前參你犯上。”

楊約的威脅,賀若弼一個字都沒有聽進去,他心中只有兒子失去一隻手臂的慘狀,只有兒子最後臨終要他報仇的哀求,此時他心中已經被仇恨填滿,他只有一個念頭,殺死楊元慶,用他的人頭給兒子祭奠,至於是否得罪楊家,他已經豁出去了。

賀若弼的眼睛忽然一亮,隨即閃爍着一種深深的仇恨,輕輕扭動肩膀,肩膀骨骼咔咔作響,目光死死地盯着一個方向,楊府門前隨即一陣騷亂。

楊約一回頭,見楊元慶騎馬出現了,他心中一愣,元慶什麼時候回來了?

他見楊元慶全身盔甲,手執長槊,頓時臉一沉,呵斥道:“元慶,你要做什麼?”

楊元慶向楊約一拱手,“二祖父,有人要來找我楊元慶麻煩,我當奉陪!”

“胡鬧!”

楊約怒道:“這裡是楊府大門,你們難道想在楊府門前殺人嗎?”

楊元慶也不想把楊家捲進此事,他催馬上前,對賀若弼冷冷道:“我與你籤個生死狀,異地決戰。”

面對殺子仇人,賀若弼的瞳孔收縮成了一條線,他恨不得一刀將楊元慶剁成兩段,但這裡畢竟是楊府,賀若弼獰笑一聲:“好!我來找居中人,你來定時間地方,我們不死不散。”

楊元慶毫不畏懼地迎着賀若弼兇狠的目光,平靜地說道:“地方很簡單,就在崇仁坊左衛校場,時間就訂在明天中午午時正,我們不死不散。”

“不死不散!”

賀若弼回頭怒喝一聲,“我們走!”

他帶着三百家丁浩浩蕩蕩而去,楊約氣得滿臉通紅,他狠狠瞪了楊元慶半晌,卻不知該怎麼說他,楊元慶異常冷靜道:“此事和楊家無關,是我個人恩怨,希望楊家不要插手此事。”

張口楊家閉口楊家,就好像他不是楊家人,楊約恨不得給他一記耳光,但又想到大哥縱容此子,他只得無可奈何道:“好吧!你既然要賭這條命,那你是死是活,與楊府無關。”

楊元慶調轉馬頭便務本坊外奔去,楊約愣住了,他望着楊元慶漸漸遠去的背影,也不得不佩服這孩子的硬氣,當真是不求楊家,以一己之力與賀若弼對抗。

........

楊元慶直接去了晉王府,此時。楊昭正在餐堂吃他的早上第二頓飯,他自己都不知一天要吃幾頓飯,反正肚子餓了就要吃,不吃他就有一種將餓死的痛苦,聽楊元慶到來,楊昭連忙笑着吩咐道:“請他到這裡來!”

片刻,楊元慶跟着一名宦官走進了餐堂,楊昭呵呵笑道:“來得正好。一起吃一點吧!”

楊元慶上前施一禮道:“殿下,我有一件重要之事,要稟告殿下。”

楊昭見楊元慶表情慎重,便點點頭,吩咐左右把飯菜端走。宮人又給他們上了茶,楊昭這才問道:“什麼事?”

“殿下,今天上午賀若弼來找過我了。”

“果然被你猜中了!”

楊昭冷笑一聲道:“若不是某個人通風報信,賀若弼怎麼可能這麼快知道你回來,然後呢,你準備怎樣應對?”

“幕後之人我不管,但賀若弼我已經和他定下了生死鬥,就在明天。”

“生死鬥?”楊昭一驚。“你想殺了他嗎?”

楊元慶笑了笑,“或許是他殺了我呢?”

停一下,楊元慶又道:“不過這件事我倒有一個想法。”

楊元慶便湊上前低聲給楊昭說了幾句,楊昭眼睛頓時瞪圓了,倒吸了一口冷氣,天啊!這個楊元慶的膽子也未免太大了。

“不行,這辦法太狠毒了,我不能答應你!”楊昭一口回絕。

楊元慶也知自己的辦法狠毒。但他現在要抱牢楊廣的大腿,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要賭這一把,楊元慶搖搖頭道:“殿下,要做大事,光有婦人心腸可是不行的,該狠的時候還得狠。否則殿下有一天就會因爲心腸太好,而敗在齊王手上,請殿下三思。”

楊元慶的話擊中了楊昭的要害,他沉思良久,終於點點頭。“這件事我是不能接受,不過我可以去和父皇說一說,看父皇態度如何?”

.........

楊素之孫要與賀若弼生死決戰的消息像一陣風似的傳遍了大興城,緋聞和決戰一向都是普通人最感興趣的話題,一時間,賀楊之戰成爲了整個京城的焦點,甚至取代了十天後將舉行了三品十八將之爭,酒肆、青樓、樂坊、客棧、賭館,幾乎所有人公共場所都在談論這場生死之戰,每個人都在興奮地期待着結果。

不屑之人也有,堂堂的宋國公不顧身份,竟然要和一個邊軍偏將進行生死之戰,令人不齒。

但也有人明白,以楊素現在如日中天的地位,賀若弼想告倒楊素的孫子幾乎是不可能,他也只能用這種私人決鬥的方式來報殺子之仇。

這個消息越傳越廣,甚至傳進皇宮,最終驚動了皇帝楊廣。

太掖殿御書房內,楊廣坐在御榻上,正在聽取楊玄感講訴賀楊之爭的前因後果,其實這件事楊廣也知道一點,他聽女兒南陽公主講過楊元慶衝擊賀若府的經過,他也知道這件事的起因是什麼?

儘管賀若弼在這件事情上遭受了奇恥大辱,最後兒子也病死了,可謂遭受重創,但楊廣並不想管,一方面固然是楊元慶救過他的命,而另一方面,賀若弼支持前太子楊勇,令楊廣一直耿耿於懷,他懷疑賀若弼也參與了仁壽宮之變,只是沒有證據,柳述自殺,把所有的證據都湮沒了,賀若弼若由此而死,是最好不過。

楊廣見楊玄感憂心忡忡,希望自己能夠出面制止這場私鬥,他不由微微一笑,“楊愛卿,其實朕以爲應該是賀若弼那邊來求朕制止纔對,難道楊愛卿以爲元慶會遭遇不幸嗎?”

楊玄感苦笑一聲道:“陛下,元慶是臣的兒子,不管是他被殺,還是他殺了賀若弼,臣覺得都不妥,畢竟賀若弼是朝廷重臣,在朝廷有很深的人脈,就算是公平決鬥而死,可元慶還是會豎立很多敵人,陛下,元慶還太年輕,不懂這種人情世故,而且這場私鬥也有失朝廷體統,臣懇求陛下下旨,制止這場不必要的私鬥。”

楊廣沉思片刻便問:“誰是他們生死之戰的中間人?”

“微臣聽說是獨孤整。”

獨孤整是獨孤羅之弟,也是關隴貴族中重要人物,楊廣有點愣住,他腦海裡在這一瞬間閃過一個念頭,儘管這個念頭還不是很清晰,僅僅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但他還是激動得忍不住微微手抖,但楊廣很快剋制住內心的激動,淡淡一笑道:“這樣吧!你讓元慶來見見朕,我來勸勸他。”

“陛下,元慶已經不住在府中,臣聽說他暫時住在晉王府內。”

楊廣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就算了,這件事朕心裡有數,愛卿退下吧!”

“微臣謝陛下!”

楊玄感退了下去,楊廣見門口一名宦官欲言又止,便問:“什麼事?”

“陛下,晉王殿下來了,說有急事求見。”

“宣他進來!”

片刻,楊昭艱難走進御書房,給父親跪下,“兒臣參見父皇,祝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自從仁壽宮事件後,楊廣對長子楊昭的印象好了很多,長子雖身子肥胖,但頭腦很清醒,辦事也得力,關鍵是他待人寬厚,讓楊廣很欣慰,他來把一切阻礙都掃平,再讓兒子施仁政,這也不錯,只是他的身體讓人揪心。

想到這,楊廣柔聲問兒子,“皇兒最近身體如何?”

楊昭鼻子猛地一酸,多少年了,父親都沒問過自己身體,今天又關心自己了,他哽咽地道:“多謝父皇關心,兒臣很好,體重已經有所下降。”

“這是好事,你要控制住自己對食物的慾望,這樣會慢慢瘦下來,你的身體就會變好,朕很期待你身體變得強壯。”

楊昭磕了個頭,紅着眼睛道:“兒臣銘記父皇之言,絕不放縱自己。”

“這樣朕就放心了。”

楊廣笑着點點頭,又問道:“皇兒今天來有什麼事嗎?”

“父皇,關於楊元慶和賀若弼之鬥,楊元慶給兒臣提了個建議。”

楊昭向兩邊宦官看了看,沒有再說下去,楊廣向兩邊揮揮手,“你們都下去!”

所有宦官都退下,御書房裡就只剩下楊廣父子二人。

“你說吧!楊元慶提了什麼建議?”

.........

幾名小宦官躲在角落裡低聲竊語,言語中充滿了對楊玄感的不滿。

“楊使君也是,聖上朝務這麼繁重,他還拿這些家事來煩惱聖上,聖上還真聽他囉嗦了半天。”

“哎!你們不懂,畢竟賀若弼是宋國公,他堂堂一介國公,還跑出去寫生死狀,和人鬥生鬥死,這樣太失體統。”

“錯!你們統統都錯了,根本原因是楊元慶是楊太僕之孫,聖上必須看楊太僕的面子,所以才過問。”

........

幾個人竊竊議論,這時,房間裡傳來皇帝楊廣的聲音,“進來一人。”

幾名宦官慌忙推門進去,只見楊昭垂手站在一旁,而楊廣背手站在窗前淡淡對楊昭笑道:“這小子頭腦不錯,居然和朕不謀而合。”

“陛下,請吩咐!”宦官請示道。

楊廣立刻回頭吩咐道:“去晉王府把楊元慶給朕找來。”

........

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1章 誰威脅誰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5章 黑夜突破第43章 河口反擊第3章 微妙來訪第4章 啓用暗線第38章 親情如水第10章 捉兇逼宮第24章 李淵之憂第19章 嚴厲警告第23章 遠方來人第28章 捉姦在牀第53章 窮途末路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0章 王妃請客第5章 元家造反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2章 銀甲小將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6章 雙相辭呈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9章 聯合施壓第35章 隔牆有耳第6章 裴府家宴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3章 收買人心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4章 聞喜裴氏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4章 武周示弱第62章 雞肋之城第32章 千金一箭第48章 集中民力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7章 留條後路第7章 楊府貴客第45章 四面皆敵第48章 獨孤家主第22章 遼東亂戰第58章 宮亂之根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9章 敦煌風動第10章 神秘馬賊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2章 道士軍師第79章 退讓一步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章 家法伺候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9章 心理之戰第4章 露出破綻第15章 安撫江都第42章 是功是過第1章 齊郡大戰第93章 待君入甕第66章 尋找時機第16章 伴君如虎第66章 碎葉求救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6章 千里改錯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5章 十猛之計第6章 養虎生患第35章 軟硬兼施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7章 接受密旨第2章 齊王供奉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6章 一條記錄第64章 宮外之音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12章 裴閥老謀第3章 兵臨城下第3章 風雨前夜第57章 共飲合巹第68章 西域來客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3章 萬春茶莊第59章 心有不滿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3章 御房嘉獎第44章 公主阿蠻第35章 真相揭開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43章 階下之囚
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1章 誰威脅誰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5章 黑夜突破第43章 河口反擊第3章 微妙來訪第4章 啓用暗線第38章 親情如水第10章 捉兇逼宮第24章 李淵之憂第19章 嚴厲警告第23章 遠方來人第28章 捉姦在牀第53章 窮途末路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0章 王妃請客第5章 元家造反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2章 銀甲小將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6章 雙相辭呈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9章 聯合施壓第35章 隔牆有耳第6章 裴府家宴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3章 收買人心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4章 聞喜裴氏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4章 武周示弱第62章 雞肋之城第32章 千金一箭第48章 集中民力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7章 留條後路第7章 楊府貴客第45章 四面皆敵第48章 獨孤家主第22章 遼東亂戰第58章 宮亂之根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9章 敦煌風動第10章 神秘馬賊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2章 道士軍師第79章 退讓一步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章 家法伺候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9章 心理之戰第4章 露出破綻第15章 安撫江都第42章 是功是過第1章 齊郡大戰第93章 待君入甕第66章 尋找時機第16章 伴君如虎第66章 碎葉求救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6章 千里改錯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5章 十猛之計第6章 養虎生患第35章 軟硬兼施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7章 接受密旨第2章 齊王供奉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6章 一條記錄第64章 宮外之音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12章 裴閥老謀第3章 兵臨城下第3章 風雨前夜第57章 共飲合巹第68章 西域來客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3章 萬春茶莊第59章 心有不滿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3章 御房嘉獎第44章 公主阿蠻第35章 真相揭開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43章 階下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