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夜授密旨

楊元慶的客帳中,元定興正揹着手來回踱步,心中頗爲忐忑,他不知道時隔一年多,再找楊元慶還能不能達到目的?楊元慶也被聖上貶黜,找他還有意義嗎?

但云定興決定還是賭上這一次,因爲他在聽陳智偉講述楊元慶殺元尚應經過時,發現了一個細節,那就是楊元慶居然還擁有天子劍,這就說明聖上在貶黜他爲宮監時,並沒有失去對他的信任,正是這個細節,雲定興最終決定把他的身家性命都壓在楊元慶身上。

經過楊勇一案後,雲定興痛定思痛,吸取了深刻的教訓,可以說他現在比任何人都看得透。

坦率地說,齊王待他確實不錯,給了他不少賞賜,還給他謀了一個齊王府西閣祭酒的官職,使他重新走上仕途,但這一切都無法取代他對前途的害怕。

雲定興是在年初才聽說齊王養有私軍,這個消息令他大吃一驚,死士和私軍的意義完全不同,死士只是一種隨從,是打手,和一般官宦人家的家丁並沒有什麼區別,但私軍卻是軍隊,那是爲了謀逆,爲了造反。

這便讓雲定興害怕了,儘管齊王並不想讓他知道私軍之事,但他還是知道了私軍存在,這說明齊王的保密做得並不嚴,他能知道,其他人也能知道,萬一被聖上知曉,嚴查此事,齊王所有的手下都要被清洗,他雲定興一樣逃不掉,他已經上了賊船,就算他現在離開齊王府,將來追究起來,他也會受到牽連,考慮了整整一個月,他最終決定來找楊元慶,一年多以前,他和楊元慶合作過一次,楊元慶並沒有事後過河拆橋,使他心中對楊元慶還是有一分信任。

“楊將軍來了!”

門口一名士兵提醒他,他連忙轉過身,只見楊元慶低頭走進了營帳,楊元慶看了他一眼,眼中也閃過一絲詫異,顯然沒有想到會是他,雲定興連忙上前施禮,“卑職參見楊將軍!”

楊元慶確實沒有想到會是雲定興,當初他從雲定興手中得到齊王死士的情報,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楊廣還是寬容了兒子,這兩年對齊王寵愛有加,除了沒有正式封他爲太子,其餘所有的待遇都視同太子,還把東宮六率府的二萬軍隊都給了齊王,這種強烈的太子暗示,使楊元慶都有一點沮喪了。

現在雲定興的到來,使他忽然意識到,雲定興或許是扳倒齊王的突破口。

“雲先生,好久不見了,快請坐!”

楊元慶態度很熱情,使雲定興的心稍稍放下,他坐了下來,遺憾地說道:“聽說楊將軍爲保高熲而被罷了官,大家都很爲將軍感到惋惜!”

“也談不上罷官吧!我現在出任汾陽宮監,也是蒙聖上的信任。”

楊元慶說着官場式的客套,親手給雲定興倒了一杯茶,也給自己倒了一杯,他坐下來笑問道:“雲先生怎麼會想到來我這裡?”

“其實我只是順路經過,我是去五臺山給齊王請道士。”

“哦?”楊元慶好奇地問:“齊王怎麼信奉起三清來了?”

雲定興掩飾不住滿臉的鄙視,冷笑道:“他只信道術而已,他府中有一個妖道,叫做潘誕,是嵩陽宮的主持,據他自己說活了三百歲,齊王把他奉爲神仙,連自己心愛的姬妾都送去伺候他,這個潘上人說他有一個師弟,叫做潘重,在五臺山上清宮做主持,道術更加高明,齊王便讓我去請他。”

“他找這些道士做什麼?”楊元慶又問道。

“對外說是給父皇母后祈福,實際上是太子去世快兩年,他都沒有能入主東宮,他心裡急了,便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道術身上。”

“有用嗎?”楊元慶啞然失笑道。

“或許他認爲有用吧!去年三月,那個潘妖道來他府上施法三天,結果半個月後,聖上便把東宮六率府的軍隊給了他,他便認爲是潘妖道的功勞,從此對潘妖道言聽計從。”

楊元慶聽他一口一個潘妖道,估計這個道士不會做人,把齊王的手下都得罪了,至少把這個雲定興給惹惱了。

“雲先生打算就這麼一直在齊王府做下去嗎?”楊元慶試探着問,話題一下子便轉到正事上。

雲定興低頭不語,半晌,他忽然擡起頭道:“我不妨告訴楊將軍一件密事,齊王養有一支私軍。”

楊元慶的眼睛眯了起來,笑了笑道:“不是死士嗎?怎麼變成私軍了。”

“本來是死士,但就是這個妖道說齊王五行屬於木,木性太重,才使他遲遲進不了東宮,需要用金克之,所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死士就變成了甲士。”

“那麼甲士有多少人?”

“具體我不知道,齊王從不告訴我,不過在去年底他令我做了一批牙牌,一共五千二百塊,五千枚銅牌,兩百枚銀牌,我推斷這就是他私軍的人數。”

‘五千人!’這個數字讓楊元慶暗暗吃驚,如果真是這個人數,齊王真就萬復不劫了。

雲定興也焦急起來,起身施禮道:“楊將軍,齊王私養軍隊,一旦聖上知曉,我也逃不掉了,我想先向聖上舉報,不知楊將軍能不能替我引見聖上,將軍之恩,雲定興銘刻於心。”

“先不要着急!”

楊元慶安慰他道:“雲先生的心情我能理解,但齊王畢竟是聖上的愛子,養私軍之罪非同小可,若沒有充分證據,聖上非但不信,反而會說你離間他們父子關係,雲先生若能抓住證據,我可以替雲先生引見。”

雲定興嘆了口氣,讓他找證據,他又能從哪裡入手?楊元慶又笑着提醒他道:“雲先生是從哪裡知道這個秘密,就可以從哪裡入手。”

一句話驚醒夢中人,雲定興知道該怎麼辦了。

.......雲定興走了,楊元慶坐在帳中思考這件事,他和齊王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四年,和齊王的仇恨已經無解,齊王對他也一樣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從這次修晉陽宮便可看出,竟準備給他設兩個圈套。

時間拖得越長,對他越不利,這次發現了齊王養私軍的秘密,一種直覺告訴楊元慶,這是一次天賜良機,歷史上楊暕並沒有成爲太子,問題出在哪一環他並不知道,現在他有點明白了,問題就應該出在齊王私養軍隊上。

就在楊元慶低頭沉思之時,帳外傳來了奔跑聲,一名士兵在帳外急聲稟報,“將軍,聖上派人到!”

楊元慶一驚,連忙道:“速請他過來。”

片刻,一名宦官被士兵匆匆領了過來,他上前施一禮道:“楊將軍,聖上要見你,命你立刻前去覲見。”

.......楊元慶一路疾奔,在次日晚上趕到了楊廣的宿地,此時六合城已經戒備森嚴,四周機關密佈,暗藏殺機,城頭上一隊隊侍衛在警惕地注視四周的情況.當楊元慶的戰馬靠近六合城,立刻被城頭的巡哨發現,一名軍官厲聲喝道:“來人站住!”

陪同楊元慶一同趕來的宦官氣喘吁吁上前解釋:“我是御書房當值中官馬少英,奉聖上旨意帶汾陽宮監楊元慶前來覲見。”

片刻,一名侍衛小心翼翼出來,對楊元慶拱手道:“楊將軍,請隨我來吧!當心四周暗箭。”

楊元慶把馬交給隨從,跟隨着侍衛一路小心地走進了六合城。

此時楊廣正在御書房批閱奏摺,進入馬邑郡後,從各地來的奏摺明顯地多了起來,使他稍微輕鬆的塞外生活消失了,每天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御書房裡度過,批閱奏摺、下達聖旨、召見官員,使他感覺自己和在京城沒有什麼區別,尤其京城的局勢一直未能平息,令他憂心忡忡,他需要一個得力的悍將去替他穩住京城的亂局,在這個時候,他首先想到了楊元慶,當然,楊廣還有更深的意圖。

“陛下,楊元慶來了!”

楊廣精神一振,這麼快就來了麼?果然是個當機立斷之人。

“宣他覲見!”

片刻,楊元慶走進了御書房,躬身施禮道:“臣楊元慶參見陛下,祝陛下萬歲萬萬歲!”

楊廣見他曬得頗黑,也瘦了不少,不由微微一笑道:“楊愛卿,修汾陽宮難道比戍邊還辛苦嗎?”

“回稟陛下,戍邊是常年辛苦,而修汾陽宮是所有辛苦都集中在三個月內,卑職壓力很大,每天基本上都在工地度過。”

“三個月,能修得完嗎?”

“應該可以,汾陽宮畢竟不大,只要材料齊備,臣認爲沒有問題。”

楊廣點了點頭,“你的情況朕很清楚,很敬業,還親自去晉陽宮催促棟樑木,和工匠們吃住在工地上,這讓朕感到很欣慰,另外,關於元尚應之事,你也承認自己是擅殺朝廷命官,楊愛卿,這件事讓朕很爲難啊!朕需要做出一個決定。”

既然楊廣把自己的情況都瞭解很清楚,那說明他在汾陽宮那邊安插有探子,元尚應之事,他就沒必要隱瞞了,至少給楊廣留一個坦誠的印象,而且聽楊廣的口氣,他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楊元慶躬身道:“臣擅殺朝廷命官,願接受陛下一切處罰!”

楊廣確實沒有把殺元尚應之事放在心上,對他而言,這些控制軍隊的關隴貴族殺一個就少一個,只要楊元慶有元尚應犯罪的證據,那他也可以向元家交代,不過楊元慶屢次使用他的天子劍卻讓他很頭疼,這次正好給他抓住了機會。

“你越權擅殺朝廷命官,本該治你的罪,但念在你敬業修宮的份上,朕從輕處罰,罰你革俸半年,另外,你濫用朕的磐郢劍,給朕造成不良影響,朕決定收回它。”

楊元慶心中苦笑一聲,磐郢劍是因爲當年在仁壽宮救了楊廣一命,楊廣才特別賞賜給他,但既然高熲一案他已經用掉了楊廣當年的承諾,楊廣就不會再把劍給他,在這一點上,楊廣倒是毫不含糊。

“臣不敢,願交還陛下!”

一名宦官將金盤裡的磐郢劍呈給了楊廣,楊廣取過劍,輕輕撫摸劍身,這是他父皇當年命他鎮守揚州時贈給他的劍,準確地說,應該叫晉王之劍,這把劍讓他又想起了父皇,他心中嘆息一聲。便把劍收了起來,卻又拿出了另一把劍,放在御案上。

“雖然你擅殺朝廷命官該受責罰,但你的當機果斷卻令朕非常讚賞,現在京城局勢混亂,朕需要一名得力干將去恢復京城秩序,朕看中了你的果斷,從現在開始,你就不再是汾陽宮監,朕任命你爲東宮左右衛侍率,賜你尚方天子劍,替朕穩住京城局勢。”

楊元慶心中凜然,他明白楊廣的深意,名義上去維護京城秩序,實際上是奪齊王的軍權,由此可見,楊廣已經決定放棄齊王了。

第45章 唐相之危第75章 謀主之策第8章 元慶抉擇第41章 高麗水師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9章 運籌帷幄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9章 重要情報第7章 金剛引狼第42章 不臣之心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章 狡雄尋窟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2章 娶得佳妻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4章 天下大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50章 鴻門酒宴第58章 穩住李唐第4章 不露聲色第4章 利益之誘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7章 致命一箭第3章 烽燧血戰第16章 識破敵計第42章 暗流洶涌第29章 祖孫會談第31章 楊素教孫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56章 士信之擇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0章 宮中毒蛇第26章 考場意外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6章 離間之計第37章 南郡出事第3章 微妙來訪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8章 楊廣之怒第13章 萬春茶莊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1章 仇恨深化第33章 北邙祭祖第73章 銀錢危機第64章 趁火打劫第4章 假手於賀第45章 兵壓江陵第39章 西路使者第75章 條件苛刻第59章 獨孤之憂第9章 生死之鬥第16章 資源危機第50章 鴻門酒宴第6章 裴府家宴第53章 建德求和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章 戍堡聞警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51章 將星隕落第6章 小事化大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9章 情理之中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4章 目光深遠第12章 收官之棋第44章 被迫抉擇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50章 潼關內訌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8章 契苾助力第6章 養虎生患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9章 我想學武第6章 發現端倪第43章 西秦內訌第55章 談婚論嫁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36章 形勢嚴峻第2章 敵蹤初現第4章 緊鑼部署第19章 東巡長城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7章 李淵抉擇第67章 當即立斷
第45章 唐相之危第75章 謀主之策第8章 元慶抉擇第41章 高麗水師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9章 運籌帷幄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9章 重要情報第7章 金剛引狼第42章 不臣之心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章 狡雄尋窟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2章 娶得佳妻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4章 天下大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50章 鴻門酒宴第58章 穩住李唐第4章 不露聲色第4章 利益之誘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7章 致命一箭第3章 烽燧血戰第16章 識破敵計第42章 暗流洶涌第29章 祖孫會談第31章 楊素教孫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56章 士信之擇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0章 宮中毒蛇第26章 考場意外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6章 離間之計第37章 南郡出事第3章 微妙來訪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8章 楊廣之怒第13章 萬春茶莊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1章 仇恨深化第33章 北邙祭祖第73章 銀錢危機第64章 趁火打劫第4章 假手於賀第45章 兵壓江陵第39章 西路使者第75章 條件苛刻第59章 獨孤之憂第9章 生死之鬥第16章 資源危機第50章 鴻門酒宴第6章 裴府家宴第53章 建德求和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章 戍堡聞警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51章 將星隕落第6章 小事化大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9章 情理之中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4章 目光深遠第12章 收官之棋第44章 被迫抉擇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50章 潼關內訌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8章 契苾助力第6章 養虎生患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9章 我想學武第6章 發現端倪第43章 西秦內訌第55章 談婚論嫁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36章 形勢嚴峻第2章 敵蹤初現第4章 緊鑼部署第19章 東巡長城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7章 李淵抉擇第67章 當即立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