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雁門初戰

楊元慶的四萬五千豐州軍和十萬突厥大軍已經對峙了三天,如果是從前,隋軍裝備佔據優勢的情況,楊元慶會主動出擊,尋找戰機,但現在不一樣了,突厥軍的裝備接近隋軍,而對方兵力兩倍於己,如果是硬碰硬地對戰,豐州軍就算不敗,也會死傷慘重,這有違他的初衷。

更重要是,楊元慶是想拖住突厥大軍,減輕雁‘門’縣城的壓力,等待援軍到來,或者蘇烈截斷突厥軍後勤糧道,那時突厥軍必然大‘亂’,被迫北撤,那纔是戰機到來。

楊元慶在數百名親衛的簇擁下,騎馬立在丘崗之上,凝視着數裡外的突厥軍大營,十萬大軍的營地氣勢龐大,像一條地毯般地鋪在遼闊的原野上。

從對方紮營的整齊便可以看出,對方主將是一個有經驗的大將,穩紮穩打,想以優勢兵力取勝,而不會出奇兵走捷徑。

對於這樣的主將,楊元慶更加慎重,這時,他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他取出一封信,遞給一名親兵,“將這封信‘射’入敵軍營盤內!”

親兵領命向突厥大營奔去,他戰馬疾速,直衝營‘門’,這時,一隊百餘人的突厥騎兵迎了出來,親兵張弓便是一箭,將‘插’有信件的箭‘射’向對方,他調轉馬頭向山丘上奔來,突厥騎兵隊也不追趕,有士兵拾起信,便向大營內跑去。

楊元慶看得真切,他笑了笑,對左右道:“回營!”

數百人調轉馬頭,向大營而去。

........

突厥主將是左殺大將軍阿史那昆吉,他也是突厥皇族,今年約三十七八歲,是啓民可汗之弟,始畢可汗的叔父,在突厥也是一個極爲有分量的人物,被始畢可汗封爲特勒。

阿史那昆吉爲人比較謹慎,他深知楊元慶威震草原,突厥士兵普遍對他心存畏懼,士氣不會高漲,更重要是,楊元慶對突厥軍的老底非常瞭解,他能抓住突厥軍弱點,這便使阿史那昆吉更加謹慎,不敢輕易發動進攻,他也在等楊元慶的主動進攻。

這時,一名士兵奔進大帳,手中拿着一封信道:“特勒,隋軍有信送來。”

阿史那昆吉連忙接過信,只見信封上用突厥文寫着:‘隋豐州總管楊元慶致突厥主將’,這是楊元慶的親筆信。

阿史那昆吉連忙打開信,這竟是一封約戰信,邀請雙方各出一萬軍對陣,時間隨意,這是突厥人傳統的作戰方式,雙方約定人數以及地點時間,無論勝負,皆不準支援,但這只是在突厥人內部,和隋朝作戰還是第一次。

阿史那昆吉冷笑一聲,厲聲喝道:“忽泰何在?”

一名突厥萬夫長應聲而入,“卑職在!”

“隋軍前來約戰,你可率本部一萬軍出戰,給我擊敗隋軍,重挫敵軍士氣。”

“卑職遵令!”

萬夫長忽泰飛奔出帳,不多時,一支一萬人的突厥騎兵衝出營帳,向遼闊的曠野奔去,阿史那昆吉帶着數十名將領跟在大‘門’處觀戰。

在一陣陣‘激’昂的戰鼓聲中,一隊隊隋軍奔騰而出,這也是一支萬人大軍,五千騎兵和三千重甲步兵,另外便是兩千弩兵。

三員大將統帥這次戰鬥,大將裴行儼爲五千騎兵主帥,大將楊思恩爲三千重甲陌刀軍,大將馬紹率兩千弩兵壓住陣腳。

楊元慶此戰的目的,就是要以實戰來測試陌刀軍的戰鬥力,讓陌刀軍在實戰中進行磨合,這一戰有着極其重大的意義。

和突厥主帥一樣,楊元慶登上了眺望塔,注視兩軍作戰,他目光嚴峻,注視着陌刀軍每一個陣型的變化。

陌刀軍組成一個長方陣,千人一排,一共三排,兩側有騎兵保護,側面是陌刀軍弱點所在,三千陌刀軍使用的都是拍刃,比後來的陌刀略短,也顯得笨重,但威力相差無幾。

三千陌刀軍緩慢地跟在騎兵身後前進,距離突厥大軍約兩裡處,裴行儼手一揮,隋軍騎兵停下,後面的軍隊也跟着停了下來。

這是一種不同以往的列陣方式,一般的隋軍列陣,是弓弩兵在前,騎兵在後,步兵則在最後,而這一次,卻是騎兵在前,重步兵在中間,弓弩在後面壓陣,這種列陣方式令突厥大將們都大感錯愕。

阿史那昆吉遠遠凝視着隋軍佈陣,心中狐疑不定,眉頭皺成一團,此時他也已經看見隱藏在隋軍騎兵後面的重甲步兵,他心中充滿了解開謎底的‘欲’望。

“下令進攻!”

隨着阿史那昆吉一聲令下,突厥軍營內進攻的鼓聲大作,咚!咚!咚!的進攻戰鼓聲直衝天空,一萬突厥騎兵一聲吶喊,發動了攻勢,一萬騎兵越來越快,高舉戰刀和長矛,快疾如暴風驟雨一般,向隋軍衝刺而去,這一次雙方都沒有使用弓箭,是一次硬碰硬地較量。

裴行儼一聲令下,戰旗揮舞,五千騎兵向兩邊分開,‘露’出了後面的三千重甲陌刀步兵,三千重甲士肩並着肩,穩重如山,三千把陌刀刷地橫起,三千雙眼睛冷冷地注視着鋪天蓋地殺來的一萬騎兵。

楊元慶站在木臺上,目光中也有一絲難以掩飾的緊張,利用陌刀軍陣對付突厥騎兵完全是他的一種思路,但很多實戰細節他都沒有考慮到,儘管經過一年多的強化訓練,各種想得到的漏‘洞’都已補全,但能不能經受住突厥騎兵的衝擊,還得靠實戰來檢驗。

楊元慶地手心已經捏出一把汗,緊張地注視着突厥騎兵的衝擊。

戰場上,突厥騎兵越來越近,他們也怒火萬丈,將用萬馬奔騰的力量衝破前方的人牆,百步、七十步、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

楊思恩眼睛死死地盯着迎面衝來的突厥騎兵,他大吼一聲,“準備!”

他的陌刀刷地舉起,迎着第一匹衝來的戰馬猛劈而去,霎時間,戰馬衝到近前,刀光閃過,鮮血迸‘射’,一片人仰馬翻,戰馬慘嘶,或是馬‘腿’被劈斷,或是人頭很砍飛,陌刀軍前頓時一片屍塊堆積。

但也有一道口子被衝開,西面的二十幾名重甲士兵沒有能頂住衝擊,被戰馬撞開一個大口子,第二排也被撞到,由第三排的重甲士兵迎戰,西面的三百餘人陣型有些‘混’‘亂’起來,旁邊的隋軍騎兵迅速撲上接戰,西面陌刀軍迅速整隊,漸漸恢復了陣型。

這樣的結果讓楊元慶也沒有想到,重甲陌刀軍所排‘成’人牆竟然頂住了雷霆萬鈞般地衝擊,只要能頂住第一‘波’衝擊,那後面的衝擊力量就會大大減弱。

儘管一‘波’又一‘波’的突厥騎兵如狂濤駭‘浪’般的衝擊,但三千重甲陌刀軍卻如海邊的礁石,任敵軍騎兵衝擊,他們卻巍然屹立,最初的慌‘亂’已經消失,陌刀陣越來越穩定,開始發動主動進攻,三千陌刀軍一步一步向前進發,每前進一步,都將數百名突厥騎兵絞殺在刀下。

阿史那昆吉的心卻越來越涼,他看懂了,這是隋軍的重甲步兵,使用長刀,這並不是什麼新武器,幾百年來,中原軍隊一直就有斬馬刀,也有重甲步兵,也有對付騎兵的槍陣,但今天,豐州隋軍將斬馬刀、重甲步兵和槍陣三者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重甲長刀陣,這簡直就是騎兵的噩夢。

“傳令收兵!”阿史那昆吉驚得歇斯底里地大喊起來。

‘當!當!當!’收兵的鐘聲敲響,進攻的突厥騎兵如‘潮’水般退兵,但這時,裴行儼一聲令下,五千騎兵從兩邊衝殺而至,突厥騎兵大敗,被殺得人仰馬翻,屍橫遍野,數千人狼狽逃回大營。

楊元慶在高臺上長長的鬆了口氣,他終於找到了對付突厥騎兵的辦法,只是三千陌刀軍還是太少,可如果要裝備更多的陌刀軍,僅豐州一地的財力無法承擔,楊元慶微微嘆息了一聲。

“傳我的命令,收軍回營!”

.........

在西陘關以西約五里的一片山林內,千餘隋軍斥候正在林間休息,每個人都靠在一棵大樹上,喝着水壺裡的清水,吃着麪餅,士兵們都已筋疲力盡,不少士兵嘴裡還含着麪餅便已呼呼入睡,千餘匹戰馬則在另一邊悠閒地咀嚼套乾草。

這支軍隊的首領,郎將武致遠站在山林邊一塊大石上,向遠處西陘關方向眺望,從這裡隱隱可以看見西陘關的城樓,他知道此時隋軍主力在和十萬突厥人在西陘關下大戰,他心中則生出一個大膽的念頭。

“將軍,他來了!”

一名士兵將嚮導帶了過來,嚮導是一名採‘藥’道士,常年在這一帶山嶺中採‘藥’,對這一帶的地形瞭如指掌。

“將軍找我有事嗎?”道士上前施一禮道。

武致遠指着遠處的西陘關城樓問:“從這裡有路到西陘關嗎?”

道士凝神想了片刻道:“倒是有一條很艱險的懸崖小路可以過去,但戰馬肯定不行。”

武致遠大喜問:“需要多少時間?”

道士笑道:“看似不遠,可實際走起來就不一樣了,至少要兩個時辰。”

武致遠看了看天‘色’,立刻令道:“所有隊正以上軍官都過來開會!”

........

第13章 李密特使第57章 東宮震怒第53章 七星寶刀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6章 軍心不穩第9章 敵後戰線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8章 微服私訪第29章 側翼佈局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章 狡雄尋窟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2章 誰有骨氣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6章 各有選擇第9章 我想學武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3章 收買人心第7章 金剛引狼第12章 東都內亂第14章 內部奸細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1章 幽州平寇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7章 京城遊俠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3章 事態蔓延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40章 朝堂之議第3章 情報暗戰第13章 戰爭來臨第21章 藉口送禮第41章 弟高一籌第8章 暗鬥不息第17章 爭奪鐵礦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6章 形勢嚴峻第90章 大戰悄至第8章 被迫換帥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7章 東宮震怒第43章 關鍵人物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7章 羽翼已成第16章 紅影驚現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章 宇文義子第18章 人贓俱獲第25章 搶人事件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0章 倉曹參軍第9章 應對危機第25章 海底之針第6章 小事化大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5章 海底之針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21章 錢貨漏洞第38章 知微見着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章 落魄高才第8章 合縱抗隋第4章 利益之誘第5章 公主請客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3章 都市賣豹第38章 八方酒肆第7章 秋風至楊第47章 獨孤家將第39章 父子攤牌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37章 致命一箭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章 初使西域第19章 東巡長城第34章 微服私訪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5章 初查齊郡第3章 兩猛相鬥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6章 伴君如虎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0章 宮中毒蛇第23章 切斷退路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27章 留條後路
第13章 李密特使第57章 東宮震怒第53章 七星寶刀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6章 軍心不穩第9章 敵後戰線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8章 微服私訪第29章 側翼佈局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章 狡雄尋窟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2章 誰有骨氣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6章 各有選擇第9章 我想學武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3章 收買人心第7章 金剛引狼第12章 東都內亂第14章 內部奸細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1章 幽州平寇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7章 京城遊俠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3章 事態蔓延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40章 朝堂之議第3章 情報暗戰第13章 戰爭來臨第21章 藉口送禮第41章 弟高一籌第8章 暗鬥不息第17章 爭奪鐵礦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6章 形勢嚴峻第90章 大戰悄至第8章 被迫換帥第34章 兩面三刀第57章 東宮震怒第43章 關鍵人物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7章 羽翼已成第16章 紅影驚現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章 宇文義子第18章 人贓俱獲第25章 搶人事件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0章 倉曹參軍第9章 應對危機第25章 海底之針第6章 小事化大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5章 海底之針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21章 錢貨漏洞第38章 知微見着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章 落魄高才第8章 合縱抗隋第4章 利益之誘第5章 公主請客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3章 都市賣豹第38章 八方酒肆第7章 秋風至楊第47章 獨孤家將第39章 父子攤牌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37章 致命一箭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章 初使西域第19章 東巡長城第34章 微服私訪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5章 初查齊郡第3章 兩猛相鬥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6章 伴君如虎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0章 宮中毒蛇第23章 切斷退路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27章 留條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