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

邢昺《正義》:“又言孝行非唯不毀而已,須成立其身,使善名揚於後代,以先榮其父母,此孝行之終也。”

行孝不是隻停留在不毀傷其身、不毀傷其德,還要進一步的提升,所謂“成立其身”。這是什麼?立大志,做聖賢。立身行道才能使善名發揚於後代。像我們現在提起孔老夫子,沒有人不讚嘆、沒有人不恭敬,都知道這是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也是父母所生,講到孔子必然會想到他的父親叔梁紇,必然會提起孔母。還有孟子,孟子是亞聖,孔子是至聖,孟子效法孔子,他也做聖賢了。提起孟子,自然也會提起孟母。所以,讓父母得到光榮,這是孝行之終。

因此,真正大孝叫顯親,讓父母名譽顯耀於歷史。這不一定只有帝王才能做得到,平民百姓都能做到。《二十四孝》裡面有帝王,像舜帝、周文王、漢文帝,這些是皇帝;也有平民,像老萊子,身爲七十多歲的老人,還能夠爲了悅親,故意扮成小孩子的樣子蹦蹦跳跳,討父母的歡心,真是至孝,這是平民盡孝;曾子也沒有做大官,也不是帝王。所以,真正能夠把孝道做到了很純,父母的名聲照樣能夠得到顯耀,甚至比帝王的名聲更爲顯耀。

我們看完一部歷史,能夠記得起的皇帝的名字並不多,除了少數政治清明德澤天下的,大概只會記得每個朝代開國的皇帝和最昏庸的末代皇帝。但是講到《二十四孝》的孝子,我們不僅知道他們的名字,必定還會提起他的父母,這就是讓父母得到了光榮,這叫揚名。

邢昺雲:“若行孝道,不至揚名榮親,則未得爲立身也。”所以行孝,必定是要讓自己的德行達到圓滿,才能夠真正做到揚名榮親。如果達不到德行圓滿、揚名榮親,那不可以稱爲盡孝。爲什麼?因爲立身沒有圓滿。我們看儒、道、釋三家的聖人,孔老夫子、老子、釋迦牟尼佛,他們都不是皇帝,也不是大官,他們都是教育工作者。孔老夫子曾經周遊列國十四年,很希望謀取官職,來推行周公之道,未能如願,最後他自己收取學生,教化大衆,成爲大教育家。老子更是淡泊名利、歸隱山林,留下一部《道德經》垂世。釋迦牟尼佛本來是太子,可以做國??,但他棄位出家,教化衆生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三百餘會,即辦學講經三百多場。

這三家的聖人都爲我們昭示,聖賢教育的工作,是真正的行大孝,是最利益大衆的一種工作,是立身、立德都達到圓滿的工作。

《禮記·祭義》雲:“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意思就是我們的身體是父母所生,很完全的身體就要完全的迴歸天地。讓身體得以保全,這叫孝。這是從身體上講“不虧其體”,可是德行比身體更重要,不辱其身,這叫做全。所以全而生之,父母不僅生我們的生命,而且隨着生命的產生,同時就有了慧命。慧命就是我們德行、道德的生命,我們靈性的生命,我們也要懂得保全,不能夠虧辱。

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87章 士第133章 聖治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15章 三才(1)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15章 三才(1)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章 孝經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章 孝經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47章 天子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50章 紀孝行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192章 廣至德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223章 事君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96章 庶人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
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87章 士第133章 聖治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15章 三才(1)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15章 三才(1)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章 孝經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章 孝經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47章 天子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50章 紀孝行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192章 廣至德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223章 事君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96章 庶人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