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

太平公主黯然離了長安,遷往蒲州居住。住到四個月時,忽然接到了朝廷詔敕,着她遷回長安。太平公主自是喜不自勝,打點行裝啓程歸京。

原來李隆基畢竟念着姑侄情分,也不想鬧到彼此決裂的地步。所以到了四個月頭上,果然踐約向李旦啓請召回太平公主。

四個月時間裡,太平公主的確也冷靜了一些,再次回到長安,安分了不少。可是一個人的到訪,卻又使她雄心再起,這個人就是蕭至忠。

蕭至忠早年曾以清儉有決斷而聞名。後來依附武三思而得到升遷。武三思被殺後,他又依附了韋后。李重俊兵變事敗後,宗楚客、冉祖雍等人曾向李顯參劾太平公主和李旦預謀參與。臣工多不敢言,唯獨黃門侍郎蕭至忠挺身而出爲之辯護,而且,他還曾上疏力陳時弊,極言斜封官爲害之深,“臺寺之內,朱紫盈滿,官秩益輕,恩賞彌數。儉利之輩,冒進而莫識廉隅,方雅之流,知難而斂分丘隴。才者莫用,用着不才,二事相形,十有其五。故人不效力而官匪其人,欲求其理,實以難哉。”

說起來,趨炎附勢也是人之常情。誰不知道大樹底下好乘涼呢?小弟若是沒有老大罩着,其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是有人在選擇大樹時還欠缺些眼光罷了。人性本來就是多面而複雜的,硬要分個好壞對錯也沒什麼意思。

韋后這棵大樹一倒,蕭至忠也免不了受到牽連,於是當即被貶爲晉州刺史。不過此人在晉州乾的還不錯,把當地治理的井井有條。以他的才幹自然不甘心久在地方,還得回長安。可是怎麼回去呢?他思前想後,終於想到了太平公主身上。此時的太平公主剛從蒲州回到長安不久。

蕭至忠置辦下了厚禮,偷偷潛回長安來找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依舊住在山莊裡。經歷了一場挫敗之後,她尚然沒有完全恢復信心。會見蕭至忠時,她半躺在榻上,也提不起什麼精神,一副慵懶的樣子。

蕭至忠是做足了功課纔來秘密謁見太平公主的。他擺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道:“卑職爲公主殿下不平啊。”

太平公主心境不是很佳,就懶懶道:“蕭大人何出此言?”

蕭至忠道:“公主殿下乃是萬乘至尊,普天下莫不敬仰,可如今卻遭人排擠,受人擺佈,怎能不令人心生不平呢?”

一個遠道而來的大臣忽然說出了這樣同情的話語來,當即讓太平公主很是感動,再想到自己的處境,她立時覺得心頭髮酸,說道:“有什麼法子呢?人家是父子,寡人只是個外人,也只好處處忍氣吞聲了。”

蕭至忠道:“公主殿下此言差矣,我聽說皇上還是對您頗爲倚重的,只是有人從中挑撥罷了。兩軍對陣最怕的就是自亂陣腳。您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振作起來,須知事在人爲。若只顧自怨自艾,卻只會讓自己煩惱,而小人卻益發得志了。”

太平公主也是個一點就着的人。剛纔還懶懶的沒情沒緒,被蕭至忠這麼三言兩語一說,轉眼便似茅塞頓開了一般。她忽然坐直身子,道:“蕭大人所言甚是。若不是你,寡人到這會兒還沒醒呢。寡人看你已是成竹在胸,說說看你有什麼好法子?”

蕭至忠道:“公主殿下可知因何受制於人嗎?”

太平公主道:“太子處處與寡人背道而馳,寡人雖屢次力爭,卻不濟事,徒呼奈何?”

蕭至忠道:“公主殿下可知當今宰相爲誰?”

太平公主道:“知道啊,張說、韋安石、陸象先。”

蕭至忠道:“有哪一個肯爲公主殿下用命嗎?”

太平公主沉吟半晌,搖頭道:“確實沒有一個。”

蕭至忠道:“哪一個肯爲太子用命呢?”

太平公主稍愣了一下,道:“你這一說,寡人倒想起來了,他們個個都在維護太子。”

蕭至忠道:“是啦,宰相們個個都出自太子門下,着朝堂上哪還有公主殿下您的立錐之地呢?”

太平公主道:“對呀,他們個個都是太子的人,自然處處向着太子,爲太子說話了。似這個樣子,寡人該如何是好呢?”

蕭至忠道:“公主殿下您想想,若是反過來,宰相們都是肯爲您用命之人,局面當如何呢?”

太平公主道:“若如此當然好了,可想要反過來可並非易事啊。”

蕭至忠道:“殿下您是皇上唯一的妹妹,該怎麼做,卑職想您應該比我更清楚吧。”

太平公主自然之道改怎麼做。和崔湜、慧範等人比起來,蕭至忠則令她肅然起敬,就好似在沉沉黑夜,忽然出現了一盞指路明燈一樣,令她心神一振。其實蕭至忠處心積慮這樣做,還有一層原因,就是他並不想看着李隆基日益壯大,他心底對李隆基懷着不小的怨恨呢。

蕭至忠有個兒子爲禁軍千牛衛。李隆基夜襲禁宮之時,他的兒子正好在宮中值守。當晚宮中,一派腥風血雨,兵荒馬亂,而他的兒子恰好就戰死在了亂軍之中。兒子養到長大成人容易嗎?換作是誰,都得傷心欲絕。所以蕭至忠對李隆基心懷怨望也是事出有因,若不是他發動宮廷政變,他的兒子豈不是還好端端的嗎?

太平公主自與蕭至忠秘密會晤之後,就像換了個人似的。立即收拾收拾從山莊回到了城裡。她原先是什麼時候想起來了,纔要入宮去見李旦。如今,則一反常態,堅持每日入宮。每次進宮,她都要將全身上下收拾的光彩渙然,且總是一副笑語吟吟溫柔可親的樣子。或陪李旦閒聊飲酒,或陪李旦遊戲雙陸。李旦本就喜歡這個妹子,這下更是親的不行了。他心中始終還是希望自家人都能融洽相處的。

日久天長,看着時機漸漸成熟,太平公主連哄帶笑的支使李旦對內閣來個乾坤大挪移。遷張說爲東都留守,封韋安石爲尚書左僕射。唐初時,僕射爲宰相,可到了這會兒,已是有名無實的虛職了。拜蕭至忠爲刑部尚書,崔湜爲中書侍郎,竇懷珍爲御史大夫,岑羲爲侍中。茲是太平公主復又聲勢大振。

不僅如此,太平公主還有模有樣的學起了李隆基當初的做法,在禁軍中廣泛培植自己的力量,先後把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知羽林將軍李慈也招入麾下。

~~~~~~~~~~~~~~~~~

李隆基對姑母突然恢復活力,再次把朝廷攪了個底朝天,有點措手不及。爲不使李旦生氣,他也只好無奈接受。話說回來,與對手針鋒相對,也不是他的風格。

寶昌寺主持普潤因爲預謀參與李隆基夜襲禁宮,而受封三品之爵,時常的出入東宮。有一天,他向李隆基引薦一個來自江都叫做王琚的士人,言稱此人不但有才略,且有極擅煉丹之術。李隆基很感興趣,當即叫普潤帶來一見。

隔日,普潤帶着王琚來東宮見李隆基。近殿之後,王琚卻忽然昂起了胸膛,故意放慢了腳步。

普潤髮覺王琚落在後面,回頭道:“快些走,太子殿下就在裡面。”

誰知王琚卻朗聲說道:“在長安城中,只聽說太平公主的威名赫赫,並不曾聽人說起太子,真是怪哉呀。”

王琚的聲音傳入內殿,恰好被李隆基聽見,正是一語道中了他的心事。他立即叫太監快請進來,並設宴款待。

王琚入內參見李隆基。李隆基拉他坐在身邊,見他果然是個儒雅俊逸之士,心中添了幾分喜歡。三人團坐飲酒,李隆基請他陳說當今形勢。

王琚道:“韋后乃智識短淺之輩,弒君又是大逆不道之事,是以衆叛親離,殿下誅之爲易。而太平公主乃是武則天之女,兇狡無比,朝中大臣盡出其門,皇上又愛之甚深,頗爲縱容。殿下如今之處境實在是堪憂啊。”

李隆基道:“似這樣又如何是好呢?寡人實在是不願意再惹父皇煩惱,是以只好一忍再忍了。”

王琚道:“殿下可知天子之孝有別於平民之孝嗎?”

李隆基道:“請講。”

王琚道:“天子之孝,在於安宗廟、定社稷,豈能因小孝而誤國家大事呢?況且殿下立有天地之奇功,而當儲君之位。太平公主雖是殿下姑母,說到底只是臣下,如何就能獨攬大權呢?如今只有張說、劉幽求、郭元振心向殿下,太平公主之黨羽已遍佈朝野,觀其勢必將危及社稷,殿下切不可視若無睹。”

李隆基聽罷心中暗暗稱是,他何嘗沒有這種危機感呢?沉吟了好一會兒,卻忽然問道:“寡人聽說你極擅煉丹之術,是嗎?”

李隆基忽然轉移話題,王琚先是愣一下,思維也猛地跟着來了個急轉彎,道:“是的,殿下,我曾精研煉丹之術,十分精通。”

李隆基大喜,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轉天入奏李旦,授王琚爲太子府詹事,一個月之後又升任太子舍人,日夕不離李隆基左右,時常爲他出謀劃策。

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楔子 那時花開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楔子 那時花開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
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楔子 那時花開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楔子 那時花開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