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

數日前。

黎明的曠野上,行進着一支蜿蜒如龍的軍隊。很明顯,他們在趕路,馬步軍都在小跑着。初冬的早晨,冷氣凝霜,寒意侵體,呼呼喘氣的軍士們之間瀰漫着一團團的白氣。

獵獵的軍旗上都繡着“檢校左衛大將軍薛”的字樣。隊伍的前驅是兩千騎兵,後面就是涌動不止的步卒。身披爛銀鎧甲,頭戴金盔的薛訥跨着一匹棗紅馬,在副將及護衛的簇擁下行於左側。

薛訥的頭頂籠罩着父輩的光環。他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名將薛仁貴。承繼父志的薛訥也是長期扼守邊陲,功勳卓著。此次他接獲朝廷羽檄之後,便率軍四萬晝夜兼程趕往長安。眼看着已接近新豐地界了。

先天二年(713)十一月,驪山腳下。

數十里的連營依山傍勢綿延不絕。營寨中囊括了大唐關內、河北、河西、河東、河南等諸道的雄兵二十萬。白日裡操練勞乏,入夜之後,軍士們都已酣然睡去。

冬日的黎明,天光未亮。李隆基已經起牀了,他興奮了一夜,年輕的君王一想到威武雄壯的大唐鐵軍,便睡不着。今日,他將要正式前往驪山腳下、渭水之濱大閱軍操。

一身戎裝的李隆基顯得十分威武。他率領所有文武大臣,包括中書令張說、右僕射劉幽求、高力士、王毛仲、王琚、李守德以及兵部尚書郭元振等人,在禁軍的前呼後擁之下,出南門直向新豐而來。

渭水之濱,二十萬大軍擺開大陣,旌旗漫天蔽日,盔甲鮮明如銀山雪浪,刀槍似叢叢的密林,馬步軍士依次肅立,威武雄壯盡顯大唐之赫赫軍威,其誰敢攖鋒?將出了城門的李隆基似乎已經嗅到了空氣中的肅殺之氣,似乎一眼望到了地平線盡頭綿延不絕的軍陣。

然而,渭水北岸。排列整齊的隊伍還不到一半。二十萬人,以五千爲一個方陣,共有四十個方陣。現在,曠野上只有十二個方陣整裝肅立。陸陸續續仍不斷有成對的軍士從驪山大營中涌出,且略顯零散。已經列陣完畢待命的只有薛訥的六萬軍士,其餘的諸道軍隊似乎並沒有什麼緊迫感。也許他們覺得這和在老家時的冬季講武沒什麼太大的分別吧。

皇上明天回來。這是大多數都尉在向士兵傳達命令時所說的話。已經來到驪山大營十多天的軍士們,當然會覺得稀罕。因爲他們都聽說,皇上很年輕,且非常英武,堪比當年的太宗皇帝。七嘴八舌議論之餘,便會有人嘀咕皇上明天什麼時候來。這個問題不是太好回答,盡皆搖頭之餘,便有人猜測怎麼也得日上三竿吧。各軍督軍的長官也沒有接獲明確的時間表,說明皇上什麼時候回來。兵部下的命令就是如此簡略。皇上要來,當然不同尋常,提前準備好,自然是應該的。天還沒亮,這時候集結總不算遲吧。

這種事情全得靠將官們的敏銳直覺。然而和行軍打仗一樣,平庸的指揮官總是佔大多數的,否則個個都成了名將還真是了不得了。

謹慎老練與靈活善變。如果統帥具有了這樣的品質,可以想見他的軍隊亦不會差到哪裡。皇上駕臨,這是絕不可含糊的大事。薛訥於三更天便開始集結隊伍了,來到驪山之後,薛訥被兵部委任爲左軍節制,統領拼湊起來的六萬軍士。是以當中軍及右軍仍在忙亂之中無法就位時,不到五更天,他們的六萬兵馬共十二個方陣已然集合完畢。其中包括二個輕騎方陣,一個陌刀方陣,其餘均爲排矛手、弓弩手等極爲整肅。

文武羣臣加上禁軍儀仗人等共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全都乘騎快馬,但卻都是小跑着。早已按耐不住的李隆基竟然兩腿一夾,縱馬馳出,餘衆立即忙不迭的加快速度,蜂擁跟上。

天已經矇矇亮了。極目曠野,裡許外的情景已然躍入眼中。李隆基原本輕快而興奮的面容卻忽然結上了一層霜。他的雙眉由舒展而漸漸向眉心靠攏。

渭水之濱並沒有出現他所憧憬了一夜的景象。陸陸續續、零零散散仍在不斷跑來的軍士,還有仍未完全就位的軍陣。他一勒馬繮停了下來,自左向右掃了一眼,發現只有左陣的軍士列隊整齊,餘者皆未到位。熱望一下子變爲了失望,轉而又變成了憤怒。這——,難道就是我大唐的鐵軍嗎?

李隆基無法抑制怒火,吼道:“兵部尚書何在?”他的嘴裡已經沒有什麼愛卿了,冷冰冰拋出了這個極正式的稱呼。

郭元振在聽到這一聲吼之前,隱隱約約也感覺到了事情不妙。雖說李隆基的確是來得早了些,這個誰也沒想到,可軍士們實在是太過散亂拖沓了。難道這十幾天的操練都就飯吃了嗎?本來,他和所有大臣一樣都候着上朝呢,心想怎麼也得上朝之後,皇上纔會率領大小官員浩浩蕩蕩前往驪山講武演軍吧。可是李隆基卻出人意料的宣佈,立即前往驪山。還真是令他措手不及。畢竟昨日皇上只是說將於明日前往驪山講武,並沒有提及具體的時間呀。

這一聲吼叫竟然讓久經戰陣的郭元振在馬上嚇得哆嗦了一下。他趕緊催馬到了李隆基身側,拱手彎腰道:“皇上,臣在。”

李隆基看也不看他,道:“這是怎麼回事?”

郭元振道:“啓稟皇上,軍士們仍未集結到位。”

李隆基道:“如此散漫,何故?朕的旨意你沒有傳達下去嗎?”

郭元振道:“臣確實已經把皇上的旨意曉諭了各營將校。之所以如此,臣想是他們不知道皇上您會這麼早來吧。”

李隆基哼了一聲,問道:“節制左軍的統帥爲誰?”

郭元振道:“稟皇上,都督薛訥,副都督解琬。”

李隆基道:“爲何左軍獨能威嚴整肅,中軍及右軍卻不能呢?”

郭元振道:“這••••••”他已經無詞以對了,這確實是誰也無法抹掉的事實。

李隆基心裡明白,自己多少有點突然襲擊的味道,是以還未到怒不可遏的地步。他沉吟片刻,道:“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何在?”

唐紹催馬到近前施禮道:“臣在。”

李隆基的眼睛只盯着仍在涌動的軍隊,道:“朕命兵部尚書郭元振、給事中唐紹,你二人速去督整軍陣,不得有誤。”

郭元振和唐紹齊聲答應,然後拍馬向軍陣馳去。李隆基沒有再繼續呵責,郭元振一顆已經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又放了回去。

郭元振帶兵數十年,久經戰陣,自是不同反響,令旗指出,中軍及右軍也已最快的速度集結完畢,而他們二人則勒馬於中軍大旗之下。

此刻,李隆基的心裡才稍微平復了一些,他道:“朕的長槊何在?”

一旁閃過李守德來,雙手將一杆銀光閃閃的長槊奉了上去,合合適適正在李隆基一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李隆基一伸手握住槊杆,持在手中,匹馬向軍陣正中馳去,王毛仲與陳玄禮一左一右跟在後面。

朝陽初升,將光輝灑在了他的身上。李隆基本來就身穿金甲,連馬也是披着金黃色的皮鎧,與陽光互相輝映,散發出一片金黃色的奪目光華。

天子的威儀確實不同凡響。三軍將士立刻高呼萬歲,猶如雷動,聲震山川。這是足以令任何人熱血沸騰的場面,李隆基自然不能夠例外,作爲大唐帝國的主宰者,千軍萬馬當前,轟鳴的聲波灌入耳內,他覺得自己的頭髮都已豎了起來。這感覺何等奇妙,他就像是天地之間忽然降下的萬王之王,攜帶者如虹的氣勢,睥睨天下,傲視蒼生。

李隆基在中軍大旗之前不到二十步停了下來,朗聲道:“朕自軫滅兇渠以來,殷勤爲國,一刻未敢忘憂,國家雖曰承平,然戎狄環伺,總是我大唐肘腋之患,所以朕特召衆將士們演武於驪山,以振我大**威••••••”

曠野之中,雖有大軍擺於河濱,但卻寂寂無聲,只有李隆基的聲音在迴盪着。

李隆基的講話結束之後,二十萬大軍的操演正式開始。戰鼓聲震天動地,軍士在各隊統帥的令旗指揮下變換着陣型,舞動兵刃。

郭元振親自指揮中軍。其中有整個軍陣中最大的騎兵方陣,計有萬騎,人人皆橫刀出鞘,只見刀光霍霍,人精馬壯,顯得十分整齊精熟。

李隆基頻頻點頭,道:“好,這纔是我大唐的威武之師。”他擡手一招,道:“毛仲,去傳旨與郭元振,叫中軍輕騎出陣,朕要親自率這一萬輕騎於陣前馳騁數週,以壯聲威。

王毛仲道:“遵旨。”,策馬向中軍馳去,塵頭起處,轉眼到了中軍大旗之下。李隆基一臉得色,心中充斥着揮斥天下的赳赳雄心。遠處的王毛仲在大旗下耽擱的稍微有些久,不知在與郭元振叨咕些什麼,李隆基不禁皺起眉頭,頗爲不耐煩,好一會兒未見他撥馬迴轉,就對陳玄禮道:“陳玄禮,你去看看王毛仲在那裡與郭元振蘑菇什麼,好叫人惱。”

陳玄禮策馬來到旗下,才聽得王毛仲正在厲聲道:“郭大人可知忤逆上旨,該當何罪嗎?”

郭元振不冷不熱,淡然道:“軍陣演操,行止坐臥,皆有規矩,豈可隨意中止,輕出陣前?若是兩軍對陣,也這樣沒有章法,又憑什麼克敵斬將?就是聖上的旨意,也要等到操演結束,方可令騎兵出陣。”

陳玄禮聽得郭元振這話,心想此老定是腦筋搭錯了線,今日早上皇上已然不悅,如今又忤旨不尊,這樣哪有你好果子吃?說不得也只能好言勸勸他吧。他道:“郭大人,王將軍確實是在傳達聖上旨意,還望大人照辦纔是。”

郭元振顯然已經鐵了心不打算遵旨,此時的他只覺得自己置身於邊疆,而不是驪山,是一呼百應的將軍,完全忘了背後還有個至尊無上的皇帝。他斬釘截鐵道:“軍陣操演,只知有軍令。”

後面還有半句話“不知有聖上”,他沒說。這已經讓王毛仲火冒三丈了。他一撥馬頭,恨恨道:“好,郭大人說得實在是好得很,我這就去把這話回了皇上。”說罷,打馬而去。陳玄禮知道已不能勸,遂也打馬跟回。

王毛仲來到李隆基跟前,回稟道:“稟皇上,郭大人說‘軍陣操演,只知有軍令’,是以那萬名輕騎不得出陣!”

他在轉述郭元振的話時,故意加重了語氣。

現在李隆基的眉毛才真的是劍眉倒豎,一個臣子的所作所爲不斷的挑戰着他的忍耐力,以至於他已經對他越來越看不順眼了。只知有軍令,那就是不知有朕了。好,朕還真想知道你眼裡到底是不是有朕。一個人的爆發,***可能就是一見很小的事,或者只是一句話。李隆基確實忍無可忍了,他哼一聲,咬牙沉聲道:“毛仲,朕命你率領武士前去將郭元振和唐紹拿下,以忤旨不尊之罪斬於中軍旗下。”

王毛仲道:“遵旨。”一招手率領十幾名武士如狼似虎驅出。

李隆基左右的一干羣臣根本就沒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個個聽的頭大如鬥,如墜五里霧中,皆不知如何是好。

王毛仲率領一干金甲武士撲到大旗之下,口宣李隆基旨意,然後指揮武士撲過去,不由分說便將郭元振和唐紹綁翻在地。此番情景立即引起中軍騷亂,將士們不明所以,驚慌之餘,陣型大亂。且這種恐慌情緒迅速傳播開來,引致中軍及右軍沸沸然軍容大亂。唯有左軍在薛訥與解琬的節制下,依然固我,不動如山。

眼看着武士們已舉起明晃晃的刀來,就要向郭元振與唐紹的頭顱砍去,李隆基身後的大臣也立刻騷動起來。

素與郭元振交好的張說滾落鞍下,跪在李隆基馬前,叩首道:“臣請陛下刀下留人。那郭元振久鎮邊陲,立有不世之功,雖說忤旨,應不致死,懇請陛下赦其死罪。”

與此同時,劉幽求也跪在張說身邊爲郭元振求情。

僅僅因爲一個不太站得住腳的理由,就殺郭元振這樣的重臣,確實不妥。李隆基雖說震怒,畢竟沒有喪失理智,他也有些爲自己方纔的衝動後悔了,決定赦免郭元振,他叫過高力士道:“力士,傳朕旨意,念在郭元振昔日有功於社稷的份上,饒他死罪。”

高力士不敢怠慢,答應一聲,縱馬向軍陣而去。翻手爲雲覆手爲雨這種事,昏昧的帝王做不到,英明的君主尤擅之。

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楔子 那時花開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
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楔子 那時花開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