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

李隆基正翹首等待着。忽然天街的盡頭決了口子的堤壩一樣,陳玄禮、葛福順等人率着二千禁軍像潮水一樣涌了進來。

劉幽求一個大步跨到李隆基身旁,激動地道:“殿下,他們來了。”

李隆基沒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陳玄禮、葛福順和李仙鳧在最前面,到了李隆基跟前,一揮手止住隊伍,對他說道:“殿下,二千人都到了,都遠隨您爲國討逆。”

李隆基緊走幾步迎了上去,道:“好!葛將軍、李將軍你們倆各帶五百人分別進攻西邊的白虎門和東邊的青龍門,咱們在凌煙閣會和,不見不散。”

葛福順和李仙鳧一起拱手道:“是,殿下。”各領五百人分頭行動。

李隆基拔出劍來一揮,所有人都一起涌進了玄武門。今夜,他調動了所有能夠調動的力量,既有謀略過人者,亦有勇冠三軍者,有手持刀槍的萬騎禁軍,也有手舉斧鋸的雜役工匠。從玄武門長驅直入,目標直指大內禁宮。

~~~~~~~~~~~~~~~~

韋皇后睡在太極殿後的寢殿中。她的錦衾中還有個男的,是散騎常侍馬秦客。外頭已經炸開了鍋,可這對野鴛鴦卻仍然甜夢未醒。

一個宮女跌跌撞撞穿過太極殿,向後面跑去。因爲跑得太急,就跌了一跤,把一條灑金的幔帳給拽的扯了下來。她站起來繼續跑,剛到韋后寢室門口,就叫開了:“太后,不好了!亂兵殺人了!”

韋后和馬秦客幾乎是同時坐了起來。宮女的喊聲,韋后聽得並不完整,但是一顆心已然突突跳個不住,快要蹦到嗓子眼了。他叫進來那個宮女來,見她呼哧帶喘站在門邊,強定了定神,問道:“叫什麼魂兒,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那宮女邊喘邊道:“太后,有好些軍士都拿着刀槍殺了進來,見人就砍,。”

馬秦客到底年輕,反應要比韋后快,嗅到了空氣中危險的氣息。他道:“太后,別問了,趕緊穿衣服吧。你聽外面這聲音,別是有人謀逆造反了。”

韋后側耳一聽,隱隱約約聽到陣陣的喊殺聲,似乎還夾雜着誅討**等語,立刻就慌了神兒。

馬秦客拽過袍子胡亂往身上一裹,下地兜上靴子就要走。見韋后還在那兒愣神兒,便一把拉住她的胳膊,把她拽下了牀,道:“快走吧,你沒聽她說有好些人殺進來了嗎?咱們還是趕緊走爲上吧。去通知韋溫、韋播,叫他們趕緊率兵平叛。”

韋后只穿着貼身的小衣,跟着馬秦客向後門而去。兩個人一路向禁宮的南門朱雀門而來,一路上連個人影兒都見不着。

南門洞開着。馬秦客向四下裡張望了一番,確定沒有危險,才拉着韋后跑了出去。他道:“太后,南門外駐紮着飛騎營,要不咱們先到那兒暫時躲避,然後再作計較如何?”

韋后連連點頭道:“好好。”

飛騎營靜悄悄的。轅門外的衛兵見了他倆連問都不問。

馬秦客拽着韋后徑直跑了進去,不住聲的嚷道:“麻都尉何在?快來保護太后!”

他連喊了好幾遍無人應聲,正欲發作。猛可裡就聽得擂鼓之聲驟起,猶如滾滾驚雷一般,震得人心膽具喪。四下裡忽然涌出許多全副武裝的軍校,手持長矛向他倆逼來,且同聲呼喝道:“跪下!”

韋后一個婦人家,哪裡見過這陣仗。見那寒光爍爍的矛尖密密麻麻在自己眼前亂晃,早嚇得攤了。若不是馬秦客拉着她,登時便要跪了下去。

馬秦客心知不妙,想溜卻早已被圍得鐵桶一樣,只得硬着頭皮,道:“真是反了,你們這些人到底要做什麼?快些叫麻嗣宗來。”

忽然他倆面前的軍校紛紛向兩邊分開,一個人渾身罩甲,手按佩劍大步走了過來,且邊走邊說道:“麻某來了。”

馬秦客一見麻嗣宗,心裡這個氣呀。他惡狠狠道:“麻嗣宗,你的手下也太不像話了。太后在此,不說護駕,還拿槍對着我們,這是幹什麼呀?”

麻嗣宗走到他二人跟前站定,並不急於回答他的問題,卻猛然暴喝一聲:“跪下!”

周遭的軍校也跟着一起呼和:“跪下!跪下!••••••”

到了這個時候,馬秦客不覺膝頭一軟,通的跪了下來,那韋后也早已支撐不住,委倒在地。

馬秦客仍不死心,道:“麻都尉,你看清楚,這可是太后,今夜宮內有人造反,你的保護太后。”

麻嗣宗已不再理他,而是大聲對軍校們宣佈道:“今夜麻某奉了臨淄王殿下之命在此處決鳩殺先帝的皇后韋氏,以及**宮闈的散騎常侍馬秦客。刀斧手,與我推至轅門斬了。”

只聽“得令”一聲,涌上來數名軍校架起早已癱軟的韋后和馬秦客,向轅門外拖去,後面跟着兩個肩扛鬼頭刀的劊子手。韋后早已嚇昏了過去,任由擺佈沒一絲的掙扎,似木偶一般肢體扭曲。而馬秦客尚自口裡討饒不絕,卻也是徒呼奈何。

~~~~~~~~~~~~~~~~

禁宮中哭喊聲一片,局面已經失控了。刀槍無眼,凡有稍加反抗者或是嘶叫不休者,即遭屠戮。一時之間只見人頭亂滾,屍橫遍地。

李隆基的命令下的明白:凡韋后及其諸黨即就地處決,勿傷及無辜。

誰是韋后諸黨?誰是無辜?誰的臉上也沒有明明白白寫着。政變本身就是散發着血腥和殺氣的,造成無辜者死傷乃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其實李隆基跟親信們所說則是:決不可放過韋后及其黨羽。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再加上軍士們早已殺紅了眼,管你是誰,只一路殺將過去。

今夜的禁宮乃是大凶之地。人們想躲還來不及呢,可卻偏有人留了下來。像是趕着要挨一刀似的。安樂公主和她的丈夫武延秀今晚就如鬼使神差一般的留宿在了宮裡,這無異於飛蛾撲火。

韋后聞得警訊倉皇跑出宮去的時候,安樂公主還尚未知覺呢。她和武延秀在偏殿裡就寢。深宮重重,只能是後知後覺了。

她和武延秀在牀上快活了一回,弄得雲鬢橫斜,梨花帶雨,卻忽然來了性頭,下牀照着鏡子拾掇起來。他正對着鏡子精心描畫翠綠的眉彎時,猛然間就聽外面尖叫聲驟起,驚得她把畫眉的筆也掉到了地上。

那武延秀正歪在牀上和她打趣,聽的叫聲便慌忙下牀穿上了靴子,正欲去外面看個究竟,門已被咣的撞了開來。呼啦涌進十幾個身上血跡點點,手持刀槍的軍校。

雙方對峙的時間也就是眨幾下眼那麼長,便有人喊道:“是安樂公主!”

她是那麼有名氣,是長安這座城市裡最爲驕狂的美人,認得她的人可多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無需再作進一步的詢問,十幾名軍校蜂擁而上,繚亂的刀光裡只有飛濺的鮮血和淒厲的慘叫。兵鋒所指之處,誰都不能倖免,男女出奇的平等。

糊里糊塗做了刀下鬼也就罷了。象韋后明明已逃了出去,卻又偏偏掉進了羅網。正是所謂的慌不擇路,合當去閻王殿報道。成全劉幽求落了個神算的美名。話說回來,當此劇變之時,慌歸慌,能沉下心來想個*子脫身的也只有她——上官婉兒了。中宗死後,韋后特意叫她留在後宮裡,以便隨時能有所商量。

上官婉兒有秉燭夜讀的習慣。寂靜的夜裡,她的思維最活躍。這習慣至今未變。喊殺聲打破了夜的靜謐,也打斷了她的思維。她似乎聞到了空氣中隱隱的危險氣味,便叫了個侍婢出去看個究竟。侍婢去不多時便慌慌張張跑了回來,回說臨淄王帶兵殺了進來。婉兒追問她是否確實,侍婢回答說千真萬確。其實這個侍婢根本就是向一個太監打聽的。她哪有膽子往那一片喧嚷聲中去打聽呢?

婉兒的心咯噔一下子,緊接着便狂跳起來。她怎麼可能想到今夜提兵殺進宮來的是臨淄王李隆基呢?她做夢也想不到。她害怕的要死,不用細想也知道凶多吉少。求生的本能迫使她靜下心來,思索該怎麼辦。她不同於韋后,她是個極聰明的女人,立時想出了一個金蟬脫殼的*子。

李顯死後,在韋后、太平公主和李旦的共同主持下,婉兒曾經擬定了一份詔書,其中有一條是相王監國。但後來,韋后卻讓婉兒燒掉這份詔書,再重新起草一份,而且明確指示她刪去相王監國等字樣。於是婉兒又草擬了一份新的詔書。但原來那份她只是隨手往書架上一扔了事,想着過幾天再燒,可是後來就忘了。此時,她忽然慶幸起來。因爲她想起了那份詔書。她走過去從書架上取了下來,然後在鏡子前整了整頭髮,便快步向外走去。現在,她所有的希望就全寄託在這份詔書上了。

混亂而雜沓的腳步正在向宮門逼近。她咬了咬嘴脣終於下定了決心,快步向腳步聲迎了過去。他剛走到門口,就碰上劉幽求提着劍帶着百十來個軍校,自階下涌上來,恰好把她堵在了門口。

婉兒並不認得劉幽求,但看他那架勢,知他是個帶頭的,便立刻笑盈盈的迎了上去:“大人您來了,妾身迎接來遲了。”

劉幽求向日裡跟隨李隆基,宮裡有頭臉的人物基本都見過,所以她認出了婉兒。他審視婉兒片刻,道:“你是上官昭容?”

婉兒道:“妾身正是。敢問大人貴姓?”

劉幽求道:“免貴姓劉。”

婉兒道:“劉大人,我有要緊的東西想見臨淄王殿下呈給他,煩勞劉大人帶我去如何?”

上官婉兒是韋后的黨羽,劉幽求自然知道。按照李隆基的命令皆在格殺勿論之列。不過他又一想,她一個女子能耍出什麼花樣?便道:“什麼麼要緊的東西,拿來我看看。”

婉兒便把詔書從袖中取了出來,展開叫劉幽求看。她道:“劉大人,這份詔書乃是我起草的。您看,我特意寫着相王監國這一條。可皇后卻叫我把這份詔書燒了,重新寫一份。我就沒有燒,偷偷把這份詔書保留了下來。其實我何嘗不恨韋后?就是她害死了先皇。可是我一個女子,又能怎麼樣?只好敢怒不敢言了。現在好了,終於盼來了臨淄王殿下,若能將韋后正以國*,婉兒第一個拍手稱快。”

婉兒想用這番話撇清她和韋后的關係,表明態度,站到李隆基這邊來。

劉幽求借着廊下的燈籠光照,細看那份詔書,果真有相王監國等語,再擡眼看看婉兒那雙眼裡流露的乞求之色,也有些不忍。心想何苦逼人太甚呢?她不過就是個仰人鼻息的角色。他道:“來人,快去叫臨淄王殿下來,上官昭容有份詔書要呈給他看。”

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
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