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年隆基

薛懷義、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一班武則天寵信的臣僚立刻煽動百官一起跪倒,山呼萬歲。

李旦見此情景,心裡立時明白了,趕緊忙不迭也跪下,並且示意自己的嬪妃也都跟着跪下。年幼的李隆基雖也經常給自己的祖母下跪,但還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景,一時只顧向四周看了。於是在拜倒的人堆當中,就只有兩個站着的人:李隆基和武則天。嚇得他的母親竇氏趕緊伸手去按站着的李隆基。

竇氏的臉顏色大變,道:“三郎,你還不趕緊跪下。”

李隆基被母親按倒,卻有些不解的說:“母親,他們都管我的皇祖母叫萬歲,難道我的皇祖母成皇帝了嗎?”

竇氏沒有回答李隆基,只是一個勁地叫他噤聲。

武則天正擡眼看着天上的綵鳳,只用眼角睥睨着裙腳下匍匐着的人們,嘴角微微翹起,確有一種捨我其誰的凌厲霸氣。是年武則天六十七歲,以前無古人的氣魄榮登帝位,改國號爲周。

李旦是個性格軟弱的人。對自己的母親武則天從來都是一味順從,絕不敢有半分頂撞。對他來說,這樣的皇帝真的做的好累,所有的事情都得看別人的眼色,不讓做反而心裡很輕鬆,像心頭卸去了千斤巨石。不過,有一件事卻使他的心情黯然,意識到自己可能連太子的地位都要保不住了。

原來,自從萬象神宮造好之後,武則天每年正月初一都要在這裡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祭拜祖宗和天地。按照禮制,有初獻、亞獻及終獻。就是分三次祭拜,按尊卑排序。往年都是睿宗李旦緊隨武則天之後做亞獻,他的大兒子成器做終獻。眼看着到了臘月底了,武則天又要在萬象神宮舉行祭奠了。但這一次,她卻要讓自己的侄子魏王武承嗣和樑王武三思做亞獻以及終獻。

李旦站在院中一棵梧桐樹下,擡頭凝望頭上那些枯枝,想到自己作爲武則天的親兒子,竟然還不及她的侄子時,便不禁長嘆起來。忽然他的身後傳來了一個童音道:“父皇,你是不是心裡有什麼難過的事呢?”

李旦扭頭一看,原來說話的是自己的三兒子李隆基,看來他還不明白自己已經不是皇帝了。看着他用大人的口吻問自己,李旦不禁苦笑起來,伸手摸着李隆基的頭,道:“爲父沒事。三郎何故要這樣問呢?”

李隆基仰着臉,道:“我看父皇不住的在此嘆息。”

看着如此乖巧的兒子,李旦忽然覺得鼻子有些發酸,眼眶涌上淚來,他道:“沒事的。爲父只是覺得氣悶,在此做呼吸吐納罷了。”

李隆基滿臉童稚,問道:“父皇,那呼吸吐納有什麼好處嗎?’

李旦不禁莞爾一笑,道:“呼吸吐納當然有好處了,可以使人頭腦清醒,心中暢快。”

李隆基立即高興起來,道:“那我也要和父皇一起在此做呼吸吐納。”

李旦將他攬在身旁道:“好啊。”

於是父子兩個就在這梧桐樹下一起做起了呼吸吐納。李旦低頭看着兒子那副童真可愛的模樣,自己也像受到感染一般,覺得心裡不似方纔那樣的憋悶了。他道:“三郎,後天就是正月初一了,到時候爲父帶着你進宮去參加祭祀大典好不好?”

李隆基道:“那我又可以見到皇祖母了,對吧?”

李旦道:“是的,你想見到皇祖母嗎?”

李隆基道:“想啊。”

李旦知道武則天對李隆基一向還是相當寵愛的,所以李隆基的話也是純粹發乎於心,他兩眼含着柔情看着李隆基,道:“三郎,爲父已經不是皇上了。”

李隆基顯然有些詫異,道:“你不是皇上了,那誰是呢?”

李旦道:“你的皇祖母。”

從夜裡下起的大雪直到第二天午後才停。洛陽城到處是銀裝素裹,積雪厚有一尺。

李隆基和大哥李成器及二哥李成義一塊跑到王府外面去耍。護衛陳玄禮看見趕緊叫了幾個家丁跟了去。陳玄禮也就是十五六歲的年紀,卻身手極是了得,人又機靈,李旦極爲器重他,到哪兒都願意帶着他。

大哥李成器是十三歲,老二李成義是十歲,老三李隆基只有六歲。哥仨兒正是好玩的年齡,這一跑到外面,就如三匹脫了繮的小馬駒一樣在雪地裡滾開了,互相打着雪仗,開心到忘乎所以。這可把跟來的五六個家丁給忙乎壞了,生怕出了什麼紕漏,也跟着他們一起在雪地裡亂滾。陳玄禮更是緊跟着年紀最小的李隆基,半步也不敢離開。

哥仨兒正在路旁雪地裡同家丁嬉鬧,突聽有人高聲喝道:“駙馬千歲駕到,閒人速速閃開。”

路上的行人聞聽此言趕緊紛紛向兩旁閃避。路滑難行,有人一着急便跌一個跟頭。李隆基與兩個哥哥本就在路邊玩耍,所以也沒有理會什麼駙馬的車仗,依舊連喊帶叫的玩鬧,十分開心。

這隊車仗無論從陣容還是氣派上看都絕不是等閒之輩,旗幡之上都寫着一個“武“字。果不其然,在當中一輛裝飾華美的馬車中坐着一個錦衣華服,白白胖胖的中年男子。這個人也是武則天的侄子叫武攸暨。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死了,現在他是新任的駙馬。

他聽的路旁有兒童的喧鬧聲,便露出極爲不滿的神色,隔着厚厚的車簾對身旁的侍從說道:“什麼人家的頑童如此沒有規矩,來人那,與我立即驅散。”

好個武攸暨,他要過路,連人家高興的權利都要剝奪。也霸道的太過分了。

旁邊的侍從不敢怠慢,答應一聲,立即馳出幾騎向李隆基他們奔來。

陳玄禮一看那車仗中有幾騎向這邊馳來,知道不妙,立即招呼衆人將兄弟三個保護起來。

武攸暨的幾名侍從驟馬來到李隆基等人面前,才勒住繮繩,馬蹄踏起的雪花濺了陳玄禮等人一身。

爲首的一名侍從舉起鞭子點指道:“你們是哪家的,不知駙馬爺打這兒過嗎?還敢在此胡鬧,快滾遠一點。”

陳玄禮知道對方來頭不小,所以也不敢吭聲,只用手扶着刀把,保持着警惕,護着三位王子。就在這時,陳玄禮的身後,李隆基用稚嫩的童音喝道:“你們是哪家的狗,瞎了眼了嗎?也敢來這裡亂叫。”

那幾個侍衛本來氣勢洶洶,卻沒料到會被一個小孩子一同搶白,又見李隆基穿着打扮不是一般人家,倒也一時氣阻,不敢貿然動作。

陳玄禮也高聲道:“快去稟報你們的主子,這是豫王殿下的三位王子。”

幾個侍衛立時明白對方不是等閒之輩,便撥回馬又回到了武攸暨車旁,將對方的身份報與了他。

武攸暨方纔已在車裡聽到了外面說話,及至聽了侍衛稟報,便也知道奈何不了對方。他眉毛一揚,眼珠一轉,吩咐手下:“咱們走。”車仗隆隆前行,到了李隆基等人身旁時,武攸暨挑起車簾,眼向他們一掃,陰陽怪氣的說道:“你們不是原本住在宮裡嗎?怎麼不在宮裡住,遷了出來了?”說罷放下車簾,嘿嘿一陣的冷笑。

李隆基聽了這話,便問大哥李成器道:“是啊,大哥,我們爲什麼要遷到外面呢?”

李成器畢竟已經十三歲了,而且還做過皇太子,對於李旦被廢黜的前因後果雖不是十分明白,畢竟也略略的懂得了一些。他低下頭沒有回答李隆基的話。

李隆基見狀,便又再追問。李成器只好低聲說道:“因爲我們已經沒有資格再住在宮裡了。”

李隆基正要繼續追問,只見他的母親竇氏以及李成器的母親帶着幾個丫環踏雪來尋他們。竇氏邊走邊說道:“你們這些孩子,怎麼玩起來也不知道回家了嗎?”

陳玄禮連忙同衆人擁着母子幾個迴轉王府了。

除夕一過,就是正月初一。萬象神宮的祭祀大典就要在這一天的上午舉行。

一清早,李隆基便同兩個哥哥穿戴的鮮明整齊,單等着跟李旦一起進宮去參加祭祀典禮。王府門外,車仗都已預備好了,陳玄禮同着一干侍衛都在那兒侯者。竇氏親手給李旦披上貂裘大氅,又囑咐了幾句,李旦方纔領着三個兒子走到外面,登上馬車向宮中而去。

李旦現在地位不穩,所以處處都要低調,所過之處均不準侍衛大聲呼喝。一行車馬迤邐來到禁宮門外。按照慣例,父子幾個是先要去拜見武則天的。陳玄禮指揮車騎停下,父子幾個紛紛走下車來。

李隆基一下車,就看到了不遠處正站着那個白白胖胖的武攸暨,正同武則天的另一個侄子金吾將軍武懿宗在說話。

武攸暨一見是李旦父子幾個來了,便對武懿宗耳語了幾句。武懿宗說道:“讓我來治治他們。”然後便拔腿向李旦的車仗走來。走到近前大喝道:“喂!你們不懂規矩嗎?所有的隨從人員趕快將車馬牽到一旁,把路讓開!”

李旦見武懿宗竟當着他的面如此對自己的侍從說話,立時心生怒火,但想到自己的處境,便不敢抗聲,唯有諾諾連聲而已。就在這時,李隆基突然走到了李旦身前,擡起小手指着武懿宗,道:“這裡是我們家的朝堂,我的車仗喜歡擺列在這裡,關你什麼事?你膽子倒不小,敢對我的侍從指手畫腳?”

看着面前這個小孩子昂然站立,毫無懼色的指責自己,武懿宗也一時語塞了。

恰好這時武則天的鑾輿從裡面路過,聽的外面喧嚷,便問身邊的太平公主:“太平,怎麼外面鬧得這麼厲害呢?”

太平公主道:“母皇等着,讓兒臣去看看。”她出來一看,原來是李隆基正在教訓武懿宗,便笑了起來,回來對武則天說道:“母皇,您猜是誰?”

武則天道:“我聽的那個聲音莫非是我的寶貝孫子三郎不成?”

太平公主道:“可不就是他,那個小祖宗可是個好惹的?定是武懿宗惹了他,正在那兒把他罵的狗血噴頭呢。”

武則天哈哈笑了起來,道:“我就說嘛,別人也沒這個膽魄。快去把三郎給我領來,有日子沒見了,真是怪想的慌的。”

太平公主趕忙又出來,招呼李隆基,道:“三郎快來姑母這兒。”

李隆基一看太平公主召喚,“哎”的應一聲,就顛顛地跑了過去,邊跑邊回頭瞅一眼武懿宗和武攸暨,洋洋得意。那兩個人只有站在後面幹哼哼,沒一絲奈何。

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
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