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

太子李重俊一聽的武三思、武崇訓這兩個名字,登時氣貫胸膛,怒不可遏,手起一劍將法明的腦袋斬下。兀自餘怒未消,將手中劍去法明身上一通亂戳,才覺稍稍解恨。

野呼利見重俊抓狂,趕緊道:“太子殿下將此人殺死,便沒了對證,卻又怎麼辦呢?”

李重俊眼裡閃着兇光,突然一陣冷笑,喃喃道:“好你個武崇訓,如此逼人太甚,本宮若不殺你,便枉爲人!”他轉頭對野呼利道:“什麼對不對證,根本就無所謂,沒有人會爲我做主,連父皇也不會。”

野呼利聽得此言頗爲詫異,卻又不便深問,吩咐左右將屍體拖了下去,然後對李重俊道:“殿下現在作何打算?”

李重俊道:“我立刻要見李多祚老將軍,請野將軍帶我前去。”

野呼利便與李重俊一起帶着幾個親隨上馬直奔李多祚府而去。在路上碰到了李重俊的一干侍從,正在沒頭蒼蠅似的亂找,一眼看見李重俊便趕忙過來請罪,他就讓他們也跟了一路往李府而來。

李多祚正在熟睡,聽的家人稟報說太子來訪,趕忙穿衣起來。邊往外走心裡邊犯着嘀咕,心想這麼晚了太子忽然來訪,不知有什麼要緊的事。一時理不出頭緒,人已來到外面,把太子和野呼利一夥人迎了進去。

李多祚見野呼利同李重俊在一起,心中很是詫異。待來到廳中坐下後,便問了起來。不問不打緊,這一問,只見李重俊忽然離座撲通一聲跪在了李多祚面前,口中直呼:“李老將軍救我!”

慌得個李多祚趕忙離座彎腰俯身扶住李重俊,道:“太子殿下這是哪裡話來,真折殺老臣了,快請起來。”

李重俊起身,眼噙淚花,將今晚被武崇訓遣刺客追殺,險遭不測,後幸得野呼利相救等事備細說了一遍。

李多祚開始時尚能保持平靜,及至到了後來頜下那部花白的長髯便不住地顫抖起來,顯是內心波瀾已起,他擡手捋着鬍鬚,儘量的剋制着情緒。然而,他心中其實對武三思十分痛恨,聽着李重俊說話不由想起了“五王”之事。心想那時節“五王”一個個被武三思害死,自己整日裡擔驚受怕,寢食難安。半夜裡驚醒只爲夢裡夢着武三思派人來闖進家中拿自己問罪。如今武三思父子竟又對太子下手,這樣的鉅奸不去,終究是自己心頭的大患啊!想到這裡,他便有幾分按捺不住,哼一聲,一拳砸在了桌上,震得茶杯茶碗叮噹亂響。

李重俊本來心中無底,不知能否說得動李多祚,見他沉吟半晌,只是躊躇,也不敢就追問,只用期盼的目光注視着他,滿心希望他能挺身而出。

李多祚心頭思緒翻滾,雙眼眯着,眼珠來回轉了好一會兒,才忽然睜了開來,看着李重俊,那樣子似是拿定了主意。李重俊見狀,便欲開口卻又止住,心想還是看他如何說再作計較吧。

李多祚忽然端起桌上茶碗,咕咚咕咚喝了幾口,道:“不滿太子殿下,老臣早就想手刃武三思那對狗賊父子,只恐勢單力薄,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李重俊聽得這話,不禁喜出往外,欠身道:“原來老將軍早有爲國除賊之心了。”

李多祚道:“不錯。如今那對狗賊父子竟對太子殿下您下此毒手,當真是人神共憤,再不能容他!太子殿下若能振臂一呼,老臣定當追隨左右效犬馬之勞,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李重俊見李多祚慷慨陳詞,情緒也被點燃,握着李多祚的手,道:“若得李老將軍相助,剷除國賊便有望了。”

李多祚道:“太子殿下,此事咱們須得好生籌劃,千萬莫要聲張出去。明日若見了那狗賊父子,只當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李重俊道:“這個我理會的。”

李多祚又道:“明日起,我與太子殿下便要分頭去聯絡人員,以便舉事。”

李重俊點頭稱是,二人商議妥當之後,他便帶着從人回宮了。

武崇訓遣人刺殺李重俊一事,其實武三思根本就不知道,所以他白日裡見了李重俊倒是很坦然。可武崇訓就有些心下忐忑了。他見李重俊仍然活龍活現,自是滿腹狐疑。心想法明定是未能得手,可這傢伙人哪兒去了?難道是心中懼怕不敢回來,藏在什麼地方了?他當然想破頭也想不到,法明已經事敗被殺,連他也岌岌可危了。

李重俊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暗地裡卻在爲自己的計劃加緊籌備。他平素與叔父成王李千里交情深厚,如今便到他家中游說一番。

這李千里原名李仁,本是吳王李恪的長子太宗之孫。武則天登基時,曾大肆屠殺皇室諸王。李千里歷任多州刺史,卻因爲知乖識趣,平素裡不時向朝廷進些祥瑞異寶而得以倖免。後來被召回京城,拜爲左金吾將軍。太子李重俊與其子天水王李禧素來交好,都是一般的浮浪子弟,冶遊無度。李千里見兒子與太子走得如此近,也樂得巴結,所以叔侄倆關係處的也很不錯。

李重俊見到李千里說起邀他舉事的想法,自然先把李多祚擡了出來,說此次有李老將軍所率禁軍支持必定成功,到時候他以太子監國的身份,定會叫皇上重重封賞有功者。李千里一聽李多祚的名頭,立時覺得把握性很大,便也痛快答應了,並說自己到時候會和李禧一塊率領本部禁軍相助。李重俊自然很高興,與李千里父子倆共同約期舉事。

再說李多祚這邊。李重俊走後,他又思量了半宿,將各種可能情況都考慮了個遍,覺得沒什麼大問題,這才心中坦然了些。他叫過自己的親隨護衛範正和王歡喜,命他二人去把右羽林將軍李思衝、李承況、獨孤韋之、沙叱忠義等人找來。沒過多久,四人先後到來。四人跟隨李多祚多年,皆其腹心,聽李多祚說起此事,均表示願意追隨。

~~~~~~~~~~~~~~~~~~~~~~~~~

盛夏時節,白日裡酷暑難耐,只有到了晚上纔多少有幾分清涼的感覺。這天傍晚,武三思從宮裡回家之後,正值武崇訓也過來這邊。父子兩個一商議便在府裡擺起了家宴,並派人找了十幾個親信臣僚來,一方面遣懷解悶,一方面消暑取樂。閤府上下一通忙乎,在中堂排開宴席,武三思在一羣侍妾簇擁下坐於首位,武崇訓與一班臣僚分坐兩旁,自然是十分熱鬧,不亦樂乎。

武三思平素羅致了不少美女,至此更是偎紅倚翠,邊吃着美酒佳餚,便與屬下縱談,當真是暢快的緊呢。忽然從府門外起了一陣喧譁之聲,並雜有駿馬嘶鳴之聲,且越來越大,他不禁雙眉一皺,問武崇訓道:“訓兒,你可聽的外面有吵鬧只聲嗎?這麼晚了,做什麼怪,好令人可惱。”

武崇訓忙叫過幾個家丁,叫他們去門外看看,把那些喧嚷之人驅散。幾個家丁答應一聲,一人抄起一條木棍向大門走去。一個家丁剛撤去門閂,大門便猛地被一股大力撞開,那手拿門閂的家丁躲避不及被撞得一個跟頭跌了出去。隨即,從門外忽的涌入許多手持刀槍的軍校。原來,正是李重俊和李多祚在今夜發難了,率領幾百羽林軍殺了進來。

李重俊身穿金甲,手持寶劍在後面跨了進來。他舉劍叫道:“給我殺!一個都不要走了!”

軍校們一個個如狼似虎,不論男女老幼,逢人便砍,遇着便殺。閤府上下俱都是赤手空拳,跑又不及,頓時哭喊聲四起,血肉橫飛,一片慘象。

武三思、武崇訓和十幾個下屬眼見得刀光劍影,人頭亂滾,早已嚇得酒意全無,想跑早已來不及,被十數名軍校用刀架在脖子上,押到了李重俊面前。

李重俊邊冷笑邊用劍指着二人道:“你們這兩個狗賊也有今日嗎?”

武三思與武崇訓父子倆此時早已是腿軟筋酥,動彈不得,只顧不住的磕頭求饒。李重俊哪裡肯放過他們,只咬着牙冷眼看他們討饒,忽然便舉起劍朝二人砍去,一直砍了數十劍方纔住手,似乎這才足以泄去心頭之恨。然後吩咐人叫把那十來個臣僚也都斬了。軍校們答應一聲,過來把他們推到了一旁,手起刀落,盡數梟首。

屠殺了好一陣兒,見殺的沒個活的了,李重俊便下令整隊,出了武家,引兵直奔玄武門,劍指內宮。他要對宮裡宮外、朝中上下來個徹底的大清洗。

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
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