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斜谷造船務

看着不遠處的大山鬱鬱蔥蔥,近處青草如茵,柳樹含翠,徐平對身邊的樑蒨道:“這裡雖然已近邊塞,景色其實與兩京也相差不遠。而且地方富庶,人戶密集,可謂雄府!”

“說的是。本朝立都大梁,纔會覺得這些地方偏遠,前朝立都關中,這裡正是京輔之地,自然繁華富庶。天時地理不變,只是人事變遷而已,這裡的地方自然還跟以前一般。”

徐平點頭,與樑蒨一起騎着馬緩緩而行。

孫祖德是京東路濰州人,那裡進士出身的人相對較少,他本人又不善交際,而且爲人處事比較實際,不得士大夫名士的看重。是以雖然曾經知諫院,還諫阻過廢郭後,並因此受貶,卻沒有如范仲淹一般,越貶名越重,官升得越高,離開諫院之後仕途平平淡淡。在幾個地方任知州,累升到了天章閣待制,去年又升了龍圖閣直學士,來知鳳翔府。

樑蒨與徐平同是天聖五年進士,今年已經五十歲了,卻纔做到殿中丞,鳳翔通判。徐平卻是到邕州沒多久,便就升殿中丞了,樑蒨現的官職,只相當於徐平十年前。

其實這纔是大部分進士的生平經歷,青壯年只能在中下層官員輾轉,到處遊宦,運氣來了才能跨入中層。一輩子做幾十年官,直到致仕,能做到知州就非常不錯了。像徐平這樣一路升官不停,一屆進士裡也就十個八個,還基本都是宰執之材。

兩人並馬沿着從斜谷口入渭河的運河岸邊而行,向南行去。那裡斜谷鎮有北方最大的造船務,每年所造船舶,佔天下的二成,所有州府的造船務中,排名第二。黃河、渭河水系,甚至包括兩京的洛河、汴河水系中的一大部分,漕運都是用的這裡造的船。秦嶺隴山產巨木,可以沿着各條河流放木排順流而下,到這裡之後造成船,再沿着渭河下行,一路到兩京去。徐平作爲一路帥守,這種重要的地方自然是要看一看的。而且他有心把這裡打造成秦鳳路的後勤物資生產基地,也要考察這裡的自然條件。

鳳翔府治在天興縣,也就是徐平前世的鳳翔縣,在渭河北岸數十里的地方。在這個水就是一切的年代,顯然不適合作爲工商業中心,只能在下屬的縣裡選。

下屬的寶雞縣在渭水河的上游,正當大散關陳倉道口,是川峽四路來的物資最大的集散地。不過嘉陵江水道不能夠四季通行,那裡是忙半年閒半年,更多的是倉儲之地。下游的虢縣是古時候的軍事重地,諸葛亮北伐,很多大戰都發生在那兩縣周圍。再下游的就是郿縣,正當褒斜道口。褒斜古道是陸運,運力自然比不上嘉陵江水道的水運,川峽來的物資,基本是七八成走嘉陵江,剩下的大部分才走褒斜道。但褒斜道的好處是四季通行,棧道入宋之後一直維護良好,可行大車,可以用來運糧草之外的一些重要物資。

從平滅後蜀之時起,朝廷便就注意川峽四路跟外界的交通,古時出川的四條道路,現在主要是用嘉陵江水道和褒斜古道,從太宗時候起,每年的運力便就穩定在每年一百五十萬石左右。其中物資又主要是靠嘉陵江水運,那裡也是出川的最重要道路,從川蜀之地入京參加科舉的,比如蘇渙、程浚等等,包括歷史上的蘇軾,都是從那裡出蜀。褒斜古道因爲要過棧道,對於單身行人不便,反而不是他們出蜀的首選。

嘉陵江最大的問題一是水淺,而且出川要逆流而上,要用爲數不少的縴夫,困擾沿岸百姓。再一個險灘衆多,一不小心就是船毀人亡。

徐平讓韓綜整修道路,在嘉陵江道就是利用火藥炸除險灘,在水淺的地方挖深,在水過急的地方開渠導水,平緩水流,從而加大運力。褒斜古道則是加固棧道,在山路狹窄的地方炸山加寬,使之能夠通行大車。不過路水道比起來,從這條道運糧米還是不經濟。

下一步,徐平準備進一步整修嘉陵江水道,哪怕就是使用半年,也要讓那裡從川峽運出來的物資達到接近五百萬石的水平。有了川蜀之地的物資,秦鳳路就有了開拓的本錢。

這條運河是隋唐的時候開挖,本來的目的是物資行人出了斜谷口,便就上船,入渭河之後順流而下入長安。入宋之後又在谷口挖了巨池,利用秦隴大木造船,以供北方漕運所用。數十年發展下來,這裡已經成爲了全國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

並沒有行多久,運河盡頭就見一處巨大的人工湖,正當着褒谷出口。湖上造好的沒造好的漕船,一時也數不清有多少艘,都系在岸邊的巨石上面,當作錨碇。

到了湖邊,迎着湖面上吹來的風深吸了一口氣,徐平對樑蒨道:“柳林酒入口不如白灑猛烈,但也正因爲如此,不知不覺就喝得有些多了。現在湖邊一吹,酒意纔算盡去。”

“雲行一向不好酒,偶爾飲一次,纔會不知不覺飲多。不過你到這裡,自然是要開場務釀烈酒的,以後這些水酒少喝也無妨。”

徐平笑道:“烈酒自是要釀的,不過釀酒要用糧食,今年搬來的民戶這麼多,再加上軍隊的人吃馬嚼,糧食必然緊張。所以釀酒的事,一時並不急。再者釀烈酒最好用高粱,此地現在所產不多,要待到秋後種了纔有得使用。先把場務建起來,釀酒可以慢慢來。”

站在湖邊吹了一會風,樑蒨向徐平介紹這裡造船務的情況。這些場務之類,現在都是通判樑蒨在提舉,是以今天孫祖德並沒有來。

場務監官得了通報,急急忙忙跑了過來,向兩人見禮,跟在身邊聽候吩咐。

介紹完了船場,樑蒨又道:“離此處不遠,有竹木務,這裡所用的木料,都是從那裡取用。向北約莫三四里,又有冶鐵務,爲此處船務供應鐵釘之類。因爲此處是江北惟一大的造船務,朝廷管的較嚴,監當都用京官,非尋常場務可比。”

徐平在三司多年,對這些機構設置當然不陌生,本來很多監當官的任免都是經過他的手。不過在紙面上看是一回事,親自到現場看過還是覺得驚奇不已。在這極邊之地,西北缺水的地方,卻有這麼大一處造船務,現場如此壯觀,想起來就覺得神奇。

造船務設在這裡,主要是原料取得方便,如今天下的大木料主要出自秦隴,兩京宮殿和富庶人家修造房屋都用這裡的木頭。再一個這裡剛好產一些鐵,鐵釘之類不需外運。

徐平問樑蒨:“造船不能新鮮木頭,現在竹木務裡備的大木有多少?還有,附近的冶鐵務不知道產鐵多也不多?”

“此處大木不缺,備的竹木盡有。鐵雖然有,但所產不多,除了造船,就夠附近民用。”

徐平點了點頭,心中暗道可惜。

以現在的技術條件,還不能夠使用鋼鐵作爲主要原料,木料的地位無法代替。但僅僅作爲輔助材料,工商業發展起來鋼鐵的用量也不少,一處小的冶鐵務滿足不了需求。這一帶的鐵礦資源侷限住了,產鐵量也就能夠造點鐵釘之類,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要別想辦法。好在這一帶的水系發達,水運方便,秦鳳路這麼大的地方,就不信沒有鐵礦。

不過木料足以保證,算是個好消息。特別是爲了造船,這裡儲存的大木不少,洛陽的工匠到了之後,可以立即開始生產大車,做爲周圍運輸的主要工具。

鳳翔府和秦州隔着幾座山,但有渭水相連,只是不能四季通航。不過如今有火藥,可以沿着河谷開路,修出可通大車的道路。

有了後方鳳翔府做基地,再有了邊接的道路,徐平在秦州放手開拓便就有了底氣。蕃羌還沒有形成定居的習俗,貴貨賤土,只要有錢有貨,便就可以買他們的土地,讓他們爲朝廷效命。在這個地方,錢貨比什麼都好用。

曹瑋在秦州的時候,曾經大規模地向外開拓過,勢力直達熙河蘭會。特別是三都口之戰,擊敗唃廝囉和李立遵的進攻,把初具規模的宗哥蕃部政權徹底打散,間接造成了新生的唃廝囉政權的四分五裂。

只是曹瑋離開之後,党項不斷乘着吐蕃的衰弱進犯,直接控制了會州,間接控制了蘭州和邈川,切斷了唃廝囉和宋朝廷聯接的道路。前幾年的時間,元昊不斷進攻唃廝囉,想徹底吞關河湟一帶,被絕地反擊的唃廝囉打敗。

徐平到秦州,面對的並不是唃廝囉勢力,而是党項及其附屬,以及更多的不屬於任何一方的獨立勢力。只有到了這裡,才明白這裡的狀況,這是以前在京城所瞭解不到的。

實際上,現在的唃廝囉,盼星星盼月亮一樣地盼着宋朝出兵,把党項勢力逼出去。

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52章 糾纏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8章 讀書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34章 雜事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68章 冬日牡丹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8章 唐大姐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46章 分別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3章 一路千里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23章 秋意第9章 科舉冤家第33章 得失之間第55章 藥銀第80章 小人難纏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45章 追來了第156章 銅版第49章 應有權變第232章 狼煙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56章 國柄第1章 桂州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3章 洞房第114章 心經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30章 攻略(二)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155章 接風第217章 追獵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40章 道理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99章 前奏第89章 魑魅魍魎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101章 七源州第70章 蜀兵入隴第41章 購置新宅第43章 重逢第196章 機遇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91章 軒然大波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82章 水淹三軍第39章 先來後到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27章 辨司馬光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1章 遇仙樓第36章 組織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296章 輿論爭取
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52章 糾纏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8章 讀書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34章 雜事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68章 冬日牡丹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8章 唐大姐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46章 分別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3章 一路千里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23章 秋意第9章 科舉冤家第33章 得失之間第55章 藥銀第80章 小人難纏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45章 追來了第156章 銅版第49章 應有權變第232章 狼煙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56章 國柄第1章 桂州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3章 洞房第114章 心經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30章 攻略(二)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155章 接風第217章 追獵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40章 道理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99章 前奏第89章 魑魅魍魎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101章 七源州第70章 蜀兵入隴第41章 購置新宅第43章 重逢第196章 機遇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91章 軒然大波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82章 水淹三軍第39章 先來後到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27章 辨司馬光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1章 遇仙樓第36章 組織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296章 輿論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