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雜事

六月辛酉,初五。

此時已經進入盛夏,天氣酷熱,雨水也終於慢慢多了起來。

徐平一路小跑回自己小院,雖然手中拿了片荷葉遮擋,身上也差不多已經溼透了。剛纔他正帶莊客在田裡中耕,突然飄來一片烏雲,大家開始也不當一回事,誰知平地起了一聲雷,瓢潑般的大雨就下了起來。一片手忙腳亂之中,徐平隨手採了一片荷葉,先跑了回來。

進了小院,徐平甩了甩身上的水,擡頭卻發現秀秀和蘇兒兩個趴在門邊的棚子下邊,不知在幹什麼。

走上前去,發現兩人面前是一隻小貓,還沒斷奶的樣子,怯生生地蹲在草堆裡,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看着兩人。

徐平問道:“秀秀,你什麼時候想起養貓來了?”

秀秀道:“官人讓我和蘇兒姐姐在這裡制曲,剛剛有點起色,誰知這幾天不知怎麼老鼠突然多了起來。我怕把曲都吃沒了,便央孫七哥找只貓來,好壞嚇一嚇老鼠。他今天送來,誰知是這麼小一隻!還沒老鼠大,怎麼會怕它!”

蘇兒安慰秀秀:“不要看它小,只要會叫,老鼠就不敢來了。”

徐平看看那小貓,也覺得好笑,對秀秀道:“你不用擔心,這種小東西長得最快了。你沒事餵它點好吃的,用不了多久就能煩死你。”

秀秀哪裡肯信,只在那裡唉聲嘆氣。

徐平回自己房裡換了衣服,來到棚子裡看曲。

秀秀看看外面雨下得正大,擔心地道:“這種天氣,不知道會不會發黴。眼看就要成了,怎麼這也不順,那也不順,真是愁人!”

徐平笑道:“傻丫頭,正是要這曲發黴呢!曲能夠釀酒,全靠它身上長的各種黴。最好是這種潮溼天氣,曲才製得快。”

秀秀看看徐平,臉上的意思卻是不信,只當官人又在哄自己。

曲的用處就是催生各種黴菌,利用黴菌的生物作用,把糖分轉換成酒精。曲的好壞全看上面黴菌的種類和數量多少,好的曲有益菌多,有害菌少。

大麴和小曲除了生熟不同,上面所生長的菌類也不同,適應的糖的種類也不同。此時釀酒之所以多用糯米,正是因爲裡面的支鏈澱粉比例高,適合小曲釀製。要制真正的白酒,就要用碎麥製成曲塊,慢慢培養出合適的菌種來。其實麥粒裡起主要作用的是麩皮,徐平不敢冒險直接制麩曲,還是用傳統方法制大麴,慢慢篩選。

曲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酒的品質。在徐平前世,那些傳承多年的名酒,所用的曲上都有長時間形成的穩定的菌落,形成酒的特殊風味。

這裡的曲剛開始制,只要能夠釀出真正的白酒就好,徐平也沒想一下製成什麼絕世好酒,那不現實,也不是徐平真正的目的。

除了大麴,徐平還讓秀秀和蘇兒重新篩選了一種小曲,這個不是用來釀白酒,而是要用甜高粱制酒精。與穀類主要成分是澱粉不同,甜高粱、紅薯、木薯和甘蔗等可高效制酒精的作物,一般不能固體發酵,多是液體發酵。這樣製出來的因爲沒有酒的味道,雖然度數不高,也不能稱爲酒。要用這種東西,來蒸大麴酒剩下的酒糟,纔可製成以假亂真的低檔白酒,這纔是徐平大費周章的目的。徐家酒樓的市場已經限死了,只有大幅降低酒的成本,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潤。要知道這樣制酒的成本低得驚人,一畝甜高粱或紅薯製出的酒精是玉米的數倍,就更不要說米麥那些穀物了。在前世這是制生物燃料的方法,隨便一點就包占了中低檔白酒市場。

當然用這些作物固體發酵的工藝也有,但那要工業體系的支撐,就不是徐平在這個時代能利用的了。

把曲看完,徐平喜道:“秀秀和蘇兒你們兩個真是能幹,這曲眼看就是成了,等到天氣放晴,我們就開窖。”

兩個小姑娘哪裡明白這些,口裡漫聲應着,只是逗小貓玩。

徐平嘆了口氣,也不再理她們,隨手取了一把油紙傘,出去找桑懌說話。

過了端午節沒兩天桑懌就回來了,他倒是個守信的人。可出去打聽了幾天消息,桑懌與徐平商量時的萬丈豪情就磨滅了不少。

馬家終於還是與那夥術士搭上了線,只是不知什麼原因,沒有請到家裡去,而是在靠近惠民河的原淳澤監的地方新開了個莊子,甚至莊裡幹活的直接就役使羣牧司的廂兵。

這可是典型的地方豪強強佔官地,勢力之家強使官兵。可又如何?人家是太后的親戚,誰敢管他?此時太后臨朝聽制,忠於趙宋的士大夫們一門心思想的是限制太后勢力,這些小事當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至於下邊的小官,就更加不敢管了。太后的勢力如此之大,誰敢保證不是第二個武則天?小官們當然是明哲保身,以免惹下滔天大禍。

北宋開封作爲都城所在,制度與普通的州府不同。知府基本只管東京城裡的事情,那裡高官雲集,能不出亂子就不錯了。其他郊區各縣,則有專門的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此時一正一副,分別爲張嵩和張君平。張君平是個水利專家,不久前提了個建議開溝渠解決開封內澇問題,兩人正忙着到處開溝呢,哪裡有閒心管這檔子爛事。

那個莊子位於羣牧司的地盤,一般人也不敢去,正是馬家窩藏這一夥人的好地方。各方都裝作不知道,推得一乾二淨。

徐平和桑懌沒辦法,便就懈怠下來。

到了這個地步,桑懌之所以還沒走,倒不是他多熱心。他是個種地的,在徐平莊上發現了很多新事物,種地又快又好,有心要學,便留在了徐平莊上。

徐平找到桑懌的時候,他正在棚子底下研究中耕鏟呢。

這個時候又沒有除草劑,農人種地,最愁的就是鋤地了。不管多勤快,一場雨下來,草就又起來,長得比莊稼快多了。

一般來講,此時在北方一個男丁平均耕種二三十畝地左右。雖然做不到後世那樣精耕細作,收成也夠一家人衣食無憂。

徐平莊上只有二十多人幹活,卻一口氣種了一千幾百畝的高粱和苜蓿,正常情況哪裡忙得過來。全靠了徐平製出的各種新式農具,竟也遊刃有餘。種的時候有播種機,作物長起來了,有這中耕鏟,誰去鋤地。

桑懌渾身上下溼噠噠的,也沒去換衣服。見到徐平過來,起身道:“小莊主真是奇思妙想,這一趟鏟過去,什麼草都被壓住了,比鋤的也不差多少。只可惜了這一場大雨下來,等天晴了還要再忙一遍。”

徐平道:“哥哥這可就想得差了。中耕雖然沒有鋤得乾淨,但都是把草壓在了土下,就是遇上下雨,一時也起不來。這又比鋤強。”

桑懌有些驚訝:“真的?哪裡會有這種好事!”

徐平笑了笑:“等過兩天,哥哥儘管去看!”

兩人隨便閒聊幾句,便又說到了燒煉白銀的那一夥人身上。

桑懌苦着臉道:“這些年來,我也拿過好幾夥盜賊了,第一次碰到這種事。有勢力人家攪合進來,我們就有些難辦了。”

徐平卻坦然了許多:“他們窩在惠民河邊上也好,離我莊子有幾十里路,就是生事也不容易牽連到我這裡。”

桑懌道:“聽說馬家與你家有些嫌隙,你就不怕?”

徐平道:“我怕他幹什麼?只要不去惹他,他又怎麼耐何得了我!只躲着他,難道他還能惹到我莊上來?”

桑懌搖頭:“總不能躲一輩子。”

徐平神秘地一笑:“哪裡會用躲一輩子!”

桑懌見徐平已經對那夥盜賊失了興趣,也覺得沒意思,只好轉開話題,只是說些種地的事。

徐平之所以轉變態度,是因爲隨着時間增長,他對如今的局勢瞭解得更多,也就有了其他的想法。

剛開始的時候,他聽說馬家的靠山是垂簾的太后,那種大人物當然是自己家惹不起的,最好有多遠躲多遠。慢慢時間長了,他聽別人說起這位太后的次數多起來,就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劉太后相當強勢,幾乎是一手遮天。問題是慢慢皇帝也長大了,今年已經十五歲,說起來到了親政的年紀,劉太后卻一點交權的意思都沒有。有大臣提起讓太后撤簾,都被竄貶到遠處。

宋人的嘴碎,有了這種事,提起這位太后,經常說起的就是她會不會成爲大宋的呂后,甚至是大宋的武則天。

一次兩次沒什麼,次數多了徐平就聽出味道來。這種話,可不是下層小民瞎談論出來的,而是朝中的大臣普遍這麼想,並死死防着。

徐平的歷史雖然不怎麼樣,也知道宋朝絕沒有呂后武后故事,趙家在皇位上的屁股比哪朝都穩。太后早晚會升天,皇上早晚要親政,朝野上下又有這麼多這種傳聞,用腳趾頭想也能知道皇上親政後太后家親戚的下場。

太后都五六十歲了,還能熬幾年?無非是這幾年老老實實過日子,不惹事就好了,等太后一昇天,馬家還算什麼?

想明白了這一點,徐平也就坦然,只是緊守莊園就好。

說了一會,桑懌指着棚子裡面的一輛車道:“常常見到小莊主在這車旁邊忙,不知有什麼用?這車又沒有轅,駕不上牲口,難道用人拉?”

徐平眼睛一亮:“哥哥的眼光好,這車可是我的一片心血!其他做出來的各種都比不上。今天且先賣個關子,明天是我老師生日,我要用這車去鎮裡接爹孃回來,一起給老師做壽,那時就知道了。”

其他的各種機具徐平無非是拿前世的改改,只有這輛車是真花了他無數心思。這是一輛人力三輪車,不用齒輪鏈條,還帶着彈簧減震,在這個時代絕對是一等一的奢侈品了。

第32章 東華門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54章 將要離去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59章 合謀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208章 使氣第293章 敕勒川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38章 統計學第51章 大典(下)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65章 名將第76章 增兵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09章 楊文廣第31章 造紙第83章 炸城門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53章 收網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65章 版權費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218章 銀行(下)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62章 政壇動盪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90章 各讓一步第61章 入社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9章 宣詔使臣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5章 和尚契嵩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24章 死城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86章 有錢人第76章 臨機處置說一下最近情況第42章 劉小妹第115章 開戰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6章 知州第38章 出仕第180章 投名狀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9章 遊園第129章 刻漏社第1章 徐家莊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243章 算賬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8章 出使歸來第89章 搶佔要地第52章 酒鬼亭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31章 造紙第77章 訣別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13章 教閱第64章 善後第21章 矛盾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74章 砲戰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81章 祭奠第3章 洞房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05章 蛻變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0章 西行第30章 斥責
第32章 東華門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54章 將要離去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59章 合謀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208章 使氣第293章 敕勒川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38章 統計學第51章 大典(下)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65章 名將第76章 增兵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09章 楊文廣第31章 造紙第83章 炸城門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53章 收網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65章 版權費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218章 銀行(下)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62章 政壇動盪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90章 各讓一步第61章 入社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9章 宣詔使臣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5章 和尚契嵩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24章 死城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86章 有錢人第76章 臨機處置說一下最近情況第42章 劉小妹第115章 開戰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6章 知州第38章 出仕第180章 投名狀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9章 遊園第129章 刻漏社第1章 徐家莊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243章 算賬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8章 出使歸來第89章 搶佔要地第52章 酒鬼亭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31章 造紙第77章 訣別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13章 教閱第64章 善後第21章 矛盾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74章 砲戰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81章 祭奠第3章 洞房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05章 蛻變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0章 西行第30章 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