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50章 修兵書

bookmark

直到明月東昇,厲中壇餓得前胸貼後背,馮士元才施施然地回到家裡。

到了涼亭,厲中壇起身行禮,馮士元擺了擺手道:“厲先生可以回去了。明天那個高提轄再去找你,儘管放錢給他,記住利錢打九折。”

見馮士元滿身酒氣,厲中壇心中不快,面上卻絲毫不表露出來,問道:“那提轄靠得住嗎?不知能夠放多少錢給他?有沒有什麼風險?”

馮士元想了想道:“若是一千貫以下,儘可以放給他。過了此數,纔來問我。還有,記着要他月月還息,本錢也攤到利錢裡,六個月還清。如果違限,不管差了多少,都來報我!”

厲中壇心裡面明白,馮士元必然是與高提轄身後的人講好了,不然一個提轄,連骨頭賣了也不值一千貫。他肚中飢餓,也不糾纏,便就此告辭。

出了馮府,順着小路急行,趁着天色還不太晚,從保康門出了內城。

走不多遠到了蔡河邊上,此時華燈初上,大道上人流如織,喧譁熱鬧。厲中壇扶着河邊的大柳樹站住,看不遠處呼兒喚女悠然自得的京城百姓,愣了好一會,長嘆一聲:“厲某一向都自詡英雄人物,有着遠大前程,不想現在卻被一個胥吏呼來喚去,如同使喚僮僕一般,將來九泉之下何顏見列祖列宗!忍些日子,賺些錢在手,別尋出路吧!”

城外永寧候府,旁邊水池裡的荷花開得正豔,小山上樹木蔥鬱,隨着微風涌起波浪。

池邊的大樹陰涼裡,徐平把手裡的書稿放下,對一邊的宋祁道:“此是李覯注的《富國安民策》,雖然還不是盡善盡美,但足以補原書缺漏。當時編書的時候倉促,參與的官員又多,《富國安民策》裡難免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如錯漏的地方,前後牴牾之處,或者敘事過於簡略,所在多有。李覯作注,便就是補當時缺失。”

宋祁接了書,口中道:“李泰伯學問紮實,當時又正在省主身邊,他做注正是最合適。”

徐平道:“李覯的學問自無問題,但他長於學術,而在實務上頗有不足。到底是隻做了幾年知縣,眼界還有不足。到了現在,朝廷的新政也行了幾個月了,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大家都看在眼裡,再回過頭來看這《富國安民策》,當有不同的想法。你判館閣,如果有閒可以組織館閣官員,一起來注一下這書。”

宋祁猶豫了一下,才道:“省主是覺得李泰伯作的注還有不足的地方?”

“千人千面,同樣的東西,看在不同的人眼裡,便就是不同的樣子。李覯只是一家之言,總有不足的地方。子京啊,這《富國安民策》是朝廷新政的綱領,自然是解得越詳細越好。館閣組織作注,正是集衆人所長,各抒己見。如今館閣人才濟濟,正該做幾件這樣的大事。如果可能,也不必強求見解一致,對同一件事,看法不同便就一起列上去,給用到的人蔘考嗎。對與錯,只有事情做了大家才能體會得清楚。”

宋祁道:“省主說得也有道理,不過這種大事,須有重臣提舉纔可。”

“這是自然。你先跟館閣的官員通一下氣,如果大家不反對,我便上奏,請執政中一人提舉,館閣人員修注。此事對朝廷益處多多,想來十之八九能成。”

宋祁把李覯的注本收起來,點頭道:“好,我便把省主的意思,問一問衆人。”

徐平又道:“最近西北不寧,上書言兵的官員不少,朝廷有意編纂一部兵書,總結歷朝兵政得失。此事雖然還沒有定下來,但勢在必行。這種大事,自然少不了需要館閣官員出力,你要調配人手,不要使事情衝突了。”

這件事情宋祁也有風聲,一一答應了。隨着范仲淹被貶,歐陽修等人被貶出京城,館閣又補了不少人進去,人手充足。此時館閣的主要工作還是始自景祐元年的校定整理三館與秘閣藏書,並編成書目。此事本來由張觀、李淑和宋祁三人提舉,此時李淑已經到地方任職,張觀任御史中丞,真正主持的是兼判館閣的宋祁。這套書就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崇文總目》,不管是戰亂還是失火,國家藏書缺少的都是靠着這書目補齊。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讓所有館閣官員把精力都放在這上面實在是浪費。隨着新政的推開,朝廷官員對《富國安民策》有了更深的理解,一部分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是時候開展進一步的工作了。佔領意識形態的高地,不是靠着這一套書就萬事大吉了,必須一直深入下去,作注便是一個加深理解的辦法。

捏着鼻子硬灌,仙丹也會變成毒藥,效果適得其反。徐平的辦法,便是讓儘可能多的官員參與進來,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都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在實踐中進行檢驗。而朝廷育材之地的館閣,毫無疑問是最適合做這件事的。別看現在館閣官員的官位都不起眼,十年二十年後,就是這些人把持朝政,那個時候纔會顯出效果來。

至於兵書,則是徐平爲了將來改革軍政預作伏筆,先進行輿論動員。

推動這件事最起勁的便就是徐平自己,第二個是翰林學士夏竦。夏竦文才出衆,從各方面來說,他都頗有些丁謂的影子,只是沒有丁謂的手段和能力罷了。心思敏銳的夏竦感覺到了將來西北必有一戰,打仗他不在行,但把握政治機遇的能力卻分外出衆。因爲天聖年間站錯了隊,趙禎親政之後夏竦頗受排擠,他把西北事發看作自己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這個時候夏竦拼命鼓吹在西北加強兵力,朝廷重視武備。

由文官來修兵書,聽起來好笑,實際上只能如此。禁軍裡的高層將領說起兵略來還不如文官,中下層將領還有一部分不識字,讓他們修也修不來。文官是紙上談兵,問題是禁軍將領連這紙上談兵的本事都沒有。三帥中現在李用和是最靠譜的一個,他幾年時間從縣巡檢升到管軍大將,又知道什麼兵略了。

所謂修兵書,也只是撿故紙堆,能把歷朝兵制理一下,就非常不錯。想着這樣一本書能夠指導打仗,那是想也不想,編成的兵書也不是幹那個用的。從太宗時候起,便就把歷朝留下來的兵書列爲禁書,就連《孫子》、《六韜》、《尉繚子》等君王賜給大將都神神秘秘的,其他就可想而知。這個年代,兵書傳統實際上基本斷絕,就以禁軍現在的軍制,古代的兵書用處也有限。以前的兵書是國事兵事一起來講,跟現在兵制完全不同。

第296章 內外有別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31章 探花郎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66章 金光洞第220章 星空(下)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41章 中間派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04章 換相(下)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81章 準備迎駕第75章 弒父第62章 劉員外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41章 購置新宅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24章 死城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35章 三輪車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1章 回莊第33章 得失之間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6章 書生張載第67章 決心已定第3章 一路千里第96章 移風易俗第55章 利用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88章 棄杖不殺第204章 換相(下)第32章 小縣第19章 理通事順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61章 官吏鬥法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6章 酒第219章 星空(上)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29章 圍寨第35章 申峒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3章 洞房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84章 新軍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272章 換將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55章 解套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3章 秋意第11章 德政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29章 端午(上)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174章 砲戰第88章 棄杖不殺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9章 名人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3章 折支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27章 夜宴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95章 遷隆峒第118章 突圍第54章 心有不足
第296章 內外有別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31章 探花郎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66章 金光洞第220章 星空(下)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41章 中間派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04章 換相(下)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81章 準備迎駕第75章 弒父第62章 劉員外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41章 購置新宅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24章 死城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35章 三輪車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1章 回莊第33章 得失之間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6章 書生張載第67章 決心已定第3章 一路千里第96章 移風易俗第55章 利用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88章 棄杖不殺第204章 換相(下)第32章 小縣第19章 理通事順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61章 官吏鬥法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6章 酒第219章 星空(上)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29章 圍寨第35章 申峒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3章 洞房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84章 新軍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272章 換將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55章 解套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3章 秋意第11章 德政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29章 端午(上)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174章 砲戰第88章 棄杖不殺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9章 名人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3章 折支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27章 夜宴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95章 遷隆峒第118章 突圍第54章 心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