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方田均稅

揉了揉額頭,徐平放下各種公文,喝一會茶。宰相位高權重,一言可決天下大事,但確實也是一個苦差事。要把各種各樣的制度和施政措施,理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每天不知道要死多少腦細胞。徐平做了幾個月,就有些吃不消了。

在這個年代,徐平有各種各樣賺錢的辦法,爲了錢他實在沒有必要坐這個位子。耐着辛苦做下來,還是出於一種責任感,真地要給這個天下做些事情。金錢、地位,這個年代又沒有能夠傳給後世永遠不變的,再多又有什麼用。

這是好事,天下成爲少數人的天下,最終就會離心離德。只想着自己後代永遠都做人上人,憑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多少年前就有人喊過了。

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天下沒了,人上人想騎到誰的脖子上去?讓後人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更多上進的機會,憑着自己的本事,而不是祖蔭享受富貴,纔是長遠的做法。

呂夷簡是個聰明人,他自己專權少不了結黨營私的本事,但對後代的教育,一直抓得很緊。從他的兒子們起,呂家便成爲學術大家,這纔是家風不墮的根本。以爲憑着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就可以永遠操控天下,是把天下人當傻子了。絕了別人的上進之路,總有一天會有人出來掀桌子,眼裡只有自己乾脆就不要玩了。

這不是徐平對這個天下的施捨,是他的責任,施捨天下他還沒有那個資格。

公吏從外面進來,斂容行禮道:“相公,時辰到了,該到政事堂接見離京官員了。”

徐平答應一聲,看了看旁邊桌子上的大刻擺,巳時,衆宰執該來政事堂了。

每位宰相和參政都有自己的官廳,政事堂裡則輪流當值,輪流押印。今日正是徐平當值,他在政事堂裡處理政事,到了時間其他宰執過來商議大事。

官員外任,先到大內面君陛辭,然後到政事堂來辭宰相。皇帝和宰相都會對外任官員有吩咐。皇帝偏向於體察民情,讓官員用心辦事,不要因私害公上面。宰相的吩咐則偏向於具體的事務,到了地方幹什麼,怎麼幹,遇到了難處如何處理,如此等等。

公事不得到私人府第,這樣做的宰相不是沒有,如丁謂等人,都會被視爲權相。正常的程序,官員對政事有看法,要提意見,該穿公服到政事堂來,慢慢排班。

晏殊、章得象一衆人進來,與徐平簡單議論了幾件政事。當值公吏過來,道:“諸位相公,今日前來辭行的是新任京東路體量安撫使郭龍學,已等候多時。”

徐平道:“請他進來,正有事要吩咐於他。”

郭諮在西北的時候,便就升到了天章閣待制,此次回京,進龍圖閣直學士。本來是要任他爲三司副使的,因爲在京東路方田均稅,讓他先去做體量安撫使。

方田均稅的目的是什麼?其實並不是爲了多收稅。宋朝幾次方田,都是以原來的稅額不變爲前提,即清量出來的田畝多了,那每畝的稅就少了。最重要的目的,是使賦稅攤到真正要承擔的人身上去。方田均稅的阻力,盯着查隱田,從而讓兼併豪強之家多繳稅,說是大官僚大地主的破壞才施行不下去,就找錯了焦點。方田的阻力,並不在這裡。

宋朝的賦稅差役,是按照戶等制徵收的。方田之後,會導致戶等改變,纔是社會上真正的阻力所在。方田之後改變的稅賦並不多,但戶等一變,負擔就重得多了。真正的大地主受到的損失並沒有想象的大,反而是那些中等戶,因爲查出隱田,或者因爲土地按貧瘠程度分等,之後帶來的戶等上升,承擔的差役上升,纔是天下騷動的原因。

宋朝對大官僚大地主並沒有想象中軟弱,但中等戶是天下根本,動了他們的利益,阻力便出乎想象的大。官員對方田的反對,不是因爲他們處於什麼階級,從階級利益出發來反對的。按階級屁股反對的自然是有,但卻不是主流。最重要的,是在執行過程中沒有爲百姓設身處地想,只求查出大量隱田來,從而引起了大量百姓戶等的上升。

科配、和買、差役,這些民間負擔的大頭,都依附在戶等制上面攤到百姓身上。戶等一升,一個小康之家,可能就會在幾年之內一無所有,阻力怎麼可能不大。

所以方田均稅,必然是伴隨着差役法的改變,伴隨着科配、和買的取消。沒有這些配套措施,方田均稅是推行不下去的,這也不是打擊豪強地主的辦法。

徐平在京東路開始方田,首先就是取消那裡的科配、和買,改變差役法。他沒有采用歷史上王安石的募役法,因爲違反了政治原則。如果原來的差役改爲募役,與百姓接觸最緊密的衙前、里正這些所謂重役,執行者就成了政權內部的人,沒有了緩衝。百姓對政策和施政有了不滿,不會因爲來執行的是公吏,就把怨恨從政權身上摘出來的。

募役法下,公吏和衙役也是政權僱的人,你僱的人當然責任在你。所以這些最基層的辦事人員,最好是讓治下百姓輪差。大家都知道政策是什麼,執行出問題不怨政權。

這個道理,就跟徐平前世政府喜歡用臨時工一樣。徐平前世在農村跑來跑去,跟他一起做這些事情的最多就是臨時工,他深有體會。一起做事的臨時工做着最多的事,擔着最重的責任,偏偏工資少,待遇差,心中多有不滿。甚至很多臨時工,根本就不關心事情做得怎麼樣,只想着不丟掉工作,怎麼儘可能地爲自己撈點好處。這種狀態,工作也難做好。

臨時工是政府僱來,政策執行中出了問題,政府推出來背鍋,自己的責任是無論如何也摘不掉的。想推御責任,只會讓人民嘲笑,這不是糊弄傻子嗎。基層的辦事人員,最好就是一竿子捅到底,不要給基層官吏選擇的權力。選舉容易被操縱,不可靠,所以就是用最簡單的辦法,或者從中上等戶,或者從中下等戶,按着時間輪流來做。

政權不是屬於哪一個人,也不是屬於哪一羣人的,而是屬於天下人的。各個職位不是排排坐分果果,大家各自撈好處的,不然就容易失人心。輪差之下,可以發工錢,但基層的辦事人員,卻不是政權僱來的,由百姓自己監督。執行出了問題,不要賴政策不好,不要賴官府,誰把利益截流了找誰去。

取消了科配、和買,衙前、里正這些重役負擔的大頭也就去了。單純的賦稅,並不會讓百姓傾家蕩產。再配合發工錢的輪差法,方田均稅最大的阻力也就消失了。

第5章 家的味道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44章 打起來了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9章 白沙鎮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99章 搞事情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242章 交涉第232章 狼煙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226章 自助餐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42章 旬估第82章 水淹三軍第41章 串香第73章 童大官人第57章 暗箭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02章 幫一把第7章 貴人相助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214章 蠟丸第56章 錢入戶等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34章 雜事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4章 郊迎第167章 獵犬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78章 彈劾第265章 瀚海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93章 拔牙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46章 泉布第76章 增兵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235章 天機第31章 探花郎第28章 殿中議事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29章 刻漏社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84章 告罪使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25章 你們不懂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99章 前奏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41章 中間派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72章 夜襲第95章 遷隆峒第195章 衝突第144章 僵局第166章 人才濟濟
第5章 家的味道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44章 打起來了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9章 白沙鎮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99章 搞事情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242章 交涉第232章 狼煙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226章 自助餐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42章 旬估第82章 水淹三軍第41章 串香第73章 童大官人第57章 暗箭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02章 幫一把第7章 貴人相助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214章 蠟丸第56章 錢入戶等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34章 雜事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4章 郊迎第167章 獵犬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78章 彈劾第265章 瀚海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93章 拔牙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46章 泉布第76章 增兵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235章 天機第31章 探花郎第28章 殿中議事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29章 刻漏社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84章 告罪使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25章 你們不懂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99章 前奏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41章 中間派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72章 夜襲第95章 遷隆峒第195章 衝突第144章 僵局第166章 人才濟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