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營田務

三月二十四,殿試唱名,徐平侍立兩側,聽到李覯位列一等二十八名,出了口氣。

這是皇上趙禎親政之後的第一次科舉,極爲重視。對這些新進士的期望也高,授官之優厚算是達到了一個高峰,高於天聖進士,也高於之後的歷屆進士。

今年進士與天聖八年一樣,共分五等,與徐平當年的六等略有差別。

狀元張唐卿,榜眼楊察,第三名徐綬,都爲將作監丞,通判大州。

四五名苗振和何中立,授大理評事,節度籤判。

第一等的六名及六名以下,皆授秘書省校書郞,知縣。李覯剛好在這個層次,一出仕就任親民官,而且本官是京官,雖然是最低級的京官,也算是很不錯的起點。

其後的二等爲兩使職官,三等初等職官,四、五等爲試銜、判司簿尉,都是選人。

與當年徐平的天聖五年進士相比,多了四五名的節度籤判,但後邊的一等進士本官比當年文彥博等人的大理評事低。因爲天聖二年的時候趙禎在孝期,未進行殿試,是以省試名次定等第,所以天聖五年他第一次殿試的進士授官也優厚。

但以徐平前世那不多的歷史知識,看遍這屆進士的名字,竟然沒有一個有印象。這與天聖年間三屆進士人才濟濟的情況形成了極大反差,徐平都有些不太敢相信。或許這纔是歷史的常態吧,大部分進士其實都默默無聞,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本就是極少數。

被徐平很看好的張方平沒有參加這屆科舉,而是全力準備四月的制科考試。制科與進士科的考試要求有很多不同,像富弼那樣可以在兩者之間隨意切換的人物,多少年都出不來一個,不能作爲正常現象。

唱名結束,新進士還有授袍笏和伏閤謝恩的儀式,徐平這些人便提前出了崇政殿。此後一個月內新科進士的好多儀式都要徐平這些人蔘加,壯壯朝廷聲勢,也給新科進士們做個榜樣。這些慶祝儀式都是慶祝的人很盡興,圍觀的人很無奈。

今天徐平就感覺出來了,這種時候站班真不是個好差使,看着新科進士們激動萬分的樣子,圍觀的官員卻早已沒有了這份激情。想起自己當年還算是個冷靜的,唱名的時候還是激動得心怦怦直跳,現在卻早已沒有了那份感受。

李覯家窮,來京城的時候只是向親戚朋友們借了路費,接下來的謝恩銀和期集的費用他是掏不起的,全部都着落在徐平的身上。出門的時候,徐平給了他一百多兩銀子帶在身上,算作今天的花銷。沒有徐平的支持,李覯得到處去借貸了。

除了李覯,這屆進士還有兩個人,徐平受別人所託加以照拂。

一個是狀元張唐卿,韓琦託過徐平。張唐卿是青州人,在韓琦中進士之後通判淄州的時候曾去拜訪,深得韓琦賞識。如今天聖五年的進士,徐平的官位已經高高在上,有足夠的能力提攜別人了,同年們有這種事情,基本都託到徐平這裡來。

另一個是文彥若,文彥博的同父異母弟弟,中的是第三等,當初授初等職官。雖然文彥博的父親文洎此時任三門白波發運使,也是中等官員,但比徐平這樣的侍從近臣還是差得太遠,在朝裡並不能說上什麼話。

此時的文彥博以太常博士通判兗州,是徐平多少年前任的官職了,還沒有得到召試學士院的機會,比帶着館職任開封府推官的韓琦都還有些差距。而另一個同年包拯,此時還在家裡奉養老母,沒有出仕。狀元王堯臣守喪,趙概知洪州,趙諴知汝州,吳育通判蘇州,這就是天聖五年進士中的佼佼者如今的現狀。

徐平以右司郎中,龍圖閣待制任鹽鐵副使,遠超出衆人之上,是當然的核心。

范仲淹與徐平並肩走在一起,出了東華門,對徐平道:“雲行前天上了在開封府新設營田務的札子,隸三司屬下。事情雖然可行,但營田務向來都隸州縣,現在轉隸三司,是否有些不妥當?”

徐平道:“範待制這話說得有些差了,地方的營田務雖然歸州縣管,但賬籍考課一向都在三司。無非是三司不管地方,委託州縣管理罷了。開封府屬縣都離京城不遠,三司可以直接管轄,委託地方反而不便。再說開封府事務繁雜,不管是開封府衙,還是諸縣鎮公事提舉司,都沒有那個精力辦這件事,還是不麻要煩他們的好。”

范仲淹點頭:“這樣說也有道理,那租稅怎麼辦?”

“既然不隸地方,租稅自然是比照民田一樣照交,不讓開封府虧了租課。不過差役就免了,地方上這也是客戶,不服勞役的。”

以前的營田務都在外地,本就是由知州知縣兼着提舉,收入也直接算到地方收入,三司只是記賬而已,也沒有什麼賦稅差役的問題。在開封府直接由三司管理,土地是開封府的土地,收不到稅對開封府的官員考課不公平。當然徐平也可以直接免營田務的稅,不過是三司從賬上給開封府抵了就可以,但那樣對營田務的官員不好考覈,還容易形成獨立王國,想來想去還是一樣交稅。這樣一來,多了地方官府的監督,管理也不麻煩。

事爲之防,曲爲之制,是大宋的祖宗家法,很少給官員專權的機會。就是當年徐平在蔗糖務,也是有韓綜這個同提舉,他是負有監督責任的。這種做法的好的地方,也有掣肘太多不利天官員做事的地方,有利有弊。

范仲淹沉吟不語,不服差役,雖然法律上有道理,但總是對地方不利。一旦官方的營田務佔地太多,地方財力物力難免受到影響。但既然是官方的營田,沒有點優惠政策也說不過去,徐平答應一樣交租稅,已經不容易了,再多說就有點過了。

此時的東華門外已經人山人海,滿城百姓都出來看狀元遊街,騎馬也騎不成。徐平和范仲淹便乾脆與其他學士一起步行,馬讓隨從牽了,從別的道路繞到宣德門外去。

看着周圍的人羣如同瘋魔了一般,擠來擠去,也不知道擠到前面要幹什麼。更有那些豪門大族,眼巴巴地等在東華門外,看能不能撈到個現成女婿。

李覯也還未婚娶,本來他母親的意思是這次如果不中第,回家就要娶妻生子,老老實實跟他父親一樣過耕讀傳家的日子了。現在一朝高中,娶妻的選擇對象可就不同了。

徐平想起當年自己中進士,也是一樣情景,不由好像做夢一樣。

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55章 解套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00章 虎威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4章 賜名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20章 破陣子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140章 先聲第78章 要知恥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87章 時差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13章 教閱第157章 清場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93章 新格局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6章 龍門酒家第221章 細腰城第62章 算計第92章 收權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18章 銀行(下)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90章 捉襟見肘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125章 搜尋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64章 金光頂第46章 忠州事發第302章 青冢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17章 僵持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72章 底氣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95章 遷隆峒第229章 圍寨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8章 春忙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46章 忠州事發第45章 孟州李迪第38章 統計學第114章 心經第21章 黃白朮第105章 先生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29章 刻漏社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04章 學生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82章 祭奠續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4章 談判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49章 舊部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56章 錢入戶等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80章 起風雷第133章 矛盾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58章 怪人知縣第77章 你倒黴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81章 錢明逸第44章 增兵第44章 增兵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4章 同年歡宴
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55章 解套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00章 虎威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4章 賜名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20章 破陣子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140章 先聲第78章 要知恥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87章 時差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13章 教閱第157章 清場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93章 新格局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6章 龍門酒家第221章 細腰城第62章 算計第92章 收權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18章 銀行(下)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90章 捉襟見肘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125章 搜尋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64章 金光頂第46章 忠州事發第302章 青冢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17章 僵持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72章 底氣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95章 遷隆峒第229章 圍寨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8章 春忙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46章 忠州事發第45章 孟州李迪第38章 統計學第114章 心經第21章 黃白朮第105章 先生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29章 刻漏社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04章 學生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82章 祭奠續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4章 談判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49章 舊部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56章 錢入戶等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80章 起風雷第133章 矛盾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58章 怪人知縣第77章 你倒黴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81章 錢明逸第44章 增兵第44章 增兵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4章 同年歡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