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試學士院

中秋朝假,停了早朝,不過京城各司署官員依然視事,有職事的並不休假。說起來這年月中秋只是賞月,並不如後世來得隆重,算是小節。

徐平一早起來洗漱罷了,在書房裡閉目凝神,調整心態。直到紅日高升,才帶着孫七郎一路到了東華門外。

今天是到學士院考試的日子,這種考試既不定時,也不定額,什麼時候皇上覺得需要舉行了,便讓大臣舉薦人才,選個日子由翰林學士統一考覈。考試形式比較自由,考試內容也沒有一定之規,因時因人而異。總的來說以前都是重詩賦,偶爾會加考策論,這一次前天皇上特別派內侍告訴徐平,專考策論,不及詩賦。

徐平不知道這是不是專門爲自己改的,因爲下年的進士常科,趙禎也一樣要求加重了策論的分量,也有可能自己只是趕上了好時候。

不管怎樣,機會就在面前,徐平必須牢牢抓住。如果自己以後真的能夠出人頭地,做了大官,連個館職都沒混在身上,真地會讓人笑話的。

шωш¤ ттkan¤ C ○

初升的太陽照進皇城,帶着堂皇的色彩,使這裡顯得愈發威嚴。

徐平來到閤門,當值的依然是李璋,急忙迎了出來。他也是知道今天徐平召試,特意與同僚調了班次,過來給徐平行些方便。

繳過召試學士院的詔旨和自己的文狀,徐平隨着李璋東彎西拐,來到學士院裡。

此時時辰未到,在這裡監督的小黃門上來,領着兩人到了休息的偏房。

李璋有公務在身,不好在這裡閒待,讓徐平有事儘管託人找他,便告辭離去。

進了房門,卻見已經有兩人坐在裡面,見徐平進來,一齊起身見禮。

“希平,稚圭,你們已經到了!”徐平回過了禮,驚喜地看着趙諴和韓琦。

韓琦與自己一同召試徐平早就知道,卻沒想到這次還有趙諴。

韓琦微微笑道:“我們可不像雲行現在無事一身輕,早早到衙門裡畫押,便就匆匆趕了過來,自然就來得早。”

趙諴連連搖頭嘆氣:“我本就是託了你們兩個的面子,才得了這次機會,哪裡敢有半分疏忽?自然是早早就過來等着。”

天聖五年一等進士本來四人,徐平升等之後成了五人。其中王堯臣和趙概早已入了館閣數年,今年再試徐平和韓琦,單單留下一個趙諴,就顯得過於惹眼了。兩天之前,學士院的人不知怎麼想了起來,稟過皇上,讓趙諴一起跟着過來。

這種事情可不能客氣推託,就像徐平當年升爲一等進士也是純屬意外,但升了就是升了,以後官職晉升就是按一等進士算,沒有人會另眼看他。趙諴這次召試的機會不管是怎麼來的,入了館閣就是入了館閣,日後的官職晉升就是快別人一步。

這一年徐平二十四歲,韓琦二十六年,趙諴差一歲就到三十,正是風華正茂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如果沒有意外,他們將在數年之後,三十多歲成爲帝國的棟樑。

自太平興國年間,太宗急於用新進文人取代元老勳貴,鞏固自己的皇位,從而急速擴大科舉進士的錄取名額,並且從制度上面保證這些科舉新貴能用最短的時間爬上權力的巔峰。短短几十年間,科舉進士已經成了大宋官場最有勢力的羣體,地位牢不可破。

到了今天,太平興國年間那幾榜曾在大宋攪起漫天風雨的進士新貴已經老去,僅存的一兩個人瑞如胡旦等人已在山野被人遺忘,他們所提攜的後輩如呂夷簡等人則佔據了大宋所有的重要權位。太宗時代遺留下來的進士驟進的後遺症卻仍在,新的一代科舉進士正在中層茁壯成長,很快他們就會發現高層的職位被老人把持,矛盾不可避免。

在這時候,以徐平爲代表的天聖年間新進進士又迅速突進中層,老的不去,新的又來,註定了這幾年的朝堂不會平靜。

三人多年沒見,聊着各自的經歷。趙諴和徐平差不多,出身於小家庭,沒什麼家族可以倚靠。韓琦則不但父親那一人代早有人脈,他一這代更是兄弟幾進士,官場上相對來說不那麼辛苦,相對淡然很多。

其實韓琦和趙諴聽說了徐平回來,要不是要準備學士院的考試,早就去拜訪了。在仕途上,這是他們僅次於科舉時的第二重要的考試,不得不精心準備。

正在三人說得熱烈的時候,門外腳步聲響,小黃門領着一個氣喘吁吁的綠袍官人進來,吩咐讓他在這裡等候。

見到來人,徐平一下就站了起來,驚喜地道:“曼卿,你也來了!”

石延年喘着粗氣,看着徐平,開懷笑道:“不錯,我也趕上了!沒想到多年以後,我們會在學士院裡相見!”

徐平上前,拉着石延年的胳膊上下看了看他,急忙扶到一旁位子上坐下。

石延年在外任職期間,因爲上書要求劉太后還政,遭到貶謫,如今新皇登位,他們這些曾因這種事被太后打擊報復的都一一起用。因爲遠在京東,這次學士院召試皇上又特意照顧徐平,石延年時間非常倉促,路上緊趕慢趕,終於及時趕到。

等石延年喘幾口氣,徐平給韓琦和趙諴介紹。

韓琦微笑起身拱手行禮:“多年以前,石曼卿詩名就已滿京城,今日有幸,得睹尊顏。在下監左藏庫韓琦,望曼卿不吝指教。”

“豈敢,豈敢!”石延年一邊喘氣一邊回禮。

趙諴也行禮問候罷了,幾人才又落座,說些閒話。

石延沒有進士出身,這次召試對他的重要性比徐平幾人大得多,一邊與幾人閒談,一邊平息氣息,穩定心神,準備着即將到來的學士試。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太陽高升,漸漸熱了起來。此時正值中秋,秋老虎肆虐,白天還是炎熱得很。幾人都是清早起來,身上衣服穿得多,愈加覺得熱不可當。

直到門響,一箇中年人出現在門口,掃了衆人一眼,面容嚴肅,淡淡地道:“在下翰林學士章得象,奉詔旨主持此次學士院試。明間不早,這便開始吧。”

幾人起身行禮,一起應諾。

徐平心裡微微有些異樣,他在邕州的頂頭上司,曾經替自己扛下不少壓力的廣南西路轉運使章頻,正是章得象的伯父。在京城裡自己能扯上關係的人非常之少,章得象就是一個,偏偏主持院試的就是他,這是有意還是無意?

官場裡的人脈爲什麼重要?不在於赤-裸裸的保舉庇護,黨同伐異,那些動作太惹人注目,而且這個年代講究避嫌,大家都盡力避免。真正起作用的反而是這些細節,徐平已經隱隱覺得,從邕州回來,他不再是那個被扔到天邊無人過問的小人物,有一隻手正在把他托起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被託到哪裡去。

學士院試比省試殿試都隨意得多,就是單獨一間房間,幾長案几,幾個人分開各自書定答卷。主試的章得象坐在上面,隨意翻些詩書,偶爾擡頭看一眼。

維持秩序的是皇上派過來的小黃門,也只是站在門外,並不進來打攪。

想來也是,當年連馬季良那種不學無術的都能通過考試,傳聞是主試的宴殊幫着他完成答卷,這考場秩序能嚴到哪裡去?

考的是兩論一策,並沒有詩賦。策是安邊策,論一是財政節流,尤其針對天聖後期的大建浮屠寺廟,再一個是開源,都是關於財計的內容。

徐平在廣南提舉蔗糖務,隸三司的鹽鐵司下,政績就是爲朝廷的財政開源。安邊更是不用講,括丁法和拓地諒州都有的是內容寫,惟有一個財政節流與他本職工作稍微遠些。

拿到試題,徐平就已經篤定了這次考試是專門爲自己準備的,其他人不過是沾光過來陪考而已。問題是徐平自己能看出來,別人又怎麼看不出來?

一邊奮筆疾書,徐平覺得自己的臉微微有些發燙。自來到這個世界,他還是第一次享受到這種待遇,覺得很不習慣。

過了小半個時辰,章得象從案几邊起身,隨便踱到下面來。每到一個人的身邊,便停下腳步站在身後看一會,然後默默走開。

最後纔到徐平身後,看着徐平寫完安邊策,又看着寫了大半篇論,暗暗點了頭,便回到了前面案几,安心看書,再不擡頭。

一個半時辰之後,日已過午,徐平把卷寫完,擡起頭來,看別人依然在或是奮筆疾書,或是冥思苦想,自己竟是最先完卷的一個。

幾人之中,這種題徐平答起來最容易。趙諴和石延年不相伯仲,趙諴是因爲任度支判官多年,工作相關,石延年則一直以論大事得當著稱,不會差到哪裡。韓琦則是對這些內容最生疏的,不過他儒學精通,學識紮實,這又是三人比不了的。

外面的小黃門輕手輕腳走進來,到章得象身邊低聲道:“學士,官家賜了茶湯來,是否先暫歇,飲了茶湯再繼續?”

石延擡頭看了看下面,點頭道:“也好。”

這是皇上的好意,幾個人的肚子也確實餓了,便暫停答題,就在自己案上吃着皇上賜下來的茶湯點心。

章得象又走下來,在衆人身邊隨便看了看各人的文章,最後到徐平案邊,草草看罷徐平所寫的,淡淡地道:“徐平,你既已完卷,可以先出去了。”

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68章 大新聞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73章 夜對第319章 使節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19章 星空(上)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47章 破綻第5章 公路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3章 護衛鐵騎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3章 蠻人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180章 投名狀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35章 三輪車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53章 收網第191章 反擊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84章 蓄勢待發第134章 鬧事第129章 新場務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37章 閒散日子第24章 談判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30章 殿試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302章 青冢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1章 舊人第25章 對決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80章 按規矩來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8章 草市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11章 根源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1章 探花郎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258章 拆借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53章 秦二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2章 父老第79章 坐觀成敗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6章 知州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319章 使節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35章 災民第168章 立萬世法
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68章 大新聞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73章 夜對第319章 使節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19章 星空(上)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47章 破綻第5章 公路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3章 護衛鐵騎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3章 蠻人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180章 投名狀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35章 三輪車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53章 收網第191章 反擊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84章 蓄勢待發第134章 鬧事第129章 新場務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37章 閒散日子第24章 談判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30章 殿試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302章 青冢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1章 舊人第25章 對決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80章 按規矩來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8章 草市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11章 根源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1章 探花郎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258章 拆借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53章 秦二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2章 父老第79章 坐觀成敗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6章 知州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319章 使節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35章 災民第168章 立萬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