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風波驟起

正在這時,楊告從前面急匆匆地過來,也不等公吏通稟,直接進了小花廳。

在徐平的印象裡,楊告是個老成持重的人,今天這樣失禮,不由有些意外。見他到了廳內,看了看徐平對面的黃金彪和王文,沉着臉一語不發,徐平便知道出事了。

轉身高聲喚了譚虎進來,徐平對他道:“你與黃金彪是老相識,帶着他還有這位高麗來的客人在西京城裡轉一轉。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帶着他們吃一吃,看一看。”

譚虎叉手應諾,一邊的黃金彪喜笑顏開。這麼多年,還是當年邕州的老兄弟分外讓人覺得親熱。有譚虎在,自己在西京城的日子就不寂寞了。

送走了黃金彪和王文,徐平才問楊告:“看你臉色,是出了不好的事情。說吧,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讓你今天如此失態。”

楊告看着黃金彪幾人離去的背影,直到都走出門去,纔對徐平道:“都漕,留守司替西京城的分司官員出頭,領頭聯名他們一起上奏章,說你在京西路強推錢莊新政,不顧百姓生死,致分司官員多傾家破產。奏章上去,在朝廷裡引起軒然大波!”

聽了這話,徐平不由皺起眉頭:“這不還是說的童大郎的那件事情嗎?都過去多少日子了,佈告早已經貼遍河南府,是他們自己貪心,怨得了哪個?怎麼現在鬧出事來?”

楊告道:“此事我們都被蒙在了鼓裡,我也是聽從京城裡來的人講起才知道。說是前翰林學士錢易之子錢明逸因赴錢惟演喪事,不憤錢家在童大郎一案裡損失大量錢財,鬧得現在家計困難,到西京留守李若谷那裡哭訴。李若谷念錢明逸身份不比別人,不好怠慢,組織了一衆分司官員,聯名上奏章歷數轉運使司的不是,錢莊新政如何是惡法——”

“錢明逸,是不是錢易的兒子?”

“不錯,正是因爲他的身份非比尋常,才引起這麼大的事端!”

吳越錢家是舉國內附,入宋後之後一直得到重用,跟南唐、南漢這些被軍隊攻下來的地方不同。錢昆和錢易是吳越倒數第二任國王錢倧的兒子,入宋之後錢家都被大用,惟獨餘下了他們兄弟二人。這兄弟自己也爭氣,都在真宗年間考中進士。弟弟錢易尤其文才突出,十七歲殿試時因爲交卷過早,被認爲輕浮而未中進士。到了鹹平二年,再次參加殿試的時候,又覺得自己第二名是因爲主考官不公,本當是狀元之才而告御狀,因爲言辭對朝政多有譏諷,惹惱了真宗,被降到第三名。天聖三年做到翰林學士,不久去世。

不說錢家吳越王族的身份,單單父親是前翰林學士,從伯父是錢惟演這位前宰執,這位錢明逸的身份就不比尋常。他現在還沒有出身,是恩蔭爲官,但李若谷也不能輕視。

但再怎麼重視,李若谷都應該先跟徐平商量,這樣直接用留守司的名義上書,還是數落轉運使司的不是,那就擺明是要與徐平作對了。徐平剛到的時候,李若谷也曾經因爲一山不容二虎而鬧了點小別扭,但很快就過去了。最主要的是因爲兒子,擔心跟徐平作對影響了李淑的仕途,這一點徐平事後也有了解。現在又跳出來,徐平的第一反應,就是隻怕還是跟他的兒子知制誥李淑有關。李若谷自己,已到風燭殘年,不會管這些事情了。

想了一會,徐平才道:“翰林錢易的兒子,現在還只是少年人吧?”

“不錯,錢明逸今年剛好二十歲,還沒有舉過進士。”

徐平笑着搖了搖頭:“西京城裡多少人物,都知道是自己犯的錯,沒有人對童大郎的案子提出異議。一個二十歲的外人,卻跑到留守司說錢莊新政的不是,有意思,有意思——”

徐平可以肯定,錢明逸是被人指使幹這件事的,只是是誰指使的,還說不清楚而已。

不過李若谷這樣站出來,很明顯就指向了他的兒子李淑,而李淑雖然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徐平卻知道他是呂夷簡的人。皇宮裡有石全彬這個微末之時相交的朋友,看皇宮大門的有李璋,徐平對朝廷裡官員的私人關係比別人知道得多得多。這些年來,徐平在朝廷裡能夠安安穩穩,沒有牽連進任何風波去,這兩個人的作用不可小視。

宋朝對內外朝的隔絕管得非常嚴,一般的大臣,能夠交結上一位在大內有權的內侍就是極大的助力。比如呂夷簡,交結了閻文應,給他的幫助非常大。這麼多年,他能夠鬥倒一位又一位的宰相競爭者,雖然主要是他的手腕厲害,但閻文應的作用絕不可以小視。

一般來講,皇帝看重哪位大臣,也只是給予更多的信任,官職升得更快一點,但不會把國事放心地交到他的手裡。真正掌控朝政的能力,還是要看在外朝自己的鬥法。

徐平算是趙禎看重的官員,官職升的速度快,但還是有實打實的政績打底,不讓別人說出什麼來。資歷不夠,也只好放出來補資歷,老老實實按規矩來。至於朝政的人事鬥爭之類,趙禎基本不會向他提起,不可能從皇帝那裡獲得情報。

這種情況下,在內朝的眼線就非常重要了。內外朝隔絕,官員在外朝的動作皇帝其實是不清楚的,同樣官員對內朝上的奏章、奏對之類外朝同樣不知道,如果能把內外兩朝的情報結合起來,就能夠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情。

徐平都不需要讓石全彬和李璋特意打聽,只是平時說說話,聽他們提起今天哪個官員到大內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心裡便就有了底。這種事情石全彬和李璋兩人也是心知肚明,也會特別挑一些對徐平有用的話來說,只是不說破,大家有默契罷了。

楊告來對徐平一說,雖然徐平不知道是誰指使了錢明逸跳出來,但此事與呂夷簡有關是肯定了。不過自己跟呂夷簡併沒有什麼衝突,這次他怎麼突然挑起事來?

見徐平沉默不語,楊告又道:“我聽人講,朝廷裡對此事已經議論過一次,兩位宰相意見相左。王相公認爲此案是分司官員貪心,與錢莊新政無關,主張不用理會。呂相公則認爲這麼多官員上奏章,錢莊新政必然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不能只聽京西路一面之詞,要派位朝廷大員下來查個究竟。呂相公此話別人也無法反對,只是還沒定下人選。”

“哦,朝廷準備派什麼人來?”

“呂相公主張派翰林學士梅詢,王相公反對,還沒有定論。

梅詢,又一個呂夷簡的人,徐平的心裡已經大致有數了。

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50章 修兵書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7章 學以致用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279章 黑吃黑第57章 千里西來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45章 京城故事第41章 意外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69章 做做樣子第314章 偷營第133章 矛盾第24章 嫉妒第51章 綠影亭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11章 根源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93章 多方牽連第80章 按規矩來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204章 換相(下)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27章 夜宴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3章 人之將去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93章 拔牙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308章 怪物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54章 心有不足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83章 擒獲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31章 攻略(三)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17章 追獵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96章 改天換地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48章 風波第68章 軍民魚水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19章 審問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288章 分岐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5章 名將第15章 對抗第15章 閒事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205章 蛻變第72章 三個關節第96章 移風易俗第48章 私鹽販子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5章 閒事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36章 組織第116章 對衝
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50章 修兵書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7章 學以致用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279章 黑吃黑第57章 千里西來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45章 京城故事第41章 意外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69章 做做樣子第314章 偷營第133章 矛盾第24章 嫉妒第51章 綠影亭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11章 根源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93章 多方牽連第80章 按規矩來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204章 換相(下)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27章 夜宴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3章 人之將去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93章 拔牙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308章 怪物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54章 心有不足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83章 擒獲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31章 攻略(三)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17章 追獵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96章 改天換地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48章 風波第68章 軍民魚水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19章 審問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288章 分岐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5章 名將第15章 對抗第15章 閒事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205章 蛻變第72章 三個關節第96章 移風易俗第48章 私鹽販子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5章 閒事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36章 組織第116章 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