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夜對

吹在身上,卻感覺不到一絲涼意,還平白讓人感到一陣煩躁。

徐平跟着小黃門走在宮裡的路上,想着心事,都不知道自己到了哪裡。

白天最終的結果,還是尊重宰執們的意見,把党項的使節立即快馬追回,進京城之後由樞密院出面,派一位副使當面切責,並收繳一切文字紙張。這位出面的樞密副使,當場也定了下來,是王德用。他是武將,算是亮給党項的一個態度。

至於徐平說的派細作入黨項,以及查探党項的軍力佈署,還是被宰執們認爲敵意太重,擔心把趙元昊一下子逼反,被否決了。由趙禎下手詔給趙元昊,對他進行指責以及命他解釋整件事情,也被否決了,改爲收回原來國書,在新國書裡點醒他。

張士遜也不敢拍着胸脯說党項不會反了,同意進行新的軍力佈署,調兩萬禁軍充實到陝西路和河東路。至於具體的軍力佈置和統軍大將,以後再議。

對這種處置徐平非常不滿意,決策層不敢下決心,三心二意,終究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看着是面面俱到,實際上是任何問題都解決不了。但是也沒有辦法,官僚機構的政策慣性是非常驚人的,讓他們一下子轉過來,根本就做不到。除非是發生了極其嚴重的事件,地動山搖,從最高層就痛下決心,這艘大船才能調頭。

趙禎其實也不滿意,但又有什麼辦法呢?再不滿意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下來。他治下的朝廷已經犯了嚴重的官僚病,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改得過來的。實際上,很多權力,包括一些決策權力,也不在他的手裡。

此時單說一位宰相的權力,在皇權面前還是非常弱勢的,但是如果所有宰執的權力加起來,則相權就非常龐大。雖然比不了秦漢,跟唐朝的中書門下比一點也不差。

正是因爲對處理結果不滿意,散了之後,趙禎讓徐平晚上入宮,例行諮詢。這是侍從大臣的例行工作,不備顧問,何以稱侍從?

進了天章閣,趙禎賜了座,依例賜茶湯。

等徐平坐下,趙禎問道:“已經過了兩個月,你現在身體如何?”

徐平捧笏回道:“稟陛下,已經大略康復了,只是還是吃不得冷熱酸甜的物事。”

趙禎想了一想,道:“既然如此,你還是在家裡歇着吧。衙門裡的事務多照看一下,不用參加朝會。——現在你就是天天上朝,也沒有大意思。”

現在三司沒有大事,真正棘手的事務,恰恰就是那些雞毛蒜皮。幾個月裡,徐平把三司的官吏基本重新培訓了一遍,新修條例也已經完成,只是卡在中書那裡頒行不下去。但是,人員完成了培訓,並不就代表整個衙門從此煥然一新了。

新與舊的衝突從來都是這樣,初期風風火火,掃清一切阻礙,雷霆萬鈞,犁庭掃穴,看着勝利的果然已經握在手裡。但當新的一切走入現實,深入每個角落,纔會遇到最堅強、最頑固的阻礙力量。一個不小心,這些保守的力量就從每一個毛孔積聚起來,小溪匯成江河,掀起滔天巨浪,以前的努力全部毀於一旦。

如果把三司衙門比喻成一棵大樹,那麼官吏層面便是樹的主幹,改革的方向與進程都是徐平能夠完全掌控的。但真正與社會的方方面面接觸的,卻恰恰是那些枝枝葉葉,那些地底的小根鬚。新的制度到了這裡,纔會遇到最大的阻力。

經過培訓的新官吏到了自己的職位上,新制度對他們有要求,現實情況對他們也有要求,這兩者之間往往有激烈的矛盾。前些日子三司新鋪子跟權貴們的衝突,只是表現出來的一件小事而已,這種事情還有非常多。

改革便就是這樣,即使一切決策都對了,也從是初開始時的轟轟烈烈,到了瓶頸時期的舉步維艱,理順了之後的順風順水,再到新的制度被適應之後再次慢慢走向走守,慢慢成爲制約,成爲阻礙社會發展的力量,不得不再次改革。

改革是絕對的,不改纔是相對的,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這也是辨證法。

在趙禎的要求下,徐平的奏章上得很勤。趙禎從這些奏章裡,慢慢對徐平這些想法熟悉起來,也受到影響,他自己也難免受到這些想法的影響。

吃過茶湯,趙禎道:“今晚先不說這些,叫你來,還是問問党項那裡的事情。今天我也看見,你跟朝里宰執們的議論多不相合,想單獨聽聽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徐平理了一下思緒,擡頭對趙禎道:“陛下,如果臣說,党項的趙元昊將來一定會反,不知道陛下信也不信?”

趙禎一怔:“你真地認爲元昊必定會反?”

“是的,而且只怕也用不了多久,少則三五年,多也不超過十年。有今天的事情出來,朝廷再向西北調派一些軍隊,可能會打亂他的佈署,拖後幾年。”

趙禎苦笑:“這話,白天你在崇政殿裡爲何不說?”

“國家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能因爲一個人的猜測而變更國策。依樞密院現在的樣子,真地強行讓他們把佈署重心從北方轉向西北,只怕要出亂子。再讓本來平靜的契丹心生僥倖,北方也緊張起來,反而就不好了。還是陛下心裡有數,藉着這幾年的時間慢慢調整得好,達不到最好的效果,但也不至於出現大的混亂。”

趙禎點頭,一時沒有說什麼。幾個党項細作就已經讓樞密院手忙腳亂了,再逼着他們調整戰略佈署,確實要小心惹出大亂子來。再者,現在三衙的管軍大將大多還都是先帝時的藩邸舊臣,也面臨着人事調整。一個劉平只是開始,後邊的管軍大將趙禎會慢慢全部換掉,但關鍵是他的手裡也沒有人可用。

沉默了一會,趙禎問道:“你爲何認爲,党項元昊一定會反?”

因爲前世的歷史課本上面寫着啊,就憑那短短的不到一百個字,就知道他這個人絕不甘於居人之下。哪怕就是冒着天大的風險,他也會不顧一切過一把皇帝癮的。

不過這話沒法跟趙禎說,徐平道:“陛下,元昊這幾年在党項的所作所爲,雖然我瞭解的並不多,卻也知道,他不反是不行的。自趙德明故去,元昊繼位,整個党項的舊臣幾乎全部都被他用新人換掉,党項官制也仿本朝和契丹,多所更張。而且下令境內無論胡漢,都剃髮,易胡服,還讓人制党項文字。我在三司,做的事情遠沒有他這樣激烈,還有各種各樣的反對力量讓人應接不暇。據說胡人腦子不大靈便,但就是再傻,也不可能任由他如此胡來。此時的党項,反對元昊的人必定是不少的。怎麼應對這些反對的人和力量?趙元昊雖然狡詐,但沒聽說行事多麼細密,那麼壓下去這些反對力量只有一條路好走,那就是對外開戰。要麼向西,矛頭指向吐蕃各部和河西之地,實際上黨項這幾年也沒停過向那裡開拓。再打下去,只怕向西他們也打不動了。”

說到這裡,徐平嘆了口氣:“如此一來,只要在吐蕃和河西吃一次敗仗,党項的戰爭矛頭只有指向東,要麼契丹,要麼本朝。——恕臣之言,趙元昊的腦子只要還沒有壞掉,都不會去撩撥契丹,那就只有向本朝開戰了。”

趙元昊同樣面臨着嚴重的內部矛盾,而且比大宋還要嚴重,這一點徐平只要從日常看到的情報就可以得出結論。內部矛盾解決不了,那只有向外部矛盾轉移,党項的戰爭腳步根本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趙元昊自己就死定了。

河西、吐蕃各部,好打的地方党項基本都打過了,現在他們在河湟一帶面對唃廝囉。從得到的情報來看,趙元昊對唃廝囉並不佔有優勢,青藏高原,哪怕只是邊緣地帶,那種地理氣候,趙元昊早晚會栽一個大根頭。

一旦西向擴展的腳步被阻擋,党項反宋的時間就可以數日子了。趙元昊根本不足以在和平的狀態下完全掌控党項,他必須實行軍事冒險,用對外戰爭的勝利來壓制國內的反對勢力。而最佳的軍事冒險方向,就是大宋,誰讓大宋看起來就好欺負呢。

不要去猜測一個統治者的內心主觀想法,從客觀事實出發,抽絲剝繭,這是徐平分析事情的原則。從這一點,徐平堅信哪怕是有自己,哪怕自己已經影響了大宋的對外政策,党項還是要反的,而且必須反。

趙禎也在試着適應徐平這種分析問題的思路,只是還有點不習慣。趙元昊在党項內部不穩,爲什麼一定要反宋?趙禎有點感覺,但還是不那麼清楚。

但有一點趙禎明白了徐平所說,党項後來一定會反,但現在還不會,因爲時機不到。對於決策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判斷這個時機。

第5章 高大全第243章 算賬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63章 在路上第63章 官聲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1章 同年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221章 細腰城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2章 小縣第47章 帶毒的餌第57章 暗箭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22章 清路第49章 戰後忠州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58章 桃花運第56章 錢入戶等第40章 從前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40章 先聲第27章 辨司馬光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42章 劉小妹第45章 白砂糖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6章 書生張載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94章 萬事俱備第7章 雜談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168章 田園風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33章 迷惑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64章 一拍兩散第9章 詠梅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58章 拆借第14章 規劃第23章 流民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48章 轉折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1章 酒精燈第61章 裂痕第58章 夜戰(中)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37章 何爲神?第69章 做做樣子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54章 心有不足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章 夜談第76章 稅改第1章 回到從前第4章 馬政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8章 通判廳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250章 修兵書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9章 詠梅第61章 轉機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35章 申峒第91章 大勢
第5章 高大全第243章 算賬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63章 在路上第63章 官聲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1章 同年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221章 細腰城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2章 小縣第47章 帶毒的餌第57章 暗箭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22章 清路第49章 戰後忠州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58章 桃花運第56章 錢入戶等第40章 從前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40章 先聲第27章 辨司馬光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42章 劉小妹第45章 白砂糖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6章 書生張載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94章 萬事俱備第7章 雜談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168章 田園風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33章 迷惑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64章 一拍兩散第9章 詠梅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58章 拆借第14章 規劃第23章 流民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48章 轉折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1章 酒精燈第61章 裂痕第58章 夜戰(中)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37章 何爲神?第69章 做做樣子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54章 心有不足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章 夜談第76章 稅改第1章 回到從前第4章 馬政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8章 通判廳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250章 修兵書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9章 詠梅第61章 轉機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35章 申峒第91章 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