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3章 這就是俠客?

bookmark

五月己丑,初三。

徐平已經買了馬,這是專賣白酒的鋪子在金水河邊開起來後,收入可觀父親獎賞他的,花了近五十貫錢。

徐平騎着這匹馬,沿着金水河大堤,慢慢走進白沙鎮。

現在已經正式進入夏天了,河堤上的垂柳變得翠綠,像兩條綠帶捧着清澈的金水河一路流向京師。金水河水質甘甜,是東京城裡皇宮和王公大臣的飲用水源,也是徐家的釀酒用水,好水纔出好酒。

五六十年來,朝廷年年植榆柳護河,使這一道道匯向京師的運河,成爲了中原大地上一道道的綠色長廊,這片飽經蹂躪的土地平添了許多生氣。

新開的專賣白酒的鋪子就挨着徐家酒樓,搭在金水河邊上。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棚子,上面只用蘆蓆茅草遮住,四面通風,最裡面一排櫃檯,擺着幾個巨大的酒缸。棚子里長條板凳,木桌子,一切從簡,與酒樓裡的奢華之風完全不同,賣的菜也多是鹹菜滷味,能簡單就簡單。

這是徐平的主意。

烈性的低端白酒定位就是金水河上的船工縴夫,和萬勝鎮的禁軍大營,他們喝的不是意境,要的就是那種爽快。

來到棚子前,小廝眼尖看到,急忙上來扶着徐平下馬,牽到一邊拴好。

徐平進了棚子,裡面的客人已是不少。

這個鋪子與酒樓的生意不同,主要做的是白天生意,酒樓是豐富當地夜生活的。到了晚上,只有碼頭的苦力纔會來買一碗酒,仰頭一口喝下,暈暈乎乎地回到家裡去。

徐正坐在櫃檯後面,苦着個臉。

徐平上來見禮過了,問父親:“阿爹,怎麼又是你在這裡?招個主管照看麼,省心省力多好。”

徐正道:“這個鬼地方,三兩戶人家,哪裡有傑出人物?怎麼招得來?”

徐平看看父親臉色,問他:“阿爹,看你神情很不開心啊。棚子裡這麼多客人,生意不是挺好嗎?”

徐正嘆口氣:“昨天與監鎮談妥了,少了好多利息!那都是錢啊!黃澄澄地一堆一堆捧出去,便如割我的肉一般,怎麼開心得起來?”

自己這個老爹愛錢如命,聽他說了,徐平也是笑:“稅錢怎麼說?這裡的酒麴都是我們自己制的,應該便宜一些。”

徐正搖頭:“見了鬼了!周監鎮說這鋪子不小,一年麴錢與酒樓一樣,還另外有稅錢?這是人做的事?”

徐平奇道:“他哪裡還有曲賣給我們?便是京城裡的都麴院,也沒有現成的曲撥下來吧?”

徐正道:“你年紀小,還識不透這官家的事。沒曲又如何?委給我們給官家造嗎!周監鎮說了,這曲雖是我們自己造,但依然算官家賣給我們,只是念我們辛勞,又出曲本,他只收一半價錢就是恩典了!”

徐平很是琢磨了一會這話。倒不是他笨到理解不了,而是這邏輯與他的前世相差甚大。最終明白過來,官府賣曲,不僅僅是要的賣曲的利潤,還有另一部分超額利潤算酒稅的一種在裡面。讓酒戶自己造麴,雖是沒辦法,但這超額利潤作爲稅是不能少的,認爲他是空手套白狼也好,都要老實交上來。

想通了徐平也只能是搖頭。宋朝的酒法極嚴,除非兵荒馬亂的年月,造私酒賣都是挑戰官府權威的嚴重事件,倒退幾十年,動不動是要殺頭的。

看了看酒缸,徐平問老爹:“這酒賣得不錯啊,只用酒糟怕是造不出來這麼多酒吧?”

徐正道:“酒糟哪裡夠?還不是聽了你的話,都用釀壞的酒蒸出來!現在敗酒已經沒有了,我正發愁,難道以後用好酒來蒸?這就有些划不來。”

徐平湊到徐正面前,低聲道:“阿爹,我有一個法子,不用糯米,也能造出這種酒來,你要不要聽?”

徐正看着兒子,微微笑道:“我早說過,你是天生的酒戶人家!說說,不用糯米用什麼?能省多少錢?”

徐平道:“我們莊裡的田地,荒的地方長有不少蘆粟,阿爹知道嗎?”

一聽這個,徐正沒了興趣:“那個能當什麼用?產的高粱米只能送給乞丐,連個買的人都沒有!我聽說你在莊裡種了不少,都說用來喂牛羊,也不知道牛羊愛不愛吃!”

徐平神秘地一笑:“我能用蘆粟釀酒,法子阿爹想不想聽?”

徐正道:“這不說笑嗎?莫說用那種人都不吃的東西,就是能用平常的米麥釀出酒,也省好多本錢!那種東西怎麼能用?”

這種事情徐平一時也說不清,見老爹不信,只好道:“阿爹不信,那就一會給我幾塊曲餅帶回去,我釀給你看。”

徐正只是搖頭。

正在這時,棚外一東一西來了兩夥客人。

東邊來的是個儒生,穿着長衫,騎一頭黑驢,腰間別了一把長劍。特別的地方是他背上背了一個包袱,包袱旁邊插着一根鐵鐗。

這人中等身材,毫不起眼,就連面相也是那種讓人過目就忘的。

西邊來的是幾個軍士,騎着快馬,雖是便裝,都帶了腰刀。

爲首的一個似是軍官,高大魁偉,一看就是渾身力氣,神情倨傲。

兩邊同時到棚邊,碰了個頭。

軍官喝道:“這個漢子,沒長眼睛嗎?見了我們官軍,還不避讓!”

儒生笑笑,什麼也沒說。下了驢,把僵繩交給小廝,進了棚子。

徐正在櫃檯後面低聲道:“這幾個赤佬,每次來都要惹事!”

宋尚火德,軍裝盔甲都是紅色,京城百姓便戲稱當兵的爲赤佬。

外面那個軍官見儒生神色有些輕蔑,心頭火起,下了馬,帶着手下徑直來到儒生坐的桌子前,先把腰刀撩起來。

徐平也看出事情有些不對,敢公然騎馬出軍營,必是驕兵。此時的禁軍管理還是很嚴格的,帶着軍器出營這種事情還是少見。看那個儒生,實在太平常了,沒一點出色的地方,惟有一根鐵鐗,纔會讓人多看一眼。

那軍官對儒生道:“我與你說話,沒聽見嗎!”

儒生慢騰騰地道:“提轄,我們都是來吃酒的客人,不要生事,壞了主人的生意,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軍官見儒生老神在在的樣子,心裡有些警醒,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這周圍,哪一個不知道我趙滋的名字,敢如此傲慢!”

儒生道:“在下是本府進士桑懌,卻沒聽說過你。如果要來鬧事,小心我手裡鐵鐗不饒人!”

此時說的某州某府進士,指的是鄉貢進士,即過了發解試,參加進士科考試的,並不是說已經登科,實際上是舉子。

徐平已經好幾次聽人說此時的開封府落第舉子游蕩,小心他們惹事的話,此時終於見到一個了。在徐平的印象裡,書生作爲文人,雖說不至於手無縛雞之力,也都是比較柔弱的,沒想到這個書生如此硬朗。

更讓徐平意外的是,聽見桑懌的名字,那幾個軍士,包括軍官,臉上都變了顏色,一起後退幾步。

軍官趙滋按着腰刀道:“某家也聽過你的名字,都說凡是你到的地方,盜賊不是一逃而空,就是蟄伏不起,不敢攖你鋒頭!今日見了,也不過如此,沒見什麼出色的地方,令人好生失望!你敢與我比試嗎?”

桑懌道:“我手裡鐵鐗,出去就要傷人的!提轄還是罷了,爭風斗氣都是街頭閒漢做的,我們何必自降身份!坐下喝酒豈不是好?我聽人說這裡酒家賣的酒真是好力氣,若是有心,不妨坐下喝兩碗。”

趙滋看着桑懌,也不說話,過了好一會,展顏一笑:“聞名不如見面,就是桑壯士這份氣度,某家已經輸給你了!罷了,酒家拿酒來!”

便帶着手下,與桑懌坐了一張桌子。

徐平在櫃檯邊看得目瞪口呆,本來以爲要打架見血的,就這麼算了?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俠客之風?

第138章 憤怒第7章 貴人相助第73章 田二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6章 前奏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24章 留客第298章 夜襲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61章 裂痕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76章 臨機處置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88章 改制第25章 廷辨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11章 根源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27章 衝突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30章 烈士暮年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68章 冬日牡丹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316章 大火第60章 新的門路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8章 讀書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8章 通判廳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30章 端午(中)第13章 蠻人第39章 先來後到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308章 怪物第10章 巡視河道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04章 多賣酒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59章 合謀第6章 買書第70章 風波起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9章 遊園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05章 蛻變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47章 一年一考第38章 軍法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84章 三衙改制第311章 全國統籌
第138章 憤怒第7章 貴人相助第73章 田二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6章 前奏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24章 留客第298章 夜襲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61章 裂痕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76章 臨機處置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88章 改制第25章 廷辨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11章 根源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27章 衝突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30章 烈士暮年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68章 冬日牡丹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316章 大火第60章 新的門路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8章 讀書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8章 通判廳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30章 端午(中)第13章 蠻人第39章 先來後到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308章 怪物第10章 巡視河道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04章 多賣酒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59章 合謀第6章 買書第70章 風波起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9章 遊園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05章 蛻變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47章 一年一考第38章 軍法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84章 三衙改制第311章 全國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