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

得了聖旨,徐平在道州再沒耽擱,與石全彬一路北上。任守忠緊緊跟着兩人,鞍前馬後地伺候着,緊張兮兮地等待着回京之後自己命運的裁決。

路上徐平特意繞到鼎州去,與在那裡任知州的曹克明見了一面。聽徐平說起這兩年與交趾的戰事,曹克明不禁唏噓,對自己沒有參與其中深爲遺憾。

鼎州治武陵縣,就是後世的常德。此時卻不是後世的景象,蠻荒遍地,旁邊的武陵蠻勢力強大,時常出山生事,曹克明在這裡也不得清閒,卻沒什麼戰功立下。想起要是自己還在邕州,平廣源州、破升龍府這些功勞必然落不到別人頭上,不由鬱悶。

曹克明的這一任知州也已任滿,他是行軍慣了的,也不想回京城享福,託徐平若是有機會,還給他找個職務回嶺南去立些功勞,怎麼也要搏個正任刺史以上的美官才肯罷休。

曹克明一走,徐平就在邕州大刀闊斧地括丁開地,雖然太后在時得罪了些人,但也實打實地立了下了功勞,總覺得欠了曹克明點什麼。聽他有這個心思,便滿口答應下來,邕州那裡拓地數百里,正需要熟悉事務的大臣去主持。此次回京,不說日後的官職安排,最少在朝廷對日後的邕州發展規劃裡自己還是說得上話的。

別了曹克明,再無雜事,沿途北上,到了七月中,終於到了南北的交界點襄州。

所謂南船北馬,交匯點便在襄州,向來爲中原以南的重鎮。這裡地方富庶,人口衆多,地當要衝,向爲朝廷大郡。

此時徐平已經得到消息,皇上親政後樞密院被大換血,其中樞密副使夏竦便被貶知襄州。不過他沒有到任,在路上就改爲了知穎州。夏竦改任,貶官的樞密使張耆又改任襄州知州,這個時候他正在京裡到處託人想辦法,還想賴在京裡,也不知最後會不會赴任。

襄州知州王琪任期已滿,被這麼兩個人物拖着不得離去,實在苦不堪言。官員磨勘年限是按實到任的日子算,王琪此時不過是太常博士,比不得不用磨勘的張耆和夏竦,一天一日都是自己升遷的資本,結果就在這裡生耗。

到了驛館,徐平和石全彬安排下,便讓高大全帶了自己的名刺去拜訪王琪,約好第二天與石全彬一起去襄州官衙拜訪。

此時徐平官職早已遠超王琪之上,他哪裡敢安坐在官衙裡等着兩人前來?讓高大全回話,自己第二天到驛館來見徐平,就不用勞動徐平和石全彬了。

這些官場禮節,徐平也已經習慣,只是讓高大全和孫七郎提前準備一下,不要失了禮數。地方官的迎來送往也有常規,酒筵接風自是不在話下,最重要的還是送川資。像徐平這種,擺明了回京要重用的,地方官都要着意巴結,格外多給些旅費,以示心意。雖說錢都是來自公使庫,是官家的錢,但襄州這種地方,迎來送往太多,只怕也是不堪重負。

說起來也是寒酸,赴任或是返京路上收到的贈禮竟然是這個年代官員的一大進項,一般都是按照路程遠近,地方富庶程度,各有常例。當然官員是被貶,還是升遷,也有重大影響。像徐平從邕州到道州,雖然各地長官都算熟識,路程也遠,卻沒收到多少錢。而一離了道州,成了當紅的新貴,收到的錢一下就多了起來。這些私房錢都是秀秀收着,本來收的時候都是各州銀鋌,半路上就沉重不堪,秀秀竟然拿不動了,不得不到金銀鋪裡換成了金錠。看樣子等到京城,這筆收入就能趕上徐平這幾年攢的官俸了。

到了晚上,也無心吃飯,徐平便與石全彬兩人,帶着高大全和孫七郎出了驛館,到襄州市集上尋個乾淨酒樓喝兩杯淡酒。

到了漢水江邊,看了一會江景,見旁邊一處酒樓地方不小,收拾得也整潔,便一起上了樓。到了二樓臨江的閣子坐下,孫七郎便安排菜蔬。

石全彬對孫七郎道:“過了襄州,就地屬中原,沒什麼魚吃。七郎,你着店家撿好魚做個魚湯上來,解解饞口。”

孫七郎答應着去了。

不一會小廝端了酒菜上來,幾樣時鮮果蔬,無非鮮菱脆藕,配着一大碗鮮魚湯。

徐平與石全彬相敬一杯,便取了一壺酒給一邊站着伺候的高大全和孫七郎。

高大全喝了一口,便皺起了眉頭。

徐平笑着問道:“怎麼,覺得這裡的酒水太淡?”

高大全道:“這酒淡得跟水一樣,滿桌也都是素菜,七郎這是要當和尚嗎?”

孫七郎看一眼高大全,沒奈何道:“店裡只有羊羹幾樣葷菜,等的時間太久,官人又吩咐要早早吃了回去,可不只有這些?”

徐平見高大全的樣子也吃不下這些清淡東西,便對他們道:“襄州漆器天下聞名,你們兩個要是覺得不合胃口,去樓下熱鬧處,選精美的漆器買幾樣,我們帶回家去。過了襄州,沒幾日就到京城,禮物要準備一下。自己估摸着時間,一個時辰後回酒樓來。”

兩人聽了,滿心歡喜,一起告辭高高興興地出了酒樓。心裡知道是徐平讓自己找個地方吃點實惠的東西,徑直奔着熱鬧的地方去了。

此時的大酒樓裡,炒菜還不普遍,其實吃不上什麼東西,喝酒就是真喝酒。佐酒的一向以蔬菜水果爲主,至於葷菜,大多極費時間,做羹做湯,心急吃不來。

就是魚蝦,按此時習慣也是屬於素菜,是歸於蔬菜裡面而不是歸於肉食。一邊吃素的人吃魚吃蝦,一邊熱衷於放生放水族,徐平也搞不懂這個年月的人是怎麼想的。

見兩人出去,徐平對着窗外深吸了一口氣,對石全彬道:“離家近了,就連氣息也是不同,從底子裡透着清爽!”

經徐平大力招攬人口,邕州說是沒有瘴氣了,那也得看跟哪裡比。跟周圍的州郡比邕州自然是消滅了瘴癘的地區,但跟中原比,那裡悶熱的天氣還是讓不舒服。

說說談談,徐平與石全彬喝光了一壺水酒,又吃了幾個新產的橙子清口,高大全和孫七郎纔回到酒樓來。

兩人也不知在哪裡喝的,滿面紅光,雜七雜八地各拿着一堆漆器,對徐平道:“官人,這裡的漆器不愧爲貢物,精美爲天下之冠,你看這些怎麼樣?”

徐平看了看,點頭道:“不錯。回去就說是你們兩個選的,也顯得會辦事。”

高大全倒沒什麼,孫七郎就嘻嘻地笑。當年他就是受不了林素孃的管束,迫不及待地跟着徐平到邕州去。現在又轉了回來,還是得想辦法討林素娘歡心。徐平加官進爵,就是回了京家裡的事務也無暇操心,還得是林素娘管着。高大全就沒這顧慮,他是有功勞在身的,回家之後徐平肯定會想辦法給他補官。

第221章 細腰城第279章 黑吃黑第113章 教閱第15章 軍改第77章 賬目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66章 初戰第229章 圍寨第146章 分別第21章 矛盾第56章 驚變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302章 青冢第99章 搞事情第192章 鑿齒蠻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6章 還錢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269章 對峙第10章 治術(一)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8章 種士衡上架感言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4章 規劃第67章 海外琉璃第73章 童大官人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83章 有放有收第207章 離別第23章 秋意第13章 治術(四)第215章 合夥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82章 立足於打第81章 談不攏第32章 五等戶制第73章 點將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3章 折支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67章 情報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91章 反擊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34章 期集第25章 廷辨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92章 鑿齒蠻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54章 買馬第84章 三衙改制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42章 強買第4章 許願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6章 仁義者何?第35章 三輪車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56章 國柄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20章 稅賦何所出
第221章 細腰城第279章 黑吃黑第113章 教閱第15章 軍改第77章 賬目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66章 初戰第229章 圍寨第146章 分別第21章 矛盾第56章 驚變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302章 青冢第99章 搞事情第192章 鑿齒蠻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6章 還錢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269章 對峙第10章 治術(一)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8章 種士衡上架感言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4章 規劃第67章 海外琉璃第73章 童大官人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83章 有放有收第207章 離別第23章 秋意第13章 治術(四)第215章 合夥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82章 立足於打第81章 談不攏第32章 五等戶制第73章 點將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3章 折支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67章 情報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91章 反擊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34章 期集第25章 廷辨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92章 鑿齒蠻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54章 買馬第84章 三衙改制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42章 強買第4章 許願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6章 仁義者何?第35章 三輪車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56章 國柄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20章 稅賦何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