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改天換地

徐平讓人喚了王學齋來,把黃金彪所說的消息記下,整理分析之後,發給各軍。契丹在山後地區點兵,從振武軍進攻德州的軍事行動自然也就取消。不過軍隊還是要向那裡集中,要等到契丹的兵力完成集結,譚虎和曾公亮的清塞軍纔會回豐州。這次軍事行動目的就是逼契丹進行軍事對峙,能不打還是不打。豐勝路新復,需要休養生息。

豐州是豐勝路經略司所在地,也是把守陰山以北遊牧民族南下的西大門,必須有大軍駐紮。党項遷到陰山以北的一萬帳人戶,今年過冬還要宋朝支援物資,最少十年以內,他們不會作亂。倒是原來居住在那裡的突厥和阻卜等部落,跟党項人的戰事不斷。

党項面對脫胎換骨的宋軍不行,打那些一盤散沙的小部落倒是得心應手,不斷地擴大地盤。原來以契丹爲宗主國的突厥和阻卜小部落被打得慘了,契丹在勢力收縮的時候顧不上他們,不得不向宋朝靠攏。最近幾個月不斷有小部落派人到豐州,找經略使范仲淹哭訴党項人的罪行,要求宋朝約束跑到草原上的党項人。

徐平嚴令范仲淹,不得插手北方草原的部落衝突,嚴守中立。某些政治手段之所以被稱爲權術,就是這些術是事急從權,不得不爲。每用一次,都有後患。沒有必要,就不要使用這種手段,用得手滑,隱患會越積越多,遺禍子孫。

出走的党項人從宋朝得到的物資,是去年幫着宋朝打仗的報酬,報酬付完了宋朝的物資支援就會停止。這一點徐平已經派人明告草原各部,同時也告訴他們,草原上的事情各部自己處理。不在宋朝疆域內,宋朝不會插手,宋朝和各部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要得到宋朝的庇佑,從中原流落到草原上去的漢人要改邪歸正,做歸正人,外族要由暗歸明,做歸明人。入了宋朝,全用宋法,從華俗,這是天下和化外的區分。

徐平要把天下所有的自我認同小集團打破,政治上的封建,文化上的民族,血緣上的宗族,都在破除之列。大破才能大立,最終形成新的文明認同。

文明與國家和民族都是不一樣的,同化能力極強,很短的時間就會形成認同感。文明的上升期同化能力最強,很短的時間就能獲得新加入人羣的認同,這就是改天換的力量。

有前世記憶,徐平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新中國剛成立,國家凝聚力形成的時候,民族宗族在國家力量面前不堪一擊,人人都擁抱這個新中國。對於自己人,會自豪地說我們是中國人,對於外人,會驕傲地說我們是中國人。人心散了,什麼就都重新冒出來了。

歷史書上說中國古代歷史就是改朝換代,並不正確,漢朝之後纔是。漢朝之後的所有朝代,都受着漢朝餘澤。德在人心,這種認同感就是天下之德。這種德,德被蒼生。

商朝的人自稱爲商人,周朝的人自稱爲周人,漢朝之後的人,都自稱爲漢人。這一個簡單的自稱,就是曾經天下之德的遺留。商失天下之德,就有了周人,有了夷人,等等新的認同。周失天下之德,就有了齊人、晉人、秦人、楚人等新的人羣認同。秦朝最終一統天下,卻沒有獲得天下之民認同,後世就沒有秦人這一自稱。漢借周德,說的就是漢朝的認同感最早是借了周朝的,周德是記載在儒家的典籍中,所以這些典籍在漢朝稱經。

漢朝之後,所有朝代都受漢文明餘蔭,再也沒有形成過穩定的天下認同。漢朝的天命不再,一直到唐宋纔再次有了一次改天換地的機會,這是唐宋變革的根本。後人讀歷史肯定會覺得唐宋時期跟上下一千年不一樣,但不用中國傳統的文明體系,這種變革就只能隱隱感覺到,而看不到摸不着。這一次變革的最高峰就是王安石變法,最終隨着宋朝的滅亡而失敗。留給後人的,就是此後一千年,流落異域的天下之民會自稱唐人,還有深藏在文明記憶當中的商業文化。這幾百年,奠定了天下之民的商業文明基因。

徐平前世讀歷史的時候,看到過不少編排王安石的段子,其中有不少是嘲笑他剛愎自用的。其中有王安石新編《字說》,隨意解字,鬧出來笑話出醜的故事。當徐平自己站到了這個文明的高度,才知道王安石在幹什麼,因爲文明記憶化作碎片,就留在了那一個一個字和詞裡。由此也就知道,這一次唐宋變革,最終頂天立地,超出同儕的就是王安石。其他的人,實際對王安石連仰視都做不到,他們甚至不知道王安石當面跟他們講的話,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因爲在這個高度,最重要的是理通,理不通,就只好藉助心中的神神鬼鬼來鎮。最大的對手司馬光,也只能躲到地窖裡去寫書,從歷史中找些神神鬼鬼,把王安石熬死之後出來跳大神。徐平重視王安石,內心裡視他作接班人,就是這個原因。

文明的認同感需要道理貫穿其中,形成之後就是道德,表現出來就是文化。所以文化是以文明認同爲依歸,沒有文明認同也就沒有文化。徐平前世的那一場劇烈大變革,以文化爲名,原因便在這裡。偉人看到了文明再次凝聚的機會,卻沒有時間,只好用最暴烈的手段種進文明的基因裡。這是改天換地,對漢文明和漢文化革命,形成新的中國認同。

在偉人眼裡,所謂的文人,實際上每個毛孔都寫着自己沒文化。禮失求諸野,到廣大的人民羣衆中,去除心中的牛鬼蛇神,把丟了的文化找回來。結果牛鬼蛇神最終也沒有去除,運動最後失敗,正在凝聚的文明認同感慢慢消散。

路線鬥爭實際上這個年代同樣存在,姓資姓社是那個年代的叫法,這個年代換種叫法就是新黨舊黨。王安石的變革,其實跟千年之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極端的手段,把天下所有的工商業都收歸公有,到南宋發展到了連土地也公有。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公天下種到文明的基因裡面。只是他們開始的時候已到暮年,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放眼望去也沒有一個同路人,只能夠使用暴政的手段。文人罵他們爲文化上的秦始皇,實際上是有道理的。徐平不需要,因爲他還年輕,還有一個王安石。

文化是感染人,吸引人,具體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文章、詩詞、戲劇、電影、電視等等手段。吸引人的不一定是精華,糟粕同樣可以。花香吸引的蜜蜂,遠沒有糞便吸引的蒼蠅多。文明凝聚,衆志成城的時候,文化是一個樣子,文明消失,人心散了的時候又會是另一個樣子。沒了文明,道德不再,人們一樣會有文化需求。吃喝拉撒屎尿屁,風流寡婦夜敲門,玩得好了一樣可以讓百姓叫好,自稱爲文化人。

跟契丹進行對峙,等到外部環境穩定下來,徐平要開始的,就是一場關於文化的大變革。這纔是改天換地,予天地文明以新生,形成新時代的文明認同。

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315章 亂戰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62章 算計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78章 入甕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239章 馬帥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33章 迷惑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304章 話從前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91章 災年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55章 左右虞侯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07章 離別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253章 收網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65章 智雲法師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67章 海外琉璃第33章 家信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6章 越次入對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316章 大火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148章 轉折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11章 根源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94章 萬事俱備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4章 馬政第72章 夜襲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86章 應對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00章 虎威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70章 兩個榜樣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45章 安撫第1章 再臨鄭州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53章 亮劍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9章 遊園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29章 刻漏社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95章 衝突第88章 改制
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315章 亂戰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62章 算計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78章 入甕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239章 馬帥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33章 迷惑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304章 話從前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91章 災年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55章 左右虞侯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07章 離別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253章 收網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65章 智雲法師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67章 海外琉璃第33章 家信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6章 越次入對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316章 大火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148章 轉折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11章 根源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94章 萬事俱備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4章 馬政第72章 夜襲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86章 應對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00章 虎威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70章 兩個榜樣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45章 安撫第1章 再臨鄭州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53章 亮劍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9章 遊園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29章 刻漏社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95章 衝突第88章 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