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

韓道成看着黃家人趕着十幾匹馱馬離去,對軍使曹洋沉聲道:“帶人寨外紮營,等後面靜江軍來了再進寨!”

曹洋應諾,指揮着手下就在門州外紮下營來。

騎兵利於野外奔馳,徐平特別吩咐不許進寨子,他們先期到達,要做的是在寨外扎幾個營盤,把門州小盆地控制住。

至於版籍等各種文書,則由黃知州帶到憑祥峒交給徐平,韓道成只需派出一隊人馬護送就是了。他是打仗的廂軍,不管民事。

忠銳軍的營盤紮好,靜江軍陸續到達,隨軍的徐平手下吏人與門州留在這裡的人員接洽了,纔開進寨里正式接收。

黃知州一家到了憑祥峒,見過徐平,獻了版籍。徐平好言撫慰,賞了他們一筆錢,便安排他們到太平縣居住。至於後續這一家人怎麼做生意,徐平就懶得再管了。因爲最近搬到太平縣的土官太多,徐平爲免混亂,都是直接一次性給足賞錢,而不採取免稅等優惠,以免留下後患。至於大量現金集中投放,引起邕州和太平縣暫時的通貨膨脹,這些事情徐平就管不過來了。

到了十月初六,諸事準備完畢,徐平把憑祥峒事務交給從太平縣趕過來的蔗糖務同提舉韓綜,自己帶着一衆手下前出門州。

此時整個前線的佈置已經基本完成,憑祥峒、鎮南關、門州一線集中了邕州幾近七成的兵力,成編制的七個指揮接近五千人,寧明鎮駐一指揮,協同蔗糖務鄉兵守住後路,並監視淥州方向。

右江道那邊,知州馮伸己帶兵兩千駐橫山寨,監視並支援田州。中路崇善寨仍舊駐一指揮靜江軍,協同太平縣的蔗糖務鄉兵監視波州,並扼住通往廣源州的小路,防止儂家從那裡發難。

至此,邕州三路威逼廣源州的形勢已經完成,戰事一觸即發。

十月初八,廣源州再次通過邕州知州馮伸己,上書廣南西路轉運使司,要求納土內附。附帶條件仍舊是求爲廣源州節度使,納田州和波州爲治下。在這種形勢下章頻自然是斷然拒絕,反而下了徹度解決廣源州的決心。

此時的章頻遇到了麻煩,他任上跟馮伸己卸任後的宜州譚知州不和,譚知州被章頻上奏罷免之後懷恨在心,反告章頻隱瞞自己的兒子章訪曾經入獄,讓其成功蔭官。再加上殿中侍御史張存一直看章頻不順眼,事情鬧大。

章頻官宦世家出身,人脈不是徐平這種小門小戶可比,此時他的侄子章得象任翰林學士,再加上故舊維護,暫時還能支撐。但他早年對丁謂不錯,在三司任職時又得罪過劉太后前夫劉美,兩相加起來,地位已是風雨飄搖,急需一件大功讓自己脫身,也正是如此他才下得了決心。。

大宋和交趾的邊境風波不斷,最終引動了交趾的動作。十月初,李佛瑪正式取消討伐占城的計劃,準備興兵北上。當然此時的交趾還不敢說要進攻大宋這種討死的話,只說是追捕逃亡的人口,劍指欽廉二州。

得到消息的章頻行文邕州,詢問馮伸己和徐平的意見,是否可以讓馮伸己暫時離開邕州,到欽廉一帶組織防務,由徐平暫代邕州知州。

馮伸己帶着邕、欽、廉三州巡檢的職事,這種安排也屬正常,關鍵是不但章頻,徐平和馮伸己也對欽州董知州不放心。此人蔭補得官,僥倖升到一州知州的位子上,心比天高,卻無半分本事,是個只會惹麻煩的主。

與此同時,章頻令橫州、貴州等欽、廉周邊各州的軍隊向兩州集中,準備迎接交趾可能的海上竄掠。

十月十一日冬至,嶺南的雨季節氣上算是結束了,各方都動了起來,紛紛調兵遣將,準備迎接冬天的征伐。

徐平站在門州衙門的側廳裡,看着章頻的來信,暗暗權衡形勢。

到了這步田地,欽、廉兩州那裡不能沒有個主事的人,章頻自己不可能去那裡,他要在桂州後方統籌大局,而且他也不是個能打仗的人。雖然章頻的孫子章楶後來在西夏算一時名將,他卻沒有孫子的軍事才能,是個典型的文官。

馮伸己不得不去,這樣一來右江道那邊就沒人主事了。至於徐平暫代知州職務倒是小事,衙門裡一切都有章程,並不需要多費心。再說這種事情又不是沒有過,馮伸己帶的三州巡檢又不是說着玩的,每年都要在兩州花上幾個月。

想來想去,只有讓在邕州城守老家的張都監去橫山寨,邕州城就只能交給節度判官和錄事參軍這一衆屬官了。城裡近兩百禁軍,怎麼也比一指揮廂軍能打,加上各種亂七八糟的廂軍,防務也是夠了。

都監本來有監軍的意思,這個時候雖然已經成爲了統兵官的一種,但在地方上,尤其在武臣任知州的地方,監軍的職能還是有殘存,比如單獨上奏的權力。不過邕州特殊,徐平這個通判自從兼了提舉蔗糖務,權力膨脹地厲害,連知州馮伸己事實上都被壓了下去,張都監更是徹底成了屬官。

可惜的是,右江道沒了馮伸己,即便張都監到那裡,也是能守不能攻,原來預想的對廣源州兩路對進成了泡影,只能對田州和波州再抽上兩鞭子,讓他們賣力一些,給廣源州製造一些麻煩。

至於甲峒倒是可以暫不考慮,沒有交趾那裡就沒有主心骨,而要等到交趾的兵馬趕到邊境,怎麼也得一兩個月之後。誰家的軍隊也不是養在那裡天天等着打仗的,動員計劃行軍,一切做下來都要時間。

正在這時,譚虎從外面進來稟報:“官人,外面來了廣源州的人,說是要面見官人!”

徐平被從思緒中拉回現實,擡頭道:“哦,廣源州的什麼人?一來就要見我,這麼大的口氣!”

譚虎沉聲道:“南衙王儂智聰!”

徐平一怔:“這倒還真是個人物,說起來他就是廣源州的太子了,竟然這個時候敢到門州來,也算勇氣可嘉!讓他到花廳等着!”

自儂存福立國自稱昭聖皇帝,也學着大宋的樣子分封了官職,長子儂智聰被封爲南衙王,實際上就是太子。至於徐平一直唸叨的儂智高,此時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再是天賦異稟,也沒人把他看在眼裡。

想了一會,徐平起身整了整衣服,便轉到花廳來。

客位上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壯年男子,身體結實,皮膚微黑,大馬金刀地坐在那裡。看見徐平進來,也不起身,也不行禮,就與徐平對視。

譚虎咳嗽一聲,對儂智聰道:“這就是我們提舉官人,還不起身見禮!”

儂智聰哼了一聲:“什麼提舉官人,我是南衙王!兩國相交,自然是以爵位官職見高低,應該給我行禮纔是!”

徐平聽了這話不由就笑了起來:“南衙王!好威風的爵位!你怎麼不窩在那小山溝裡當你的王,跑這裡來幹什麼!”

儂智聰一聽眉毛就豎了起來:“你好沒道理,我是一國嗣君,遠來這裡見你,自然是有正事要談,你怎麼一見面就取笑我!”

“取笑?你還知道這個詞!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你以爲自己封個王就是王了!沒有天子策封,不過是個草頭王,竟敢到我這裡擺譜!最多算你是個蕃官,位在漢官之下,到了我這裡就要乖乖守大宋的規矩!”

儂智聰嘴巴一撇:“你是個進士,誰都知道你才學好,我不跟你鬥嘴!你還是坐下來,我們談正事!”

徐平搖頭:“你禮儀不到,我如何坐下?坐下豈不是失了朝廷法度。要想談事情,你也乖乖站起來,我們算是私下說些家常,不關朝廷的事情。”

儂智聰像看怪物一樣看着徐平,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漢人哪來的這麼多莫名其妙的規矩。自己廣源州里做宰相的黃師宓,雖然據說比徐平這個進士差了不少,但也是廣州進士,就好說話得多。

終究是拗不過,儂智聰大老遠跑來不可能鬥幾句嘴就跑回去,不情不願地站起身來,對徐平道:“那好,我也站起來,有話你可以說了!”

徐平看着儂智聰同,好奇地問道:“不是你來找我有話說?”

“哦,對,是該我說。”儂智聰清了清嗓子,“你聽好了,我們廣源州三番五次地向大宋皇帝上表,要求納土歸附,這是何等的忠心!都是你們這些奸臣,爲了自己的私心,矇昧君主,擅起邊釁!”

徐平看着儂智聰,似笑非笑。這番話明顯是有人來之前教過他,也難爲他能夠背個大概差不多,有模有樣的。聽這語氣,大概是那廣源州的謀主黃師宓兄弟的手筆了,能夠讓蠻人接受,還要讓漢官明白,也不容易。

這些周邊小國反叛,總有幾個不得志的漢族文人趕去湊熱鬧,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有趣現象。有意思的是,不管什時候,總是有人願去,也總是有人樂於招攬,樂此不疲地做着這遊戲。

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9章 攻略(一)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63章 工場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51章 新的消息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95章 強兵策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54章 官與民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5章 理政(一)第187章 攻防第53章 查稅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24章 煩心事第41章 亂局第92章 餘波未了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73章 佈置第160章 呂公綽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51章 抓捕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3章 一路千里第193章 拔牙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35章 **未遂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92章 收權第11章 潑皮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81章 談不攏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52章 童七郎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59章 洞若觀火第56章 緊急措施第72章 魚水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03章 事發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37章 階級法第63章 在路上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5章 對決第114章 心經第79章 坐觀成敗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46章 印錢吧第243章 算賬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13章 糉子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90章 發酒發肉第7章 實際演示第233章 學習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70章 南下大道第57章 夜戰(上)第253章 收網第80章 伏羌寨前第42章 旬估
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9章 攻略(一)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63章 工場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51章 新的消息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95章 強兵策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54章 官與民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5章 理政(一)第187章 攻防第53章 查稅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24章 煩心事第41章 亂局第92章 餘波未了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73章 佈置第160章 呂公綽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51章 抓捕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3章 一路千里第193章 拔牙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35章 **未遂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92章 收權第11章 潑皮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81章 談不攏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52章 童七郎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59章 洞若觀火第56章 緊急措施第72章 魚水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03章 事發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37章 階級法第63章 在路上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5章 對決第114章 心經第79章 坐觀成敗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46章 印錢吧第243章 算賬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13章 糉子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90章 發酒發肉第7章 實際演示第233章 學習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70章 南下大道第57章 夜戰(上)第253章 收網第80章 伏羌寨前第42章 旬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