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84章 三衙改制

bookmark

大名府皇宮的後苑,趙禎擺下酒筵,請了徐平和明鎬來,與從西北來的幾位軍官飲酒。

徐平在西北整訓軍隊的時候,很多中下級軍官是趙禎從殿直中選過去的。經過了西北數年曆練,現在整訓河北禁軍,趙禎又調了一批人回來。這就是新編禁軍的架子,有了這個架子,再加上充實起來的制度,最終完成對河北舊禁軍的改造。

趙禎派往西北最重要的兩員大將,許遷和王逵兩人全部返回。許遷已定爲雲捷軍都指揮使,王逵定爲雲翼軍都指揮使,這兩軍帥先完成整編。

雲捷軍以大名府爲基地,先前分佈於河北數州的各指揮或者調回大名府,或者是改變番號,在重新編成。雲翼軍則以磁州和洺州爲基地,同樣開始聚集,進行整編。

此次的禁軍整編,徐平沒有參與,由趙禎自己一手包辦。有王凱和李璋輔助,基本是按照當年隴右軍整訓的路數來,編制和制度都是現成的。駐大名府的雲捷軍,暫定爲趙禎的隨扈之軍,由王學齋出任副都指揮使,算是親軍。由開封府帶出來的一二十萬禁軍,則派往前線各州外,大部整編進雲捷和雲翼兩軍中。

河北路禁軍整編,需要補入的僚佐官員甚衆,多有文官要求改官從軍。有隴右軍幾位文官改武的官員爲榜樣,以文改武的意義已經與以前不一樣了。河北路是與契丹作戰的前線,戰事一起,軍功比西北還要大得多,熱衷於此事的官員頗爲不少。

此時還有一位天禧三年的進士王逵,也已定了改換武職,即將到大名府,參與忠佐司的將校培訓。徐平也不知道爲什麼這個年代特別喜歡用逵這個字取名,重名的很多,王逵就有好幾個。其他如賈逵、李逵之類,軍中更是不少。或者因爲這個字裡帶個土,可以補五行之缺?依現在習慣,遇有重名,先是用州名來區分,同一個州的再用父祖來分,頗爲麻煩。徐平想着,要不要再次整理戶籍的時候,加上編號,就像前世的身份證號一樣。

喝了幾巡酒,趙禎道:“依隴右軍之制,禁軍整訓完畢,三衙如何處置,我一直拿捏不定。左右無事,不如議一議,怎樣處置三衙纔是最好。”

整編完成的各軍,都是步騎合一,還編有運輸、橋道、裝備、醫療等輔助部隊,是完整的野戰集團。殿前司步騎都有,隸其下的沒有問題,馬軍司和步軍司就不行了,已經沒有了絕對的步兵軍和騎兵軍。新的禁軍三衙管理體系已經難以適應,必須改變。廢掉三衙禁軍全部隸樞密院之下也不合適,缺少了制衡,軍政和軍令還是要分開才行。

明鎬道:“三衙不當廢,只是不能再如現在這樣。馬軍司和步軍司容易辦些,管軍器和練兵取可,殿前司卻是有些麻煩。”

王凱道:“不如把四京駐軍隸殿前司之下?一如現在的在京禁軍一般。”

趙禎搖了搖頭:“那又何必軍改?改制之後,各軍自成一體,俱屬朝廷所管。非戰時設行營或都護府,軍之上只有樞密院,豈可別設衙門。殿前司所管之事,再細思量。”

五代軍政軍令一體,周世宗置殿前都指揮使和都檢點,一是挑選精兵強將,加強禁軍主力的戰力,再一個是把兵權置於自己掌控之下。宋朝延續了這一制度,也延續了這一個兵權集中的過程,數十年來殿前司不斷從侍衛親軍司收精銳之軍的兵權。

隨着樞密院軍權的增強,禁軍被整編成野戰集團,三衙的地位必然尷尬。歷史上南宋正規軍變爲駐屯大軍爲主,三衙便就名存實亡,只是幾支大軍之一而已。依着徐平對軍制的規劃,三衙應該成爲事務衙門,主管軍政。馬軍司和步軍司都有具體軍政可管,殿前司這個皇帝奪侍衛親兵司權力的衙門,便就找不到方向了。

議論一會,徐平道:“要不這樣,軍中將校出自忠佐司,陛下親掌。而軍中新招的兵員,則隸殿前司如何?依如今之制,凡新入軍的新兵,當有半年的整訓,可隸殿前司之下。”

新的軍制要完全去除封建舊習影響,打散家庭、宗族、鄉黨在軍中的集團,破除掉世兵世將的陋習。忠佐司訓軍官,便就是爲了防止以後再出將門的世將,那麼破除世兵的現象,也應當有一個衙門,殿前司倒也合適。作爲主軍政的事務衙門,馬軍司管騎兵,步軍司管步兵,殿前司則管新兵。與忠佐司類司,殿前司同樣是皇帝親衛,符合軍權歸於皇帝的原則。樞密院黨軍權,但軍中人事之權向皇帝傾斜,也是一種平衡。

幾個人議論了一會,覺得徐平所說可行,這樣三衙就完成了職能轉換。

許遷道:“相公,只是一點不明。如果由殿前司掌入軍新兵,難道全國新兵,都要到開封府來嗎?以前只從沿邊三路和京畿募兵,如此已是不易,現在從全國徵兵,又如何能夠做得到?總不能讓殿前司分設於天下,那又有諸多不便。”

徐平道:“分設天下自然不便,便分於數州,還是無礙的。天下選幾大州,讓殿前司分設衙門,教練新兵就是。各司教官按年輪換,也便於體察地理民情。”

趙禎想了一會,點頭道:“如此做倒也可行。不只是殿前司,馬軍司和步軍司要掌天下軍政,同樣要在大州設衙門,不然如何管得過來?”

衆人想了想,這確實是個辦法,特別是跟路和州的行政設置聯繫起來,就更清楚。各軍就相當於有實權的州,而三衙的派出機構則相於路級監司,實行條塊的綜合管理。

王凱道:“如此,軍法司也同樣可以外設衙門,一如三衙一般。”

趙禎連連點頭,軍法司比三衙更加重要。對於朝廷來說,不管是掌控地方,還是掌控軍隊,監察還要重於行政。爲了提高行政效率,需要在行政上放權。而一旦放權,就容易坐大失控,這個時候監察就至關重要。強大的監察系統,是行政放權的保證,沒有嚴厲監察的放權就是自掘墳墓。樞密院通過軍中僚佐體系的職能管理,實現對各軍的掌控。三衙通過對軍政的直接管理,加上軍法司的監察,共同組成朝廷對各軍的管理。

常有人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是針對人事而言的。在制度上,相互制衡,防止弊端纔是重要的。人事不可跟制度混爲一談,人事必須服從於制度。制度的制衡監察不是爲了分權,也不是爲了削弱主政者的權力,而是爲了防弊。制度完備,纔有用人不疑的基礎。

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18章 銀行(下)第72章 最後處置第235章 天機第310章 死局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318章 解甲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22章 甩鍋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41章 意外第81章 祭奠第196章 三角城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19章 星空(上)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52章 渡河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4章 邊亂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80章 投名狀第120章 破陣子第61章 裂痕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75章 弒父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90章 發酒發肉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81章 談不攏第39章 待以客禮第61章 入社第71章 北巡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204章 換相(下)第91章 災年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35章 活字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75章 人質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293章 敕勒川第33章 得失之間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73章 地方反應第8章 交接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67章 情報第93章 汝州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55章 藥銀第11章 德政第195章 反攻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58章 夜戰(中)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5章 官場浮沉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21章 細腰城第88章 改制第60章 慶功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3章 進城第196章 補丁第220章 星空(下)第148章 軟着陸
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18章 銀行(下)第72章 最後處置第235章 天機第310章 死局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318章 解甲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22章 甩鍋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41章 意外第81章 祭奠第196章 三角城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19章 星空(上)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52章 渡河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4章 邊亂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80章 投名狀第120章 破陣子第61章 裂痕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75章 弒父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90章 發酒發肉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81章 談不攏第39章 待以客禮第61章 入社第71章 北巡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204章 換相(下)第91章 災年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35章 活字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75章 人質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293章 敕勒川第33章 得失之間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73章 地方反應第8章 交接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67章 情報第93章 汝州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55章 藥銀第11章 德政第195章 反攻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58章 夜戰(中)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5章 官場浮沉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21章 細腰城第88章 改制第60章 慶功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3章 進城第196章 補丁第220章 星空(下)第148章 軟着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