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

看看一個時辰的時間馬上就到,徐平了解清楚了莊裡的情況,向呂鬆和孫七郎兩人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項,便就讓他們去忙自己的人了。

深吸了一口氣,徐平打起精神,對剛好走回來的蔡齊和李諮道:“兩位相公,時間剛剛好,已經一個時辰了,不知看了有什麼不明白的沒有?”

蔡齊朗聲道:“自然是有,這是我們都沒有見過的新作物,看在眼裡了,心裡卻還是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徐待制,你且來講。”

徐平應諾,到了兩位宰執身前。

其他人不管看到了哪裡,也都停住,一起圍了過來。

徐平陪着蔡齊和李諮,先從第一件展品講起。

“這是棉籽,看起來不起眼,種下去卻能長出高大的棉株來。除了作種,棉籽可以榨油,只是棉籽油對人畜有毒,不能食用,只能做其他用途。”

“哦——有毒可是不能馬虎。”蔡齊說完,又想起什麼,“不能吃,不過想來做燈油該是可以的,就是要防着有奸商作怪。”

“相公說得不錯,棉籽油可以用來作燈油,只是油煙稍微大了些。這油榨出來之後渾濁發黑,有些苦味,對人有毒,吃了之後會少精無子。莊裡的棉籽都是統一收起來之後保管,並沒有榨油。以後棉花種得多了,是要防着這一節。”

實際上棉籽油倒不是不能吃,不過要精煉除去雜質,這個年代哪有那個條件?徐平乾脆就不打那個主意,直接作廢料處理掉,主要是漚把還田。

看過棉籽,又是幾株棉花標本,分別對應苗期、生長期、吐花蕾和吐紊期。這是徐平按照自己心中的植物博物館的佈置來的,先用棉花摸索經驗。

可惜這些大臣雖然都是從州縣親民官做上來,對農事卻沒有哪個人特別熟悉。只是聽徐平講一遍,根本就不知所云,更加就沒什麼好問的了。

到了介紹棉花,李諮問道:“徐待制,看這棉花是一蓬一蓬的,不知要不要繅絲?”

“回相公,棉花與絲麻都有些不同,不需要繅絲,也不需要浸漬。只需要採回來之後軋出棉籽,便就可以梳理紡紗,然後就可以織布了。”

對於紡織懂一些的官員就多了,七嘴八舌地問。自丁謂定下的規矩,州縣親民官都帶勸農使,勸課農桑。沒幾個官員會下到地裡去幹活,但對於桑麻紡織,卻都略知一二。因爲自己家裡可能不種地,但一般的家庭都會有紡車。爲了作表率,從太祖宋皇后開始便就在皇宮裡養蠶織絹,臣僚哪怕做做樣子,家裡也總是少不了這些。

皇帝親耕籍田,皇后帶頭養蠶織綢,這是典型的自然經濟下的小農思想表現。勸課農桑的出發點自然是無可指摘,但表現出來的是皇帝一家都要吃自己種的糧食,穿自己織的布,從上到下都要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徐平對真正中國傳統的棉花紡織工藝其實也不熟,他一是靠着在邕州的時候瞭解崖州一帶土民的織布方法,二是靠着自己學農機的底子,雜揉起來,另搞一套。但道理總是相通的,實際與後世機器織布的工藝相差不大。

傳統上,棉花采摘後是先軋棉,然後彈鬆,然後紡紗,再織成布。

軋棉、彈鬆、紡紗,這是與絲麻迥然不同的工藝,歷史上都是從元朝之後漸漸發展起來,到明朝中期達到頂峰,再之後基本就是原地踏步了。

從棉花中去除棉籽,是一項極費工時的工作。歷史上從黃道婆發明軋棉機,一直髮展到明朝的“太倉式”軋機是頂峰,此後便就再無進步,甚至有些倒退。

“太倉式”軋機可以算是小型手工軋機的巔峰之作,已經足以滿足家庭軋棉的需要,再發展,就是大型的棉花機械,進入了成規模的棉紡織工業階段。而商品經濟是工業化的催化劑,自然經濟條件下幾乎不可能發展起來。

這跟政治制度無關,商品經濟可以催生出資本主義制度來,資本主義制度卻不一定會催生出商品經濟,兩者的關係遠不如想象中那樣大。

其實,歐美棉紡業的革命,是由與“太倉式”軋機有些相似的美國伊萊?惠特尼新式軋棉機帶來。正如“太倉式”軋機在中國實際鞏固了自然經濟的地位,惠特尼新式軋機也同樣鞏固了美國南方大種植園主的地位。這種新式機器大大增強了他們的經濟力量,提高了他們的政治勢力,是美國南北戰爭的技術催化力量中重要的一個。

經濟革命是商品經濟催垮自然經濟,這是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的變革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而不是反過來,政治制度來決定經濟基礎。

沒有商品經濟的革命,政治制度的變更就會沒有意義,不但不會體現出社會進步的一面,甚至會走向反面。歷史上,除了少數的幾個國家,因爲宗教、歷史、地理及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影響,資本主義制度可以與商品經濟相互促進,滾雪球一樣越發展越快外,大部分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都帶領國家經濟走向了種植園主經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結論。如果反過來,認爲上層建築可以帶來經濟基礎的革命,則就成了社會達爾文主義。

作爲一個穿越者,徐平需要做的是完成商品經濟對自然經濟的革命,至於上層建築會如何變革,歷史會給出答案,那是自然的歷史進程。

彈棉花的機具革新在中國的進展極其緩慢,數百年幾乎沒有進展,究其原因,還是與中國的小農經濟沒有需求有關。社會需求催生社會變革,沒有需求,哪怕變革出現了,也會慢慢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默默無聞。

紡紗機具在最開始的時候,中國的發展還遠遠領先於歐洲,與珍妮機類似的紡紗機在中國出現得遠比英國早。實際上直到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時候,他們還是從中國輸入棉布,而且中國棉布,尤其是江南一帶的棉布還是高質量的代名詞。

中國一直沒有衝破自然經濟的束縛,商品經濟發展不起來,社會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最終被趕上,超過,並越拉越遠。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在棉紡織工業上。

中國傳統是小農自然經濟發展的巔峰,幾乎達到了一種極致。在領先的時候,自然可以沾沾自喜,以天朝上國自居。當經濟革命來臨,這種成熟就成了負擔,發生商品經濟革命的門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高。新的經濟革命經常選在先前相對落後的地方突破,徐平前世的經濟學家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後發優勢”。

原先走得快的地方,在新的技術革命和經濟革命面前,會成爲頑固的保壘,成爲革命的反面力量。而在相對落後的地方,則可以生根發芽,噴涌而出。

小農經濟經常可以與自然經濟等同,尤其是在農耕立國的古代中國。小農經濟的特點,就是吃自己種出來的糧食,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衣食都能自足。衣和食這兩個方面,是小農經濟的基礎,只要把其中一項變成了徹底的商品,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的趨勢就再也不可阻擋。在工業化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前,糧食完全商品化基本不可能,能夠選擇的,實際上只有衣,只有紡織業。

這是徐平無限重視棉紡織業的原因,只要這一個產業發展起來,商品經濟的大潮就無可阻擋,也沒有人去阻擋,而只會去爭當這一大潮中的弄潮兒。

經濟革命不是看建了多少工廠,僱傭了多少工人,能夠生產多少鋼鐵,工業佔了經濟的多少份額,而是要看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有沒有發生變革。只要經濟基礎改變了,自然會帶動整個社會的產業向更合理的方向發展。

徐平的規劃很簡單,已經找到了這個突破口,並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準備。如今一切就緒,只等着東風的到來。今年先試驗整個三司的紡織業鏈條是否順暢,明年就藉助三司的強大經濟力量形成大產業,迅速在中原地區推開。

新的社會存在會催生新的社會意識,抓住這個節點,完成勞動創造財富理論基礎的構建。所謂立言,本來就是與做的事結合在一起的,相輔相成。

勞動創造財富還只是商品經濟的引子,商業交換會讓財富增殖是第二步,財富增殖之後可以擴大再生產,從而形成一個正循環是第三步。

這三步完成,並經過了實際的檢驗,商品經濟代替自然經濟的車輪就再也不會停下來。三司既是車頭,也是車伕,會帶着這輛大車滾滾向前,無可阻擋。

這是徐平的規劃,作爲一個穿越者,給這個世界所能夠帶來的革命。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只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做下去。在這條道路上,他將會遇到無數的困難,他也將會克服無數的困難。他也將會受到無數的冷眼和誤解,他只能去默默地面對這些,一切的一切,歷史終究會給出答案。

(這幾章說道理的成分重了些,沒辦法,要規劃清楚主角要做的事情。我也發現了,如果不在書裡明確說出來,會引起一些讀者的誤解,還是說出來的好。惟一可以向讀者保證的,我沒有照搬資料,書裡所寫的無論是理論還是例子,你都不會在另一本書裡面看到。這樣的內容夾雜在故事情節裡,確實會導致讀起來不順暢。但網絡小說的特點,不把這些內容寫出來,又容易讓讀的人看起來一頭霧水,東打一耙子西打一榔頭的,不知道主角要幹什麼。望讀者諒解一些,多寬容,多擔待。)

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98章 一起發財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54章 攻城(中)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30章 端午(中)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54章 解散佛社第39章 待以客禮第30章 殿試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8章 農田輯要第96章 移風易俗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51章 危機第20章 繡花枕頭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42章 劉小妹第208章 使氣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34章 移民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42章 交涉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8章 青苗貸第46章 收割機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59章 民間亂相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86章 有錢人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4章 規劃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46章 收割機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77章 賬目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39章 文理荒謬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55章 藥銀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章 宰相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33章 矛盾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58章 怪人知縣第50章 牛羊滿欄第31章 牛官司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0章 除害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4章 嫉妒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82章 別機機杼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3章 糉子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05章 先生第97章 布衣上書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00章 虎威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
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98章 一起發財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54章 攻城(中)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30章 端午(中)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54章 解散佛社第39章 待以客禮第30章 殿試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8章 農田輯要第96章 移風易俗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51章 危機第20章 繡花枕頭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42章 劉小妹第208章 使氣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34章 移民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42章 交涉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8章 青苗貸第46章 收割機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59章 民間亂相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86章 有錢人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4章 規劃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46章 收割機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77章 賬目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39章 文理荒謬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55章 藥銀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章 宰相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33章 矛盾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58章 怪人知縣第50章 牛羊滿欄第31章 牛官司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0章 除害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4章 嫉妒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82章 別機機杼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3章 糉子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05章 先生第97章 布衣上書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00章 虎威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