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6章 難處

bookmark

徐平說完,看着高大全和景泰道:“對於此事,你們怎麼看?”

景泰想了想,苦笑道:“不瞞節帥,下官覺得此事做起來只怕不容易。”

“當然不容易!凡事向好處想,想到了十分,能做到六七分,就該很滿意了。”

徐平當然不會認爲自己說一說,找人寫幾句標語,事情就成了。要是如此簡單,是個人就能當名將了。不過還是那句話,凡事只要不寄希望於靈機一動,而是肯埋下身子,踏踏實實去幹,事情總是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只要一直堅持下去,或許會有一天,你轉身一看,當時認爲千難萬難的事情,就在你踏踏實實苦幹的汗水裡真地成了。

軍制必須要改革,一個月改不成便用一年,一年不行就三年,打仗之前改不完那就邊打邊改。如果不改軍制,即使一時僥倖打贏了,後世還是會面臨同樣的困境。

這個年代不是沒有人認識到現在禁軍的軍制不適合打仗,實際上西北戰事未起,夏竦就上十策,其中有幾條就涉及到東軍作戰不力。

不過認識到不行是一回事,能夠指點江山高談闊論的人多了去了,認識到不行之後再知道要怎麼去改又是另一回事。夏竦提出的對策無非還是老調重彈,將帥要專權,西北少用京城禁軍,而要多從本地招募。本地人熟知地理人情,而且家就在那裡,他們知道該怎麼打,也有作戰的主動性。當然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本地招募的禁軍便宜得多,可以極大的減輕財政壓力。京城禁軍的俸祿高,而且移駐西北之後有家屬從軍,花費自然也高。

知道怎麼去改之後,再肯埋下身子踏實苦幹的人就鳳毛麟角了。書生談兵,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認爲出主意是多麼了不得的事情,天底下就他最聰明,只要別人得了他一句指點,從此就將無往而不利。卻不知道事情終究是幹出來的,而不是用嘴巴說出來的,世間最不缺的就是出主意的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並不因爲書生多讀了幾本書,出的主意能夠引經據典,就比別人強到哪裡去。還是要經過實踐,實踐證明的纔是好主意。

哪怕是多了一千年的見識,徐平所想做的事情也未必就只有他自己想到了,他比別人強的地方就是肯踏實去幹。只要認準了,事實證明了,就百折不撓。

軍改的實踐無非是打仗,只要打上幾場大勝仗,各種咶噪的聲音也該消失了。不過在此之前,需要的是軍中這幾位首領緊密團結,認同徐平的想法,勁向一處使,踏踏實實把軍制改革帶來的戰鬥力提升落實下去。軍改不是目的,提升戰鬥力纔是目的。

高大全道:“節帥說的盡有道理,不過現在最難的,是軍中識字的人不多。節帥安排下來的事情,多是要士卒識文斷字才行,急切之間哪裡辦得到?再一個,新招入伍的武舉等人只能安排到都一級——就是到都一級,屬下將士服也不服也難講。還有,都一級有了這些人,那麼上面的指揮缺的人怎麼辦?更上面的軍一級缺人怎麼辦?現在軍中雖然有景副都指,僚佐還是欠缺,這些人又從哪裡來?”

景泰對高大全說的話表示贊同,就連李璋也連連點頭。建立職能機構,需要的人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其他地方無處可調,自己培養需要時間,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

徐平嘆了口氣:“確實,無人可用是個大難題。這幾天我也在考慮,怎麼補足軍中所需要的人手。本來在京城中原先就開始軍改,現在就該有個眉目子,可惜那些時間白白浪費掉。識字的人倒不用太過擔心,三司屬下的公司三人抽一來了秦鳳路,他們之中識字的人多,可以徵募。而且先前在西京的時候,公司招人便會教人認字,用什麼書,怎麼教,他們都有現成的章法,可以拿來用。能夠讀懂軍令,領會主管意圖,並不需要多少字,只要學會千把個字就儘夠用了。按照公司教人認字的經驗,只要教學得法,半年左右就可以認識幾百個字,記賬算賬,日常應用勉強夠用。堅持下去,一年左右就可以自己讀些簡單的書,看懂信件,能夠自己學習了。”

前世徐平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宿舍的同學來自沂蒙山區,因爲他經常把女同學稱爲“識字班”,引起徐平的興趣。瞭解過才知道,原來抗日戰爭時,沂蒙老區曾經廣泛組織過羣衆的掃盲運動,去認字學習的就叫識字班。當時男人上前線抗日,後方多是女人,識字班裡以女性爲主。而當地的年輕女性學習最認真,效果最好,堅持得最久,這個名字後來就成爲當地未婚女姓的稱呼,算是一種歷史遺存。

現在社會的組織力當然不能夠跟那個時候相比,就是軍隊也比不上當時的農村,哪怕那時村裡都是老弱婦孺。但那種做法還是可以學習,效果差就差了,總比沒有好。西京三司屬下的公司率先對招進的工人進行掃盲,沒辦法,沒有文化很難適應工廠化生產。他們當時的經驗,現在軍中可以借鑑,不需要士卒人人都能讀書看報,只要有幾成的人能夠讀懂軍令,瞭解各種政策,就足以支持現在徐平要進行的軍改。

嘆了口氣,徐平又道:“其實最難的,還是各級僚佐缺少合用的人才。要想做好這些職事,僅僅能夠讀書認字是不夠的,遠遠不夠。要管好軍中事務,他們要會算賬,要能夠看懂地圖,要能夠從地圖上計算行軍距離和行軍時間,等等諸多技能,都不是簡單能夠從書本上學來的。就是招識字的人到軍裡來,一樣要教他們,而且還不是教了就會。這樣,用十天的時間,你們從本軍裡,選忠誠可靠,能夠讀書認字的人。——只要會讀寫就行,不需要讀過儒家經典,詩詞歌賦——統一報到帥府。帥府抽出人員,進行教學,按照三中取一的原則,從這些學的人中選出優秀的補充所缺職位。他們不能夠驟登高位,一律以權攝的名義,先把缺的職事補起來。剛開始,這些僚佐的權限不能給得過高,主要是做份內的事情爲主。等到以後慢慢做事,能幹的任實職,升上去,不能幹的淘汰下去。等到有了戰事,自然按照軍功升遷。邊學邊練,邊練邊打,在學、打、練中把軍隊一點一點改過來。”

不等高大全和景泰應諾,徐平又道:“除此之外,各級統兵官一樣要學。暫時按照這樣的原則,還是三人中抽一人,報到帥府來,由帥府統一教練。剩下暫時沒抽到的,一樣每天抽出兩個時辰,專門學習,帥府會派人下去教。留在軍中學的,當然一樣是認字,還有學軍令,學詔敕,學他們日常需要用到的。不能再跟以前的禁軍一樣,統兵官不認字,怎麼帶兵打仗?甚至有的做到了方面大將,還不認字,全靠手下吏人,會出事的。前保州防禦使楊延昭,便就吃虧在不識字,日常軍令政務全靠小吏周正,爲其所騙。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種事情以後不允許在我們的軍裡出現!”

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75章 弒父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210章 狄青第30章 殿試第16章 嶺南故人第62章 新場務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55章 合作社第60章 騷亂第210章 狄青第156章 破城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25章 追捕逃亡第23章 秋意第24章 談判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56章 銅版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0章 生財之道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75章 火海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30章 烈士暮年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0章 西行第11章 德政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41章 串香第298章 夜襲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13章 預算第204章 換相(下)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33章 矛盾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54章 攻城(中)第59章 民間亂相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1章 回莊第7章 我做好人第1章 錢能通神第1章 回到從前第302章 青冢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99章 前奏第133章 矛盾第30章 斥責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96章 機遇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31章 牛官司第3章 人之將去第65章 離開河陰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3章 進城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28章 換相第68章 交易第9章 詠梅第96章 移風易俗第24章 富貴田園
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75章 弒父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210章 狄青第30章 殿試第16章 嶺南故人第62章 新場務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55章 合作社第60章 騷亂第210章 狄青第156章 破城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25章 追捕逃亡第23章 秋意第24章 談判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56章 銅版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0章 生財之道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75章 火海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30章 烈士暮年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0章 西行第11章 德政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41章 串香第298章 夜襲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13章 預算第204章 換相(下)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33章 矛盾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54章 攻城(中)第59章 民間亂相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1章 回莊第7章 我做好人第1章 錢能通神第1章 回到從前第302章 青冢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99章 前奏第133章 矛盾第30章 斥責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96章 機遇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31章 牛官司第3章 人之將去第65章 離開河陰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3章 進城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28章 換相第68章 交易第9章 詠梅第96章 移風易俗第24章 富貴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