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九月,正是秋高氣爽的天氣。徐平把秦州事務交給通判範祥和石延年,自己帶着都護府一干人等,進駐會州,正式開始準備秋後戰事。
西北的大戰一般發生在十月之後,持續到來年二、三月間。之所以如此,還是跟天氣狀況有關。八、九月間雖然雨水開始減少,但山中的土地鬆軟,大軍行進、作戰都可能發生意外,一場滑坡就可能重創山谷中的軍隊,戰事有太多地不可測因素。這段時間之外只可以進行小規模的戰爭,大戰是無法打起來的。
山地、河流嚴重影響戰爭進程,不只是因爲會阻礙交通,還在於結合天氣因素,會帶來不可預測的地質災難。徐平所部軍隊不管是制度改革,還是技術改革,都還不足以無視這種影響,戰事必須要遵從季節與氣候的變化。天都山、馬銜山一線結合北邊的黃河,是天然的地理屏障,這屏障不只是來自於交通困難,還在於災害頻發。
在會州安置罷都護府,徐平帶了譚虎和王凱兩人,輕馬出城,前往高大全所在的三角城。三角城一帶土地平曠,水源便給,更兼臨黃河渡口,比會州更加適合駐紮大軍。
此時這一帶的民戶都已經被遷走,反倒是王拱辰管下的營田務佔了一些河邊灘地,開墾荒田,爲將來的開發作準備。這一帶的人口比不得徐平前世,自漢設鸇陰、祖勵二縣開始,會州境內人戶便就至不過二萬多人,這個時候因爲連年戰亂,只有不足萬人。把這萬把人全部遷走,以免不可測的事件發生,並不是多麼大的負擔。
一路上徐平注意腳下的道路,見地基堅實,上面覆以瓜子碎石,相當平坦,心中感到滿意。路邊栽了榆、柳,而且開了排水溝渠,此時溝裡還有夏天殘存下來的雨水。這樣的路通行大車是沒有問題的,而且載重能力強,容易維護。徐平官做到哪裡,便就把這種道路修到哪裡,是這個年代質量最好的官道,也是他的一項政績。
中午時分,到了一處營田務新設的據點,徐平一行下馬在這裡用飯。此處的監當官急急忙迎了出來,把徐平一行讓到新建的一排住房的院子裡。
落座之後,臨當官有些爲難地道:“都護,此處新建起來,房裡甚是雜亂,不好讓貴人安坐。若只是在此處用些酒飯,不如便在院裡設宴,更加精爽一些。”
徐平道:“也好,現在天氣在院子里正好。酒便不必了,你安排人胡亂煮幾升米,再煮幾塊肉來,我們吃了便就趕路。”
監當官應諾,飛跑着去安排。不大一會,回來向徐平復命。
徐平看着不遠處拴在樹下的幾匹馬,問監當官道:“那裡幾匹官馬,是什麼人在這裡?”
“回都護,是本州知州,正帶人查看此處河中的砂金,安歇在這裡。”
徐平點了點頭,才知道包拯也在此處。這裡的民戶已經全部遷走,營田務是王拱辰的轉運使管下,他沒有什麼政務處理,天天到處查看各處礦產。黃河自會州以下水流變得平緩,裹挾而來的砂金沉積下來,周邊河灘都可以淘金。只是這裡一向人口稀少,加之以半耕半牧爲主,一直沒有大規模開採。金和銀是最值錢的礦產,這一帶的儲量不少,而且由於黃河的存在,可以直接從水裡淘出來,自然引起包拯的注意。
本來徐平是希望包拯儘快把銅礦開採出來,在這裡鑄造銅錢,但他兼提舉坑冶務,不可能放着金、銀置之不理。而且因爲這裡沒有民戶,知州正常主要政事的勸農、勸學、勸諭風俗、訴訟都無從提起,也只有把心思放在這上面了。
想了想,徐平對譚虎道:“你派個人讓這裡的人引路,去把包知州召來,一起吃餐飯。”
譚虎應諾,派了手下一個指揮使,跟監當官一起,到黃河邊去找包拯。
這處據點就在黃河邊不遠,用不了多少時候,包拯便就帶了幾個人過來,向徐平行禮。
安排落座,徐平問包拯:“我聽過數次有人說這裡砂金不少,你看過之後如何?”
包拯拱手:“回都護,依下官查看,這一帶河水裡砂金委實可觀。而且從這裡以下,水裡的砂金越來越多,若是召人戶前來淘金,每年可獲利不少。”
“好,這是一條生財的路子,且先記下來。這一帶民戶已經遷走,而且土地貧瘠,產糧不多,現在又有大軍駐紮,糧食供給艱難。不管是淘金還是開礦,招了人手來,都要管他們吃喝。營田務你也看到了,產出僅能自足,正在創業唯艱的時候。要淘金,還是要等戰事結束之後,大軍離開,纔好保證糧食供給。惟今之計,還是先採銅出來,以鑄銅錢。”
聽了徐平的話,包拯道:“下官理會得。前些日子看了礦苗,幾處都有大發之勢,下官已經安排人手,去鳳翔府招募人手。候得人來,便就可以採銅。而且這幾處礦苗,有不少可以產鍮石,用來鑄錢方便不少。”
鍮石就是黃銅,真宗時候就有人向朝廷獻技術大量生產,不過真宗皇帝認爲這種東西對國家無益,還容易與黃金混淆,沒有推廣。徐平所推廣的工業中不少零件要用黃銅,又重新把這技術拾了起來,而且配比更加精確。除了工業用,還用作制錢,與平常的小平錢不同的面值,一文等於兩文,當然重量也比小平錢重得多。黃銅利於衝壓製造,人工費遠比平常的鑄造方法低,而且更加精美,是受民間歡迎的一種錢。這一帶除了金、銀、銅礦之外,鉛鋅礦也很豐富,鑄造各種銅錢的材料是不缺的。
徐平詳細問了包拯最近勘查礦產的情況,聽他說起來,才知道自己先前還是小瞧了這一帶礦產的富裕程度。此處現在常用的礦產幾乎全部齊全,除了鐵礦不大之外,其他多是富礦。就連冶礦用的燃料煤炭也在三角城一帶非常充足,高大全築三角城,便就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燒磚築城,城牆及城中的主要建築全用大磚。
與徐平以前的想象不同,宋朝在西北的城池、寨、堡大多都是用磚的,他以爲的土城幾乎不存在。最差的,也是裡面夯土,外面包磚,最常見的是兩面包磚。党項南犯,幾乎從不強行攻城,哪怕是小型的寨堡,能避過就避過,實在避不過也儘量把裡面的宋軍引誘出來消滅。這種磚城,對於攻城器具和手段缺乏的党項來說,確實難攻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