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高麗商路

轉運司衙門,徐平上下打量黃金彪,見他貂裘大衣穿着,身上零零碎碎掛滿了各種小物件,非金即玉,十足一個暴發戶的打扮。

黃金彪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道:“都漕官人,我過了幾年好日子,比以前顯得富態了些。其實沒變多少,怎麼有些不認識了呢!”

徐平笑道:“我知道你這些年賺了不少錢財,但也不用在身上掛這麼多零碎吧?你這樣走在街上,就是個會走路的金銀鋪,強盜要搶都省了派眼線摸底了!”

“哪個敢搶我!”黃金彪一揚腦袋,“我是個好相與的?再者說了,我身邊的隨從,那都是經過大陣仗的,些小毛賊,不放在眼裡!”

自從在邕州發家,黃金彪身邊一直跟着一羣族裡的青壯,比僱的奴僕還忠心,戰鬥力也頗爲可觀,一般強盜還真動不了他。他本是族長,現在又成了大財主,全族的人都靠着他活呢,偶爾咳嗽兩聲幾百口子就提心吊膽。

讓了座,徐平吩咐上了茶來,纔對黃金彪身邊的王文道:“王彬與我同僚,你是他的族弟,那也不是外人,到了我這裡不用拘束。”

王文拱手:“小可雖然遠在高麗,也聽過都漕官人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少年英雄!”

黃金彪聽了,不耐煩地道:“你說恭維話也靠譜一些!都漕官人雖然真是英雄,你們高麗個小破國,窮鄉僻壤的,怎麼會聽過他的名字?”

王文不着惱,從容道:“高麗雖然偏遠,但也有海商往來。都漕官人在南洋,以一州之地破交趾一國,擒其國王獻於都城闕下,這麼大的事,當然會傳得四夷皆知。”

黃金彪皺着眉頭,用手指上鴿子蛋大的翠玉扳指敲着桌子,對王文道:“我就是看不慣你這一點,你說明明是個小國蠻夷,說話卻喜歡駢四驪六地拽文!好好說話不行啊!”

所謂遠來是客,徐平不想讓王文尷尬,岔開這個話題,問他:“你到中原來,可曾去見過你的族兄王彬?他現在在密州,那裡設市舶司了。”

“回都漕,我們那裡還沒有消息,所以這次我是從海路到明州,而後便就直奔京城來了。等到回去的時候,再從密州走,便就可以見到族兄了。”

“要見一見的,王彬提舉密州市舶司,通的商路就是高麗和日本。聽說你們家在高麗是名門望族,極有勢力的,商路通了,用到的時候正多。”

王文忙道:“也說不是什麼有勢力,只是在高麗國裡還說得上話。”

王家的先祖到高麗之後,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便就成了高麗國的大族,而且在高麗朝廷裡一直擔任高官。雖然說不上是把持朝政的權臣,但也是幾家勢力最大的門閥之一。

因爲日本自唐之後便就閉關鎖國,與高麗還有一些往來,與中原則音信不通,原則上也不允許來自中原的商人到那裡做生意。當然跑那裡的海商還是有幾家,不過都在日本島上也成家立業,兩地安家,在那裡假託的是日本人的名義。要開通東北亞的商路,只能從高麗下手,以那裡爲突破口,曲線進入日本。日本多金銀,與那裡做生意還是很有賺頭的。

徐平重視王彬在高麗的家族關係,也是因爲這個緣故。如果僅僅是與高麗做生意,專門開一個密州市舶司就小題大做了。高麗物產貧乏,總不能用絲絹從那裡換高麗蔘,別說那玩意換不來多少,這個年代高麗蔘只是普通藥材,也不值錢。人蔘的神話最少在這個年代還沒有,真說起來,還不如邕州產的蛤蚧值錢呢。與高麗相比,日本的物就豐富得太多了,這個年代有貿易價值的,最少就有金銀和硫磺,都是中原缺少的。

有王彬這一個關係,讓他的家族從海路貿易中獲利,在高麗能夠提升地位,而且本來就是福建過去的漢民,正是雙方得利的事情。

問了王文一些高麗的情況,徐平又道:“這次你們到西京城來,要看些什麼?”

王文道:“聽黃員外講西京這裡棉布大賣,還有棉衣,冬天穿起來極是暖和。高麗那裡冬日漫長而又寒冷,如果能做棉布和棉衣的生意,當能獲利不少。說實話,絹帛自然是好物,只是價錢太高。往年高麗那裡也只是一匹十兩銀,而開封的價錢就到一貫往上了,十倍之利,對於海商來說還是有些低了。”

聽了這話,黃金彪睜大眼睛:“你們這些蠻夷太過貪心!十倍之種還嫌低麼?!”

徐平擺了擺手,不讓黃金彪亂講話:“海上不比陸地,風險太大,一不小心遇到大風就是船毀人亡,十倍之利真的只是平常。不過今年絹帛的價錢已經降下來了,而且以後從密州走,京東路盛產絲綢,那裡的價錢也便宜些。”

王文道:“都漕官人說得有道理,不過絹帛的價錢終究是太高,高麗小國,能夠買起的人有幾家?這生意做不大的。小可這次到中原,是希望有大量貨物販運,做個長久生意。”

“你這樣說,確實棉布更加靠譜一些。不過向高麗運棉布,你準備從高麗向中原運些什麼呢?高麗物產貧瘠,好像沒有多少貨物適於販到中原來。”

“回都漕官人,小可想的,一是高麗紙,在中原還有些名氣,再就是一些土產藥材之類。再者我家裡以前就做海上生意,可以順路去日本國,那裡金銀極多,可以販運。”

黃金彪聽了不由嘀咕:“我怎麼聽着你這高麗國沒什麼東西啊,什麼土產藥材,我中原地大物博,什麼沒有?以前我問南洋海商,人家都是從外邊販香料珠寶,那些東西才值錢呢!你們高麗就沒有這樣的好物?實在是太貧瘠些了!”

王文道:“當然也是有的,高麗產麝香,還有其他一些。總之中原人口衆多,隨便從高麗帶點什麼過來,還怕賣不出去嗎?無非是利息少一些罷了。”

這也是到東北亞海商遠不如南洋海商活躍的原因,貿易要雙方往來,才能把利益最大化。可無論是高麗還是日本,都缺乏大量輸出到中國的貨物,不管是金銀還是藥材,數量都遠遠無法與絲綢布匹和瓷器相比。海商到那裡貿易,只能做單程生意,利潤自然就平空低了不少。徐平想開通這條商路,惦記的無非是那裡的金銀罷了,其他都是捎帶的。

中國雖然夠大,自己足以完成經濟的循環,但商品經濟,終究是要擴展全球市場的。

(今天有事,只有一更了,大家見諒。)

第57章 原則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11章 封堵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47章 吃點苦頭第67章 找盟友第93章 多方牽連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64章 歸來第10章 新的生意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112章 黑吃黑第30章 分道揚鑣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87章 好事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6章 仁義者何?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0章 繡花枕頭第168章 交權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70章 蜀兵入隴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64章 三路出擊第80章 伏羌寨前第49章 應有權變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20章 破陣子第22章 新米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59章 夜戰(下)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319章 使節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24章 留客第207章 離別第209章 階下囚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288章 分岐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83章 以打促和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8章 農田輯要第60章 致太平(二)第35章 食物和酒第62章 新場務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0章 生財之道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09章 補天裂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273章 示威第62章 劉員外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
第57章 原則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11章 封堵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47章 吃點苦頭第67章 找盟友第93章 多方牽連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64章 歸來第10章 新的生意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112章 黑吃黑第30章 分道揚鑣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87章 好事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6章 仁義者何?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0章 繡花枕頭第168章 交權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70章 蜀兵入隴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64章 三路出擊第80章 伏羌寨前第49章 應有權變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20章 破陣子第22章 新米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59章 夜戰(下)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319章 使節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24章 留客第207章 離別第209章 階下囚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288章 分岐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83章 以打促和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8章 農田輯要第60章 致太平(二)第35章 食物和酒第62章 新場務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0章 生財之道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09章 補天裂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273章 示威第62章 劉員外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