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茶法之辨

小黃門上來換了茶,趙禎道:“年前貢茶,知太平州餘靖隨茶上《茶論》,極言邕州新茶的好處。說是嶺南燠熱,若是泡上一杯濃茶,則神清氣爽,燥熱盡消。而且新茶泡起來簡便,製作起來也省工省力,不是以前的下等散茶可比。”

張士遜道:“邕州的茶我也喝過,味道倒也還過得去。不過都是散菜,運起來費人費力,價錢不菲。現在團茶都經常在茶場積壓成山,鼠齧蟲咬,散茶那還得了?”

趙禎道:“宮尹有所不知,邕州也有如同團茶的餅茶,極耐儲存,經年不壞。那裡跟大理吐蕃等地貿易,以茶易馬,都是用餅茶,極爲方便。”

張士遜是當年趙禎爲皇太子時的東宮舊臣,情份非是別人可比,爲了表示親近,趙禎一直用當年的舊稱。這也是爲什麼有首相呂夷簡坐在這裡,張士遜還是屢屢搶着說話,別人也不感覺異常的原因,也是讓呂夷簡嘴上不說,心裡感覺到不舒服的原因。

聽趙禎一直在講邕州茶的好處,張士遜哪裡還不知道他的意思?徐平之所以一直不同意直接改成天聖元年的茶法,所憑的倚仗就是邕州茶法的成功。不然他一個年經輕輕的鹽鐵副使,哪裡能夠頂得住這麼多宰執大臣的壓力?

少年天子少年臣,趙禎越是支持徐平,就越是引起這些老臣的反感。現在朝廷的諸般制度,都是在他們手裡定下來,早已熟悉無比,政事處理起來也感覺輕鬆。如果大規模地改弦更張,都白髮蒼蒼的人了又去熟悉新制度,麻煩而又彆扭。這且不說,要改就說明以前的制度有缺陷,本身就是對這幾位老臣執政成績的否定。

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自太祖建國到太宗完成天下一統,再到對契丹幾次戰敗,整個國家就進入了休養生息的狀態。朝廷雖然標榜儒家治國,實際上執政思想卻是道家的清靜無爲,到真宗時期達到頂峰,中外都崇尚不生事,安守舊制,循規蹈矩。

政治是有慣性的,如今趙禎甫一親政,就要改這個改那個,執政大臣不適應,出於本能就要反對。其他少壯派還只是說說,耍耍嘴皮子而已,徐平這裡卻是要動真格的,錢法要改,茶法也要改,還要改得跟以前都不一樣,哪個會給他好臉色!

見張士遜一下憋住,想來是不知道徐平還在邕州制了大茶磚,專門向大理和吐蕃一帶販賣,並且獲利不菲,呂夷簡接過話頭。

“邕州地處嶺南,地理天候與中原都大有不同,茶法自然也有別。今日殿中議事,本就要對現在的東南茶法有所議論,革除時弊。且放下邕州那裡,說說兩淮茶場吧。”

趙禎點頭道:“好,便議茶法。”

徐平剛回到座位上坐下,聽見說起茶法,正在自己管下,忙凝神要站起說明。

卻聽呂夷簡道:“自先帝在時,丁謂支持林特改茶法,結果舊弊未去,新弊又生。不數年間,內外怨聲載道,商賈不通,官場中陳茶堆積如山,園戶衣食不繼,難以求生!”

說到這裡,呂夷簡似無意地看了坐在一起的寇瑊和徐平一眼。

徐平心中一凜,當年丁謂是三司使,林特是鹽鐵副使,呂夷簡這是意有所指啊!

不等徐平說話,呂夷簡道:“天聖元年,因爲茶法難以爲繼,聖旨詔微臣與張相公相度利害,設制置司改茶法並鹽礬諸稅。李諮當時爲三司使,主持此事,改茶法的原‘三說法’爲‘現錢法’,又在東南茶場行‘貼射法’。一年之間,所省及增收錢數至六百五十餘萬貫,邊境糧草儲存,行新茶之前有的州縣不足一年之用,新法行後一般州縣儲存也夠四年之數,少的也能支持兩年多,效果斐然!”

呂夷簡此話一出,崇政殿裡一時鴉雀無聲。

當年支持新茶法的人,有兩位宰相,還有樞密副使李諮。至於其他的人,參知政事章得象是呂夷簡的人,御史中丞韓億和知諫院孫祖德兩人是來旁聽的,不過是爲了安慰臺諫言官被廢后一事打擊的心靈,來聽了也免得新法定下之後他們又說三說四。

至於樞密使王曾與茶法一直無關,參知政事蔡齊雖然也當過三司使,任上卻沒有趕上茶法改革,算是無關的人。

天聖三年廢掉李諮茶法的人,孫奭極受趙禎信任,但已經故去,另一位就是現在被貶在外的夏竦,連呂夷簡現在都不想招惹他。

除了這兩人外,支持“三說法”地位最高的大臣就是寇瑊了。

當年李諮改茶法,確確實實是因爲林特茶法有諸多弊端。問題是李諮茶法也不是完美無缺,兩三年之後一樣也是亂象橫生。因爲支出銅錢太多,京城裡的府庫空虛,而茶場行了“貼射法”,好茶全歸了商人,剩下沒人要的官府兜底,白白貼錢,到了天聖三年廢李諮茶法那一樣也是不得不改。

呂夷簡是隻揀頭一年得利最多的時候說,後面賠錢的時候就略過了。

可現在殿裡的諸位,雖然心知肚明,又有誰能站起來反駁呂夷簡?

趙禎坐在上面,看着下面的情形有些尷尬。他是支持試試徐平的想法的,可如果沒有一個宰執大臣站出來,自己如何開口?趙禎還沒有那份魄力。

“天聖元年茶法,確實是得利可觀,成效顯著。不過,據我所知,之所以有如此可觀的成效,不全是因爲茶法的功勞,更多的是因爲舊交引貼納實錢,以及各種交引的打折兌換。等舊交引兌換完畢,第二年得利便就劇降,兩三年後就無利可圖了。”

王曾面色和善,看着呂夷簡緩緩說道。

呂夷簡聽了這番話,猛地轉頭看着王曾,卻沒想到是自己這位老上司開了反駁自己的頭。雖然同齡,王曾的資歷卻比呂夷簡老,此時爲樞密使,雖然按說是比宰相低一頭,但王曾是以使相執掌樞密院,身上還帶着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呢,地位也低不到哪裡去。

見呂夷簡看着自己,王曾面上神色不變,對他點點頭道:“坦夫,今日議論茶法關係重大,利弊務必都要講清楚了,找到妥善之策。不然改來改去,不但民間不便,邊境州縣也無所適從,而且於朝廷法令信譽也有傷害。”

呂夷簡看了王曾一會,暗暗深吸了一口氣,點頭:“樞相說得是,是我魯莽了,茶法還是要詳細,這次改了務必萬無一失。”

說到這裡,轉頭看着樞密副使李諮:“李諮,你當年曾主持改茶法,利弊之間,這麼多年你也該看得清楚了,有何說話?”

趙禎在上面冷眼看着,見呂夷簡繞過三司,還是讓李諮發言,心裡就有些不愉快。天聖元年茶法改革,第一年成效顯著,那時候趙禎年少不太懂朝廷事務,只有一股銳氣,還專門讓三司給商人揭榜,說是此茶法以後推行不變。沒想到三年之後就不得不讓孫奭和夏竦廢了,弄得自己好尷尬,呂夷簡現在又來。

天地良心,李諮是真跟呂夷簡和張士遜沒有勾結,他關心茶法純是以一個執政大臣的自覺,見如今弊端叢生,不得不改,完全沒有其他心思。

見呂夷簡叫到自己,李諮起身拱手行禮,理理思緒道:“樞相剛纔所言,確實都是至理。天聖元年因爲考慮不周,留下了諸多弊端。這些年來我一直留心此事,對於當年的弊端都有了解決之策。”

此後侃侃而談,從增加商人的分利比例,到鼓勵商人帶錢入京師的措施,甚至本錢不夠可以賒欠,互保之後交錢的時候交一半,半年之後償還,逾期翻倍。

從李諮的話裡,可以看出他真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不是把自己當年的措施重新翻出來應付了事,沽名釣譽。

最後,李諮道:“茶法之行,賣茶靠的是茶商,沿邊糧草入中靠的是入中商人,但他們都身處外地,在京師地理人情不熟,歷年都受京城中交引鋪戶的盤剝。商人因爲利息太低不願意入中銷茶,而這很大一部利錢,都是被京裡的交引鋪奪去,並不入官府。這些京城裡的交引鋪戶,大多都依附朝廷裡的權貴之家,坐收厚利,實在是茶法裡的蛀蟲!臣請自今以後,入中商人持交引至京師,不再用交引鋪擔保,直接去榷貨務裡驗實,按照交引給現錢。以交引鋪無用之人的利潤給入中商人,也讓他們願意做這生意!”

聽見這話,徐平心裡一動,不由想起了徐昌給自己說過的跟交引鋪打交道的經歷。那些人窮奢極欲,也不知道從這茶法交易裡攫取了多少錢財,養活了京裡的多少人。李諮說的不錯,那些人就是茶法的蛀蟲,其實不僅如此,應該說他們是整個大宋專賣制度下養出來的膿瘡,吸收着朝廷和民間的養分,侵蝕着整個機體。

只是沒有想到,是由李諮戳破這個膿瘡,這事情越來越有意思了。

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7章 雜談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31章 端午(下)第52章 酒鬼亭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16章 還錢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42章 交涉第243章 算賬第48章 私鹽販子第61章 裂痕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42章 強買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98章 定策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8章 通判廳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5章 和尚契嵩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91章 軒然大波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69章 光耀門楣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87章 好事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5章 擺攤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253章 亮劍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44章 打起來了第8章 通判廳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6章 仁義者何?第242章 交涉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42章 旬估第254章 出路第19章 理通事順第140章 先聲第1章 錢能通神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79章 坐觀成敗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229章 圍寨第1章 錢能通神第64章 一拍兩散第4章 炒花生第289章 唐龍鎮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14章 僵局第231章 購物券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5章 和尚契嵩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01章 抽血第11章 人選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14章 茶法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18章突然遭遇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32章 春暖花開第70章 蜀兵入隴第11章 治術(二)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52章 糾纏第11章 酒精燈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70章 兩個榜樣第61章 官吏鬥法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60章 釜底抽薪
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7章 雜談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31章 端午(下)第52章 酒鬼亭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16章 還錢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42章 交涉第243章 算賬第48章 私鹽販子第61章 裂痕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42章 強買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98章 定策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8章 通判廳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5章 和尚契嵩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91章 軒然大波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69章 光耀門楣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87章 好事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5章 擺攤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253章 亮劍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44章 打起來了第8章 通判廳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6章 仁義者何?第242章 交涉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42章 旬估第254章 出路第19章 理通事順第140章 先聲第1章 錢能通神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79章 坐觀成敗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229章 圍寨第1章 錢能通神第64章 一拍兩散第4章 炒花生第289章 唐龍鎮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14章 僵局第231章 購物券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5章 和尚契嵩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01章 抽血第11章 人選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14章 茶法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18章突然遭遇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32章 春暖花開第70章 蜀兵入隴第11章 治術(二)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52章 糾纏第11章 酒精燈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70章 兩個榜樣第61章 官吏鬥法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60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