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分頭行事

直到門外響起軍將的高聲稟報,徐平才把思緒拉回到現實中來。

開了門,雜吏引了兩個官員進來。

前面一個五十多歲的官員向徐平拱手:“新任御史知雜司馬池,奉臺主之命前來鹽鐵司,共同審理昨日三司公吏衝撞宰相御史一案。“

另一人道:“開封府推官吳遵路,奉知府之命前來。”

徐平忙站起身來,與兩人敘禮罷了。

司馬池是從鳳翔知府任上調回京來,年後才上任。本來年前就要調他入京知諫院,他一再謙讓推辭,直等到現在才入京。不過也正是因爲如此,躲過了年前廢郭皇后的那一場臺諫言官的大禍,因禍得福。

吳遵路則是天聖年間上書得罪太后,出知常州。在常州任上應對蝗旱災情得力,因范仲淹之薦調任權開封府推官。

兩人都是真宗年間進士,說起來資歷比徐平老得多,不過官職卻相差甚遠。御史臺和開封府派這兩個人來,也是此事以徐平爲主的意思。

說過幾句客套話,徐平向兩人介紹了目前案件的情況。

司馬池道:“我過來三司的時候,王相公親手交予我昨天記下的鬧事公吏的性名,還請副使差人,按照名單拿人。”

徐平笑了笑:“名單僅此一份,爲防意外,再抄錄一份如何?你們兩人都是奉命來參與此案的,什麼事都不好瞞你們,便與判官劉沆一起,一邊抄錄名單,一邊按名單檢視三司公吏名籍,同時差兵士出去拿人,可好?”

兩人一起拱手:“但憑副使吩咐!”

徐平便讓門外軍將喚了劉沆過來,對他道:“你帶知雜御史和吳推官去檢視名籍,備好人手,一切聽從司馬御史吩咐。何人該拿,如何審問,不可馬虎了。”

劉沆應諾。

司馬池對徐平道:“副使客氣,此事還請副使主持。”

“拿的是三司的公吏,我也不好過問太多,司馬知雜多費心。”

這種事情沒什麼花頭,徐平又何必參與進去惹人嫌疑。讓御史臺和開封府的人親自動手去做,親眼看着,也讓他們知道這事情有多麼離譜。

知雜御史雖然官位不高,但作爲御史臺的副長官,地位卻極爲尊崇,其出入導叢比徐平這個鹽鐵副使還要威風得多。既然徐平不參與,三人中便以司馬池爲主。

三人告別了徐平,由劉沆帶着去了兵案的官廳先覈查名單,再照名單抓人。

春天的陽光從門口窗戶爬進來,暖洋洋地烘得兵案官廳裡有些慵懶。

當值的吏人強打起精神,抱着各種名籍往來穿梭,供中間案几上的三位官員查閱。

司馬池手裡拿着昨天王曾府前記錄的名單,在中間高聲唱名,姓甚名誰,在三司裡的職司,一個一個念下去。

吳遵路和劉沆兩人趴在案几上,對照着名籍一個一個搜尋。對上了名字便隨手批一張傳票,讓旁邊的廂軍軍官帶人去抓人回來。

把手裡的名籍放在一邊,吳遵路嘆了口氣:“這是怎麼回事?不過才覈對了二十多個人,就有五個查無此人!難不成昨天有很多是隨口編的名字?”

這時司馬池正念道:“劉三水,鹽鐵司設案前行——”

劉沆聽到不由就笑了起來:“不瞞二位,昨天我也在王相公府前,報的就是這劉三水的名字。當時也沒有人查驗,也沒讓衆公吏互保,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估計有很多人也是跟我一般,當時隨口編一個名字糊弄了事。”

吳遵路搖頭:“這是圖的什麼?”

“哪個知道王相公記下人名來要幹什麼?心裡有疑慮的,自然就隨便編個名字讓書吏記下來,秋後算賬也找不到他的頭上。”說到這裡,劉沆的臉色嚴肅起來。“而且,那些帶頭鬧事的心裡有鬼,只怕他們根本不會留下真名。也就是說,我們如果只是按照王相公的名冊拿人,那多半就把主犯放過去了!”

這個道理很明白,只有那些一心怕被裁掉,對自己昨天行事又沒有什麼概念的人才會把名字留下來,這些人偏偏最無辜。

司馬池和吳遵路都是多年在底層摸爬滾打的人,如何不知道這個道理?

兩人對視一眼,問劉沆:“你昨天一路隨行,對事情經過比我們清楚得多,鹽鐵司這裡定然有了對策。何不說給我們知道,一起合力行事!”

“哪裡有什麼對策,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罷了。”劉沆只是搖頭,“現在惟有把能夠確認的人先抓起來,慢慢審問。數百人之衆,只要下功夫,總能問出點什麼來。”

與此同時,徐平長官廳旁邊的一間小偏房裡。

兩個壯漢被索子捆了手腳躺在地上,吃力地伸長脖子四處打量周圍的環境。

突然聽見門響,兩個漢子幾乎同時在地上打一個滾,回過身子來,看着門口。

徐平擡腳進房,看了看兩人,隨手把門關上。

見徐平一身紫色官袍,兩個大漢心裡不由緊張。活了這幾十年,還沒有跟紫袍官人打過交道,聽說這些人都上知天文,下吃地理,極難哄騙,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徐平不說話,擡步走到小屋深處,在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

兩個大漢身子在地上滴溜溜地轉,眼睛一直隨着徐平身子,須臾也不離開。

等到徐平坐下,兩人才發現房間的角落裡還站了六個兵士,正虎視眈眈地看着他們。

見徐平坐在那裡只是看他們,並不說話,兩人心裡不由發毛。過了一會,一個黑臉漢子再也忍不住,厲聲喝問:“我們兩個都是良民,從無作奸犯科的事情,官人爲什麼差人把我們拿到這裡來?這裡是什麼地方?看起來並不是公堂!”

徐平撣了撣官袍下襬,隨口道:“這裡當然不是公堂,只是鹽鐵司衙門而已。至於你們是不是良民——”

說到這裡,徐平稍微彎了彎腰,看着兩人道:“昨天你們兩個冒稱三司公吏,混在鬧事的人羣裡,又喊又叫,好不熱鬧!怎麼,今天又成良民了?”

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50章 抓捕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7章 乾脆搞大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201章 陛辭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51章 綠影亭第154章 攻城(中)第63章 官聲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5章 公路第95章 西瓜種子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58章 桃花運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46章 收割機第44章 增兵第217章 追獵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42章 審問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74章 春光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章 宰相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5章 家的味道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46章 外戚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26章 峰迴路轉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3章 生意第302章 青冢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1章 軒然大波第43章 熊二焦五第23章 秋意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37章 夜對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44章 僵局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26章 前奏第11章 遇仙樓第91章 軒然大波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36章 往事如煙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7章 盼盼第30章 殿試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80章 轉機第46章 收割機第34章 同年歡宴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31章 購物券第226章 自助餐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89章 定論第19章 匪訊(上)第35章 申峒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89章 唐龍鎮第7章 雜談
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50章 抓捕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7章 乾脆搞大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201章 陛辭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51章 綠影亭第154章 攻城(中)第63章 官聲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5章 公路第95章 西瓜種子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58章 桃花運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46章 收割機第44章 增兵第217章 追獵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42章 審問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74章 春光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章 宰相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5章 家的味道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46章 外戚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26章 峰迴路轉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3章 生意第302章 青冢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1章 軒然大波第43章 熊二焦五第23章 秋意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37章 夜對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44章 僵局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26章 前奏第11章 遇仙樓第91章 軒然大波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36章 往事如煙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7章 盼盼第30章 殿試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80章 轉機第46章 收割機第34章 同年歡宴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31章 購物券第226章 自助餐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89章 定論第19章 匪訊(上)第35章 申峒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89章 唐龍鎮第7章 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