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進城

徐平只好應了,騎着馬走在她的車邊。

車的後面,還有十幾個莊客,都是隨着他們一起去京城看熱鬧的。都是新衣新帽,新鞋新襪,一個比一個精神。

秀秀好壞是隨在徐平身邊,這些人才讓徐平頭痛。冬至大節不比平時,京城裡熱鬧起來,而且官方放撲,這幾天不禁賭博,各種城狐社鼠都鑽了出來,專盯着這些來看熱鬧的鄉下人騙。臨到出門,徐平已經叮囑了好幾次,到了京城,除了投托親友的,都要由徐家統一安排住宿,不許一個人出去閒逛,嚴禁參加任何形式的賭博。這些人都聽得煩了,也不知道有沒有往心裡去。

上了官道,秀秀看什麼都覺得驚奇,在牛車上腦袋轉個不停。

看看將近中午,一行人到了開封城外。

秀秀看着前邊人煙輻輳,人來人往,不禁讚歎道:“果然是京師,這麼多人聚在一起,有十個白沙鎮大了!”

徐平搖搖頭,笑着低聲對秀秀道:“現在只是到了城外,等一會我們進了城,那纔是熱鬧呢。”

秀秀臉紅了紅,也不敢再說話。

他們是沿着汴河南岸的官道而來,本來是要從新鄭門進城,但李用和一家卻住在北邊的萬勝門外,徐平要先去看他們,便經過浮橋,轉到萬勝門外。

開封城外的東西兩側最繁華,各有三廂,京北兩廂,京南一廂,都是市區,屬於開封府直轄。市區外面,纔是開封和祥符兩個附廓縣的轄地。連上再外面的各縣,則屬於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司所轄,典型的城鄉二元體制。

過了汴河,就看見河邊上一座酒樓,雕樑畫棟,很是氣派。酒樓外面一個飄揚的大望子,上書“清風徐來”四個大字。

秀秀見了,指着那酒樓給徐平看,口中道:“官人,這座酒樓與我們家白沙鎮上的酒樓好像,就是氣派了許多!”

徐平苦笑着搖搖頭,沒有說話。

當然像了,這本就是徐家的酒樓,典賣了之後才搬到中牟去的。

離了汴河七八十步,到了萬勝門的大道上,穿過去又走二三十步遠,建築就一下子稀疏下來。

走了沒幾步,就見到一座小小宅院。院門前有拴馬石,此時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正坐在石頭上曬太陽,逗弄着懷裡一個剛會走路的小男孩。

徐平見了,急忙下馬,走上前去行個禮道:“段爺爺,好久不見!”

老人雖然年紀大了,還是耳聰目明,聽見聲音,擡頭看是徐平,站起身來笑着道:“原來是徐家大郎來了,快進屋裡來坐。你來的可是不巧,家裡只有我這個老頭子和二郎在家,大郎隨着她母親到市上去逛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你先進來吃杯茶,等他們一等。”

徐平忙止住老人,道:“不必了,我是因爲今日進城,來說一聲,有什麼事情可以到城裡去找我。”

老人抱着孩子呵呵地笑:“好,好。你們一家都搬回來京城來,我們走動也方便些。回去告訴你阿爹,有空了來找我吃酒。”

這老人就是當初收養李用和的那個入內院子,孩子是李用和的二兒子,跟徐平倒不是很熟,只是偷偷看他。

入內院子作爲皇城司的一指揮,做的都是隱秘雜事,要求也高,大多是從皇城司的親事官、親從官中資歷深的挑選而來,都是老成持重的人。也正是因爲有這個老院子教導,李用和這幾年才無風無險。在皇宮裡呆了幾十年,老院子有什麼事不知道?而且更加知道做事的分寸,才把李用和教得做事滴水不露。連皇上太后都能伺候好的人,還有什麼對付不了?

徐平也不好讓老人麻煩,便取出兩壇帶來的酒送他,便就告辭而去。

老人卻叫住他,道:“大郎,回去讓你阿爹來找我吃酒,我年歲大了,有心要去找他,卻走不了那麼多路。”

徐平漫聲應了。

老人見他不當一回事,嘆口氣說:“大郎不要不放在心上!你們徐家已經在京城裡摔過一跤,不要重蹈覆轍!”

徐平聽了,才知道老人是有話要跟父親說,不是敘舊那麼簡單,忙正色道:“我記住了,一定轉告阿爹!”

老人道:“東京城裡,魚龍混雜,你家裡的生意越做越大了,不可以不謹慎啊。賺得錢多了,就會有人眼紅。雖然有李太尉與你們家一起出頭,可開封府裡,勢力大過李大尉的人家不知有多少!不可不小心啊!”

徐平再三稱謝,才帶衆人離去,進了萬勝門。

此時大節將至,城門檢驗也鬆了許多,看徐平是帶着下人來東京城裡看熱鬧的土財主,守城兵士草草檢驗一下就放他們進了城。

進了城門,衆人沿着大路而行,因爲有徐平騎馬約束,倒還是規規矩矩。行了沒多遠,到了寶相寺,徐平便讓轉到南北路上向南走,先到汴河邊上。

走了沒兩步,孫七郎便對徐平道:“小莊主,這附近就是州西瓦子,現在天色還早,我們不如去看一會兒再走。”

州西瓦子是京城裡最熱鬧的娛樂場所之一,從汴河岸一直沿伸到東西御街上,裡面諸般雜耍,應有盡有。

徐平看看幾個莊客都是滿臉期待,就連秀秀,也是眼巴巴地看着徐平。中牟縣裡能有什麼像樣的玩意?這麼熱鬧的地方她還沒見過呢。

心裡一軟,徐平就要答應。

正在這時,一箇中年人從人羣裡出來,到了徐平馬前,道:“徐小官人原來今天入城,怎麼在這裡停留?”

徐平一看,原來是張天瑞,正是李端懿派出來與自己父親一起監管白糖鋪子的親信,忙從馬上下來,與他見禮。

見禮罷了,徐平問張天瑞:“都管這是要去哪裡?”

張天瑞嘆口氣:“自從鋪子開起來,糖行的人不停地來找我們晦氣,前些日子都被我和你阿爹擋回去了。今天他們不知傍上了什麼靠山,竟然找了一個宮裡的內侍來,說要科買我們店裡的白糖兩千斤。這下科買斷了,我們還做什麼生意?就不要說他給的價錢極低,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給錢了。”

科買是朝廷硬性攤派下來的,這也是行會的作用,必須完成配額。但如果定下科買的是白糖,那只有徐平的鋪子有售,就是明擺着來拆臺了。

徐平聽了,又想起剛纔段老院子的話,心裡已經覺得妙,問張天瑞:“那我們怎麼辦?宮裡出來的人,誰知道是奉了誰的命令,是真是假!”

張天瑞道:“我這便是要去找個宮裡的熟人,把這事情搞清楚。到底是真地有這麼回事,還是那個內侍假傳旨意找我們的麻煩。”

以李家的身份,在皇宮裡肯定有眼線,把事情搞清楚倒是最重要的。

徐平便問張天瑞:“那我就不耽擱都管了,不知有什麼我可以幫忙?”

張天瑞道:“你莊上釀的好酒,你這裡帶的有沒有?自從曹太尉去你那裡喝了一次,讚不絕口,京城裡現在都傳遍了。凡是有點頭臉的,都要嘗上一口好到別人面前說話。我帶着去送你,也是個珍貴東西。”

徐平忙道:“我這裡正好有一小壇,都管儘管拿去。”

說完,從馬背上取下一個小酒罈來,交給張天瑞,口中道:“這是最上一品,一般人有錢也買不到的。”

張天瑞見了,面色喜色:“有這個就好辦了,必然能很快打聽出消息來。曹太尉上次帶了這麼一小壇,不是他十分看重的人,一滴也到不了口裡。京城裡的王公貴族,人人都想有這麼一罈來裝門面!”

自從上一次被曹瑋和石延年把酒頭喝光之後,這種酒就不賣了,都被徐平收了起來陳着,也算飢餓營銷吧。

當然還是因爲酒禁,雖然曹瑋在京城裡給徐家的酒打出了知名度,但寒冬臘月也沒什麼人特意爲此跑到白沙鎮去,徐家也不能到京城裡來賣酒,此時在東京城裡徐家白酒還是一個傳說。

張天瑞有了趁手的禮物,也不與徐平閒聊,帶着急匆匆地向北去了,也不知道他去找什麼人物。徐平也不好問,這是人家的隱私,再好的關係也不能隨便說的,更何況他們只是生意夥伴。

有了張天瑞出來說這一檔事,徐平也沒了與衆人去瓦子裡玩的心思,只是催着衆人一起上路,先去把住的地方定了,明天再來。

此時的開封城裡繁華熱鬧的地方,有說法叫“南河北市”。

北市指的是皇宮旁邊的北御街,因爲消費能力強大的宮裡經常出來買東西,又臨近各種官衙,做生意的紛紛到那裡逐利,熱鬧起來。北市主要是飲食業和娛樂業,比如京城裡最好的幾家酒樓都在那裡,旁邊還有妓院聚集區。

南河就是指汴河,這是開封城與外界聯繫的大動脈,生意人都在那裡聚集,各種商行也大多都是沿是汴河兩岸排布。南河最繁榮的行業是旅館業和倉儲業,徐平當然要帶人去那裡找住的地方。

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65章 離開河陰第35章 活字第38章 出仕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15章 開戰第80章 小人難纏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297章 伎藝人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81章 祭奠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4章 邊亂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24章 煩心事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133章 矛盾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37章 三頭目第7章 貴人相助第35章 三輪車第11章 潑皮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99章 傳承第58章 升任副使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4章 邊亂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15章 奇觀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80章 花開富貴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3章 又想錯了第9章 白沙鎮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3章 治術(四)第75章 弒父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22章 甩鍋第72章 三個關節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44章 細鹽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92章 收權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46章 收割機第25章 對決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201章 陛辭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5章 理政(一)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64章 口袋陣第45章 白砂糖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5章 對抗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03章 換相(中)第81章 臭味相投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88章 百官圖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54章 家賊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
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65章 離開河陰第35章 活字第38章 出仕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15章 開戰第80章 小人難纏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297章 伎藝人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81章 祭奠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4章 邊亂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24章 煩心事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133章 矛盾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37章 三頭目第7章 貴人相助第35章 三輪車第11章 潑皮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99章 傳承第58章 升任副使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4章 邊亂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15章 奇觀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80章 花開富貴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3章 又想錯了第9章 白沙鎮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3章 治術(四)第75章 弒父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22章 甩鍋第72章 三個關節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44章 細鹽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92章 收權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46章 收割機第25章 對決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201章 陛辭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5章 理政(一)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64章 口袋陣第45章 白砂糖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5章 對抗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03章 換相(中)第81章 臭味相投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88章 百官圖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54章 家賊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