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政壇動盪

徐平的話說完,寇瑊和張存好長時間沒有說話。

直到王惟正進來,與幾人見過了禮。這是徐平踏入大宋官場的老長官,此時做了同僚自然分外親熱,也沒有了當年的拘謹。

三司的各司副使別看帶着副字,實際上是各司之長。若不是現在的制度,在三省六部制的時候,每個副使可都是相當於六部尚書的,真正的朝堂高官。不過這個年代流行低職高配,官卑權重,很多官員都以員外郎擔任轉運使和三司判官、副使,再加上行政權利集中於中書門下的宰輔手中,頭上又有三司使,各副使就遠不如六部尚書那麼威風八面。

寇瑊把剛纔的話向王惟正又說了一遍,問道:“晦蒙怎麼看?”

王惟正落座,端着茶想了一會道:“天災已成,若要不招至大的民怨,看起來也只有按戶配炭這一條路子走了。其他方法,無論如何炭也到不了貧苦人手中。”

其實除了徐平之外,其他三人心裡還有一個想法。事情到了這步田地,如果沒有徐平提出配給制,那麼民怨也就民怨了,強力彈壓,捱過這一時就好。但徐平把這方法提了出來,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就沒人出頭反對,否則一頂不顧民生的帽子沒人戴得起。

寇瑊又問:“按戶配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經手的吏人信不信得過?每戶配多少炭合適?怎麼防止有人虛立戶頭?凡此種種,都要預作防備。”

幾個人一起看着徐平,且看他如何說。

按戶配炭,數人頭髮錢,這種簡單的想法隨便什麼人都能想到,關鍵是怎麼做到。如果只會虛言大話,徐平也就白在三司衙門裡呆了。

徐平看着三人,仔細斟酌着自己的話,緩緩說道:“世間的事,難以追求萬全。如果要求一點紕漏都沒有,什麼事情都就沒法做了。只要把握住大勢,達到想要的效果,一點小疏漏就不能過於講究。我是這樣想,每戶需要發多少,一是要看開封府那裡能收集起多少炭來,再一個要大致推測一下還有多少日子天氣轉暖。炭不能一下子發光,總要留下一些預備非常,然後定一個數出來。至於發炭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各種情弊,說實話,我也沒有辦法能夠全部預防。只能是事前警告,事後重罰,無非各戶互保,事後許告,有賞。”

這個年代跟徐平前世非常大的一個區別就是,百姓對國家,或者說是對皇帝有無限義務。互保就是這樣,一家出事,數家受罰,逼迫百姓互相監督。說起來百姓何嘗有幫着朝廷監督的義務?但這個年代不講道理,就是這麼幹了,百姓必須無條件服從。

至於允許百姓告發,並且給賞錢,就更加尷尬。從道理上來說,文人士大夫對告密是深惡痛絕,認爲壞敗民風,誘民奸滑。但從實際上,這個年代從收稅定戶等都廣泛地鼓勵告密,還有數額不等的賞錢。

做事情哪有不付出代價的?不想付出代價那就什麼事都做不成。

徐平說完,寇瑊三人想了一下,也只好如此。

徐平的話並沒有多少新意,但卻保證了按戶配炭基本可行。只要能夠不讓窮苦百姓大規模地凍餓而死,縱然有些不好的地方也只能忍受。

經過各衙署在政事堂集議,決定在開封城內外坊廓戶按戶配炭。幾個大的原則,配炭僅及民戶,不及官戶;只及六等及六等以下戶,五等以上爲上戶,不配炭;僧道戶及雜戶不配炭;女戶不分戶等,一律配炭;配炭時五家聯保,一家有錯,五家受罰。

此時的坊廓戶,大略可以等於徐平前世的城市戶口,分外十等,上五等基本都是富裕人家,後五等則爲窮苦人。按戶等是這樣從中間一分爲二,實際上按戶數算,城市裡的大多數人家都在後五等。至於其他一些特別的戶,實際上人數極少。

配炭由開封府負責,御史臺派人監督,內侍帶皇城司親事卒參與,看起來各衙門互相牽制,互相監督,實際上還是各種小毛病層出不窮,但好歹是把危機渡過去了。

經過了這件大事,朝堂又進入了新一輪的調整之中。

參知政事晏殊首先被開刀,罷參政出知應天府。

晏殊爲官一向小心,遊走在各政治勢力之間,各方誰都不得罪。他罷參政與政治鬥爭無關,純粹是因爲自己倒黴和自己謹小慎微的性格。

原來李宸妃去世的時候,晏殊正爲翰林學士,他給李宸妃的制詞中有宸妃無後的詞句。如今皇上認了親母,這話就大逆不道了。又有臣僚認爲晏殊作爲翰林學士,不可能不知道宸妃是皇上生母,僅僅是罷了他的參政還算從輕發落。

之所以說這事情怪他自己性格,是有呂夷簡的例子擺着,當時太后要鑿宮牆爲李宸妃出殯,呂夷簡再三阻攔。而晏殊就不敢在制詞裡把這事含混過去,以至於留下了把柄。

第二個被罷的是參知政事王隨,當時給徐平的奏章批了“文理荒謬”,結果不但後來京城物價上漲,還發生了炭價漲上天的風波。好在呂夷簡機警,後來彌補得好,只是讓王隨致仕,沒有連累到其他人。

第三個被罷的是首相李迪,有呂夷簡的人再三論列,李迪對徐平上奏配炭的奏章處置不當,差點釀成大禍。李迪以本官知鄆州,出了朝堂。

三個被罷的宰輔,有兩個與徐平有關,此事之後徐平徹底在朝堂站住了腳跟。

呂夷簡由次相升爲首相,帶昭文館大學士及監修國史。另一個趙禎爲太子時的舊臣知許州張士遜再入政事堂,帶集賢殿大學士爲次相。

時隔多年,呂夷簡終於再次登上了首相的位子。

樞密副使蔡齊和翰林學士章得象拜參知政事,年老的盛度向趙禎肯求能夠活着的時候坐坐宰執的位子,代蔡齊拜樞密副使。

這套宰執班子或許怎麼看都有點不協調,而且張士遜還比不上李迪,呂夷簡在宰執中的勢力已經無人能夠制衡。緊接着趙禎便就同意了年邁的王曙致仕,空出來的樞密使,由在河南府的王曾接任。

如今整個大宋,惟一讓呂夷簡集尊敬、忌憚、防範各種複雜情感於一身的那個人,青州王曾再次回到朝堂。

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51章 新的消息第61章 入社第32章 位極人臣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46章 分別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33章 你是官了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66章 新鮮第315章 亂戰第213章 預算第38章 再見故人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75章 人質第28章 唐大姐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233章 學習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9章 變夷爲夏第6章 召對第142章 審問第67章 猜測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199章 外任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25章 你們不懂第74章 埋伏第19章 理通事順第34章 磨鍊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230章 約定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7章 時差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56章 銅版第5章 家的味道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14章 僵局第38章 青苗貸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3章 屬下第48章 私鹽販子第59章 夜戰(下)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46章 外戚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66章 初戰第50章 防秋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34章 磨鍊第217章 銀行(上)第9章 問道第82章 立足於打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205章 蛻變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3章 進城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65章 瀚海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67章 猜測第23章 誥命第66章 新鮮第52章 酒鬼亭第129章 新場務第77章 賬目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34章 磨鍊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46章 印錢吧第10章 巡視河道
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51章 新的消息第61章 入社第32章 位極人臣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46章 分別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33章 你是官了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66章 新鮮第315章 亂戰第213章 預算第38章 再見故人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75章 人質第28章 唐大姐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233章 學習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9章 變夷爲夏第6章 召對第142章 審問第67章 猜測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199章 外任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25章 你們不懂第74章 埋伏第19章 理通事順第34章 磨鍊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230章 約定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7章 時差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56章 銅版第5章 家的味道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14章 僵局第38章 青苗貸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3章 屬下第48章 私鹽販子第59章 夜戰(下)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46章 外戚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66章 初戰第50章 防秋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34章 磨鍊第217章 銀行(上)第9章 問道第82章 立足於打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205章 蛻變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3章 進城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65章 瀚海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67章 猜測第23章 誥命第66章 新鮮第52章 酒鬼亭第129章 新場務第77章 賬目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34章 磨鍊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46章 印錢吧第10章 巡視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