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6章 文臣武將

bookmark

把那一罈酒頭打開,徐平給每人都倒了一小碗,對曹瑋道:“太尉,嚐嚐這酒的味道如何?”

曹瑋看了看眼前的小碗道:“這碗倒也精緻,就是太小!我們軍中人吃酒,哪個耐煩用這種小碗!”

趙滋忙說:“這酒太烈,大碗用不來,都是用這種小碗。”

幾個人把酒喝了,曹瑋回味一會,對徐平說:“你這酒有些意思!”

五個人又喝幾碗,曹瑋卻不讓徐平倒了,口中道:“這些都留下來,我得空了去找幾個老朋友品嚐。跟你們喝沒什麼意思!”

這在座的,林文思是個文人,其他人都是晚輩,曹瑋也放不開,覺得很不盡興,他要跟老戰友們在一起歡呼暢飲纔是喝酒。

徐平把剩下的酒頭收好,交給曹瑋帶來的親兵,命人上了高粱大麴來。

曹瑋飲過,評道:“其實這酒也是極好了,只是比前一種還差些意思。”

趙滋跟着說:“幾個月來,這裡的酒越來越好,入口不再辛辣沖人,味道醇香綿厚,酒裡力氣倒是不減。”

這是因爲隨着時間的延長,酒可以陳放一段時間再賣,如果時間夠了,徐平存的那些陳放三年,就要更加好了。

看看到了中午時分,幾個人一瓶白酒下肚,都有了些酒意。

曹瑋和趙滋還好,都是剛剛勾起酒興,徐平卻是酒勁上頭,桑懌與他的酒量差不多。林文思酒量最小,早就停住不喝,只是以茶代酒。

正在這時,親兵與石延年從京城裡趕了過來。

到“酒鬼亭”見過了禮,曹瑋笑道:“久聞曼卿大名,詩酒雙絕,今天正好有閒,我們共拼一醉!”

石延年客氣幾句,坐了下來,衆人接着喝酒。

又喝兩杯,徐平實在陪不住了,對幾人道:“我身子大病初癒,不能多喝,陪不了諸位了。你們只管盡興!”

曹瑋正要挽留,石延年道:“小主人前些日子遭了那一場大難,病得不輕,不能喝就不要勉強了。”

衆人只好罷了,由徐平在一邊坐着。

又過一會,徐平看幾個人酒肉吃了一肚,再下不去自己筷子,便道:“我去去就來。”

到了酒鋪裡,讓盛了兩大盤花生米,一盤醋泡的,一盤油炸的。又弄了一個小蔥拌豆腐,一個涼拌皮蛋,一起端上去。這都是徐平按照記憶在酒鋪裡做了用來下酒的,可惜生不逢時,不合這裡人的口味。貧苦勞力來喝酒的,都想吃點肉之類的油水在肚子裡,裝風雅的又嫌這些東西粗糙,賣得並不好。

端到亭子裡,衆人吃了幾口,一起道:“這個好,正好用來下酒!有這種好東西,小主人怎麼不早上來?”

徐平只是苦笑。一早端上來,只怕你們也吃不下去,這東西都是肚子裡有了油水之後用來磨牙的,一直吃就會嫌累得慌。

今天這一場酒一直喝到紅日西垂,曹瑋趙滋和石延年三人才喝得醉醺醺地與一衆親兵回去。

徐平除了那不到兩壇的酒頭,還弄了好幾大罈高粱大麴讓幾人帶回去。石延年怕犯酒禁從不敢多帶,每次只是一葫蘆,曹瑋位高爵顯,進出城門前呼後擁誰敢查他!沾了這個光,石延年都帶了一大壇回去過癮。

雖然徐平怎麼說都不肯收錢,曹瑋還是扔了一大錠銀子給他。怎麼說也是曾做到節度留後籤書樞密院事的大人物,哪會賺他這點小便宜。

看着曹瑋一行浩浩蕩蕩地離開,桑懌感嘆道:“大丈夫能做到曹太尉一般,也算不負此生了!”

徐平奇道:“秀才既然有此志向,那就棄筆從戎好了。以秀才的才能,在軍中平步青雲也不見得是難事。”

桑懌嘆口氣:“文不足以高登金榜,從軍又拉不下面皮,文不成武不就,說的就是我和石曼卿這種人物了!”

徐平默然。

宋朝實行募兵制,對軍隊從來就只有一個字,給錢。出征要給錢,勝利要給錢,打敗了還得給錢。皇帝過生日要給錢,成親要給錢,生孩子也要給錢。國家喜事要給錢,喪事還要給錢。這纏在軍人身上的一個錢字,也給時人一個武人都貪鄙的印象。

岳飛有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這句話經常被過多發揮,其實說的不過是宋朝的基本政策。對文臣待之以禮,文臣就該以忠心自許,視錢財如糞土。待武臣不以禮數,而以錢財籠絡,拿了錢就該辦事,用到的時候不要貪生怕死。所以貪污在文臣是重罪,武臣不過是小事一樁。

然而歷史事實已經證明,在朝政混亂的時候,這兩者一個也做不到。

在此時人的心中,投身當兵就是貪財,打仗勇猛是爲了升官,升官還是爲了得到更多的錢。這一觀念自五代延續而來,幾乎根深蒂固。

文人棄筆從戎,其他都是小事,惟有君子自甘與小人爲伍這一點,對很多珍視名聲的讀書人來說怎麼也轉不過彎來。宋太祖曾說欲令天下武臣盡讀書,讀書不是認字寫字,而是指知禮義,使軍隊從被金錢腐蝕的泥潭中爬出來,然而終究成爲一句空話。終宋一世,文臣惜名,武將愛財,大方向並不曾改變。

石延年以進士起家,卻在武臣序列,從事的又是文臣的工作,正是文不成武不就的典型。官職低微俸祿微薄還在其次,武臣身上那個不光彩的光環,才真正地使以詩書自許的人意志消沉。

徐平雖然對這個時代也瞭解了一些,卻還是不能深切地感受這個時代的特色。宋承唐制,但又受五代亂世影響極深,這種影響不僅僅是對統治者制定政策時的影響,還深深地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像桑懌和石延年這一類人,既讀詩書希望搏一個進士的正規出身,又仗劍遊俠以意氣自許,正是被五代遺風和時代現實撕裂的性格。這一類人徐平後來還會不斷碰到,使他理解到這個時代與書本上的巨大差別。

五代時的文人經常由文轉武,遊俠鄉里,向統治者投書獻策而希望能夠被重用,時機到了甚至起兵嘯聚,逐鹿天下。這一遺風宋初猶存,讀書人如果不被統治者延攬,往往到處遊歷,呼朋引伴,成爲統治者的心腹大患。

科舉制度的完善盛行與這一背景息息相關,最早的目的不過是把這些人從民間延攬進朝廷來,所以宋太祖讓以角力決狀元實在是平常之極,並不能說是看不起科舉與文人。隨着社會的發展,科舉的目的和手段一直髮生着變化,但最少在北宋還沒逆轉,所以《水滸傳》裡會有一個落第的舉子王倫,落第舉子在宋朝經常成爲起兵反叛的領頭人。這時的科舉與後來的以築固統治階級的禮制秩序爲目的大相徑庭,科舉的過程與後世有很大區別自也是應有之義。

徐平要去應舉搏一個出身,需要的不僅僅是熟讀詩書,還要去理解這時的科舉與後世的手段和目的的不同,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4章 許願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179章 宣傳戰第16章 如和縣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8章 殿中議事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172章 夜戰第64章 一拍兩散第53章 甘谷歸附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38章 兩地第167章 獵犬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29章 新場務第206章 望遠鏡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05章 先生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56章 銅版第164章 歐陽修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208章 使氣第39章 待以客禮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192章 鑿齒蠻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72章 農事第6章 買書第105章 先生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8章 唐大姐第18章 農田輯要第20章 匪訊(下)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5章 公路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5章 軍改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67章 情報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7章 實際演示第78章 彈劾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03章 事發第66章 金光洞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85章 閒適日子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4章 期集第148章 轉折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71章 北巡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96章 機遇第49章 事發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51章 新的消息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1章 再臨鄭州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37章 月夜雜談
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4章 許願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179章 宣傳戰第16章 如和縣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8章 殿中議事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172章 夜戰第64章 一拍兩散第53章 甘谷歸附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38章 兩地第167章 獵犬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29章 新場務第206章 望遠鏡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05章 先生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56章 銅版第164章 歐陽修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208章 使氣第39章 待以客禮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192章 鑿齒蠻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72章 農事第6章 買書第105章 先生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8章 唐大姐第18章 農田輯要第20章 匪訊(下)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5章 公路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5章 軍改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67章 情報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7章 實際演示第78章 彈劾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03章 事發第66章 金光洞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85章 閒適日子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4章 期集第148章 轉折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71章 北巡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96章 機遇第49章 事發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51章 新的消息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1章 再臨鄭州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37章 月夜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