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廢后風波(中)

本來皇上初認親的時候,是讓李用和住芳林園的,李用和堅決不住,才搬到這裡。芳林園是宋太祖未登基前的舊居,潛邸故宅,李用和再是親近,住着也確實不合適。

看看天色陰暗,林素娘便向蘇兒告辭。如果時間趕得及,還能跟徐平一起出城去。

蘇兒道:“姐姐,你難得來一次,無論如何也要吃了晚飯才走。若是晚了,不妨就在這裡住下,明天再走也是一樣的。公公帶兵去衛護太后梓宮,大郎去當差,家裡也沒有什麼其他人在,住一晚也不打緊。”

林素娘經不住蘇兒左說右說,只好又坐下,等吃過了飯再走。

兩人坐着聊些閒話,送李璋的家僕回來,向蘇兒回報。

蘇兒問道:“現在天色還早,大郎他們兩個是不是找地方吃酒去了?”

家僕道:“到了皇城附近,恰好遇到了宮裡的一個什麼石閣長,三人熟識,便相約找個地方喝酒禦寒。說來也巧,皇宮附近恰好有一間小店,是徐官人認識的人開的。聽說是在邕州徐官人一個屬下的女兒,父母來京城改官守選,不幸雙雙故去了。這個女孩兒舉目無親,便在京城耽擱下來,開了一間小店討生活。”

聽到這裡,蘇兒還沒什麼,林素娘心裡咯噔一下,裝作漫不經心地問道:“那個開店的人是不是姓段?”

僕人道:“大概是吧,我聽別人都叫她段娘子。那小娘子長得可真是標緻!”

蘇兒問林素娘:“姐姐認識那小娘子?”

林素娘強自裝着若無其事的樣子:“我哪裡會認識?只是以前聽人說起過。她的阿爹是邕州的一個縣令,是大郎一個得力手下。”

蘇兒也沒往心裡去,打發了僕人出門。

自得了徐平和李璋在段雲潔店裡喝酒的消息,林素娘就心亂如麻,哪裡還能在蘇兒這裡待得下去?勉強捱到吃了晚飯,便急急匆匆地帶着下人回家。

林素娘剛開始是從秀秀嘴裡知道段雲潔的,她回來跟林素娘說起邕州的事情時偶爾提起。不過秀秀的嘴緊,只說這人很能幹,脾氣也很好,跟自己合得來。至於跟徐平有什麼瓜葛,秀秀卻是半點口風沒漏。

或許是女人的直覺,或許是秀秀神色間總有些不自然,林素娘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作爲徐平的身邊人,林素娘也不指望從秀秀那裡得到什麼消息,他們主僕一心,這種事情自然是千方百計地瞞住。

後來林素娘只裝作不經意間,問徐平,問高大全,問孫七郎,就只當作是閒聊,說些他們在邕州的事。段雲潔很長時間都住在衙門裡,不知什麼時候哪個人就提起來。雖然一個一個都替徐平瞞着,林素娘把幾個人的話綜合分析之後,還是大致心裡有了數。

這個女人跟徐平必然有些瓜葛。

林素娘相信徐平不會瞞着自己去找其他的女人,本來離開邕州,這事情也就算了。但哪裡想到這女人也恰好流落在京城裡,這未來會發生什麼可就有點說不準了。

徐平是不會瞞着林素娘,但挑明瞭要納一個女人進門難不成林素娘還能攔着?這個時候強勢的女人是有不少,攔着不讓丈夫納妾的也有,但都會在士大夫中傳爲笑談。徐平不會丟這個人,林素娘也不會讓丈夫讓別人笑話,那個時候可就無法挽回了。

冬天的日頭短,林素娘回到城裡的小院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問了看家的下人,才知道徐平根本沒回到這裡來,而是直接出城去了。

林素娘本待要跟着出城,被翠兒死活攔住。此時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雖說城門未必會這麼早就關了,總還是不要去碰這個運氣。

回到自己小院裡,只有林素娘一個人,登時就覺得冷冷清清。

這個時代富貴人家納妾的自然是所在多有,但年紀輕輕二三十歲納妾的在官員中還是不多見,很容易惹人非議。真有好女色的,多是在家中蓄養歌妓,並不會真地納進門來。

一個人坐在房裡,看着外面漆黑的夜色,林素娘忍不住就想要不家裡也買幾個歌妓回家,拴住徐平的心。歌妓終究是外人,不怎麼會影響到家庭生活。可想來想去,徐平平時連青樓妓館都不去,根本就談不上好女色。

事情越是這樣越是麻煩,林素娘一個人坐着,心亂如麻。

政事堂,此時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其他宰輔都已回家,只剩下呂夷簡一個人當值。廢皇后本就是呂夷簡和皇上商量着定下來的,哪個還會留下來給他擋槍?就連一向依附呂夷簡的宋綬和章得象兩人也早早就躲到了家裡,打定了主意不趟這次渾水。此事得罪臺諫官員事小,事後被天下千夫所指可沒幾個人受得了。

得到消息聚集到政事堂的臺諫官員分別由范仲淹和孔道輔率領,紛紛向呂夷簡詰問不休。中書怎能如此大膽,把臺諫章疏扣留下來,不得上達天聽。

呂夷簡面無表情,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話,聖意已決,自己也只是按旨行事。

看看天色黑下來,呂夷簡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不管什麼人上來說什麼,他都是那一句話。扣臺諫章疏是按皇上旨意扣的,有事找皇上說去,跟我說沒用。

范仲淹和孔道輔兩人還算沉穩,御史臺和諫院裡有急躁的已經怒火沖天,侍御史楊偕高聲道:“中書壓着臺諫章疏不報,隔絕中外,呂相公,你要做丁謂嗎?!”

呂夷簡眼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眉毛都不擡:“我自是按上意行事。”

楊偕怒道:“安知聖意就是如此?話出自你口,誰知道真假?”

呂夷簡籠着手,還是那副樣子,連口都懶得開了。

天聖二年狀元,左正言宋庠道:“宰相不報,那便詣闕!”

說完,看着自己的諫院長官范仲淹。

范仲淹與孔道輔對視一眼,點了點頭。

孔道輔對面前的呂夷簡沉聲道:“隔絕中外,權相所爲!呂相公,你今日做出這等事來,日後如何面對天下公議?”

呂夷簡木偶一般地緩緩說道:“我爲宰相,是天子之臣,自是奉聖上旨意行事。”

孔道輔恨恨地看了一眼油鹽不進的呂夷簡,轉身向門外行去,口中高聲道:“走,我們去後面伏闕求對!”

一衆臺諫官員今日是以孔道輔爲首,見他出門,范仲淹跟上,其他人便也一起隨着出了政事堂,直向後邊大內行去。只留下呂夷簡一個人,在政堂裡孤零零地站着。

到了後邊大內,垂拱殿大門已關,門外站着殿前司和皇城司的衛士,牢牢守住。兩邊則是閤門衛士,各自守着自己的通道。

今夜閤門這裡當值的是東上閤門使李昭亮,宋太宗明德皇后哥哥李繼隆的兒子,算是當今皇上的表叔。西閤門長官不在,當值的是閤門祇侯李璋主管。

孔道輔和范仲淹帶人到了垂拱門外,先找李昭亮。

李昭亮好性子,但自小就在皇宮這裡長大,人情練達,哪裡會惹這個麻煩,好言好語地道:“我自管着東閤門,西閤門的事委實不知,諸公還是到西閤門去。”

兩邊閤門功能不同,朝堂官員要面聖應當由西閤門進,李昭亮說得並無破綻。

李昭亮性情平和,爲官做人都無可指摘,惟一就是家裡妻子去得早,也沒有再娶,是三個得寵的小妾管家。三人各有自己的一套人馬,多少年來在李家鬧得不可開交,李昭亮管不了,其他人更加管不了。

這種家事一般的同僚最多隻是拿來當個笑話,並不往心裡去。可今天來的都是臺諫官員,向來都以道義自居,對李昭亮連家都管不好就沒有個好印象。聽了他這句話,也就懶得再理他,一起都擁到西閤門來。

李璋年輕,又是最近以外戚身份驟然提升上來,見這麼多最不好說話的臺諫官員擁到自己這裡來,不敢怠慢,急忙迎了出來。

孔道輔道:“李璋,你是聖上近親,可知今日宮裡大事,皇后被廢了嗎?”

李璋恭聲答道:“我今日家裡有客,來得匆忙,一到皇宮便來這裡當值。御史說的事情我委實還沒有聽說。”

孔道輔道:“如今太平盛世,天子古今明君,豈有廢皇后的道理?你且開了閤門,我與一衆同僚要見聖上面奏,收回成命!”

李璋陪着笑臉:“此事我委實不知道,不過官家有旨意下來,今一夜臣僚面對一律不見。我在閤門當值,一切以官家旨意爲準,御史原諒則個。”

孔道輔憤然作色:“此是國家大事,豈能以常理而論!你是壯懿太后謫親,不記得太后一生悽苦?豈能讓此等慘劇再次發生?快快開了閤門!”

第6章 手段第24章 嫉妒第137章 何爲神?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78章 要知恥第270章 震懾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44章 僵局第23章 又想錯了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18章 突圍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1章 割稻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65章 版權費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32章 小縣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21章 舊人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25章 新消息第258章 拆借第35章 衆說紛紜第42章 酒名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88章 百官圖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87章 包拯第252章 驚夢第2章 夜談第35章 活字第14章 茶法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72章 換將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279章 破城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82章 祭奠續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97章 布衣上書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98章 定策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38章 出仕第20章 西行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章 太后崩殂第43章 重逢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51章 春狩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78章 要知恥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3章 秀秀(下)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17章 僵持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63章 放生池第82章 別機機杼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50章 牛羊滿欄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67章 情報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98章 破上思寨第93章 多方牽連第237章 豪華馬車
第6章 手段第24章 嫉妒第137章 何爲神?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78章 要知恥第270章 震懾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44章 僵局第23章 又想錯了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18章 突圍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1章 割稻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65章 版權費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32章 小縣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21章 舊人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25章 新消息第258章 拆借第35章 衆說紛紜第42章 酒名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88章 百官圖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87章 包拯第252章 驚夢第2章 夜談第35章 活字第14章 茶法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72章 換將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279章 破城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82章 祭奠續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97章 布衣上書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98章 定策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38章 出仕第20章 西行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章 太后崩殂第43章 重逢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51章 春狩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78章 要知恥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3章 秀秀(下)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17章 僵持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63章 放生池第82章 別機機杼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50章 牛羊滿欄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67章 情報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98章 破上思寨第93章 多方牽連第237章 豪華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