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敗塗地,秦母求死

陳貴妃早有預料流光亭的那場鬧劇不是重點,頂多就是開場曲目,卻怎麼也沒料到戲幕再度揭開時,竟是大皇子死於非命,後來得準進來旁觀,聽說大皇子並非嫡出才恍然大悟,她這時有孕在身,心腸慈軟,暗暗撫着尚未突起的小腹,心下卻驚懼着天子竟是這般狠絕。

從前她不是沒有見過天子,印象當中也屬氣質翩翩,因爲皇子之尊,當然有些高不可攀的架勢,卻絕非暴戾之輩,更何況兩人這時恩愛正濃,貴妃從天子那裡得到的只有溫情。

突地發生這樁,大皇子就算非嫡,生母位卑,可張選侍頗受寵幸貴妃也是曉得的,萬萬不想大皇子竟然死得這麼悽慘。

沒有天子縱容,皇后無論如何也不敢對唯一皇嗣下手。

陳貴妃更想不到的是楚王妃自辯脫罪後,矛頭忽然就對準自己!

臉色越發蒼白,眼睛裡全是不敢置信,僵直着腰身死盯向殿中寶座上,那一抹明黃。

她知道,眼下情勢天子定然不會捨棄妻族,而陳家卻是天子母族,只要太后還在,祖父不會與天子離心。

那麼,爲了給皇后退路,就要把自己做爲犧牲?

那些海誓山盟恩愛繾綣可仍在耳邊!

一聲低嘆,有若拂塵掃落薄埃。

陳貴妃怔怔側面,卻與鄧妃那哀怨悵惘又滿含同情的目光相遇。

這一剎那陳妃就懂得了,她自負*機心,不過是蹈人覆輒罷了,鄧妃或者還有白嬪,應當一早就看穿了薄情負心的收場。

陳貴妃略微的跑神,錯過天子分外短促地怒視——朝向皇后。

顯然,這不是天子預先安排。

皇后也沒有這般機心,一切都是秦子若爲自身打算,爲了讓此局更加完美,待蘇妃入罪被賜死,再找個適當的時機——原定是在陳貴妃生產後,倘若得子,正好陷她於死境,將那孩子記在皇后名下。另一方面,也可洗清秦家在此一事上的嫌疑,讓陳家背這黑鍋,虞渢纔不會記恨於她,大有機會讓她以情動人徹底把蘇妃取而代之。

多麼兩全其美的事。

可惜竟然讓蘇妃從陷井突圍,皇后自己個兒陷進了坑裡,秦子若才受“痛擊”無力支援,采薇護主心切,就這麼開啓了退路模式。

貴妃這時可還懷着身孕呢,儘管不知是男是女,但地位無疑顯重,更別說正與天子如膠似膝。

這不是把天子架在火上烤嗎?

不過皇后也的確被旖景逼到絕境,若不找人背黑鍋,今日當着史官朝臣諸多命婦之面,太皇太后又不肯敷衍,天子也保不住她。

情勢急轉,攻防調位,旖景成了清白無辜的受害者,完全可以袖手旁觀。

是以她乾脆又歸座,悠哉遊哉地聽着采薇唱唸出自秦子若一手編排的劇本——沒錯,旖景篤定此時此境,天子決不可能讓貴妃擋箭,皇后又難成大器,接下來的陰謀勢必是秦子若主導。

但結果早已註定。

唯一的變數是天子會如何取捨,而這纔是關鍵。

旖景知之不詳的是采薇與採蓮的區別——採蓮雖也是相府舊僕,並非家生子,此婢自從被父母賣給人牙子,與自家親朋再無瓜葛,靠着伶俐討好,才成了皇后陪嫁,這回被委以重任,確是得了帝后擔保,只要事成,便讓她更名易姓成個官宦養女,配給大族子弟爲正室,就此尊榮,再非奴婢之身,殊不想,其實帝后早有滅口之心,她絕不可能趁願,至於皇后考慮得更深一層,非但要讓她死,甚至還要讓她的家人陪葬,達到嫁禍陳貴妃的目的。

而采薇不同,采薇的確是皇后“心腹”,蓋因父母兄妹一家老小皆被相府掌握,她雖知道把矛頭對準貴妃或者會被天子遷怒,沒有活路,但若不遵皇后之令行事,一家子都會死絕,兩權相衡,唯有“忠心不二”孤注一擲,但願能逃出性命,又能爲家人爭取一個富貴前程。

所以,這時是由她出面“破釜沉舟”。

不惜自認自己當年便與私邸親兵有私,眼下情郎調爲宮廷侍衛,幽會時被採蓮撞見,以此爲協,逼她演這一齣戲嫁禍楚王妃的好戲,采薇深知大皇子爲妓子所出,聖上無論如何也不會立他爲儲,又以爲楚王妃與相府矛盾不可調和,倘若楚王妃入罪,皇后也覺趁願,竟一口答應。

但這忠心耿耿的宮女爲了不牽涉皇后,處心積慮從採蓮口中套出陰謀的全部——是陳貴妃以採蓮家人爲協,讓採蓮趁着皇后芳辰宴,寢宮人手疏少,哄騙大皇子悄悄翻窗而出到後院蓮池邊,採蓮將其扼殺沉塘,這邊廂,采薇瞅準機會潑了楚王妃一身酒水,引她來案發地,兩個宮婢行嫁禍之事,好讓楚王妃背這黑鍋。

至於沈氏盛讚王妃錦帕,也是采薇假借皇后授意叮囑在前。

原本關於蘇氏三孃的供辭也有一番話說,因爲原本陷害貴妃的計劃不急於一時,等蘇妃獲死,將來蘇氏三娘又被滅口,供辭還不由着捏造,但這時既然蘇氏三娘並未作供,采薇便沒再提起。

陳貴妃當然有動機,即使知道大皇子並非嫡出,但這事始終關係天子而不能揭露,大皇子的存在對陳貴妃仍是威脅,那麼她收買皇后心腹將其溺殺還嫁禍於蘇妃好讓自己脫罪,倒也不算牽強。

但情勢於此,這番說辭不乏漏洞,因此秦子若焦灼不已,奈何她這時也是迴天乏力,唯有將希望寄託在天子身上,且看姐夫如何取捨。

倒也不是沒有勝算,畢竟天子離不開秦家這支臂膀,而陳家,無論陳貴妃是死是活,只要有太后在,必須站在天子立場,區區女兒,不能影響大局。

可率先驚慌失措者當然是採蓮——楚王妃入罪,她能享榮華,可要換成了陳貴妃……天子事後能饒得過她?但她這時總不能把帝后招供出來,也是死路,唯有連連叩首,咬牙不認是被貴妃指使,卻也沒有牽涉帝后。

但採蓮的供辭已經無關緊要,就算她不承認,也是“心牽家人”之故,不能證明陳貴妃清白無辜。

一時間正殿裡只有剛纔還“攜手合作”的兩個宮婢這時爭先恐後的哭訴,一個指控,一個申冤,那叫一筆糊塗帳。

而天子始終黑沉着臉。

皇后豁出去了:“聖上,臣妾當真無辜,既然采薇有此供辭,莫若扣審陳氏細察,倘若採蓮的家人真被她把控,必能察明,不是在陳家,便是在姜家!”

一副義正言辭的模樣,毫無畏懼。

倘若天子膽敢爲陳氏出頭,置秦家於絕境,皇后也敢當衆撕破臉皮,大不了一拍兩散,看天子如何收場。

已經是破罐子破摔的架勢。

天子今日信心十足本來運籌帷幄,哪曾想自己成了左右爲難?貴妃還懷着身孕,又正合聖心,再說到底是母后的親侄女,怎能陷她於死罪?但只不過,倘若舍秦家不顧,將來處境越發艱難,更不可能與太皇太后抗衡。

秦氏黨羽中,也有不少中等勳貴,在地方享有少數兵權,這時不能捨棄。

更何況部份文臣,仍以秦氏爲首,治國治政還離不得他們支持,否則更會被太皇太后支配,手頭無人可用。

這下子天子便生敷衍之意:“這事還待細察,並非今日就能審斷,以朕之見,楚王妃卻屬無辜。”天子難免咬牙切齒:“皇祖母,莫若先將貴妃禁足……”

話沒說完,太后先就不服:“聖上!區區宮婢之言,怎可信以爲真?貴妃決不可能加害大郎,分明就是!”太后兩道冷厲的目光直向皇后:“這宮婢是皇后心腹,而皇后今日當衆維護秦七娘,又有秦相鼓動言官構陷楚王妃失貞在先,分明就是意在讓秦七娘取而代之,這纔打算藉着這個機會,一來嫁禍楚王妃,再來嫁禍貴妃,擺明就是皇后心懷妒恨!”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竟成爲陳、秦兩家你死我活。

而貴妃卻已垂眸,心裡一片冷沉。

“母后,朕並未斷定貴妃之罪,但這事必須細察……”

“不需細察了。”太皇太后乾脆利落地打斷紛爭,冷冷看向“激憤不已”的皇后:“這個什麼採蓮的家人,的確暫居姜家名下田莊。”

“母后!”太后驀地側面,指掌扶緊椅柄。

太皇太后鎮定自若:“不過此事與姜家無關,而是相府總管收買姜家莊頭暗中操作,那莊頭本欲脫身,已經被哀家扣留,早將實情供出,皇后,倘若你還不服氣,那麼哀家立即下令逮捕相府總管入獄,而這二婢,立即當衆施刑逼供,不怕他們鐵齒鋼牙死不供罪!”

這話一出,秦子若剛剛恢復的體力又再崩潰,徹底匍匐。

皇后也險些坐立不穩,臉上一片蒼白。

就連天子,臉上也呈死灰之色。

楚王妃輕易從陷井脫身,太皇太后竟然早知相府私下動作,這說明什麼,說明蘇、楚早有防範,並且已經呈啓慈安宮!天子原以爲自己這個陷井密不透風,足能引蘇妃入甕,哪知被埋在坑裡而不能翻身的卻成了他自己!

天子甚至不知哪個環節打草驚蛇,才導致一敗塗地。

他哪兒能想到,早在他拖延虞渢赴藩、重用黃陶收買京衛意圖架空衛國公,強逼虞渢另娶秦氏之時,這環環相扣的陷井已經由楚王殿下親手持鏟佈下,而今日,還遠遠不是填土的時候。

天子仍在驚怔,卻聽太皇太后徒然沉聲——

“今日之事昭然若揭,皇后與秦七娘本欲陷害楚王妃謀害皇嗣不遂,卻早安排好退路,倘若揭穿,便推貴妃頂罪,都是出於皇后妒恨與秦家不臣!聖上,你欲如何處置。”

這是逼他要自斷其臂,可是卻百口莫辯。

一問之後,正殿攸然死寂。

旖景微擡眼瞼看了一眼龍椅上的天子,再瞄了一眼爛泥般癱軟在地無力掙扎的秦子若,收回之時,又遇身旁人頗爲讚許的目光,澄靜如水,映着殿外遠天上已經淺淺一畫的霞色,微有漣瀲。

若說今日的勝局離不開虞渢兩年來的步步謀劃,但能反擊得這般漂亮,當然也有旖景今日自辯脫罪的關鍵功勞,否則也不可能逼得皇后姐妹自亂陣腳,無知無覺就步入陷井,王爺當然是要付之嘉許。

如此緊肅的氣氛下,這對夫妻尚有閒睱眉目傳情。

而秦氏姐妹已經完全陷入了驚懼,不說本就有勇無謀的皇后,便是自詡智計無雙的秦子若也心如死灰——事到眉睫,便是天子執意相保,太皇太后也不會放過,更有陳家虎視眈眈!

不能善了,功敗垂成!

皇后甚至已經聽到了自己牙關顫抖的響聲,刺在血脈裡,銳痛森冷。

可是又有人挺身而出振救她們。

是她們的母親。

秦夫人踉蹌出列,跪倒堂前,叩首之時已是眼角深紅。

“娘娘容稟,聖上容稟,今日之事與皇后無關,臣妾纔是罪魁禍首,一切皆是臣妾主導,是臣妾怨恨蘇妃苛待折辱七娘,怨恨衛國公府給予難堪,才心生毒計,欲陷蘇妃於死罪,採蓮、采薇二婢皆是受了臣妾授意,一切都是臣妾的罪行,皇后並不知情,請聖上、娘娘明鑑。”

“母親!”皇后驀地撲上前來,儀態盡失,說不清是跪倒還是摔倒,總之匍匐在秦夫人身邊。

“娘娘莫要爲臣妾求情,臣妾也知一旦事敗必是死罪,娘娘,今後好生保重。”

旖景看着秦夫人的背影,也感覺到她的決然與悽愴,又見皇后真情顯露,是真不忍讓秦夫人代她受過,母女倆緊緊握牢的手掌,青突的指節不斷顫慄,淚眼對着淚眼。

摒棄私怨仇恨,旖景心頭不免也有不忍。

可是她卻看見秦子若在一剎時放鬆的肩脊,卻似乎重新積蓄了力氣,而不再呈癱軟之勢。

這姑娘,沒救了。

與天子當真是一對——唯利是圖,狠絕果辣。

怎麼就沒進後宮呢?倘若秦子若身在後位,的確更難對付。

“秦夫人,你好大的膽子。”天子緊咬牙關,卻忽地起身,向太皇太后一揖:“祖母,此案已經水落石出,朕以爲皇后確是無辜,都是秦夫人因私慾妄爲,該當死罪。”

“聖上!不行,聖上!”皇后語無倫次。

但她卻被秦夫人緊緊拽住:“娘娘,臣妾自知難逃死罪,娘娘休爲臣妾求情……”

但太皇太后顯然不肯甘休,直盯了天子好一陣,才淡然說道:“即使皇后與此事無關,但哀家認爲,秦氏身爲中宮卻不能公正禮法,一昧護私,失盡賢良,秦懷愚身爲國相,持家無方,才引這樁滔天惡行,當受處責,不能置身事外。”

“祖母,皇后到底是孫兒結髮元配,爲先帝當年賜婚,還請祖母寬恕。”天子一掀黃袍,竟跪地懇求。

好一副情深意重的模樣。

旖景不無諷刺地想,卻在移開目光時,瞧見對面的陳貴妃脣角輕卷,那不是笑意,而是難以言說的諷刺與淒涼。

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該投繯,未知命運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無情,不棄當棄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個忠婢,一段前塵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二十二章 暗下決心,脫胎換骨第兩百一十三章 迷霧揭開,驚聞真相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勸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對策,婚事仍懸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遇重創,柳暗花明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見端倪,終究難測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三百七十七章 劇毒*,偷樑換柱第四百五十二章 攬事上身,旖辰登門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應動情,無恥索助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一百四十章 勝負之間,一步之遙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間,細數疑惑第四百七十章 終是難免,成人笑談第兩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後第三十章 何故禍心,漸露端倪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一百零六章 漸近重陽,途中歸人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滅口,天降救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第五百九十四章 徹底摧毀,一筆勾銷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櫻桃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五百二十章 拒絕妥協,公主駕到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兩百六十四章 福禍相依,生死與共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
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該投繯,未知命運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無情,不棄當棄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個忠婢,一段前塵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二十二章 暗下決心,脫胎換骨第兩百一十三章 迷霧揭開,驚聞真相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勸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對策,婚事仍懸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遇重創,柳暗花明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見端倪,終究難測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三百七十七章 劇毒*,偷樑換柱第四百五十二章 攬事上身,旖辰登門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應動情,無恥索助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一百四十章 勝負之間,一步之遙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間,細數疑惑第四百七十章 終是難免,成人笑談第兩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後第三十章 何故禍心,漸露端倪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一百零六章 漸近重陽,途中歸人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滅口,天降救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第五百九十四章 徹底摧毀,一筆勾銷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櫻桃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五百二十章 拒絕妥協,公主駕到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兩百六十四章 福禍相依,生死與共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