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國內山雨之前

“至於其二,只怕就是上將軍的私心使然了………”陳光璧語氣顯得小心起來。

吳紹霆依然保持着平靜的臉色,露出了一個深意的笑容,沒有說話。

陳光璧壓低了聲音,接着又說了道:“上將軍是不喜歡吳祥達這麼容易就投降。若下官猜得不錯,昨日下官所發的求和電報,以及巡防軍總旗發的電報,上將軍並非沒有收到,而是故意裝作沒有收到……”

吳紹霆笑了起來,終於開口說道:“你果然有兩下子。”

他確實有私心,不過私心並不是主要,更何況就目前而言,自己的私心根本沒有完全達成。他之所以這麼大張旗鼓的進攻吳祥達,就連到了最後關頭也不理會吳祥達的投降,目的就是要徹底剷除這個未來的小軍閥,將其麾下的六個營收歸己有。結果是吳祥達是跑了,那六個巡防營除了曲江一個營順利接收,韶關城內卻是一塌糊塗,所以算是未能如願了。

陳光璧呵呵笑了笑,趕緊補充了道:“上將軍千萬不要見怪纔是,下官也是遵照上將軍的吩咐,照實說話罷了。”

“你是一個聰明人,是聰明人就會有明智之舉。我再問你,你當官所爲何故?”吳紹霆話鋒一轉,又問了道。

“當然是………”陳光璧不假思索,就要拋出一連串的長篇大論、宏圖大願。

“實話!”吳紹霆提醒的打斷了他。

陳光璧一下子軟了下去,先前那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立刻就被打回原形。他尷尬的笑了笑,扭扭捏捏的說道:“上將軍,有一句俗話說的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韶關知縣雖是下官正兒八經的科舉取士,但其中也周折了不少費用。這年頭當官的,無非就是圖一個‘利’字嘛。”

他頓了頓,接着說道:“您想想看,咱們這小小知縣稱作是一縣父母官,可是要威風也不見得有巡防提督威風,要賺錢也不見得有富豪名紳便宜。要想吃這口飯,一邊要巴結好有實權的人,一邊還要拉攏豪紳,箇中辛酸,外人是不知道的。哎,哎,哎!”說到最後一句話時,他都忍不住揮了揮手,那表情就好像是見地主的貧農似的。

吳紹霆看着這陳光璧忽然想到了一個人物,這小子要不就是葛大爺,要不就是馬邦德。由此可見,清末民初那一會兒,大半個中國都是這副德行的人,這儼然成爲了一種現狀。

“你是一個實誠的人,先前也說了你是一個聰明的人。我最喜歡跟聰明的實誠人合作。陳知縣,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他語氣頗爲認真的說道。

“下官明白………”陳光璧言不由衷的說道。

“真的明白?”吳紹霆復問了一遍。

陳光璧想了想,隨即又搖了搖頭,爲難的說道:“下官………不是很明白。”

吳紹霆招了招手,讓陳光璧湊的近一點,然後他伸出脖子對他說道:“我跟你合作,你繼續在韶關當縣長,賺你的錢。我只要你記住一點,是我讓你賺錢的。聽明白了?”

陳光璧眼前一亮,臉色頓時興奮了起來,他當然明白吳紹霆的意思,連忙點頭哈腰的應答了道:“是,是,下官明白,下官就是上將軍的屬下,上將軍讓我賺錢我才能賺,上將軍不讓我賺我就一文不取。”

吳紹霆忽然冷着臉色,陰森森的補充了一句:“上將軍要你死,你也得死!”

陳光璧突然感到一股寒流襲來,他背脊頓時發涼了起來。他好歹也是四十多歲的人了,但是在這個二十多歲的後生面前,卻有如此強烈的壓力,這年輕人還真不簡單。他知道吳紹霆剛纔強調的兩個詞,實誠和聰明,自己如果忠心耿耿幫對方做事,而且還要做大事,那日後肯定是風光,而這兩點要是缺少了一點,後果會是什麼樣呢?

“現在,我讓你給我做一件事。我要你好好安撫韶關城的軍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既要他們記住我的狠,也要讓他們不記我的恨。明白嗎?”吳紹霆嚴正的說道。

好嘛,這知縣與縣長不過改了一個字,卻改得那麼痛心疾首,往後的日子還讓人好好過嗎?陳光璧心裡犯着嘀咕,可是他知道勢在必行,自己的前途、自己的財富甚至自己的小命都在此一舉了。不過他還是很鬱悶,吳紹霆事先大刀闊斧的行動,事後卻讓自己來收拾這個爛攤子,這算哪門子事?

雖然陳光璧很有牢騷,但接下來的安撫工作還是做得十分果斷。

他召集了城內的所有豪紳和名流,也請了一些站在官府這邊的報紙記者,將這次革命行動渲染的十分偉大。爲了消弱革命軍昨晚失控行爲的影響,他與那些豪紳接二連三的發表聲明,把所有罪責都推到了吳祥達身上。

吳祥達很快就被冠上了窮兵黷武、負隅頑抗,置黎明百姓的安危於不顧,企圖反革命、反人民的頭銜。不光如此,晨陳光璧也不知道用什麼法子,還請了幾個投降的巡防軍出來,聲明昨日一戰是吳祥達冥頑不靈,頑抗到底,革命軍只是被迫發動強硬攻勢的。

當天晚上,陳光璧以革命縣府縣長的名義發佈告示,全城老百姓可以憑藉鞭子來換取大米一斗,昨晚在戰鬥中受損的人家可以按照受損程度領取補償,至於誤傷致死的人家一律發放大米五斗、白銀五兩做爲安家費。

這些事都是他一個人決定的,若是在以往的時候破財消災還能圖個名聲,可現在自己做了不說,名聲還得全部讓給吳紹霆。他通告全省,告知這一系列善後手段,都是偉大的、正直的、仁義典範的革命粵軍總裁吳紹霆吩咐,讓全城老百姓都記得革命軍的好。

好在陳光璧不惑之年的人了,什麼名什麼譽都是胡扯,關鍵是能撈到好處,其他都可以不計其內。

經過這一番的安撫措施,韶關城的怨氣有了明顯的下降了。

吳紹霆準備召集降服的巡防軍,編成革命粵軍第一師第六團(團級序列第一師和第二師是按次序排列,第三團爲第二師番號,因此新編步兵團番號爲第六團)。

他將幾個俘虜的巡防軍營管帶請到司令部進行了一場會議,深入瞭解這些管帶對革命軍的看法。原本巡防軍有六個管帶,其中被打死了兩個,另外一個跟着吳祥達跑了,在場的只有三個人。這些管帶到現在還是蓬頭污垢的樣子,要他們說對革命軍的看法,那還真是一種煎熬。

這些舊軍軍官幾乎從沒經歷過什麼大陣仗,對他們來說最大的陣仗也就是是去剿匪、搜捕會黨等等,可是相等於革命軍進城那天的情況,這些簡直是小打小鬧。他們就沒見過這麼打仗的,就是打洋人也不至於這麼慘呀!

吳紹霆看得出這三個管帶心中的陰影,他拿出了一副大義凌然的姿態,好好規勸了一番,並告知他們只要願意接受改編,服從革命粵軍的指揮,遵守革命的意志,一切待遇都跟新軍士兵一樣,糧餉保管給足。

韶關巡防軍已經很久沒有領到完整的餉銀了,就連營管帶都只能拿到一半,而且還是一拖再拖的,更別說下面的那些草頭士兵們了。現在吳紹霆給了他們一個出路一個飯碗,這可是天大的好事。雖然幹革命一件有風險的事,可他們沒有那麼遠的目光,誰管飯管餉,那自然就跟着誰混了。

於是,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難處,這些管帶當場就答應了下來,一個個信誓旦旦、表率忠心。吳紹霆吩咐他們回去之後整頓各自麾下,尤其是要做好思想工作,在韶關光復之前大家是敵人,韶關光復之後大家就是自己人,千萬不要有什麼隔閡的地方。

革命粵軍在韶關停留了兩天,同時早在破城的第二天早上就發電報告知了廣州革命政府,傳達了韶關光復的消息。如今革命軍每光復一個縣城,廣州那邊都會大張旗鼓的宣揚一番,不單單是本城宣揚,甚至都還通電全國,告知革命事業的進展。

正因爲如此,國內革命的暗流越來越洶涌,終於在1月13日下午,河北灤州新軍二十鎮副統制張紹曾,連同麾下七十九標一營管帶王金銘、七十九標二營管帶施從雲、第八十三標三營管帶馮玉祥,率部發動灤州兵諫。灤州起義軍電告廣州革命政府,望革命政府速派援軍北上會師。

只是這場起義雖然表面上成功,但實際上半路夭折。

張紹曾在一天之內順利擊潰了二十鎮反動派的人馬,擊斃兩名反動派管帶,成功控制了整個灤州局勢。灤州的起義對滿清朝廷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震動,甚至要比廣州起義更加值得擔憂。因爲灤州距離北京不過三百里的路途,急行軍只要三兩天的功夫就能抵達城下。

可是張紹曾錯誤的估計了形勢,認爲革命大局已成定勢,清廷早晚會完蛋。所以他沒有發兵直逼進城,反倒擬了一份奉勸清廷識大局的奏疏,提出“廢除內閣,速開國會”,表示只要“實行立憲”,即可“停軍不發”。

隆裕皇后命攝政王載灃主張京城防事,限期平息灤州之亂。

載灃調動北洋第一鎮,移師直隸東北方向設下保障,同時派出駐守保定的第三鎮北上駐守廊坊和通州,嚴防第二十鎮威脅京城。

但是這一系列的動作都只是在積極防守,儼然沒有任何進攻灤州,平息起義的打算。

載灃不是傻子,他知道廣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已經是一個極大的危機信號,這個時候全國上下雖然還保持着原狀,但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了相安無事了。這種保持原狀的寧靜是山雨欲來之前的僞裝罷了,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遲早會天崩地裂。

此外,他也知道朝廷目前唯一可以調用的部隊只有禁衛軍第一鎮,段祺瑞的第三鎮根本不會在這個時候替朝廷賣命,能讓其鎮守廊坊和通州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如果真的要去鎮壓第二十鎮的造反,只能派出第一鎮前去,可是禁衛軍如果不駐防京城,這可能嗎?

載灃是有他的打算,當天晚上他連夜起草了一份詔書,按照答應了張紹曾的《十二條政綱》,並把“嚴懲”改爲“嘉獎”,說張紹曾“忠勇體國”賞給“侍郎銜”。之後他又以皇帝名義下《罪巳詔》,宣佈開放黨禁,釋放政治犯,撤銷皇族內閣,維新更始,實行立憲,還以灤州兵諫的“十二條政綱”爲藍本,起草了憲法,稱爲《重大信條十九條》。

面對朝廷如此效率的回覆,張紹曾竟然信以爲真,所以就在灤州坐等大局應變。

第1218章 ,直接干涉沙俄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1052章 ,新式轟炸機第83章 ,狀元商人第99章 ,踐行籠絡第403章 ,陳炯明在檀香山第976章 ,總攻第632章 ,夾擊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51章 ,設計營救第120章 ,鬧劇之後第295章 ,湖南潰兵第82章 ,不期而遇第850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1094章 ,突破口第461章 ,夜闖第168章 ,第一標進攻!第461章 ,夜闖第91章 ,鬧大事情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882章 ,一天一百萬第900章 ,長樂海防線第944章 ,德國反應第1154章 ,五年裁軍第1172章 ,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第694章 ,長江戰略第922章 ,對話張作霖第320章 ,三省危機第254章 ,巷戰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776章 ,索要青島第1187章 ,風險投資第883章 ,青島善後問題結束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384章 ,善後第557章 ,北洋的北洋第491章 ,中德廠的機關炮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703章 ,換督第1062章 ,平壤大捷第407章 ,會袁世凱第482章 ,宋教仁到訪第378章 ,讓香港成爲臭港第663章 ,揭底第247章 ,整頓海軍第1177章 ,中華革命黨和德國第887章 ,中央凝聚第267章 ,粵桂戰爭第799章 ,再戰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432章 ,德國人的又一談第227章 ,善後大借款第854章 ,四天的佈置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837章 ,輿論攻勢第864章 ,國民大會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80章 ,一介武夫第84章 ,張謇青睞第826章 ,損傷第791章 ,開戰第610章 ,瀘州第一戰第33章 ,天價贖金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781章 ,安撫人心第536章 ,福州之變第311章 ,南征軍戰敗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1099章 ,大陸橋第二兵團第456章 ,安德烈的探訪第1163章 ,軟硬兼施第760章 ,十月底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103章 ,總督午餐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406章 ,進京第1138章 ,出兵沙俄第618章 ,醒來第794章 ,青島要塞第119章 ,誤入閨途第917章 ,行刺第856章 ,信與證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第901章 ,海防線計劃背後第72章 ,誓師大會第766章 ,濟南一會第667章 ,通宵之會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416章 ,交心第1043章 ,霍爾維格計劃
第1218章 ,直接干涉沙俄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1052章 ,新式轟炸機第83章 ,狀元商人第99章 ,踐行籠絡第403章 ,陳炯明在檀香山第976章 ,總攻第632章 ,夾擊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51章 ,設計營救第120章 ,鬧劇之後第295章 ,湖南潰兵第82章 ,不期而遇第850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1094章 ,突破口第461章 ,夜闖第168章 ,第一標進攻!第461章 ,夜闖第91章 ,鬧大事情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882章 ,一天一百萬第900章 ,長樂海防線第944章 ,德國反應第1154章 ,五年裁軍第1172章 ,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第694章 ,長江戰略第922章 ,對話張作霖第320章 ,三省危機第254章 ,巷戰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776章 ,索要青島第1187章 ,風險投資第883章 ,青島善後問題結束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384章 ,善後第557章 ,北洋的北洋第491章 ,中德廠的機關炮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703章 ,換督第1062章 ,平壤大捷第407章 ,會袁世凱第482章 ,宋教仁到訪第378章 ,讓香港成爲臭港第663章 ,揭底第247章 ,整頓海軍第1177章 ,中華革命黨和德國第887章 ,中央凝聚第267章 ,粵桂戰爭第799章 ,再戰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432章 ,德國人的又一談第227章 ,善後大借款第854章 ,四天的佈置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837章 ,輿論攻勢第864章 ,國民大會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80章 ,一介武夫第84章 ,張謇青睞第826章 ,損傷第791章 ,開戰第610章 ,瀘州第一戰第33章 ,天價贖金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781章 ,安撫人心第536章 ,福州之變第311章 ,南征軍戰敗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1099章 ,大陸橋第二兵團第456章 ,安德烈的探訪第1163章 ,軟硬兼施第760章 ,十月底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103章 ,總督午餐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406章 ,進京第1138章 ,出兵沙俄第618章 ,醒來第794章 ,青島要塞第119章 ,誤入閨途第917章 ,行刺第856章 ,信與證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第901章 ,海防線計劃背後第72章 ,誓師大會第766章 ,濟南一會第667章 ,通宵之會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416章 ,交心第1043章 ,霍爾維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