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呂宋(四)

見那親兵拿着令牌轉身而去,張偉方稍稍放下心來。因向呂唯風笑道:“你帶來

的佐輔官兒都在哪?”

不待他回話,又笑道:“想來是在下面的船員艙內,這便帶我過去。眼見他們拋卻臺灣舒適日子不過,前去蠻夷之地爲官,俸祿和品級雖是高了,到底也拋妻別子的,我且得去宣慰一下。”

說罷起身,由那呂唯風帶路,下了船員艙室與前往呂宋的臺灣官吏說笑取樂。中國人與西人不同,又是什麼落葉歸根,又是父母在,不遠遊。西人中爲博取富貴不惜遠涉重洋,什麼家人父子,全然不放在心上。此番張偉因要先攻宿務外島,那宿務島原本是個彈丸小國,自葡萄牙人冒充爲西班牙人在島上大加殺戮後,西班牙人又在島上殖民多年,稍有不順者便遭屠殺。這些年來宿務土人深恨所有白人,卻是無力反抗。那呂宋島上原本分爲若干個小國,占城渤泥等國還於明成祖時多次由國王親身前往中華朝貢,對明朝一向是嚮往的緊。張偉知道民心可用,再加上宿務尚有些漢人存身,是以先期便帶同了數十名幹練官員,只待一攻下宿務,便可依靠漢人和宿務土著對明朝的好感,展開統治。

原本想着提高俸祿和品級,想來便會有不少官吏報名前往。誰料自招募之日起,一直到臨行前數日,居然只有寥寥無已的幾個小官兒報了名。張偉一問之下,方知一則是此去先期還要打仗,衆官兒害怕死傷;二則在臺灣很好,雖然去外國瞬間便有好處,亦是無法打動人心。張偉苦惱之餘,只得悍然下令,用古老的抽籤法選定了隨衆官員,各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這才斷絕了臺灣上下試圖躲避這次差使的暗流。

此時見到那些嘟着嘴兒,睡在艙室裡暗歎時運不佳的官兒,張偉也只得強堆起笑

容,耐心勸慰。離着臺灣不過兩月不到的路程尚且如此,張偉真是很難想象這些

官員被派到北美或是南美時的反應。與百姓不同,稍有身家或是學識的中國人,在沒有走上絕路前,絕不可能奔赴海外。

待船行一月有餘,因水師先行,戰艦已到宿務外島港口。施琅派小船來報,請張偉在大船上稍待,待攻下宿務外港口,由周全斌帶着神策衛登陸佔據全島後,再請張偉上岸。

那西班牙總督在宿務島外不過安排了幾艘小型近岸的炮船,嚇嚇土人尚可,遇到

大股的漢軍水師炮艦,不過發了幾輪炮彈,還沒有一顆擊中漢軍水師,便被盡數

擊沉。那宿務島上駐防的兩百多名西班牙軍隊,不過每人放了幾槍,因見大股的漢軍登陸,便立時放下槍來投降。他們屠殺手無寸鐵的華人及土著自然是兇橫的緊,遇到大股手持火槍的軍隊,便立時選擇了投降。

因張偉下令,這些西人在二十餘年之前於馬尼拉屠殺了兩萬多漢人,手上沾滿了

中國人的鮮血,故特令漢軍不得收留俘虜。先期上岸的漢軍雖見那些西人將手中

火槍放下,舉起雙手步出防線,卻仍是管自開槍,待一排排的西人士兵被打倒在

地,那些醒悟過來的士兵再想持槍抵抗,卻被四千漢軍水師陸戰隊員打的渾身是

洞,鮮血長流。不到一個時辰,宿務外島便再也沒有一聲槍響。

“嘿!尊候,你辦事怎麼如此野蠻,快命人將這些屍體拖走,這麼着血淋淋的,嚇壞了百姓可怎麼辦!”

待張偉登陸島上,行到西人宿務駐軍和行政首長的府邸之前,卻見四處躺着被打

死的西班牙人的屍體,因張偉即刻便要召見當地土著首領,還有那漢人代表,故

而立時命施琅派人將屍體拖走,用泥土將血跡遮掩。

站於這小島最高的建築之前,張偉極目遠眺,卻見四周都是西班牙人所建的軍營

、商行、教堂等建築,數裡之內,別說土人房屋,便是連顆稍大的樹木也是沒有。因笑道:“這西班牙人到是小心,這麼着建造房屋,四周還有木柵防禦,四周又皆是平地,土人便是想反,也是隔着老遠便被打死了。”

“是,末將適才命人攻擊,也是撓頭,唯恐他們隔着老遠打炮。誰知道這島上雖有炮臺,那些小炮卻都被西人總督運到馬尼拉港口去了,這邊只留了些小炮船防守港口,這可不是自毀長城麼。”

張偉一笑,答道:“他們在宿務島上經營最久,早已沒有人敢挑戰其威。呂宋本島則不同,土著衆多,又有大量漢人,還有每年來往不絕的商船,自然是要小心那邊。”

又問道:“適才命人去尋島上土人和漢人中能說上話的來見,怎麼半天不見一個

人影?”

那水師軍官答道:“末將早已派人去請,只是島上平民在適才海戰時便聽到炮響

,想來是躲在從林之中不敢出來。末將這便多派人手,快些尋些人過來。”

張偉站在原處,直等的兩腿痠麻,方見一衆漢軍士兵押着一羣十餘人的平民迤邐

而來。

因向打頭的果尉問道:“當中可有漢人?”

那果尉回話道:“大人,若是隻尋土著,咱們早便可以回來交差。幾裡外的小木屋裡,便尋到了這幾個年老土著。只是怎麼也尋不到漢人,後來還是在小樹林尋得了這些漢人。”

張偉冷眼去瞧,只見那幾個漢人衣衫破爛,身形萎頓,有一年老漢人,因見張偉拿眼瞧他,立時嚇的全身發抖,張偉因問道:“你們都是漢人?”

那幾人先是不敢答話,待張偉用閩南語連問幾聲,方有一中年男子勉強答道:“軍爺,我們都是。”

“你們在此做何營生,何時過來此地?見了族人,儘自怕什麼!”

那人又答道:“稟報軍爺,小人家還是在嘉靖年間到得呂宋,一向是以給呂宋人

做鞋謀生。到這宿務島上,不過是十幾年前的事。”

遲疑一下,又偷眼看張偉等人的服飾,突然跪地哭問道:“請教軍爺,可是從大明過來的?”

張偉見他兀自怕的發抖,便先將他扶起,又溫言道:“是,我是大明的福建總兵官,因聽說你們在呂宋被紅夷欺侮,便帶兵來爲你們做主。你不要怕,起身來,我問你話。”

那漢子一哭,身後諸漢人立時把持不住,亦是開聲哭將開來。張偉聽他們哭的悽慘,一時間到不好相勸,直待過了盞茶功夫,待他們哭聲漸息,方纔連聲勸慰,總算將這羣哭泣不止的漢人勸住。

因又問道:“你們明明知道我們是漢人,卻管自怕什麼?”

那原本怕的發抖的老者答道:“軍爺,二十多年前紅夷大殺漢人,先是紅毛鬼子自已動手,後來漢人太多,殺不勝殺,便招募了當地土人和漢人中的敗類,發給武器,一齊動手。十幾天內殺了三萬多漢人,那馬尼拉附近的河流兩邊全是屍體,老漢的大兒子便是被漢人敗類用繩子捆起,連同十幾個族人綁了石頭,一起推到河裡淹死的。我若不是逃的快,當日也死在那裡了。一直過了半年,那附近的河水仍是有屍臭,那河裡的魚吃了人肉長肥,所有的人都不敢吃魚。”

說到此處,那老者氣的渾身發抖,怒道:“紅毛人殺漢人也罷了,那些土人和漢人中也有敗類幫着一同殺,如若不然,就那幾千紅毛鬼子,咱們就和他們拼了,又能如何?”

張偉亦是氣的臉色鐵青,《明史》上載呂宋漢人被屠戮了三萬人,西班牙人的官方記錄是兩萬五千人,他每次讀史到此,都是氣的牙根發癢,此時親眼得見當年大屠殺的倖存者活生生站於眼前,口說手劃講起當年的慘狀,張偉只覺胸前一口悶氣堵塞,如棉花團一般沉澱澱的難受。因也怒道:“這老者,待我打下呂宋本島,由你尋些當日未死的漢人指認兇手,凡是當日參與屠殺的,你們說將出來,我將他們一律殺死,爲大家報仇!”

那老者初時一喜,後又倔着臉問道:“大人,那些西人紅毛,又該當如何?”

張偉聞言一笑,向身邊的漢軍士卒道:“你們說說,來此之前,我是如何吩咐你

們的?”

那些漢軍士卒正都被那老者所說一事氣的胸口發悶,此時聽張偉問話,便將憋了

半天的悶氣大聲喊出道:“大人有令,上島之後,凡白人紅夷,不論男女老幼,

一律誅殺!”

“聽到沒有?嗯,我不講什麼中庸仁恕,我的章程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紅

夷殺我同胞,我便將他們也盡數殺了!這樣,或許可以以鑑來者?”

那夥漢人聽不懂張偉所言的中庸仁恕是什麼,卻是聽到適才漢軍士卒所喊的軍令,各人都是從屠殺中僥倖逃生的,對那些屠殺漢人的兇徒恨之入骨,聽到張偉下令一個不饒,都是大喜過望,那失去親人的便又立時跪下,當天禱告,勸親在天之靈可以瞑目矣。

張偉又將那些人土人召來,經當地會說土話的漢人翻譯,方知經葡萄牙人一番屠

殺之後,原本不過數萬人的宿務島便折損了兩千餘人。那宿務國王正在深恨之際,卻又來了西班牙人,那國王卻不糊塗,仍西人如何巧言利誘,卻只是不與其合作。與是西人盡屠國王一家,炮轟島民,四處殺人。後來又下令士兵居於民舍,將多餘的房屋盡數燒燬,經過此次大殺之後,宿務島上幾乎無有生還者。眼前的這些土著和漢人,還是這些年從馬尼拉渡海而來。因島上西人不準百姓建造房屋,各人只得在島上樹林及海邊灘塗附近造些一個多高的小木屋,勉強渡日。

張偉聽完,向身邊臉色鐵青的周全斌道:“全斌,你一向說紅毛夷人知禮守信,卻不知他們還有這樣的一面吧?”

周全斌氣道:“全斌去澳門與那葡人打過幾次交道。只覺得他們做起生意來是一把好手,又守時守信,又善造機械,從幾萬裡外漂泊而來,當真是不易。又臣屬大明,平日裡甚是恭謹,卻不料他們原是這樣的畜生。”

又納悶道:“他們佔據澳門時,也沒有這般窮兇極惡啊。怎地在這南洋,卻如同

食人生番一般?還有那西班牙人,一邊同咱們大做生意,藉着咱們中國的貨物發

財,卻又爲什麼大殺漢人呢?這一下子就殺了幾萬漢人平民,他們怎地下的了手!”

張偉先是一嘆,又負手信步而行,召周全斌與呂唯風二人在身後跟隨,行到遠處,見那些百姓與漢軍士兵已然聽不到他們的說話,方向周全斌道:“全斌,我原本就是擔心你不清楚此事。現下你親眼見到,那麼我吩咐起來,便省事的多了。”

他悠然道:“漢人被殺,我看着也委實心痛,憤恨。不過立身於西人的立場,若

我是這呂宋總督,只怕也會大殺特殺。那紅夷人都是身處歐洲,距南洋數萬裡之

遙,他們來此何事?貿易?這可是笑話了!全斌,唯風,我同你們說,咱們中國人

一向是本份的以貿易賺錢,這些紅夷表面上是來南洋貿易,其實就是兩個字:掠

奪!中國人,就是太會做生意了!呂宋的華商將中國與西班牙人的貿易權牢牢控

制在手中,不但危脅他們的統治,還將大量的中國絲綢等物拋向他們的南美殖民

地,便是西人在歐洲的母國,也是有大量掠奪來的金銀又返流到呂宋,再由呂宋

被送往中國內地。如此這般外流金銀,那西人如何不着急?他們的國王下了幾十

次命令,卻仍是不管用。於是華人被屠,也就成了難免的事。”

因見周呂兩人聽的目瞪口呆,張偉又道:“咱們打下呂宋,自然還是要用來賺錢

。紅夷是別想來了,當地的土人都呆頭呆腦,不會妨礙你們。如此的寶地,你們得好生去做!”

第47章 遼東(四)第65章 治平(十一)第53章 造反(一)第71章 定鼎(二)第67章 激戰(九)第5章 初會(下)第64章 關寧(七)第60章 鼎革六第61章 伐明(三)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54章 反間(三)第59章 爪哇(二)第53章 造反(一)第69章 相峙(四)第42章 圍城(中)第31章 立威(下)第61章 伐明(六)第38章 歸附(下)第45章 設縣(中)第64章 關寧(九)第61章 伐明(六)第9章 爭拗第70章 決戰(十)第43章 攻城(中)第63章 倭亂(一)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67章 激戰(九)第55章 偷襲(十)第32章 堅船第49章 鎮倭(一)第28章 保甲(上)第63章 倭亂(三)第69章 相峙(七)第64章 關寧(四)第51章 騎射(四)第55章 偷襲(一)第58章 呂宋(二)第20章 會議(下)第70章 決戰(十一)第43章 攻城(上)第59章 爪哇(八)第49章 鎮倭(一)第70章 決戰(三)第48章 滅鄭(八)第62章 江南(三)第49章 鎮倭(六)第50章 和談(一)第70章 決戰(十三)第64章 關寧(六)第67章 激戰(二)第15章 臥龍(上)第60章 鼎革(九)第14章 情動(下)第27章 協議(上)第32章 堅船第67章 激戰(一)第61章 伐明(六)第70章 決戰(五)第66章 北伐(十)第55章 偷襲(七)第47章 遼東(二)第13章 赴閩(下)第48章 滅鄭(三)第63章 倭亂(三)第55章 偷襲(三)第43章 攻城(下)第55章 偷襲(五)第17章 亂起(上)第60章 鼎革(二十)第53章 造反(一)第35章 兵制(下)第60章 鼎革二第59章 爪哇(六)第40章 出兵(下)第10章 赴臺(上)第65章 治平(六)第64章 關寧(二)第66章 北伐(四)第65章 治平(二)第63章 倭亂(十一)第60章 鼎革(十一)第22章 新竹(下)第15章 臥龍(下)第67章 激戰(五)第73章 南洋(五)第55章 偷襲(四)第65章 治平(五)第60章 鼎革(十八)第27章 協議(下)第59章 爪哇(三)第61章 伐明(七)第34章 開礦(上)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73章 南洋(八)第60章 鼎革(十五)第63章 倭亂(一)第63章 倭亂(五)第48章 滅鄭(二)第55章 偷襲(六)第67章 激戰(三)
第47章 遼東(四)第65章 治平(十一)第53章 造反(一)第71章 定鼎(二)第67章 激戰(九)第5章 初會(下)第64章 關寧(七)第60章 鼎革六第61章 伐明(三)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54章 反間(三)第59章 爪哇(二)第53章 造反(一)第69章 相峙(四)第42章 圍城(中)第31章 立威(下)第61章 伐明(六)第38章 歸附(下)第45章 設縣(中)第64章 關寧(九)第61章 伐明(六)第9章 爭拗第70章 決戰(十)第43章 攻城(中)第63章 倭亂(一)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67章 激戰(九)第55章 偷襲(十)第32章 堅船第49章 鎮倭(一)第28章 保甲(上)第63章 倭亂(三)第69章 相峙(七)第64章 關寧(四)第51章 騎射(四)第55章 偷襲(一)第58章 呂宋(二)第20章 會議(下)第70章 決戰(十一)第43章 攻城(上)第59章 爪哇(八)第49章 鎮倭(一)第70章 決戰(三)第48章 滅鄭(八)第62章 江南(三)第49章 鎮倭(六)第50章 和談(一)第70章 決戰(十三)第64章 關寧(六)第67章 激戰(二)第15章 臥龍(上)第60章 鼎革(九)第14章 情動(下)第27章 協議(上)第32章 堅船第67章 激戰(一)第61章 伐明(六)第70章 決戰(五)第66章 北伐(十)第55章 偷襲(七)第47章 遼東(二)第13章 赴閩(下)第48章 滅鄭(三)第63章 倭亂(三)第55章 偷襲(三)第43章 攻城(下)第55章 偷襲(五)第17章 亂起(上)第60章 鼎革(二十)第53章 造反(一)第35章 兵制(下)第60章 鼎革二第59章 爪哇(六)第40章 出兵(下)第10章 赴臺(上)第65章 治平(六)第64章 關寧(二)第66章 北伐(四)第65章 治平(二)第63章 倭亂(十一)第60章 鼎革(十一)第22章 新竹(下)第15章 臥龍(下)第67章 激戰(五)第73章 南洋(五)第55章 偷襲(四)第65章 治平(五)第60章 鼎革(十八)第27章 協議(下)第59章 爪哇(三)第61章 伐明(七)第34章 開礦(上)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73章 南洋(八)第60章 鼎革(十五)第63章 倭亂(一)第63章 倭亂(五)第48章 滅鄭(二)第55章 偷襲(六)第67章 激戰(三)